|
地板上鋪著好幾張諾大的板報紙,我準備著顏料讓孩子們用玩具車在板報紙上畫畫,我們邊畫邊談著哪樣的輪胎會產(chǎn)生哪樣的紋路,我們也談著車禍現(xiàn)場如何去看煞車痕跡,當我邊準備邊聊的時候,在我一不注意之下,四歲十個月大的女兒放聲大哭大罵。 女兒的情緒來的又急又快,情緒反應超猛烈,她邊哭邊大聲的怒吼著:「我再也不要跟阿卉玩了,我不跟阿卉玩了!」,女兒大聲地邊哭邊瓜拉瓜拉的罵著,未滿三歲的阿卉像一個剛剛搗蛋完的孩子般舌頭一吐,早就一溜煙地跑掉了。 我從孩子的背后抱著憤怒的她,一句話都不說的抱著又哭又罵的她,小寶媽媽問她:「怎么了?」,女兒又氣又怒的大罵著說:「我要我的顏料,我調(diào)出很特別的顏色,阿卉把水倒在我的調(diào)色盤內(nèi)了,我再也不跟阿卉玩了,我超級生氣的。」 孩子的怒氣很大又很猛,一旁的媽媽們同理的說著:「妳一定很生氣吧!」、「這種感覺一定超難受的。」、「是很生氣她沒有經(jīng)過妳同意嗎?」,還有人問:「需要我?guī)蛫叞阉沟?,重新調(diào)顏色嗎?」「需不需要幫忙?」、「我們可以幫妳做些什么嗎?」 每一個問題,女兒都邊氣邊哭邊用很大的火氣回答著。 沒多久,阿卉帶著爸爸回來了,女兒依舊非常生氣地說:「阿卉要自己跟我說對不起,而且要說八百次我才原諒她。」,女兒很氣憤,要求阿卉說出對不起的次數(shù),一變又變,阿卉一句話都沒說,只是在爸爸的身邊,看著我女兒的狂怒。 女兒的脾氣來得快去得也快,過沒多久,又開始玩起色彩的游戲,她開心的畫圖,也開心的跑來跑去,完全忘記剛剛有一場由她發(fā)起的小風暴。 過沒多久,女兒在廁所洗手的時候,邊問我:「明天我們要去哪里玩?」 我回答:「可能就不會出門了,就在家里玩?!?/span> 女兒說:「為什么不跟朋友出來玩呢?」 我回答:「剛剛妳說再也不跟阿卉玩了,所以我要尊重妳的意愿,不要帶妳出來跟朋友玩,免得遇到阿卉了。」 女兒想一想說:「媽媽,我不是說永遠不跟她玩,只要阿卉自己說對不起,而不是叫她爸爸來說,我馬上就可以原諒她了?!?/span> 于是她轉(zhuǎn)身跑去阿卉面前,告訴阿卉:「阿卉,妳跟我說一次對不起,姊姊就會原諒妳了?!梗⒒芎芩斓卣f:「對不起!」 于是,兩個人又開心的玩在一起了。 在這一個事件之前,我發(fā)覺女兒很久沒有這樣發(fā)過脾氣了,她總是可以用比較好的方法,達到她想要的東西,她總是可以用語言表達出她的想法與不滿,在人際關(guān)系上,她總是比我還有能力處理她的處境。 我不像有的媽媽擔心著孩子太愛亂發(fā)脾氣,我只擔心著她是不是太壓抑情緒,我甚至有點期待著她像個孩子般的耍賴與生氣。 那天的情緒,來的又猛又烈,驚天而動地,在場的媽媽都來同理她的心情,也幫她厘清她憤怒的原因,我只抱在她的身后,靜靜地幫她撫著背。 等女兒情緒一好,小臻媽媽走到我們旁邊說:「彈彈,真的是一個很棒的孩子,她可以在這么生氣的時候,很明確地表達她真正生氣的原因,這真的是一個很棒的能力,也是一個很難做到的能力?!?/span> 那時候的我,才真的被點醒,我們常常太在意孩子的情緒表現(xiàn),會不會有負面的情緒,我們限制著孩子生氣與哭泣的權(quán)利,卻忘記了,生氣與哭泣是解除壓力的一個方法,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防御本能。 也因為這樣,我常常累積好多好多的委屈,一次的爆發(fā),卻忘記了,我真正氣的事情不是那個引爆點,而是多久多久前累積下來的委屈。 我有時候情緒一來,只是為了晾衣服的某個小事而大發(fā)雷霆,而事實上我生氣的不是那小小的事情,而是因為連續(xù)累積好幾天的工作焦慮。 我氣的不是某個人如何罵我,氣的是我自己怎么曾經(jīng)對這樣的人善意過。 我氣的不是孩子的表現(xiàn),氣的是自己在意的面子,還有那沒有休息的疲累。 而女兒不同,她會當下情緒激動,卻很能表達她的憤怒緣由,我太在意著她狂烈的情緒發(fā)展,卻忘記了去看她其實比我更有能力,可以在憤怒中真的懂得她在氣些什么,懂得別人該如何做才會取得她的原諒,也懂得即使在最憤怒的情況下,如何表達她的意見。 原來,這就是小寶媽媽所堅持的,不讓共學團有新的成員,不讓我們的孩子在別人的標準下檢視的原因,只為了保有「我們的孩子有撒嬌跟耍賴的自由,有鬧情緒的自由」。 因為孩子們就是透過這一點點的撒嬌,這一點點的耍賴,這一些些的鬧情緒,而去看得懂,自己要的是什么?自己在意的是什么?自己生氣的原因又是什么? 就是透過這一點點的生氣,這一點點的憤怒,而去練習著看清楚自己的情緒。 而這群大人們,也透過孩子們的耍賴,孩子們的鬧情緒,而去看懂,孩子需要幫忙的到底是什么,是不懂得用言語去表達自己的看法?是不懂得去看得懂別人的好心卻做了壞事?還是,看不懂自己其實也只是在累積一天的情緒,最后才爆發(fā)。 我們幫忙孩子在憤怒的時候,平靜的平緩他們的怒氣,我們幫他們在憤怒的時候,表達他們真正憤怒的原因,問他們:「請問你很生氣是不是因為、、、?」 我們只是幫助孩子們在憤怒的時候,學著懂著自己在憤怒什么? 在憤怒的時候,學著懂得自己在意的是什么? 在憤怒的時候,學著懂得如何平緩自己的情緒。 人生,活到當一個媽之后,才懂得「原來知道自己在氣些什么,也是一種需要被訓練的能力。」 養(yǎng)育,最難的也不過是,教孩子自己所沒有的能力。 現(xiàn)在的我,或許該跟著孩子們學習的是~ 懂得自己在氣什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