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被囚禁于瀛臺的光緒皇帝和統(tǒng)治中國近半個世紀之久的慈禧太后在二十個小時內(nèi)相繼死亡。 一百年以后的 2008年11月2日上午,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等單位在京西賓館會舉行《清光緒皇帝死因》研究報告會,正式宣布光緒皇帝死于砒霜中毒——研究人員在光緒皇帝的發(fā)辮、衣物中,發(fā)現(xiàn)了大量的砷,這些砷是從光緒遺體的胃中滲露出來的。 于是就產(chǎn)生了一個問題:是誰毒死了光緒皇帝? 第一作案嫌疑人:袁世凱 光緒皇帝生前最恨的,就是袁世凱。據(jù)夏仁虎《舊京瑣記》中說:戊戌政變之后,光緒皇帝被囚禁在瀛臺,“日書項城(按即袁世凱,因其為河南項城人,故稱袁項城)名以志其憤”。 光緒臨死之前,在紙上寫了幾個字,私下遞給隆裕,上面寫著:“殺余者某人?!边@個“某人”就是袁世凱,所以,隆裕親政后,第一件事就是罷免了袁世凱。還有的史料說,光緒常常畫一個小人兒,寫上袁世凱的名字,然后用箭來射,以此解悶消恨。 光緒為什么這么痛恨袁世凱呢?因為正是袁世凱的告密,導致了變法的失敗。本來,慈禧是贊同變法的。她將國家大權(quán)交給光緒之后,自己便在頤和園里專心致志地從事戲劇改革——將宮廷大戲《昭代簫韶》由昆曲翻改成皮黃(即后來的京?。kS著變法的一步步深入,一些衙門被撤消,一批官員被罷免,這些官員——禮部尚書懷塔布、許應骙,侍郎堃岫、徐會澧、溥颋、曾廣漢等,便到慈禧太后那里去告狀、訴苦。據(jù)說,慈禧太后聽了這些訴苦之后,并沒有表態(tài)。但是光緒皇帝很緊張,害怕太后回京阻撓變法,于是緊急召見袁世凱,給了他一道圣旨,要他回天津,將直隸總督榮祿正法,然后帶兵進京,包圍頤和園,不許任何人進出。(美國傳教士何德蘭:《慈禧與光緒皇帝》)根據(jù)陳夔龍《夢蕉亭雜記》中所記,袁世凱當時就向皇帝表示,天津尚有聶士成的軍隊,兵力比袁世凱的新建陸軍多數(shù)倍,所以帶兵圍頤和園之事,“萬不敢辦”;傳旨將榮祿正法,“亦恐辦不到”,只答應到九月兩宮赴京閱兵時,找機會下手。袁世凱回到天津之后,把圣旨呈給了他的頂頭上司榮祿。榮祿連夜進京,會晤慶親王、進見慈禧,“均各愕然”。于是,慈禧回京“訓政”,光緒被囚瀛臺,康、梁亡命海外,六君子斷首菜市口,變法宣告失敗——在光緒皇帝看來,袁世凱是造成這一后果的第一號罪魁。 平心而論,造成這一后果的,應該是光緒本人。首先,他的變法步子邁得過大且過急,缺乏社會基礎;其次,他沒有和慈禧及時溝通——無論怎么說,在政治上慈禧要比他老練得多、經(jīng)驗豐富得多;再次,他所用非人,尤其是錯誤地信任了袁世凱。 袁世凱也知道光緒特別恨他。因此他非常害怕慈禧賓天之后光緒重新執(zhí)政會殺了他。所以,他確實想先下手,害死光緒。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說,袁世凱身邊有個智囊名叫楊杏城,給袁世凱出主意:商之李蓮英,毒死光緒皇帝。果然,慈禧病危,光緒倒先死了。 從這一點來說,光緒被毒殺,袁世凱當然是第一個“嫌犯”, 因為他有“作案動機”。由此看來,毒死光緒皇帝的,必是袁世凱無疑了?——未必。 袁世凱的嫌疑似可排除 據(jù)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說,袁世凱的智囊楊杏城,用重金從外國人那里買來了一種無色、無味、入口即死的劇毒藥水。曾經(jīng)也是袁世凱智囊的趙秉鈞,后來被袁世凱任命為直隸都督,因為反對袁世凱稱帝,就被袁用楊杏城的藥水毒死了。楊杏城后來怎么樣了呢?袁世凱死了之后,楊杏城退居上海,娶了兩個年輕貌美的小老婆,一個叫小白菜,一個叫小菠菜。有一天,他從外面回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正跟他的兩個小老婆同榻而眠!他氣得要死,聲稱要把他們?nèi)继幩?。不料,小白菜先下了手,將他保存的劇毒藥水滴入他的茶中,把他毒死了?/SPAN> 如果楊杏城的這些故事屬實,那么可以肯定地說:光緒皇帝不是袁世凱毒死的。為什么呢?首先,楊杏城預備的毒藥肯定不是砒霜——砷的氧化物,應該是氰化鉀之類的劇毒化學藥物,有一兩滴入口,人即可斃命。而考古人員得出的結(jié)論是,光緒皇帝死于砷中毒,而不是其它什么毒藥。遺體內(nèi)大量殘留的砷表明,光緒生前食入的毒藥較之楊杏城的藥水,毒性要低得很多。 再者說,袁世凱雖有毒死光緒的動機,卻沒有作案的機會。因為他無法靠近內(nèi)廷,無法接觸到光緒的食物。所以劉禺生的《世載堂雜憶》中說,楊杏城為袁世凱獻策,要“商之李蓮英”。李蓮英給人的印象是異常狡猾,正史的評價則是一生小心謹慎。這種性格的人,肯接受袁世凱的收買去做殺害皇帝的事情么?做這種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都難逃一死,萬一敗露,還要滅門九族!李蓮英不會想不到這些。所以,即使真的“商之李蓮英”了,李也不敢跟他袁世凱合作鋌而走險。 《世載堂雜憶》也證明了這一點:“商之李蓮英……蓮英曰:此子命運甚長,宜作萬全計”,說明李蓮英婉言推脫了此事。但此書又說李蓮英接受了楊杏城的毒藥,仿佛還是李蓮英下毒害死了光緒——筆者以為,這只是一種猜測。 光緒帝為何食粥而泣? 光緒帝食粥而泣的事也是《世載堂雜憶》里說的。消息的來源是曾國藩的后人曾廣鑾,在湖廣會館席間對眾人說的:“皇上安置瀛臺,欽派大功臣后裔四人為輔弼大臣, 予與左侯孝同等皆入侍。一日,太后賜粥,皇上食而泣。予四人侍立,亦含淚,知有變。然皇上腸胃只小痛耳?!边@段記載,有自相矛盾處。后文又云:“又曾聞曾廣鑾言,食粥而泣,乃內(nèi)監(jiān)來宮門外房密告曾等?!笔持喽氖?,究竟是曾廣鑾親眼所見,還是聽內(nèi)監(jiān)所言?總之,都不是第一手材料。只是一件可能有的事情。 假如確有食粥而泣的事,說明光緒知道粥中有毒,也知道自己將被害死,而且又不能不吃。誰能讓光緒皇帝明知有毒還不得不吃?只有慈禧太后。那么,害死他的人是誰,還用問么!清末名醫(yī)屈桂庭在他寫的《診治光緒皇帝秘記》一書中披露:光緒皇帝在臨死前三天,曾在床上亂滾,大叫肚子疼得不得了,而且他的臉頰發(fā)暗,舌頭又黃又黑。這不是他的所得之病應有的癥狀?!F(xiàn)在看來,這應該是他中毒后的反應。如果食粥而泣的事情確有,那么就是說,置于他死地的毒藥,不是一次甚至不是一天吃下去的。 戊戌政變之后,慈禧就想廢掉光緒。《清史稿·德宗本紀》:“辛卯,上稱疾,徵醫(yī)天下”。在他臨死之前,太醫(yī)們說他的身體“陰陽兩虧,標本兼病,胸滿胃逆,腰胯酸痛,飲食減少,氣壅咳喘,益以麻冷發(fā)熱。精神困憊,夜不能寐。”五臟六腑,從肉體到精神,沒有一處是健康的!直到光緒死去的當天,還在通諭各省,遍選精通醫(yī)術(shù)之人進京為皇帝治病。人們有理由認為,讓全國的臣民都知道皇帝有病,而且是很重、很不好治的病,其實就是慈禧為廢除或者最終害死光緒皇帝而做的輿論準備。因為廢除有些麻煩,那么害死他就是不得已的唯一選擇了。 慈禧為何反復聽《連營寨》? 了解一下京劇發(fā)展史就可以知道,京劇的興旺繁榮是由于慈禧太后的喜愛。在慈禧太后生命的最后一段時間,她幾乎一直在聽戲,而且反復聽一出戲——《連營寨》。要想知道其中的深層含義,首先要了解一下《連營寨》的劇情。 《連營寨》原為河北梆子劇目,是一出武戲。講的是三國里的一段故事:關(guān)羽被殺、張飛被刺之后,劉備為給兄弟報仇,率領(lǐng)七十萬蜀軍征討東吳。東吳小將陸遜火燒聯(lián)營,大敗蜀軍。這是一出“喪戲”:先是全體蜀軍為關(guān)羽張飛穿孝,白盔白甲白旗號,接著是蜀軍全軍覆沒,劉備逃回白帝城后一病不起,臨死前向諸葛亮托孤交代后事。譚鑫培將這出戲改編為以老生為主的京劇,由“火燒聯(lián)營”和“劉備托孤”組成。 根據(jù)《清宮升平署檔案》記載,光緒三十四年六月十八日(公元1908年7月16日),《連營寨》在頤和園德和園大戲樓首演。年逾花甲的譚鑫培扮演劉備,年屆三旬的楊小樓扮演趙子龍。慈禧太后坐在大戲樓對面的頤樂殿看戲??磥韮蓚€主要演員唱的都很賣力,整個演出也很成功。慈禧一高興,賞銀二百六十四兩。第三天,也就是六月二十日(7月18日),譚、楊二人再演此戲,慈禧太后這一次賞銀三百零四兩。 七天之后,也就是六月二十五日,慈禧太后第三次點演《連營寨》。六月二十六日就是光緒皇帝的生日。在皇帝生日的前一天大演軍隊穿孝、皇帝駕崩的喪戲,慈禧太后這是故意促光緒早死,還是在考慮著什么事情? 更令人驚異的是,此后的八月初六、初八、十六及九月十七,慈禧連著看了四次《連營寨》,十月初一她又看了一次《連營寨》。這是也她最后一次看《連營寨》。十月初十是她的生日,從初七到十五,頤和園唱了九天大戲,但是演出的劇目中已經(jīng)沒有《連營寨》了。 《連營寨》中的重要情節(jié),是劉備托孤安排后事。慈禧是不是也在聽戲的同時,籌劃著大清朝的后事?她是否也想到自己將死,也該托孤了?可是光緒沒有生育,既無“孤”可托,也無有可托之人呀?別忙,很快就都有了——讓我們看慈禧最后幾天的安排: 十月二十日,也就是光緒駕崩的前一天,慈禧命人將年僅三歲的溥儀,從醇親王府接進宮里。同一天,封溥儀的父親、同時也是光緒的弟弟醇親王載灃,為攝政王。兩道諭旨是以光緒皇帝的名義發(fā)布的,而內(nèi)容是在傳述慈禧太后的意思??矗@下,大清朝有“阿斗”、也有“諸葛亮”了。既然后繼有人了,光緒皇帝就可以死了。于是,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一日傍晚,光緒暴亡。據(jù)說光緒留下遺詔:溥儀入承大統(tǒng),為嗣皇帝。接著,慈禧太后懿旨,命嗣皇帝承繼穆宗(同治皇帝)為嗣,兼承大行(光緒)皇帝之祧。 后事安排已畢,二十二日下午,慈禧歸天了。她為什么反復看《連營寨》,看《連營寨》之后她想了什么、又做了什么,答案都有了。 這兩天的事情安排的如此緊湊、有條不紊,再一次讓后人看到慈禧太后治理國家的能力,令人感嘆:這個女人實在不尋常!但是我們不要忽略一個重要的事實:光緒皇帝的死亡及其死亡時間,也是慈禧太后事先安排好了的! 慈禧太后也是很“仁義”的:我要了你光緒帝的命,但是讓你的侄子當了皇帝,讓你的弟弟當上了攝政王——我沒有虧待你們醇親王府,咱們扯平了。無論對活人還是對死人,我都說得過去!——慈禧大概是這樣想的吧。誰毒死了光緒?難道還不清楚么! 當時,光緒處于慈禧的嚴密監(jiān)視控制之下,沒有她的主使、授意,沒人敢,也不能下手殺害光緒。慈禧為什么要殺害他,因為康、梁還活著,她擔心自己死后、光緒重新掌權(quán),會繼續(xù)推行他的“胡鬧”。慈禧,還是很為大清朝祖宗的天下“負責”的。 毒死光緒,最大的可能就是慈禧太后。因為當時的皇權(quán)掌握在慈禧手里,而不是在光緒手里。要毒死光緒,誰也沒有這個權(quán)力,誰也不敢,也不可能做。只有慈禧點頭,只有她能夠命令手下執(zhí)行這樣重大的決定。 楊杏城(1862-1918)名士琦,安徽泗州人。有兄弟士爕、士晟、士銓、士驤、士驄數(shù)人,俱為顯宦。杏城行五,世呼楊五爺。光緒八年,中壬午科舉人,以屢試不售,出任幕友。光緒二十六年庚子事變,閏八月,楊杏城與兄士驤隨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入京議和,楊杏城任李鴻章與慶親王奕劻間之聯(lián)絡人員,以善于逢迎,深得奕劻、李鴻章賞識。次年九月,李鴻章病逝,由山東巡撫袁世凱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楊杏城改入袁世凱幕府,充洋務總文案,當時他看準慶親王將入閣為軍機大臣領(lǐng)袖,于是向袁世凱獻“運動親貴,掌握實權(quán)”方策,奕劻貪財,袁世凱投其所好,以至“月有月規(guī),節(jié)有節(jié)規(guī),年有年規(guī)。遇有慶王及福晉的生日,唱戲請客,及一切費用,甚至慶王的兒子成婚,格格出嫁,慶王的孫子滿月周歲,所需開支,都由袁世凱預先布置,不費王府一錢。那就完全仿照外省的首府、首縣伺候督撫的辦法,而又過之?!庇谑寝葎链笙?,遂奉袁世凱為謀主,凡是“慶王遇有重要事件,及簡放外省督撫、藩臬,必先就商于袁世凱,表面上說請他保舉人才,實際上,就是銀子在那里說話而已?!庇谑窃绖P遂穩(wěn)操朝政,成為有清一代最有權(quán)力之總督。 之后以袁世凱、奕劻、端方等為一伙的“袁黨”,及以瞿鴻禨、岑春煊、林紹年等為首的“瞿黨”,雙方為了爭權(quán)固寵,明槍暗箭,勢不兩立的政治斗爭于焉展開。楊杏城深知慈禧太后最痛恨康、梁,因此利用慶王抄錄了瞿、岑保舉康、梁的幾道奏折,并花白銀二萬兩買通瞿鴻禨的同鄉(xiāng)、侍讀學士惲毓鼎具名彈劾瞿鴻禨“暗通報館,授意言官,陰結(jié)外援,分布黨羽?!苯Y(jié)果身為協(xié)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外務部尚書的瞿鴻禨被逐出朝廷。楊杏城又通過在上海的蔡乃煌,弄到一張岑春煊與康有為的“合影”(其實是以單人照片,經(jīng)照相館加工合成的),由慶王密呈慈禧,牽連到尚未上任的兩廣總督岑春煊也被免職。于是瞿、岑的人馬,則或斥或革,或調(diào)外,或放廢,可謂清除殆盡矣。 楊杏城富于機略權(quán)變,因此極獲袁世凱信任,事無大小,悉以諮之。劉成禺在《世載堂雜憶》中說:“(楊杏城),殺人用奇策。機密事,袁世凱與杏城共之,號袁氏智囊。世人誤稱趙智庵秉鈞為智囊,因趙字智庵,有智無囊;智而貯囊,則楊杏城耳?!?/P> 劉成禺又說,楊杏城從一個德國籍醫(yī)生那里,買到了一種毒藥。這毒藥無色無味,卻是毒性奇烈,更妙的是人死后,不顯什么痕跡,絕不至七竅流血,叫人一看就起疑。楊杏城和李蓮英原也有往來,他便偷偷地把藥水送到李的手中,又再三恐嚇他說:“大叔!你若膽小,不先下手,過兩天你有幾個腦袋?”李蓮英本來已六神無主,何況楊杏城又是袁世凱的親信,經(jīng)過一番考慮,便真的一不做二不休,拿這毒藥放在湯水里送往瀛臺,一下子就把光緒毒死了。光緒升遐的翌日,恰巧慈禧也就病篤賓天,兩人之死,僅相差一個晚上。這件事做得雖巧,而外界議論仍然很多;但絕大部分人的猜測,都以為主謀者是慈禧,而不知是袁世凱;更決不會想到是楊杏城。 但2003年,中央電視臺清史紀錄片攝制組到易縣清西陵采訪,得知1980年曾對清光緒帝及隆?;屎笏岢缌旯讟。ㄓ?938年被盜)進行清理并重新封閉,而光緒及隆?;屎蟮念^發(fā)被移至棺槨外,在清西陵管理處文物庫房保存至今。經(jīng)與專家研討,征得文物部門同意,運用最先進的技術(shù),采用最精密的儀器,對光緒遺體的頭發(fā)、遺骨、衣服以及墓內(nèi)外環(huán)境進行反復的檢驗和縝密的分析研究。光緒帝死因終于破解,即:光緒帝系砒霜中毒死亡。 而楊杏城的毒藥,有一兩滴入口,即可斃命。肯定不是砒霜——砷的氧化物,應該是氰化鉀之類的劇毒化學藥物,光緒皇帝死于砷中毒,而不是其它什么毒藥。遺體內(nèi)大量殘留的砷,顯示光緒生前食入的毒藥較之楊杏城的藥水,毒性要低得很多。再者說,袁世凱雖有毒死光緒的動機,卻沒有作案的機會。因為他無法靠近內(nèi)廷,無法接觸到光緒的食物。所以《世載堂雜憶》中說,楊杏城為袁世凱獻策,要“商之李蓮英”。太監(jiān)李蓮英給人的印象是異常狡猾,正史的評價則是一生小心謹慎。這種性格的人,肯接受袁世凱的收買去做殺害皇帝的事情么?做這種事情無論成功與否,都難逃一死,萬一敗露,還要滅門九族!李蓮英不會想不到這些。所以,即使真的“商之李蓮英”了,李蓮英也不敢跟袁世凱合作鋌而走險。因此劉成禺的說法是不確的。 學者戴逸認為,毒死光緒,最大的可能就是慈禧太后。因為當時清朝的專制體制非常嚴密,權(quán)力集中,皇權(quán)至上,干綱獨斷,什么主意都是皇帝說了算。當時的皇權(quán)掌握在慈禧手里,而不是在光緒手里。她能夠下命令,如何如何做,怎么做,都沒有人敢反對。她的命令可以貫徹,可以執(zhí)行;其它人都不行。要毒死光緒,誰也沒有這個權(quán)力,誰也不敢,也不可能做。只有慈禧點頭,只有她能夠命令手下執(zhí)行這樣重大的決定。 楊杏城是慣用毒藥殺人的,袁世凱的總統(tǒng)府秘書長兼財政總長的梁士詒起初不贊成帝制,后來聽到楊杏城在做老袁的謀士,知道他心狠手辣,為了保全性命,也只得舉手贊成帝制了。梁士詒說:“我梁某性命,不怕袁項城,倒怕楊杏城,懼其下毒藥辣手也?!倍绖P另一心腹趙秉鈞此時正在當直隸總督,他的秘書長黃侃(即黃季剛,只當了兩個月趙秉鈞的秘書長),向來接近民黨,趙秉鈞受了他的影響,并不一力勸老袁做皇帝,加以當時暗殺宋教仁一案的要角應桂馨,在逃往天津的火車上被京畿軍政執(zhí)法處人員郝占一和王雙喜亂刀砍死。趙秉鈞在長途電話中向袁抱怨:“應桂馨如此下場,以后誰還敢替總統(tǒng)辦事呢?!”一個月之內(nèi),趙秉鈞便在煙榻上暴斃了。官場中人大多知道這是楊杏城花了二萬塊錢,買通貼身侍趙的一個小當差,把毒藥滴在人參湯里的結(jié)果。劉成禺與黃季剛為同鄉(xiāng),且后來同在武昌高師任教,兩人交情最洽,趙秉鈞被毒殺之事,聽聞之于黃季剛,當為可信。 袁世凱死了之后,楊杏城本是帝制的主犯之一,但由于他“巧于掩蔽,不居顯位,罕發(fā)文電,故洪憲罪魁,竟無其名?!弊屗桨裁撾U,退居上海法租界亞爾培路,娶了兩個年輕貌美的小老婆,一個叫小白菜,一個叫小菠菜。有一天,他從外面回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正跟他的兩個小老婆同榻而眠!他氣得要死,聲稱要把他們?nèi)继幩馈2涣?,小白菜先下了手,將他保存的劇毒藥水滴入他的茶中,把他毒死了。此為當年轟動上海毒死楊氏家主的大案,對楊杏城而言,可說是“多行不義必自斃”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