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位女性朋友50多歲,身高165厘米,體重150多斤。10多年前,她查出高血脂、高血壓,想到自己的父親有糖尿病,她從此開始嚴格控制飲食:不吃主食、不吃皮(雞肉、鴨肉的皮)、不吃食用油、不吃雞蛋,葷菜也基本不吃。 
  有一次我們一起去吃飯,朋友只點了兩個蔬菜,沒有葷菜和主食。我就告訴她,這樣吃容易導致營養(yǎng)不良,反而會影響健康。但她不相信,說家里做菜從來不放油的,像青菜一般就用水煮煮放點鹽,食堂里的炒青菜已經(jīng)太油膩了。  
  經(jīng)過努力,她的血脂基本穩(wěn)定在了正常范圍內(nèi)。但去年,她右腿骨折了,骨折還沒完全好,手又不能動了,連拿碗筷的力氣都沒有,被診斷為肌肉神經(jīng)傳感障礙。得知此事后,我馬上喊停她的“青菜”飲食原則。  
  骨骼的發(fā)育需要鈣,維生素D能促進人體對鈣的吸收。維生素D是由膽固醇轉(zhuǎn)變而來的,過分控制膽固醇的攝入,必然導致維生素D合成障礙。加上維生素D是脂溶性的,只能在油性環(huán)境中才能吸收,所以長期不吃油脂或油脂類食物,機體就無法吸收維生素D。維生素D少了,必然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骨骼就會變得疏松脆弱。 
  不吃主食,就無法保證每天所需葡萄糖。葡萄糖是維持大腦運作所必需的,當機體沒有攝入足夠量的葡萄糖時,它就會從肌肉中索取,久而久之,會導致機體肌肉越來越少,那么,腿就容易軟,容易骨折。 
  人體神經(jīng)細胞膜主要由磷脂、蛋白質(zhì)組成,負責細胞內(nèi)外信號的傳導。不吃葷菜和油脂類食物,特別是缺少磷脂類食物,就會影響神經(jīng)細胞的傳導功能,時間長了,手自然就沒力氣了。
  這兩年,我的這位朋友血糖也升高了,這也與她不沾油的飲食習慣有關(guān)。長期不吃油,細胞膜上的脂質(zhì)少,易受到氧化損傷。這種損傷,會導致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結(jié)構(gòu)發(fā)生變化,胰島素就無法正確識別細胞膜上的胰島素受體,從而導致胰島素抵抗,這是血糖升高的一個因素。  
  其實,高血脂者只要“食肉有道”、飲食有度、均衡營養(yǎng),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樣,在享受美味葷菜的同時,控制好血脂。可以參考下面幾個建議:
  1.每天至少3兩米飯。健康人群,根據(jù)各自不同情況,比如運動情況,建議每天吃200克~400克(4兩~8兩)主食。對于想減肥的人,想降血脂的人,每天150克(3兩)是必須的。 
  2.每天一兩半蛋白質(zhì),即每頓吃雞蛋大小的魚、肉、蛋、螃蟹等富含蛋白質(zhì)的食物。體形偏瘦者可適當增加蛋白質(zhì)攝入,以保證有足夠的原料合成肌肉,增強免疫力。 
  3.每天半兩油,相當于兩湯匙左右。盡可能吃植物性油脂,少吃動物性脂肪;血脂不高的腦力勞動者和生長發(fā)育的青少年,可以吃花生油,有補腦作用;高膽固醇者建議吃茶籽油,但心臟功能不好者不能吃,否則容易引發(fā)血栓和心肌梗死。
  4.適當吃點黑豆。與黃豆相比,黑豆不僅含有黃豆所有的營養(yǎng)物質(zhì),還含有花青素和硒,具有抗衰老、抗腫瘤作用。
  浙江省中醫(yī)院 徐敏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