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解 陰陽變化 五行生克 藏腑生成 氣血本原(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22人已訪問 [原文]肝藏血,肺藏氣,而氣原于胃,血本于脾。蓋脾土左旋,生發(fā)之令暢,故溫暖而生乙木;胃土右轉,收斂之政行,故清涼而化辛金。午半陰生,陰生則降,三陰右降,則為肺金,肺金即心火之清降者也,故肺氣清涼而性收斂;子半陽生,陽生則升,三陽左升,則為肝木,肝木即腎水之溫升者也,故肝血溫暖而性生發(fā)。腎水溫升而化木者,緣己土之左旋也,是以脾為生血之本,心火清降而化金者,緣戊土之右轉也,是以胃為化氣之原。 形體結聚 五官開竅、五氣分主、五味根原、(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17人已訪問 五官開竅 [原文]肝竅于目,心竅于舌,脾竅于口,肺竅于鼻,腎竅于耳。五臟之精氣,開竅于頭上,是謂五官。 五氣分主 五味根原 五情緣起、精華滋生、糟粕傳導(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11人已訪問 五情緣起 【翻譯】心的情志是高興,所以他的聲音是笑,笑是氣上升通達暢快舒適。腎的情志是恐懼,所以他的聲音是呻吟,呻吟是氣下沉陷落憂郁。肝的情志是憤怒,所以他的聲音是喊叫,喊叫是氣開始升還沒有到達。肺的情志是悲傷,所以他的聲音是哭,哭是氣開發(fā)下沉將要陷落。脾的情志是憂慮,所以他的聲音是歌唱,歌唱是中氣郁結,所以放聲高歌以達到發(fā)泄胸懷的目的。
經脈起止、奇經部次、營氣運行(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12人已訪問 經脈起止 奇經部次 衛(wèi)氣出入、六氣從化、(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7人已訪問 衛(wèi)氣出入 六氣解 六氣偏見、本氣衰旺、厥陰風木、(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13人已訪問 六氣偏見
[原文]人之六氣,不病則不見,凡一經病,則一經之氣見。平人六氣調和,無風、無火、無濕、無燥、無熱、無寒,故一氣不至獨見,病則或風、或火、或濕、或燥、或寒、或熱,六氣不相交濟,是以一氣獨見。如厥陰病則風盛,少陰病則熱盛,少陽病則暑盛,太陰病則濕盛,陽明病則燥盛,太陽病則寒盛也。 以此氣之偏盛,定緣彼氣之偏虛。如厥陰風盛者,土金之虛也;少陰熱盛、少陽暑盛者,金水之虛也;太陰濕盛者,水木之虛也;陽明燥盛者,木火之虛也;太陽寒盛者,火土之虛也。以六氣之性,實則克其所勝而侮所不勝,虛則己所不勝者乘之,而己所能勝者亦來侮之也。 【翻譯】人的六氣,不生病就不顯現,凡是一個經上有病,那么這一個經上的氣就顯現。平常人的六氣調和,無風、無火、無濕、無燥、無熱、無寒,所以一氣不至于單獨顯現,病了就或是風、或是火、或是濕、或是燥、或是寒、或是熱,六氣不能相互交濟,所以一氣單獨顯現。例如厥陰病就風旺盛,少陰病就熱旺盛,少陽病就暑旺盛,太陰病就濕旺盛,陽明病就燥旺盛,太陽病就寒旺盛。 因為這個氣的偏盛,一定緣于那個氣的偏虛。例如厥陰病風旺盛,是土金的氣虛;少陰病熱旺盛、少陽病暑旺盛,金水之氣虛;太陰病濕旺盛,水木之氣虛;陽明病燥旺盛,木火之氣虛;太陽病寒旺盛,火土之氣虛。因為六氣的性質,實證(指病邪亢盛)是克他所能克而受制于所不克的方面,虛癥就是自己所不能克的來制伏,而自己能克的也來制伏自己。 ?。庾x}實證,是指病邪亢盛,正氣與邪氣對抗的反應激烈;或人體內部機能障礙引起的氣血郁結、水飲、停痰、食積等。這些多屬實證。所謂“邪氣盛則實”。如急性熱病高熱、口渴、煩躁、譫語、腹?jié)M痛而拒按、便秘、小便短赤、舌質蒼老、苔黃干燥、脈實有力等,屬實證。 虛癥,指人體正氣不足,導致抗病能力變弱,生理機能減退的癥候。表現為面白唇淡、神疲體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大便溏瀉、小便頻數、舌嫩無苔、脈細弱無力等癥狀。 [原文]究之一氣之偏盛,亦緣于虛。厥陰能生,則陽氣左升而木榮,其風盛者,生意之不遂也。少陰能長,則君火顯達而上清,其熱盛者,長氣之不旺也。陽明能收,則陰氣右降而金肅,其燥盛者,收令之失政也。太陽能藏,則相火閉蟄而下暖,其寒盛者,藏氣之不行也。土為四維之中氣,木火之能生長者,太陰己土之陽升也,金水之能收藏者,陽明戊土之陰降也。中氣旺則戊己轉運而土和,中氣衰脾胃濕盛而不運。 土生于火而火滅于水,土燥則克水,土濕則水氣泛濫,侮土而滅火。水泛土濕,木氣不達,則生意盤塞,但能賊土,不能生火以培土,此土氣所以困敗也。血藏于肝而化于脾,太陰土燥,則肝血枯而膽火炎,未嘗不病。但足太陰脾以濕土主令,足陽明胃從燥金化氣,濕為本氣而燥為化氣,是以燥氣不敵濕氣之旺。陰易盛而陽易衰,土燥為病者,除陽明傷寒承氣證外不多見,一切內外感傷雜病,盡緣土濕也。 【翻譯】探究一氣的偏盛,也是緣于虛。厥陰能生,是陽氣左升而木氣茂盛,厥陰病風旺盛,木的生長意愿不如意。少陰能長,是君火顯達而上清,少陰病熱旺盛,長氣不旺。陽明能收,是陰氣右降而金肅,陽明病燥旺盛,收的功能失去作用。太陽能藏,是相火閉蟄而下暖,太陽病寒盛,收藏的氣不能運行。土是四維的中氣,木火的能夠生長,是太陰己土的陽氣上升,金水的能夠收藏,是陽明戊土的陰氣下降。中氣旺那么戊己轉運土氣平和,中氣衰脾胃濕盛不能轉運。 土生火水克火,土燥就克水,土濕就水氣泛濫,克制土而滅火。水泛濫土濕,木氣不能通達,則生長的意愿堵塞,但能傷害土,不能生火以培固土,所以土氣受困衰敗。血藏在肝而運化在于脾,太陰土燥,那么肝血枯竭而膽火炎熱,哪兒有不病的道理。但足太陰脾經是濕土主使,足陽明胃經從燥金轉化氣,濕為本氣而燥為轉化出來的氣,所以燥氣不能抵抗?jié)駳獾耐ⅰj帤馊菀淄⒍枤馊菀姿。猎锇l(fā)病的,除了陽明傷寒承氣證外不多見,一切內外感傷雜病,都是緣于土濕。 ?。庾x}陽在人體是起主導作用的,陰是處于從屬位置的,我們說的陽易衰陰易盛是由于損傷陽氣而導致陽虛陰盛的狀態(tài),而當今社會損傷陽氣的機會較多!大部分肥人: 典型的陰盛陽衰,那些所謂的肥肉(其實是垃圾,屬陰)容易生成, 但身體無力(陽氣)把這些垃圾運走。人的生命過程:死了(陽衰到極點),身體還在(陰暫時還在),人的生命過程就是陽氣的衰減過程。 本氣衰旺 [原文]經有十二,司化者六經,從化者六經。從化者不司氣,總以司化者為主,故十二經統(tǒng)于六氣。病則或見司化者之本氣,或見從化者之本氣,或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或從化者而見司化之氣,全視乎本氣之衰旺焉。 手少陰以君火司化,足少陰之水從令而化熱者,常也;而足少陰之病寒,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水性原寒;手少陰之病寒,是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以君火原從水化也。足太陽以寒水司化,手太陽之火從令而化寒者,常也;而手太陽之病熱,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火性原熱;足太陽之病熱,是司化者而見從化之氣,以寒水原從火化也。足厥陰以風木司化,手厥陰之火從令而化風,手少陽以相火司化,足少陽之木從令而化暑者,常也;而手厥陰之病暑,足少陽之病風,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火性生暑而木性生風也。足太陰以濕土司化,手太陰之金從令而化濕,手陽明以燥金司化,足陽明之土從令而化燥者,常也;而手太陰之病燥,足陽明之病濕,是從化者自見其本氣,以金性本燥而土性本濕也。 【翻譯】人體有十二經,主導轉化的有六經,隨從轉化的有六經。隨從轉化的不主導氣的運行,總是以主導轉化的為主,所以十二經由六氣統(tǒng)領。生病就是或顯現主導轉化的本氣,或顯現隨從轉化的本氣,或主導轉化的顯現隨從轉化的氣,或隨從轉化的顯現主導轉化的氣,全看本氣的衰旺。 手少陰經以君火主導轉化,足少陰經的水隨從轉化為熱是正常的;而足少陰經病寒,是隨從轉化的顯現他的本氣,因為水性本來就是寒的;手少陰病寒,是主導轉化顯現隨從轉化的氣,因為君火本來是隨從水化的。足太陽經以寒水主導轉化,手太陽經的火隨從轉化為寒是正常的;而手太陽病發(fā)熱,是隨從轉化顯現他的本氣,因為火性本來是熱的;足太陽病發(fā)熱,是主導轉化顯現隨從轉化的氣,因為寒水本來是隨從火轉化的。足厥陰經以風木主導轉化,手厥陰經的火隨從木轉化成風,手少陽經以相火主導轉化,足少陽經的木隨從火而轉化為暑是正常的;而手厥陰病暑,足少陽病風,是隨從轉化的顯現他的本氣,因為火性生暑而木性生風。足太陰經以濕土主導轉化,手太陰經的金隨從土轉化為濕,手陽明經以燥金主導轉化,足陽明經的土隨從金轉化燥是正常的;手太陰病燥,足陽明病濕,是隨從轉化的顯現他的本氣,因為金性本來燥而土性本來是濕的。 [原文]大抵足太陽雖以寒化,而最易病熱。手少陰雖以熱化,而最易病寒。厥陰原以風化,而風盛者固多。少陽雖以火化,而火敗者非少。金性本燥,而手太陰從土化濕者,常有七八。土性本濕,而足陽明從金化燥者,未必二三也。 【翻譯】總的說來,足太陽經雖然是寒轉化的,但最容易得熱病。手少陰經雖然是以熱轉化的,但最容易得寒病。厥陰經本來是從風轉化的,風旺盛的本來就多。少陽經雖然是從火轉化的,但火衰敗的也不少。金性本來是燥,但手太陰隨從土轉化濕的,常有十分之七八。土的本性是濕,但足陽明經隨從金轉化燥的,不一定有十分之二三。 厥陰風木 [原文]風者,厥陰木氣之所化也,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為肝。足厥陰以風木主令,手厥陰心主以相火而化氣于風木,緣木實生火,風木方盛,子氣初胎,而火令未旺也。 冬水閉藏,一得春風鼓動,陽從地起,生意乃萌。然土氣不升,固賴木氣以升之,而木氣不達,實賴土氣以達焉。蓋厥陰肝木,生于腎水而長于脾土,水土溫和,則肝木發(fā)榮,木靜而風恬,水寒土濕,不能生長木氣,則木郁而風生。 【翻譯】風,是厥陰木氣所化,在天為風,在地為木,在人則應象的是肝臟。足厥陰經是風木,手厥陰是相火,也隨從化于風木之氣,因為木生火,風木開始旺盛,子氣(我生者為子氣,木生火,這兒火為木的子氣)剛開始的時候,火還沒有旺盛旺。 冬天的水封閉收藏,一旦得到春風吹動,陽氣從地開始生起,生長的意愿就萌發(fā)出來了。然而土氣不升,本來是依賴木氣才能上升,但木氣不通達,實際上依賴土氣才能通達。厥陰肝木,生于腎水而長于脾土,水土溫和,那么肝木生發(fā)茂盛,木靜風平,水寒土濕,不能生長木氣,那么肝氣郁滯風病就發(fā)生了。 ?。庾x}在歷代醫(yī)家對于醫(yī)圣張仲景《傷寒論》的解說里面,幾乎所有人都缺了一塊,就是厥陰風木這一塊,對于厥陰病的來龍去脈理解得不夠深刻,而黃元御先生呢,獨對厥陰病厥陰風木之氣理解得十分透徹,由厥陰風木之氣來貫穿整個六氣之變化,這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由于對厥陰風木的這點理解,在很多大病危癥重癥上就可以獨辟蹊徑,就是說,對于諸多紛雜的問題一目了然,象古人說的濕熱臃結的病人比較難治,又得化濕,濕為陰邪,可是化濕又助熱,種種說法,又不能光溫,溫了以后,本來是熱氣郁結,更會化為風燥,會產生傷陰。 【翻譯】木的本性是發(fā)達,己土濕陷,抑制乙木發(fā)達的氣,生長意愿不通達,所以肝氣郁滯憤怒而克脾土,風疾病發(fā)作產生疏泄,凡是腹痛痢疾,亡汗失血的癥狀,都是風木的疏泄。肝藏血美麗的容色,肝氣主筋興盛指甲,風疾病發(fā)作則血液減損顏色枯萎,指甲變脆而筋急(筋脈拘急失柔,以致肢體屈伸不利),凡是眼角發(fā)黑嘴唇發(fā)青,指甲易斷筋的伸縮范圍減小的病證,都是風木的枯燥。及其傳化乘除,千變不窮。所以風木是五臟的賊風,百病之發(fā)生,凡是病開始發(fā)作,沒有不是因為木氣郁滯的,因為肝木主生發(fā),而人的生發(fā)之氣不足的,十個常有八九個,木氣抑郁而不生發(fā),所以成病。 ?。庾x}筋縮的直接危害是肌肉攣縮、僵硬、痙攣,關節(jié)僵死、活動困難,周身酸楚疼痛,小腿抽筋。 許多疾病是由筋縮引起的,如頭暈、頭痛、頸肩疼痛可由頸肩部的筋縮引起;胸悶、背痛、乏力可由胸背部筋縮引起;腰酸膝軟、臀下肢疼痛麻木可由腰、臀、大腿筋縮引起。連我們最常見的一著風、一受涼就頭痛也是頭部的筋縮所致。年紀越大,駝背彎腰,疲憊乏力,行走遲緩,身材趨于佝僂,這其中“筋縮”也難逃干系。 為什么在黃元御先生的書里面在諸多用方之中桂枝用得比較多,很多方子里面都有桂枝,黃元御先生垂法就是說表法的一個表象,這時候厥陰風木之氣已經不升了,可用桂枝也可不用桂枝,可用桂枝的時候是要助長這個厥陰風木之氣的溫升,不用桂枝的時候是什么,是厥陰風木之氣已經燥烈了,這個時候適當少量用桂枝三五克,或者用點柴胡,走血分的話可以用點川芎來表達這個舒達之意,所以說,黃元御先生的方子可以套用,但是,如果不知道變化的話,就會經常沒有效果,很多人可能會感覺到,黃元御先生的書也看懂了,用的方子沒有效果,沒有效果就是對黃元御先生的這個表法還沒有揣摩透,方子都是死方子,黃元御先生的方子也不是經方,不像仲景,仲景的很多方子都是古方,古方傳下來的時候它的效果運用都非常廣泛的,然后仲景再把它經過篩選摘取然后再排列出來。 所以黃元御先生的這些方子只是根據表法隨機排列的,它很多方子都可以互相印證相互貫穿的,大家一看方子倒是很多,其實很多方子就是一個方子,只不過是加減變化而生出來的。東方,厥陰風木之氣,木生于水,成于土,然后是生火,木生火;這個土氣相克,木和土是相生相克的,正因為有土氣的克制所以才能夠成,所以木是成于土氣的,而在臨床之中的話,凡是諸般虛損或者是久勞的病人的話,七八成的病人都具備了弦脈,弦脈是什么,弦脈就是人體這個陽氣升達不力,不能夠和升,產生了陽氣的淤滯,淤滯久了以后,就會產生這種弦脈; 弦脈有兩種,一種是浮而弦,還有點臃滯之象,這時候直接可以用桂枝,用桂枝湯進行加味,或者用桂枝湯加上理中湯,從中土開始疏導;如果這時候脈象是弦細而少胃氣,這個時候,大家可以直接從中土運化,直接從建中土培養(yǎng)中土然后酌以培土疏木來進行治療。 再進一步就是,木之不升因為下焦水之不溫,所以用附子理中湯然后酌以少量的桂枝、芍藥,在臨床當中,很多人關于木氣不得升達一用桂枝量就太大,黃元御先生的書上就說桂枝量不能用太大,木氣不升的時候本來就生意不達,這個時候你要去升它,就得適當的一點一點的去用它,不能說他本來就邁不出步子你一下叫他跑叫他跨出很大的步子,這個木氣一下就會起來風燥,所以,對于很多木氣淤滯不得舒達的時候,我們在臨床上應用還會舍棄桂枝,先去滋水涵木,先去用一些當歸、芍藥、阿膠、地黃這一些營養(yǎng)肝木的藥;就像一根小樹苗一樣,小樹苗為什么長不起來,沒水,所以要澆水,土壤不夠你也得找點好土,然后才是陽光,所以,在這三方面都和合了以后,這個厥陰風木之氣才能和升。 這點掌握了以后,百分之七八十的病人可以說都有了比較直觀的認識。厥陰風木之氣從足走胸,足厥陰從足走胸,手厥陰從胸走手,所以說,這個厥陰風木之氣,足厥陰升而手厥陰降,足厥陰升于足手厥陰降于手,提到厥陰之氣了以后,我們首先提的就是足厥陰肝木,這是為什么?相對于足厥陰來說,手厥陰的經氣要弱,經脈循行要短,所以,氣弱從于氣強,就是說從化,傷寒論講六經變化的時候只談足經不談手經也就是這個道理,其實不是不談手經,在后面這個變癥壞癥之中,還有手經這種經氣的變現。 對于厥陰風木這一氣的深刻理解,對于治療糖尿病、高血壓這一類慢性病是非常關鍵的。糖尿病是什么,“飲入于胃,游溢精氣”,谷入于胃,凝精于肝,第一步,然后是脾氣散精。這個谷氣是什么,水谷精氣呀,它經過胃腐熟磨化了以后,精氣先散于肝,通過肝氣的舒達然后脾氣散精。水谷之精進行布散的時候是靠肝氣的升達來產生的,而糖尿病,就是因為吃了飲食,水谷這個精氣吸收了以后,不能夠布散,藏在血管里,一吃完飯血糖會非常高,以致于很長一段時間這個血糖下不來,就產生了現在說的糖尿病。 西醫(yī)的糖尿病應該叫血糖病,很多糖尿病人尿糖不高,只是血糖高,糖尿病人就是血糖高,而且在飯后多少個小時內這個血糖不能夠回落、不能夠回復到正常,這個就是吃飯了以后肝氣不能舒達,飲食的精微之氣抑郁在營血之中布散不開,就是從簡單一點血糖高進行取類比象,類比到這個然后怎么治呢? 營血里面淤滯住了,大家知道,這營血里面,營是什么,營為陰氣呀,營血藏于肝木,這肝木之氣就是寧折不彎的一個特性,一有淤滯的話它馬上要爆發(fā),所以,營氣淤滯了以后,馬上就會產生風火燥熱,所以,歷代醫(yī)家來治療糖尿病治法之中,首先一法就是第一涼血清熱,這叫對治。 但是,大家都知道,營血的淤滯是因為肝木不足以升達,并不是因為熱氣一直淤滯在這個營腑里面,這頓飯你清完了以后,下頓飯吃完了以后營血還繼續(xù)要郁熱,所以,在治療糖尿病的時候,疏木是非常重要的,既然要疏木,木氣為什么不升,就要培土,培土所以疏木,怎么培土?人參、黃芪并用;怎么疏木?柴胡、桂枝、芍藥;土木不升的原因是寒,所以很多病人要溫陽。而且,現在很多糖尿病的來源是什么,長期生活飲食不規(guī)律,勞累了以后,元氣匱乏,元氣匱乏了以后,下焦元陽不足,不足以溫化,而又因為飲食過多肥甘厚味,吃得飲食東西營養(yǎng)太高,吃這些肉食它都是陰精呀,需要消耗元陽之氣去煉化它,如果你元陽東西煉化不足了,就會產生什么?高脂血癥、高膽固醇,血液里面這種淤濁的東西太多,化不掉,脂肪肝等等一系列,也就產生了,更有甚者,還有得前列腺炎,前列腺炎也是前列腺的淤滯增生,既然是這樣,在治本的同時,暖水燥土疏木的同時,血管里的這個淤濁要清掉,這肝經的淤濁要排掉,前列腺中的這種淤滯也要破掉,也要看清楚這個病的這個表象,相應的加上一些引經藥物。 這在臨床當中要通過病人的脈象,通過對病人的種種癥狀的變化問診去了解;糖尿病,跟古代所說的“消渴”有所不一樣,簡單用“上消”、“中消”、“下消”來解釋糖尿病有它非常不合理的地方;解釋糖尿病,就是用厥陰風木之氣不得升達來解釋它,這樣的解釋就非常清楚了,所謂的厥陰風木之氣再上就會形成上焦的風火相火這種燥氣,火能克金,克的是什么金呀,是太陰肺金之氣,太陰肺金之氣本降,克它,它就不能降,肺氣就不斂,肺氣不斂出現什么呀,肺金之氣是陽明燥氣呀,燥氣不斂就會出現口干干渴,如果要多飲呢,必然是有陽明胃氣(熱),很多糖尿病病人,渴而不欲飲,渴而少飲,有肺燥但是胃沒有燥,所以在用藥的時候要清肺不能清胃,清肺的藥和清胃的藥要截然分開。既要溫脾胃的話,下焦就得用干姜,要清肺的話,上焦天花粉,哪怕石膏、知母都可以用,但是下面脾胃既然是寒的,干姜也必須得用,所以就要寒熱并用,還有就是因為木郁了以后,要考慮到它的陽明燥金之氣不降是因為少陽不降引起了陽明不降,還是因為陽明之氣已經囤結住了,是陽明之氣不降為主,所以要分清標本,有的病人是因為陽明不降用柴芩芍疏解少陽以后,少陽之氣一降,陽明之氣自降;很多的這種表象,就是內經所說的必先其所因而伏其所主;治病就是這樣的,尤其是慢性病,它的每個癥狀都要知道它是怎么來的,然后去怎么治;先治哪個癥狀后治哪個癥狀,然后才能達到厥陰風木的這種和升,這是最根本的目的。 [原文]木為水火之中氣,病則土木郁迫,水火不交,外燥而內濕,下寒而上熱。手厥陰,火也,木氣暢遂,則厥陰心主從令而化風,木氣抑郁,則厥陰心主自現其本氣,是以厥陰之病,下之則寒濕俱盛,上之則風熱兼作,其氣然也。 【翻譯】木是水火的中氣,生病就是土木郁滯脅迫,水火不相交,外燥而內濕,下寒而上熱。手厥陰經屬火,木氣暢通順達,那么厥陰心包經隨從木氣轉化為風,木氣抑郁,那么厥陰心包經顯現他的本氣,所以厥陰病,下之則寒濕俱盛,上之則風熱兼作,他的本氣的原因。 少陰君火、少陽相火、 太陰濕土(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18人已訪問 少陰君火
[原文]熱者,少陰君火之所化也,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少陰以君火主令,手少陰心,火也,足少陰腎,水也。水火異氣,而以君火統(tǒng)之,緣火位于上而生于下。坎中之陽,火之根也,坎陽升則上交離位而化火,火升于水,是以癸水化氣于丁火。水化而為火,則寒從熱化,故少陰之氣,水火并統(tǒng),而獨以君火名也。 【翻譯】熱,是少陰君火所轉化的,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人為心。少陰以君火主令,手少陰心經屬火,足少陰腎經,屬水。水火是不同的氣,而由君火統(tǒng)帥,因為火的位置在上面但卻是產生在下面??菜械年枤?,是火的根源,坎水陽氣升就上升相交到離火的位置而化為火,火上升來源于水,所以癸水由丁火化氣產生的。水轉化而變?yōu)榛?,那么寒隨從熱化,所以少陰的氣,水火一塊統(tǒng)帥,只是用了君火這個名字。 [原文]君火雖降于手,而實升于足,陽盛則手少陰主令于上而癸水亦成溫泉,陰盛則足少陰司氣于下而丁火遂為寒灰。以丁火雖司氣化,而制勝之權,終在癸水,所恃者,生土以鎮(zhèn)之。但土雖克水,而百病之作,率由土濕,濕則不能克水,而反被水侮。土能克水者,惟傷寒陽明承氣一證,其余則寒水侮土者,十九不止。土潰則火敗,故少陰一病,必寒水泛濫而火土俱負,其勢然也。至于上熱者,此相火之逆也?;鹬杏幸海锼?,相火上逆,災及宮城,心液消亡,是以熱作。凡少陰病熱,乃受累于相火,實非心家之過。而方其上熱,必有下寒,以水火分離,而不交也。見心家之熱,當顧及腎家之寒。蓋水火本交,彼此相交,則為一氣,不交則離析分崩,逆為冰炭。究之火不勝水,則上熱不敵下寒之劇,不問可知也。 【翻譯】君火雖然降臨在手上,而實際上是從足升上來的,陽盛則手少陰火在上面癸水也變成溫泉,陰盛就是足少陰主導的氣在下面丁火就變?yōu)樗阑摇6』痣m然主氣化,而制勝的權力,最終還在癸水,所依賴的是,火生出來的土去鎮(zhèn)壓他。但土雖然克水,百病的發(fā)作,率先來源于土濕,土濕就不能克水,反而被水制約。土能克水,惟一的是傷寒陽明承氣一證,其余的寒水制約土的,十分之九都不止。 [原文]血根于心而藏于肝,氣根于腎而藏于肺,心火上熱,則清心家之血,腎水下寒,則暖腎家之氣。故補肝之血則宜溫,補心之血則宜清,補肺之氣則宜涼,補腎之氣則宜暖,此定法也。 【翻譯】血的根源在心而藏于肝,氣根源在腎而藏于肺,心火上熱,就清純心的血,腎水下寒,就暖腎的氣。所以補肝的血適宜溫補,補心的血適宜清純,補肺之氣適宜涼,補腎的氣適宜暖,這是定法。 少陽相火 [原文]暑者,少陽相火之所化也,在天為暑,在地為火,在人為三焦。手少陽以相火主令,足少陽以甲木而化氣于相火,緣火生于木,相火既旺,母氣傳子,而木令已衰也。 三焦之火,隨太陽膀胱之經下行,以溫水臟,出腘中,貫腨腸,而入外踝。君火升于足而降于手,相火升于手而降于足。少陽之火降,水得此火,而后通調,故三焦獨主水道?!端貑?靈蘭秘典》: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蓋水性閉蟄而火性疏泄,閉蟄則善藏,疏泄則善出?!鹅`樞?本輸》:三焦者,入絡膀胱,約下焦,實則閉癃,虛則遺溺。相火下蟄,水臟溫暖而水腑清利,則出不至于遺溺,藏不至于閉癃,而水道調矣。水之所以善藏者,三焦之火秘于腎臟也,此火一泄,陷于膀胱,實則下熱而閉癃,虛則下寒而遺溺耳。 【翻譯】暑,少陽相火所轉化的,在天為暑,在地為火,在人為三焦。手少陽經屬相火,足少陽由甲木轉化氣為相火,因為火生于木,相火已經旺盛,母氣傳到子上,木氣已經衰敗。 三焦的火,隨太陽膀胱經下行,以溫暖水臟,從膝蓋后彎腿處,貫穿小腿肚,到達足外踝。君火從足開始上升落到手上,相火從手開始上升落到足上。少陽的火下降,水得此火,疏通調節(jié)津液運行的通道,所以三焦獨自主宰水道?!端貑?靈蘭秘典》:三焦是人體管理水液的器官,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的作用。州都是河流口岸之處,而膀胱的位置最低,是全身水液匯聚的地方,所以將其稱為“州都之官”。我們的身體只有通過膀胱的氣化作用,才能使多余的水液排出,而成為小便。津液藏于膀胱,要達到“出”的目的要依賴膀胱本身的氣化,然而單純依靠膀胱的氣化還是遠遠不夠的,還要依靠其他臟腑的氣化功能。三焦的火吸收的好,那么上升溫暖脾胃水道暢通,三焦的火泄漏,那么下降到膀胱就水道閉塞?!鹅`樞?本輸》說:上中下三焦,入腹內聯絡膀胱,約束著下焦。如其氣實,小便就不通,如氣虛則為遺尿。相火下行蟄藏在腎,腎臟溫暖而膀胱清爽利落,那么出不至于遺尿,藏不至于小便不通,水道通調。水之所以善于收藏,是因為三焦火秘藏于腎臟,此火一泄,沉下去到達膀胱,氣實就下熱小便不通,氣虛就下寒遺尿。 ?。庾x}膀胱是參與津液代謝的臟腑之一,而尿液是從津液所化。人體飲入的水液,在肺、脾、腎等臟腑的綜合作用下,化為津液分布于全身,而經過津液代謝后多余的水液,經三焦水道到達腎和膀胱,并由膀胱暫時收留。尿液在膀胱內貯留至一定程度時,在膀胱氣化作用下排出體外。 所謂的膀胱氣化就是指膀胱的貯尿和排尿作用。膀胱氣化隸屬于腎氣的氣化,尿液的貯藏和排泄,全賴于腎氣的氣化功能。膀胱氣化失常多與腎氣的氣化功能失常有關。一般將膀胱病變的實證,仍歸屬于膀胱氣化失常,而將其虛證歸屬于腎氣的氣化功能失常。膀胱的病變,主要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或為小便不利,尿有余瀝,甚至尿閉;或是遺尿,嚴重者還會出現小便失禁。 膀胱與腎精氣相通,在人體膀胱相對在外,腎相對在里,所謂互為表里。膀胱的功能受腎的影響,因此冬天既要養(yǎng)腎也要養(yǎng)膀胱。 很多人在冬天夜里就寢后因怕冷而長時間憋尿,其實憋尿對膀胱的危害是很大的?,F代醫(yī)學研究表明,長時間憋尿會使膀胱內的尿液越積越多,含有細菌和有毒物質的尿液未能及時排出,這樣很容易引起人體代謝產物對人體的刺激或者逆行感染等疾病。嚴重時,尿路感染還會向上蔓延至腎臟引起腎炎,影響腎功能。 另有資料表明,排尿次數與膀胱癌的發(fā)病率關系密切,排尿次數越少,患膀胱癌的危險性就越大,因為憋尿增加了尿中致癌物質對膀胱的作用時間。 三焦有疏通水道,運行水液作用,是人體水液升降布散及濁液排泄之道。人體水液的代謝是在脾、肺、腎、膀胱等臟腑相互作用、共同完成的,但是水液在體內的布散及向外的排泄,皆離不開三焦水道。 [原文]手之陽清,足之陽濁,清則升而濁則降,手少陽病則不升,足少陽病則不降。凡上熱之證,皆甲木之不降,于三焦無關也。相火本自下行,其不下行而逆升者,由于戊土之不降。戊土與辛金,同主降斂,土降而金斂之,相火所以下潛也。戊土不降,辛金逆行,收氣失政,故相火上炎。足少陽雖從三焦化火,而原屬甲木,病則兼現其本氣。相火逆行,則克庚金,甲木上侵,則賊戊土,手足陽明,其氣本燥,木火雙刑,則燥熱郁發(fā),故少陽之病,多傳陽明。然少陽之氣,陰方長而陽方消,其火雖盛,而亦易衰。陰消陽長則壯,陰長陽消則病。病于相火之衰者,十之八九(內傷驚悸之證,皆相火之衰也),病于相火之旺者,十之一二而已(傷寒少陽有之)。 【翻譯】手少陽三焦經清純,足少陽三焦經濁氣,清純就上升而濁氣就下降,手少陽病則不升,足少陽病則不降。凡是上熱的病證,都是甲木不下降,與三焦無關。相火本來應該下行,相火不下行而逆升,由于戊土不降。戊土與辛金,一塊主下降收斂,土下降而金收斂,所以相火下行潛伏。戊土不降,辛金逆行向上,收斂的氣失去正常的功能,所以相火上行發(fā)炎。足少陽雖然隨從三焦轉化為火,他原來屬甲木,病則兼顯現他的本氣。相火逆行下降,則克制庚金,甲木向上侵入,克制戊土,手足陽明經,氣本來是燥,木火同時克制,則燥熱郁積發(fā)作,所以少陽病,多傳染到陽明經。然而少陽的氣,陰氣剛剛的開始生長而陽氣剛剛消退,其火雖然旺盛,也容易衰退。陰氣消退陽氣生長就強壯,陰氣生長陽氣消退就生病。相火衰敗而生病的,十有八九(內傷驚悸之證,皆相火之衰也),相火旺盛而生病的,十有一二而已(傷寒少陽有之)。 {解讀}“手少陽病則不升”是指手少陽三焦相火之陽與手厥陰心包相火之陰而言,正常是手厥陰降,手少陽升,因此手少陽病則不升。 太陰濕土 [原文]濕者,太陰土氣之所化也,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太陰以濕土主令,辛金從土而化濕;陽明以燥金主令,戊土從金而化燥。己土之濕為本氣,戊土之燥為子氣,故胃家之燥不敵脾家之濕,病則土燥者少而土濕者多也。 太陰主升,己土升則癸水與乙木皆升。土之所以升者,脾陽之發(fā)生也,陽虛則土濕而不升,己土不升,則水木陷矣?;鸾鹪谏?,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降,則火金上逆,己土不升,則水木下陷,其源總由于濕盛也。 【翻譯】濕,太陰經的土氣所轉化的,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人為脾。太陰經以濕土主令,辛金隨從土轉化為濕;陽明經以燥金主令,戊土隨從金轉化為燥。己土的濕氣為本氣,戊土之燥為子氣,所以胃的燥不敵脾的濕,生病是土燥的少而土濕多。 太陰經主上升,己土上升則癸水與乙木都上升。土之所以上升,脾的陽氣發(fā)散生長,陽虛是土濕不上升,己土不上升,那么水木陷落了。火金在上,水木在下,火金降于戊土,水木升于己土,戊土不上降,那么火金上升逆行,己土不上升,那么水木下降陷落,其根源全是由于濕氣旺盛。 [原文]《子華子》:陰陽交,則生濕。濕者,水火之中氣,上濕則化火而為熱,下濕則化水而為寒,然上亦有濕寒,下亦有濕熱。濕旺氣郁,津液不行,火盛者,熏蒸而生熱痰,火衰者,泛濫而生寒飲,此濕寒之在上者。濕旺水郁,膀胱不利,火衰者,流溢而為白淫,火盛者,梗澀而為赤濁,此濕熱之在下者。 便黃者,土色之下傳,便赤者,木氣之下陷。緣相火在水,一線陽根,溫升而化乙木。木中溫氣,生火之母,升則上達而化火,陷則下郁而生熱。木氣不達,侵逼土位,以其郁熱,傳于己土,己土受之,于是浸淫于膀胱,五行之性,病則傳其所勝,其勢然也。 陰易盛而陽易衰,故濕氣恒長而燥氣恒消。陰盛則病,陽絕則死,理之至淺,未嘗難知。后世庸愚,補陰助濕,瀉火伐陽,病家無不夭枉于滋潤,此古今之大禍也。 【翻譯】《子華子》說:陰陽相交,那么就生濕氣。濕氣,水火的中氣,上濕則轉化火為熱,下濕則轉化水為寒,但是上濕也有濕寒,下濕也有濕熱。濕氣旺盛濕氣郁積,津液不暢通,火旺盛,濕氣熏蒸產生熱痰,火衰敗,濕氣泛濫受寒就咳嗽,這是因為濕寒在上。濕旺水郁積,膀胱不通利,火衰,流出白色或黃色黏液,火盛,梗阻滯澀而為小便渾濁色赤,這是因為濕熱在下。 小便黃的,土氣的顏色傳下來的,小便赤色的,木氣的下陷。因為相火在水,一線通到陽根,溫暖上升轉化乙木。木中的溫氣,是生火的母親,升則上達轉化為火,陷則下郁積產生熱。木氣不通達,侵犯逼迫土位,以他郁積的熱,傳給己土,己土接受他的熱,于是浸潤膀胱,五行的性質,生病就傳遞他能夠制服的,是本性導致這樣的。 陰氣容易旺盛但陽氣容易衰退,使用濕氣持久增長但燥氣持久消退。陰氣旺盛就發(fā)病,陽氣斷絕就死亡,道理極其淺顯,不是難知道的。后世人庸下愚昧,補陰氣幫助濕氣,瀉火殺伐陽氣,病人沒有不冤枉早死在濕潤上的,這是古今的大禍啊。 陽明燥金、 太陽寒水、 六氣治法(轉載) 發(fā)表者:趙東奇 15人已訪問 陽明燥金 太陽寒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