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樹浦路在楊浦區(qū),楊浦區(qū)在解放前叫“楊樹浦區(qū)”,1949年改叫楊浦區(qū)。經查百度,“楊樹浦路由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規(guī)劃辟筑,始筑于同治8年(1869年),因通向楊樹浦港,因而命名為楊樹浦路,是楊浦區(qū)第一條近代意義上的城市道路,19世紀80年代,租界當局又將楊樹浦路向東延筑至剛狄路(今黎平路)?!?/font> 沿著楊樹浦路,走到靠近內江路,一座歷史建筑物封閉在黑色的大門里,滿墻是枯萎的爬山虎,想來春夏季節(jié)是綠蔭屏蔽的好去處。建于1934年的上海煤氣廠,現(xiàn)在除了留守的看門人,看不出還有生產活動的痕跡。繞著殘缺只有半截的圍墻走去,一直到黃浦江邊,空無一人,除了七八條遠遠就吠叫的野狗,滿眼是凄凄荒草。小心翼翼地提防著跳躍咆哮的群狗,在暖洋洋的冬日照拂下,走到江邊。向西眺望楊浦大橋,向東緊挨著已經熄火停產的楊樹浦發(fā)電廠,江水拍打著堤岸,寧靜中透露著一絲荒蠻。 這里就是東外灘,繼黃埔區(qū)、徐匯區(qū)、虹口區(qū)的外灘、南外灘、北外灘、前灘、外灘源……,楊浦區(qū)一直在計劃開發(fā)東外灘。我終于踏著東外灘的土地了,可惜離開發(fā)還遠著點。其實這些沒有開發(fā)的荒蕪,野趣,在特大都市里實在是一種享受。 
凄凄荒草叢與破損的圍墻里,兩只巨大的鋼鐵煤氣罐,還能看出當年的輝煌,上海1864年就開始使用煤氣,夠早的吧?  由于我是上午去的,上海煤氣廠的老房子,朝北逆光的一面拍不好,而朝南的一面被煤氣罐擋著,無奈拍下這片小牌子。
 東外灘,臨江的荒蕪,遠遠眺望著楊浦大橋。

建于1912年的楊樹浦發(fā)電廠,2010年已經熄火停產。巨大的廠房和煙囪,裝飾后是巨型的藝術品。
 發(fā)電廠有自己專用碼頭,發(fā)電的燃料煤炭是船運的。發(fā)電廠的大門里有一座王孝和烈士的半身塑像,同門衛(wèi)商量進去拍張照,門衛(wèi)不允。
 煤氣廠后面大塊的空地,現(xiàn)在走過要小心野狗。
 網上查了查,還是沒弄明白這里原先是什么單位。
 逆光中的黃浦江,對面是浦東。
 楊樹浦路上許多房子還是保存著老上海的模樣,這里屬于定海街道,是楊浦區(qū)的貧民地塊。
 楊樹浦路的老房子
 一條窄窄的小弄堂,一直伸進楊樹浦的老宅。

楊樹浦路的盡頭,楊樹浦路到底了。左邊的孤島小亭子原來是59路的終點站,現(xiàn)在59路從地下穿過軍工路隧道去了浦東。 
楊樹浦路到底后,拐個彎,就是黎平路,黎平路其實是軍工路的一部分,一段路分成幾個名字,是歷史上建造的先與后而遺留的。這是6張照片的接片。 
軍工路上的軍工路越江隧道入口,那片高聳的新房子是原先國棉19廠的廠址,現(xiàn)在是楊浦區(qū)的動遷房基地之一。 
楊樹浦路到底前,有一條小路叫定海路,定海路上有一座定海橋,這是上海浦西與復興島連接的兩座橋之一。公交577路開過,終點站在復興島上。
 復興島口看浦東,滬東中華船廠的碼頭上兩只正在建造的新軍艦。
 一只船正從黃浦江進入復興島支流。
 一只船在出復興島支流,進入黃浦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