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翰墨真言—— 修身與齊家 書法隨筆作品展 5

 老樟xy67896789 2014-01-29
中國家學:生命源頭的清涼智慧


作者:常福居士
         
      我們中國人是很重視家庭的,有著歷史久遠的家族、家庭文化。自古以來就有“家和萬事興”的說法,這說明在中國文化和中國人的心里,家不僅是一套房子、一個可供休息的地方,而且承載著生活的希望,是文化的載體。
         
    我們每個人都是在家中成長,然后才到社會上去做事業(yè)。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養(yǎng)成的性情、習慣對我們成就自己的事業(yè)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說家學也是一種國學智慧,這種智慧在我們成長的早期就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潛移默化,熏陶我們的性格,開啟我們的潛能。
                 
    中國歷史上很多大人物都曾接受過系統(tǒng)的蒙學教育。不過蒙學館對古文知識講的很多,但缺乏生動的情性、道德教育。中國傳統(tǒng)蒙學教材主要有《三字經(jīng)》《百家姓》《千字文》《幼學瓊林》,而這里談到的家學則是在這個蒙學基礎(chǔ)上更為系統(tǒng)的教育體系。中國家學是基于傳統(tǒng)的蒙學教育提出來的,它主要是指在現(xiàn)代生活中運用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理念,結(jié)合當下的生活情境來指導我們每個人生活的一種教育思想體系。
               
    所謂家學,就是關(guān)注現(xiàn)代人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思考怎樣的家庭教育、環(huán)境塑造對個人的成長有利。它與私塾、童蒙教育之于古人的生活一樣,是與現(xiàn)代社會里我們大眾的生活方式緊密相關(guān)的,但比蒙學教育有更高級、更成熟的思想體系。
                  
    中國家學包括情性教育與母儀教育、還有父范教育、孝道孝行教育、家訓、家范、家規(guī)、家譜對子女的影響及教育等。同時,又闡述了齊家與治國的關(guān)系。其中有關(guān)修心養(yǎng)性、修身立命等觀點及理論。
                    
    家學文化對家族對個人的影響是很大的,孟母擇鄰而居,憤斷機杼,而篤勵出一代圣人孟子,梁啟超的祖父為使后人有出息,力塑家學文化與書香門第,得以培養(yǎng)出學業(yè)大成的思想家梁啟超。 我國唐朝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是顏之推的子孫。顏之推立《顏氏家訓》,以此教育子孫后代。顏家十幾代人都極為富貴榮耀,擔當朝廷要職,這與顏氏家學熏陶是分不開的。顏氏族人在世所得家產(chǎn)最終往往散放社會,只留給后輩這本祖訓,并訓諭后人謹遵不違,這才有了顏家十幾代的興旺。
            
    家學文化的意義如此深遠,那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我們現(xiàn)代人又如何去繼承與發(fā)揚呢?



(一)衣著與性情:正衣冠,養(yǎng)神氣
            
      古人常說衣食住行是人生最基本的幾件大事,現(xiàn)在我先從衣開始講。
              
      中國古代的時候,大家庭里是很講究衣著的,中國的服飾文化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中國文化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對衣著、飲食有著很多充滿智慧的見解,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注意的。
                  
     時下,人們對穿衣的原始作用越來越不在意,甚至很多人不會穿衣。為什么呢?因為他們不懂得穿衣最基本的要求是得體。所謂得體,就是穿衣應(yīng)與他所處的環(huán)境,或與他的性情、性格、職業(yè)等各方面要一致、協(xié)調(diào)。
                  
  家長應(yīng)該培養(yǎng)孩子有關(guān)穿衣的審美觀,教給他起碼的穿衣常識。如什么場合穿什么衣服,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等等。對脾氣急躁的孩子,所穿衣服最好能為其選擇一些較為素雅、柔和的顏色。太鮮艷的色彩會刺激人的感官,使人興奮、浮躁,容易使情緒不穩(wěn)定。有些家長為了方便孩子,總是讓孩子穿拉鏈衫,穿魔術(shù)扣的鞋子。殊不知,扣扣子、系鞋帶也是熏陶性情的一種方式。
                  
   這些生活細節(jié)最能讓孩子養(yǎng)成認真的態(tài)度。好情性是長期形成的,情性不好的人也可以通過后天的努力來培養(yǎng)。所以,生活中不能一味地圖方便、圖簡單。我認為,穿衣不要怕繁瑣。孩子不會忙得連穿衣時間也沒有吧,頂多早晨起床時間提前一兩分鐘。再說情況特殊可以變通,平時復雜一點,緊張時就簡單一點?,F(xiàn)在的情況恰好是顛倒了過來。
                  
  一些家長的思想還有一個誤區(qū):把女孩當男孩子一樣撫養(yǎng),給他們留短發(fā),穿超短裙,或者干脆要求她們像男孩一樣行事。我的看法是,女孩就應(yīng)像女孩,女孩要當女孩養(yǎng),不能顛倒了性別養(yǎng)?,F(xiàn)在我們雖然不要求女孩子“笑不露齒”,但起碼的儀態(tài)要有,再說,文靜、莊重、好情性的女孩至少不容易學壞。這對她將來的家庭美滿也會有利。因為每個丈夫都希望自己的太太性情平和,知書達禮,要有女人味。長發(fā)是女孩子的象征。女孩子對自己的頭發(fā)都是很愛惜的,通過慢慢地梳理發(fā)絲,頭部血液得到了循環(huán),浮躁的心性得到了抑制,心中的煩惱也會隨之煙消云散。
            
      我小時候有一次目睹父親嚴厲批評姐姐。我看她很生氣,想發(fā)火,因當時她正在梳頭,過了一會兒她把頭梳好了,一照鏡子,覺得很漂亮,就高高興興地出去玩了。本來想跟父親頂嘴的,結(jié)果一梳頭,把“火氣”給梳沒了。因此,梳理頭發(fā)的過程也是修養(yǎng)情性的過程。我們甚至可以這么說,“真”的女孩子比起那些“假小子”,為人處事更會細心、體貼,對父母甚至也更孝順。 
(二)飲食與性情:家庭教育要重視細節(jié)

       中國古代教育的思想精華其實就是隱藏在“衣食住行”這些日常生活事物之中的。這也充分說明了,家學教育其實是關(guān)于我們每個人的最基本的教育,每一個時代都少不了的。
                  
      飲食也是古人家居生活相當重視的一個方面。吃飯、穿衣、睡覺雖是人們?nèi)粘V?,但大有學問。對大人來說,吃飯時能吃飯,吃飯時能吃得下飯,是人生一大快事;同樣,睡覺時能睡覺,睡覺時能睡得著覺亦是人生之幸事!因為大多數(shù)人要被生計所累,被情感所困,被疾病所折磨,所以該吃飯時無法吃飯,到吃飯時又吃不下飯;該睡覺時,無法睡覺,到睡覺時又睡不著覺!對孩子來說,睡覺吃飯這一平常事更不能疏忽。我有一個鄉(xiāng)友的孩子,每餐必得有可樂佐餐,否則不吃飯,結(jié)果長得很瘦小,脾氣也古怪,吃飯對這個孩子已不是正常的生理需要。因而可以說這個孩子的家長還沒有讓孩子學會吃飯。
                 
  有人可能不明白,吃飯很簡單啊。餓了就吃,到時間就吃。那么,吃什么?怎么吃?到什么時間吃?不清楚。現(xiàn)在有很多人開始慢慢明白飲食需要合理調(diào)配,知道偏食的害處,知道肥胖會影響人的智力發(fā)育。但是,仍有不少人執(zhí)迷不誤:三餐無正點,魚肉無止境。這樣做,是對自己最大的不負責任。
                       
  飲食與做人一樣,不能過分,如果過分了就會影響營養(yǎng)的平衡。所以我提倡日常飲食應(yīng)以粗糧為主,精糧為輔,素淡為主,油葷為輔。潮汕人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讓先吃一口苦—黃蓮,有了吃苦的經(jīng)歷后,就不會再怕吃苦,吃起甜來也會格外甜。另外,當吃苦成為習慣時,就是遇到困境他也不會有怨言。
               
  飲食上挑剔的孩子,其情性也會受到影響。比如他不懂得寬容,不會體諒別人的辛苦,不尊重別人的勞動等。
                     
  良好的飲食習慣須從小時候培養(yǎng),很多孩子一頓飯要吃幾個鐘頭,這說明他不餓。如果餓他幾頓再給他吃,他一定會吃得快、吃得香!孩子一旦明白了吃飯的時候必須吃飯的道理,他就會自覺遵守這個規(guī)矩。要想讓孩子好好吃飯,不挑剔,家長也要嚴格控制孩子吃零食。不挑剔飲食的孩子至少在做客時會有好的表現(xiàn)。
            
      這些都是在我們現(xiàn)代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重視飲食與性情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是每個家庭都應(yīng)該關(guān)心和注意的事情?!?br>
(三)家居與情性:家學教育強調(diào)熏陶及潛移默化
         
       中國古人對自己的居家環(huán)境是很重視的。這種重視幾千年下來,就成了一門大學問。
               
       關(guān)于情性,1992年商務(wù)印書館出版的《辭源》里這樣解釋:情性、本性。韓非子《玉蠹》里說:“人之情性,莫先于父母,皆見愛而未必治也?!笔侨说摹扒樾浴?,即“本性”、“根本”,使“人”成為一個真正的“人”。
               
      我們說的家學是在家庭中進行的教育,那么家居環(huán)境就顯得尤其重要了。我們現(xiàn)在無法像古代人那樣寄居深山,過隱士的生活,但是我們?nèi)耘f可以通過設(shè)計和布置,讓自己有一個安然、清凈、和諧的居家環(huán)境。
                     
      我小時候睡的床,是三面和頂部都雕著各種古代圣賢人物的雕花木床。無論我怎樣輾轉(zhuǎn)翻身,我都能看到那些圣賢故事。幾十年過去了,其內(nèi)容仍記憶猶新。家里沒有值錢的家具,但有文房四寶;書房沒有名貴的擺設(shè),但有四書五經(jīng)、經(jīng)典名著;母親早起禮佛,父親早起看書。母親一生節(jié)儉、慈善;父親一生勤勞、善做公益之事。我父母就是用潛移默化的辦法來熏陶我們的情性,他們一般不長篇大論地跟我們說道理,而是讓我們自己去領(lǐng)悟去感受家學文化注重熏陶及潛移默化的作用。
                  
    因此,在家學教育中,環(huán)境、氛圍非常重要。我們常說的“見山思靜,見水思動,見石思貞,見云思變,見圣思學,見賢思齊”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父母都想給孩子一個溫馨而舒適的家,讓孩子有自豪感,但孩子會不會因此而產(chǎn)生優(yōu)越感呢?現(xiàn)在很多家庭的裝修尤其是小孩房的布置越來越豪華奢侈了,殊不知當孩子們感到“富貴至衣食美”時,進取之心也淡然了。
                    
    在我看來,真正溫馨而舒適的家不在于擁有物質(zhì)的多寡,家居裝飾也不在于是否富麗堂皇??蛷d的裝飾最好莊重大方,大人臥室溫馨,孩子有家的溫暖。小孩房則要素雅、清淡,避免太多的花哨擾亂其心境。因為靜能生慧、慧必能悟。孩子在求學期間,只有“清心寡欲”,方能“聚會精神”。同時,房間里的布置,注意冬天不宜過分溫暖,夏天不宜過分涼爽,這樣,既可以不讓孩子賴床,又可以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
               
    家居與性情之間的關(guān)系是一個非常微妙的潛移默化的教化關(guān)系。這對現(xiàn)代社會一心想為子女創(chuàng)造好的家庭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的家長來說,是一個具有很高借鑒性的經(jīng)驗。
                           
    古賢人講究“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情趣;我國的蘇州園林都是古代一些有名望的人所修建,那些精美怡人的設(shè)計布局意在怡養(yǎng)他們自己及家人的情性;深圳市內(nèi)一些主要街道濃蔭匝地、四時滴翠、鮮花不斷,一些公園環(huán)境清雅幽靜,人行其間,會感到身心舒暢,對生活充滿熱愛之情。家居設(shè)置對人情性的熏陶也是如此。   
(四)怎樣的家居氛圍就有怎樣的家文化
                  
       中國文化對家宅、王府、宮殿的建造都有分門別類的詳細規(guī)定、章法。這不是隨意規(guī)定的,是建立在古人對我們文化的深入理解的基礎(chǔ)上的。
                           
      中國文化中對家居、家庭教育的環(huán)境都有很深入的思考,也有很多格言、諺語。比如孟母三遷的民間故事,就充分說明了中國人對家居環(huán)境的重視。院子的風水也好,格局也好,包括家具本身,它追求的是一種整體的和諧感,而現(xiàn)代家居則越來越追求舒適性與創(chuàng)意時尚性,人們緊跟著歐美設(shè)計風格的動向,追隨著時尚的潮流。然而潮起又潮落,注定時尚的生命力只能是短暫的。
                             
      我們現(xiàn)在布置家居環(huán)境,缺少古人“卜居”那種虔敬的心態(tài),這樣家居環(huán)境成了各種風格時尚家具的大采購,卻忽視了我們自己文化中的居家傳統(tǒng)。
                       
      經(jīng)歷千百年的洗禮,融合了世世代代的藝術(shù)情懷,植根于華夏古老歷史與文化的中國古典家具,她的藝術(shù)美和文化沉淀,讓人有了悠遠的歷史想象空間,使她成為了人們凸顯自我品味,張揚自我個性的物化。實際上,作為日常家居生活的物品,她更多地承載整個家庭的理念,體現(xiàn)著家學文化淵源。隨著家族的延續(xù),隨著后人對她的一代代傳揚與新理念的注入,沉淀于古典家具中的家學文化也愈發(fā)濃厚。
                        
      我曾到安徽旅游,一天參觀那兒的古宅院,同行的老人累了,坐在楊柳依依的湖邊小憩,我卻抑制不住對那些古房子的好奇心,獨自一人走進了那所院落。正陶然于那青磚灰瓦小巷深深的清幽時,不期然地踏入一間廳堂,迎面的祖宗牌位下,一張醬色的八仙桌兩邊端放著兩把高高的太師椅,一切都依照舊時的擺設(shè),我卻感覺到一股凜然的威嚴之氣直逼過來,仿佛這個家族的長者正端坐椅上,一場重大的家庭會議馬上就要召開?,F(xiàn)在電視里播放的古代劇目,每到拍攝到廳堂的鏡頭,少不了供奉堂前的祖宗牌位及端放于前的方正又井然有序的桌椅,自然的透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氣氛。祖宗牌位旁邊往往都書有“忠孝仁禮義,天地君親師”的對聯(lián),寄喻著祖輩希望子孫以仁義為宗,以孝悌為本的立世之本。那些厚重的木質(zhì)家具,喻示著祖輩的置產(chǎn)立籍、著顯臺邦,它們嚴格的擺放順序,也向后人誡示著“長幼有序、兄友弟恭”的古訓。
                             
    古典的住宅、家居環(huán)境,像清朝皇帝的紫禁城,以及山東的孔府,都展示了它所承載的家學的有“禮”有“序”,展示了古老中華的先進文明,更以其精巧雅致的設(shè)計及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帶給人們心靈的熏陶。
                 
      中國古典家具所蘊藏的雕刻藝術(shù),那種極致的精美更是讓人百看不厭。這其中的雕法包括浮雕、線雕、剔底平雕、圓雕等。同時,各種不同區(qū)域的家具雕刻各有其不同風格。以京作、晉作為代表的北方木雕刻線條挺拔、造型莊重、構(gòu)圖以小見大、曲線典雅,有凝重的古玉之美。以微州為代表的南方風格是:線條柔和、內(nèi)容活潑、架構(gòu)細膩、造型別致而又蘊含濃厚的生活氣息。
              
     古典家具蘊含的那些紋飾不僅精美且寓意深刻。如民間廣為流傳的“五福捧壽紋”,《書經(jīng)》中說:“九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彬鹬膀稹迸c“?!弊滞?,故以五蝠代表五福。五蝠常常圍一壽字,習俗稱“五福捧壽”,它既隱喻著人們祈求福壽的美好愿望,也寓示著長輩期冀后人能以美德立身而頤養(yǎng)天年。
(五)家范的作用
              
      講起孟母,我還記起另一則她的故事,可以讓現(xiàn)代的母親借鑒:一天,孟子回到家里,看見妻子沒有站起來迎接請安,就告到母親那里,說她不懂禮儀,要母親把她遣走!
                  
      孟母了解事情的經(jīng)過后,反而批評兒子說:“自古以來的家庭禮節(jié),都是人在進入家門之前,首先問誰在家里,以表示對人尊敬;將要上廳堂時,一定要提高聲音打招呼,以便讓人家有所準備;將要進入房門時,眼睛一定要向下看,不東張西望,以免看到不該看的事;更不能在人家沒準備的時候,不打招呼就突然闖到別人的家里或房屋里?!?“今天,你事先沒有打招呼,你妻子也不知道你要進入臥室,還沒有來得及起來打招呼、請安。不是你妻子對你無禮,而是你對她無禮,你不先檢討自己反而去責備別人,這是沒有道理的!”
                  
      孟母這一番話,有理有據(jù),孟子無法辯駁,再也不堅持遣走妻子了。后人稱孟母是個通情達理的好婆婆。
                  
      自古以來,尤其在古代社會,一般做母親的,往往對女婿偏寵,對媳婦刻薄,《顏氏家訓》中就有這樣一句話:“婦人之性,率寵子婿而虐兒婦?!?/font>
                     
      我小時候,鄰居有一戶人家,婆婆三天兩頭和兒媳吵罵,總與人說她兒媳這個不是那個不是的。我就問母親為什么,母親說,她年輕做兒媳時,她婆婆也常這樣待她,她忍了幾十年,現(xiàn)在好不容易自己做婆婆了,所以也用婆婆待她的方式待兒媳。我當時說:“那么以后等海海(和我們一起玩的小朋友,她的孫子)長大娶女客(浙江方言,妻子)后,他媽媽也會這樣對他媳婦嗎?”母親當時只說了一句:“一代人做給一代人看,上代人從善,下代人亦孝順,上代人從惡,到下代自有報應(yīng)?!?/font>
                    
    “上一代人做給下一代人看。”這在家學文化中是非常重要的,這叫家范。所謂家范是家族的演變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殊的生活觀念、生活習性和行為規(guī)范。在中國的宗法社會里,家范的作用非常大。今天,家范的意義與作用依然重要。樹立良好的家范,是情性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
                  
      婆媳吵架、夫妻斗氣等這些家庭不和的瑣事,看上去是常事或小事,但這些小事卻可能影響下一代人的情性。古代《顏氏家訓》、《曾國藩家訓》等在這方面對子孫都有嚴格的要求。曾文公在家書中說:“吾家讀書居官,世守禮義,誥戒大妹、三妹忍耐順受?!庇终f:“余家諸女,當教之孝順翁姑,敬事丈夫,慎無重母家而輕夫家,效澆俗小家之陋習也?!苯袢酥改赴l(fā)現(xiàn)子女情性不妥時,只會責罵他們,殊不知情性是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才逐漸形成的。
(六)坐立行走  影響人生
              
      儀態(tài)不凡的孩子很容易從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人們關(guān)注的焦點。孩子的舉止行為反映出其父母的教養(yǎng)。一個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行走從容的孩子,別人見了就會說:這個孩子家教好。相反,一個走路跌跌撞撞,做事毛毛躁躁的孩子,人們對其父母的聯(lián)想也不會好到哪里去。
                     
      有人認為坐立、行走,這樣簡單的事兒不用教都會,還有什么學問嗎?有的。這個學問不是憑空就有的,是古人們在中國文化的研究和理解中摸索出來的。我們常說站有站相,松松垮垮的樣子會給人無精打采、心氣低下的印象。古人說,看一個人品行如何,看他走路的樣子就知道。這雖然有些夸張,但卻不是毫無根據(jù)的。
                    
  走路看似簡單,四肢健康的人都會走路,但有的人就是給人以不會走路的感覺。有的人永遠都是一副急匆匆的樣子,有的人則整天低著頭心事重重的神情。步履的快慢,神情的自然與否,與一個人情性的好壞有關(guān)。舉止得體的人,無論是考慮問題還是做事,一定會比別人更細心周詳。這是他的情性決定的。所以,舉止也能修煉人的情性。當然不好的性格也可以通過長期行為上的訓練得到糾正。
               
  我小的時候就喜歡書法,常常一邊走路一邊低著頭入迷地用手畫著字。母親看見就會重重地在我的后背上拍一巴掌,提醒我挺直腰走路。我有時坐在椅子上看書,雙腳不停的抖動,一旦被母親看到,就會用腳踢我的腿,并告誡我,小孩子坐姿要穩(wěn)重,不要輕飄飄的。
                  
  中國古時候?qū)θ说膬x態(tài)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要求男子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要求女子亭亭玉立。我們夸人也喜歡夸他氣度非凡,這個氣度指的就是其性情的篤定。優(yōu)雅得體的舉止,不僅顯示著家教的成功,對孩子將來的前程也有很大的幫助。舉止得體、情性好的人的機會顯然比這方面差的人要多。你是相信一個尚未走路就想跑的人,還是更相信一個不慌不忙、深沉厚重的人呢?因此,性情好了,喜歡你的人、幫助你的人也隨之多了,各方面的機會也就會比別人多。假如你一個月比別人多一次機會,一年就會比別人多十二次機會。機會多了,學業(yè)、事業(yè)就會比別人快走一步。命運自然就比別人好,所以我說,人生成長的開端就是修煉情性。


作者 常福居士 電視人物訪談

人的一生中,總會有一次覺悟:或是遇到一位良師,或是讀得一本好書;或是遇到一次生活波折,或是遇到一次天災(zāi)人禍。。。。

    我從小學,中學到大學以及以后工作期間,不知讀了也寫了多少遍“覺悟”二字,但

正理解并使用到日常生活中去的卻很少很少

請點擊深圳電視臺 《自然 藝術(shù)人生覺悟》人物視頻訪談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qI--GnAp4k/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