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年才對答上的一副對聯(lián)
——有關張居正的野史
張居正是明朝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從荊州的一個普通家庭起步,經(jīng)過不懈努力,成為明朝萬歷首輔(明朝未設宰相職,內閣首輔相當于宰相)、神宗皇帝老師,被稱之為明朝中興的奠基人。
張居正自小就聰明過人,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中舉人。在他23歲進京考進士的時候,他的一位同學艾自修與他同行,并向他吹噓:“我這次一定要高中龍虎榜!”才華橫溢的張居正聞聽此言,心內不悅,心想,你這不是蔑視人嗎?你能高中,我就不行?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到張榜那一天,龍虎榜上張居正名列前茅,而艾自修卻名落孫山。張居正喜笑顏開,向著如蔫了的茄子似的艾自修,不假思索隨口吟出一上聯(lián):“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面書生背虎榜。”毫無疑問,這上聯(lián)一是戲謔艾自修,二是想測試一下他的才氣,看他能否及時對答出下聯(lián)。艾自修受到了奇恥大辱,腦海一片空白,根本就對答不出下聯(lián)。此事在艾自修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他時時處處尋找張居正的把柄,以期報仇雪恨。
至隆慶皇帝駕崩,十歲的萬歷皇帝即位。由于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馮保的誣陷,萬歷皇帝的母親李太后下旨驅逐內閣首輔高拱回原籍養(yǎng)老,身為高拱副手的張居正從此走上了內閣首輔的高位。同時,他又兼任萬歷小皇帝的老師,與李太后常在一起商議國家大事,往來頻繁,過從甚密,故朝野盛傳太后與宰相(內閣首輔)關系曖昧說。
艾自修在近20年間未抓住張居正的把柄,這一下讓他興奮異常,總算找到了攻擊張居正的切入點。為了掌握更詳盡的第一手資料,一天清早,艾自修來到張府花園,向管家游七詢問張居正行蹤,游七告他說到后花園去了。艾自修即匆忙趕往后花園,但見張居正在一假山旁,卻眨眼之間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只見一塊石板剛剛蓋上,還有一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縮。艾靈機一動,抽出佩劍割下袍角,離開了花園。為了揭開這個謎,艾自修找了一個機會,從那石板洞里鉆進去,經(jīng)他細心查考,原來是一條暗道,出口恰好是李太后娘娘的臥室。艾自修查到此秘密心里有了底,喜不自禁,靈感一閃而入,久久壓在他心頭的那半副對聯(lián)終于有對了,也就是20年前未能對出的那屈辱的下聯(lián),這時噴涌而出:“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
于是,他把下聯(lián)寫在黃絹上,并用它包了張居正的袍角,呈給了萬歷皇帝。萬歷打開絲絹,先見袍角,再看絹上寫道:“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萬歷看完,兩眼發(fā)直,恨不得扒了張居正的皮。張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權力,如今連老娘也不放過,豈能輕饒?
難怪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那么恨張居正,真實原因恐怕并不是因為張居正的改革,而可能是因為萬歷恨張居正奸污了他媽。只是那些話說不出口,只好借口張居正擅權(確實是擅權,擅到萬歷他媽的床上了),于是在張居正死后下令抄了張居正全家,并削盡其宮秩,剝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鞭尸。家屬餓死的餓死,流放的流放,后萬歷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一代能相之家落得如此下場。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間已無張居正!
萬歷首輔張居正 嘉靖四年(1525年),當張居正在荊州府江陵縣(今荊州市)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呱呱墜地的時候,其先祖的余蔭對他早已不能關懷庇護,迎接他的只是曾祖父的一個白龜夢。夢中的月亮落在水甕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龜從水中悠悠地浮起來。曾祖父認定白龜就是這小曾孫,于是信口給他取了個乳名“白圭”,希望他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白圭的確聰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歲的白圭報考生員,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他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后盡忠報國,并替他改名為居正。這一年,居正補府學生。一年后,參加鄉(xiāng)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但顧璘并非出自私心,而是希望對他多加磨礪,以成大器。三年后,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xiāng)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并解下犀帶贈予居正說:“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只做—個少年成名的舉人?!奔尉付?,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并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萬歷初年,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即萬歷)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前后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zhèn)防務;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數(shù)民族叛亂;嚴厲整肅朝廷上下。在張居正功成名就之時,他把矛頭對準了曾給他帶來巨大利益的階層——文官集團。張居正除了推行一條鞭法,使得稅收統(tǒng)一收錢不收物,節(jié)省了很多土地,更實行考成法,其具體實施方法類似于今天的考勤。
明王朝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到了嘉靖年間已是百病叢生,危機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設壇修醮,青煙繚繞。幻想長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慶云頌》的華麗詞藻,閉著眼睛將朝政托付給奸相嚴嵩。嚴嵩父子趁機為非作歹,貪贓枉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被推上了歷史的前臺,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
張居正對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方面都頗有建樹。但是,為了推行改革措施,張居正也曾經(jīng)使用過不光彩的手段,其個人生活也難說檢點。生前,他位高權重,一言九鼎;死后,卻被剝奪謚號,查抄家產(chǎn),禍及子孫。否定了張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國,也走向了滅亡之路。
二十年才對答上的一副對聯(lián)
——有關張居正的野史
張居正是明朝后期最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改革家之一。他從荊州的一個普通家庭起步,經(jīng)過不懈努力,成為明朝萬歷首輔(明朝未設宰相職,內閣首輔相當于宰相)、神宗皇帝老師,被稱之為明朝中興的奠基人。
張居正自小就聰明過人,12歲考中秀才,16歲考中舉人。在他23歲進京考進士的時候,他的一位同學艾自修與他同行,并向他吹噓:“我這次一定要高中龍虎榜!”才華橫溢的張居正聞聽此言,心內不悅,心想,你這不是蔑視人嗎?你能高中,我就不行?咱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到張榜那一天,龍虎榜上張居正名列前茅,而艾自修卻名落孫山。張居正喜笑顏開,向著如蔫了的茄子似的艾自修,不假思索隨口吟出一上聯(lián):“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面書生背虎榜。”毫無疑問,這上聯(lián)一是戲謔艾自修,二是想測試一下他的才氣,看他能否及時對答出下聯(lián)。艾自修受到了奇恥大辱,腦海一片空白,根本就對答不出下聯(lián)。此事在艾自修心里播下了仇恨的種子,他時時處處尋找張居正的把柄,以期報仇雪恨。
至隆慶皇帝駕崩,十歲的萬歷皇帝即位。由于司禮監(jiān)掌印太監(jiān)馮保的誣陷,萬歷皇帝的母親李太后下旨驅逐內閣首輔高拱回原籍養(yǎng)老,身為高拱副手的張居正從此走上了內閣首輔的高位。同時,他又兼任萬歷小皇帝的老師,與李太后常在一起商議國家大事,往來頻繁,過從甚密,故朝野盛傳太后與宰相(內閣首輔)關系曖昧說。
艾自修在近20年間未抓住張居正的把柄,這一下讓他興奮異常,總算找到了攻擊張居正的切入點。為了掌握更詳盡的第一手資料,一天清早,艾自修來到張府花園,向管家游七詢問張居正行蹤,游七告他說到后花園去了。艾自修即匆忙趕往后花園,但見張居正在一假山旁,卻眨眼之間就消失了。艾自修怕出意外,只見一塊石板剛剛蓋上,還有一截被卡住的袍角正往里縮。艾靈機一動,抽出佩劍割下袍角,離開了花園。為了揭開這個謎,艾自修找了一個機會,從那石板洞里鉆進去,經(jīng)他細心查考,原來是一條暗道,出口恰好是李太后娘娘的臥室。艾自修查到此秘密心里有了底,喜不自禁,靈感一閃而入,久久壓在他心頭的那半副對聯(lián)終于有對了,也就是20年前未能對出的那屈辱的下聯(lián),這時噴涌而出:“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
于是,他把下聯(lián)寫在黃絹上,并用它包了張居正的袍角,呈給了萬歷皇帝。萬歷打開絲絹,先見袍角,再看絹上寫道:“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FONT>萬歷看完,兩眼發(fā)直,恨不得扒了張居正的皮。張居正不但侵占他的權力,如今連老娘也不放過,豈能輕饒?
難怪張居正死后,萬歷皇帝那么恨張居正,真實原因恐怕并不是因為張居正的改革,而可能是因為萬歷恨張居正奸污了他媽。只是那些話說不出口,只好借口張居正擅權(確實是擅權,擅到萬歷他媽的床上了),于是在張居正死后下令抄了張居正全家,并削盡其宮秩,剝奪生前所賜璽書、四代誥命,以罪狀示天下。而且張居正也險遭鞭尸。家屬餓死的餓死,流放的流放,后萬歷在輿論的壓力下中止進一步的迫害。一代能相之家落得如此下場。直到天啟二年(1622年),才想起昔日的大功臣張居正,予以復官復蔭。然一切俱已晚矣,世間已無張居正!
萬歷首輔張居正 嘉靖四年(1525年),當張居正在荊州府江陵縣(今荊州市)的一位秀才的家里呱呱墜地的時候,其先祖的余蔭對他早已不能關懷庇護,迎接他的只是曾祖父的一個白龜夢。夢中的月亮落在水甕里,照得四周—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龜從水中悠悠地浮起來。曾祖父認定白龜就是這小曾孫,于是信口給他取了個乳名“白圭”,希望他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白圭的確聰穎過人,很小就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嘉靖十五年,十二歲的白圭報考生員,其機敏靈俐深得荊州知府李士翱的憐愛,他囑咐小白圭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后盡忠報國,并替他改名為居正。這一年,居正補府學生。一年后,參加鄉(xiāng)試,受到湖廣巡撫顧璘的阻撓而落榜。但顧璘并非出自私心,而是希望對他多加磨礪,以成大器。三年后,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xiāng)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并解下犀帶贈予居正說:“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做顏淵,不要只做—個少年成名的舉人?!奔尉付?,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進士,由編修官至侍講學士令翰林事。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隆慶時與高拱并為宰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萬歷初年,代高拱為首輔。當時明神宗(即萬歷)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前后當國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收到一定成效。他清查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用名將戚繼光、李成梁等練兵,加強北部邊防,整飭邊鎮(zhèn)防務;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平定南方少數(shù)民族叛亂;嚴厲整肅朝廷上下。在張居正功成名就之時,他把矛頭對準了曾給他帶來巨大利益的階層——文官集團。張居正除了推行一條鞭法,使得稅收統(tǒng)一收錢不收物,節(jié)省了很多土地,更實行考成法,其具體實施方法類似于今天的考勤。
明王朝經(jīng)過兩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到了嘉靖年間已是百病叢生,危機四伏。紫禁城里每日設壇修醮,青煙繚繞?;孟腴L生不死的嘉靖皇帝陶醉于《慶云頌》的華麗詞藻,閉著眼睛將朝政托付給奸相嚴嵩。嚴嵩父子趁機為非作歹,貪贓枉法。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平民出身的內閣首輔張居正被推上了歷史的前臺,以其非凡的魄力和智慧,整飭朝綱,鞏固國防,推行一條鞭法,使奄奄一息的明王朝重新獲得生機。
張居正對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良好成效,在政治、經(jīng)濟和軍事等方面都頗有建樹。但是,為了推行改革措施,張居正也曾經(jīng)使用過不光彩的手段,其個人生活也難說檢點。生前,他位高權重,一言九鼎;死后,卻被剝奪謚號,查抄家產(chǎn),禍及子孫。否定了張居正改革成果的大明帝國,也走向了滅亡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