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zhuǎn)貼:世說新語(203)重啟被阻止的追求 傳說,遙遠(yuǎn)的東方有一座山,山里藏著金子。太陽升起的時候,它會和太陽一道射出熠熠光芒。它吸引了眾多有夢想和追求的人,尤其是做著發(fā)財夢的人。 有一個窮困潦倒的書生,一心想到那座山里去取回金子。雖然書生平凡而貧困,但他不甘心這么過一輩子,他要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價值,他要讓所有人都成為自己的崇拜者。 背著干糧,書生上路了。餓了,啃口饅頭;渴了,喝口泉水;困了,靠在樹旁打會盹。即便走得很辛苦,可他心里充滿了陽光——那些與日月同輝的金子強(qiáng)烈地占據(jù)在他的心靈深處。 不知不覺中,他來到了一座山的腳下。他知道這不是自己的目的地,因為山里沒有耀眼的光茫。他必須翻過它,才能繼續(xù)向前。這座山很險,也沒有山路。書生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能翻過去。 三天過去了,書生仍徘徊在山腳下。干糧也快吃光了,只能靠山泉充饑。無奈之下,他決定暫時放棄這次尋寶之旅。他沿原路返回時,遇到了一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書生說明自己的經(jīng)歷后,老人說,看來你還是缺乏毅力,為什么不下決心翻過那座險山,或者繞道重新選擇一條路? 老人的話,啟發(fā)了書生。他又上路了,這次他選擇了繞道前行。四天后,他又來到一座山跟前。憑直覺書生知道這山還不是自己的目標(biāo),因為同樣沒有光茫射出。正待翻山時,他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口袋,打開一看,吃驚不已:里面都是金條。他背起金條,立即踏上返回之路。 途中,書生又遇見那位老人。聽書生道明經(jīng)歷后,老人直搖頭,你還沒有抵達(dá)目的地,為什么就回來呢?書生不解地回答,我去東方是為了尋寶,現(xiàn)在我已找到一大袋金條,已實現(xiàn)了目標(biāo),為什么就不能回來?老人嘆道,看來你只能擁有這么幾根金條! 作家梁曉聲說:能被失敗阻止的追求是一種軟弱的追求,它暴露了力量的有限;能被成功阻止的追求是一種淺薄的追求,它證明了目標(biāo)的有限。此言極是!完善自我,重啟那些被阻止的追求吧! 怎 樣的人才算成熟 一、行事有主見,有原則;不以學(xué)習(xí)人的喜惡作為自己行事的標(biāo)準(zhǔn)。 二、承認(rèn)人性中有光明的一面和黑暗的一面,并有容忍諒解的胸襟。 三、能夠接受對方—--包括一切優(yōu)點和缺點。 四、充分明白“人必先自愛而后人再愛之”,“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必助之”的道理。 五、明白到良好的動機(jī)未必會帶來良好的結(jié)果,了解到手段與目的之不可分割。 六、不“以人廢言”,懂得“以事論事”而不“以人論事”的道理。 七、不會墜入“非淺則彼”“非黑則白”的兩種極端思想的陷井,明白到世事在兩極端之間有一系列的中間狀態(tài)。 八、明白到“人比人,氣死人”的道理,不會把自己跟別人濫加比較。 九、了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乃是最困難也是最有意義的事,而封閉自傲的人的心靈正是這一溝通的最大敵人。 十、明白到世間萬物,包括自己的思想和信念都在變動前進(jìn),并且有“以今日之我,戰(zhàn)勝昨日之我”的勇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