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住處附近開了個面館,先說我最近幾乎天天吃的東西。這貨叫撥爛子,山西制造。撥爛子不帶水分,一大碗覺得特別扎實,所以我很喜歡吃!(我真是個摳門兒的人)!但是這個我不喜歡在家做,因為炒的時候只有在大火上一直顛鍋,用勺子使勁攪合,才會松散好吃,這是個體力加技術(shù)的活兒,一般人干不了。 2:燜面應(yīng)該不是只有山西有的面食,各地做法稍有差別吧。山西一般的做法是小鐵鍋燜,吃的時候直接在鐵鍋里吃。這個圖片還是不夠誘人啊,要是有點兒肉末就好了。 3:然后說說萌派貓耳朵!后來才知道南方大部分說的貓耳朵是一種點心,不管是面食還是點心,改變不了她是個萌物的事實。貓耳朵是把面和得軟軟的,搓成大拇指的條 子,再壓成蠶豆大的小塊,然后用拇指食指捏著一轉(zhuǎn),便被卷成像貓耳朵一樣。在開水里煮熟它,撈起來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著湯汁,味道飽和,吃起來十分鮮美。配料各隨其便,講究的用蝦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隨心所欲,沒有止境的了。如果說意大利披薩的起源是中國的餡兒餅,那我就覺得通心粉的原型是貓耳朵了。 4:揪片兒是最易操作的做法,適合懶人,不想費勁搟面的時候就做揪片兒。鍋里水燒開,把活好的面搟成薄片兒,拿手隨意的揪,咻咻咻咻的往水里扔,還挺帶勁兒的。 5:剔尖兒,也叫撥魚兒,跟揪片兒同是懶人最愛。將和好的面團放在碗內(nèi),左手執(zhí)碗,右手執(zhí)一竹剔筷,將面剔入鍋內(nèi)煮熟。因面是圓肚兩頭尖,形似小魚,俗稱撥魚。 6:雖然我是打死不吃牛肉的人,但我有必要把她拉出來誘惑一下你們——牛肉丸子面,臨汾制造。 7:我是菌類的死忠,打鹵面里的香菇木耳口蘑什么的成了對我的致命吸引。鹵子里的料特別豐富,黃花、雞蛋、肉末、腐竹等等等等,應(yīng)有盡有。山東山西的打鹵面都很好吃。 8:刀撥面的口感很筋道,覺得這種筋道的面條做炒面是最合適不過了。 9:發(fā)現(xiàn)了一個問題,我們的山西媳婦兒做面都不喜歡老老實實用搟面杖,不是筷子剔就是刀片撥,下面這個是剪刀剪出來的,沒有任何神秘感的就叫做剪刀面。我覺得跟刀撥面的口感差不多,樣子比較可愛一點,可能會討小孩子的喜歡。 10:下面說說健康不胖的粗糧系列。最有特色的應(yīng)該是莜面栲栳栳,因為個人覺得她的名字特別個性哈哈。我最喜歡的也是最傳統(tǒng)最正宗的吃法是蘸汁吃,其他的肉炒土豆炒各種炒也很不錯。 11:饸硌面或者河撈面,這個應(yīng)該是很多北方地區(qū)都有的面食,山西特色的做法就是蕎麥面饸硌。 ![]() 12:蕎麥饸硌有個親戚叫碗托,也叫灌腸,同樣是蕎麥做的。做法分兩派,一個是晉中平遙,一個是呂梁柳林。平遙的做法就是像圖上這樣直接切好涼拌,柳林的做法是碗托是蒸在碗壁上的一層,吃的時候用刀劃開,用竹簽挑著吃,更有趣味一些。 ![]() 13:擦尖兒,也叫擦圪斗。我喜歡叫擦圪斗,顯的很親切很形象。一般是用紅面也就是高粱面做成的,每次吃一大碗都安慰自己這是粗糧這是粗糧,不會胖不會胖。 ![]() 14:這貨是莜面,涼拌起來太特么的好吃了!圖片比較亮,它的顏色應(yīng)該是淺褐色。 ![]() 15:這是Made in長治的上黨驢肉甩餅,也不知道為什么一聽這個的名字就很高興。 ![]() 16:沾片子,也叫沾尖尖、拖葉子,是很原生態(tài)的做法。材料比較靈活,可以用豆角、土豆、綠葉菜等等。調(diào)好蘸汁是關(guān)鍵,關(guān)鍵中的關(guān)鍵就是上好的老陳醋。 ![]() 17:用來壓軸的,直接上圖吧。 遺憾的是山西基本沒有什么能叫得出名字的菜,過油肉勉強可以算一個,再勉強一點兒,那就山西大燴菜吧,但是我覺得變著花樣兒吃面也挺不錯的。以上所有的面,必須遵循兩個準(zhǔn)則:一個是要多放老陳醋!一個是要多放辣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