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關于鐘馗的故事的傳說,在中國大地已流傳了千年,面目猙獰卻能降妖伏魔、送吉迎福的形象早已為人們熟知。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鐘馗儼然就是正義的化身。而歷朝歷代的畫家、巨擎更是以自身的修為演繹著他們心中正義的圖騰。畫家朱東坡由于自幼就對鐘馗嫉惡如仇、無私無畏的精神喜愛有加,而抱定了終生塑造鐘馗形象的信念 朱東坡和鐘馗畫之緣,源于同是靈壁“老鄉(xiāng)”,與鐘馗畫之情,則根于他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 正是帶著這樣的仰慕和執(zhí)著,朱東坡考入了安徽師范大學美術系,從歷史藝術大師們的鐘馗畫中汲取韻味,從各種鐘馗傳中體會人們對“判官爺”的希冀。多年來,他精心研讀鐘馗的相關史料,訪遍鐘馗畫鄉(xiāng)的民間藝人,廣為搜集古今名家包括民間鐘馗畫的各種版本,對其多種描繪技法加以揣摩、研習。他要在廣收博取中,尋找體現(xiàn)個性的藝術語言,把鐘馗由鬼引渡到人,自幻域到人間,他要把這個一身正氣、疾惡如仇、無私無畏的陰間判官,塑造成端莊威嚴的赳赳勇士。他希望畫出與歷代畫家全然不同的形象,甚至他希望他筆下的鐘馗有“內圣外正”的風格,他不再是鬼,而是一個有靈有肉、有愛有憎的人。他更希望他筆下的鐘馗深深地扎在人民群眾的心里,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認可。 厚重的生活和藝術積累,敏捷的才思和心靈的感悟,使朱東坡完成了入心、出心、升華的藝術境界?!拔乙晕倚睦L鐘馗”,便使他筆下的鐘馗隱去一般意義上的“畫法”,成為一個既有傳統(tǒng)又有現(xiàn)代,既有文人畫神韻,又有民間氣息,瀟灑惟美、可親可敬的藝術形象。 觀賞朱東坡筆下的鐘馗畫,往往使人產生許多奇異的審美感受。無論是《判官爺》、《一身正氣》,還是《鐘馗頌》、《神威圖》等等,無不是造型粗獷而又儒雅,表情威嚴而又溫柔,性格剛暴而又慈祥,氛圍平實而又神秘。朱東坡是寫意的,正如其畫。鐘馗是寓意的,正如其人。他的畫具不多,無論衣冠服飾,還是須眉眼神,都有特定的表達意向。藝術上的成熟必然帶有其風格化的傾向,甚至包括某些經常使用的造型要素和形象符號。人們可以思考某種意圖性的描述以區(qū)別其它的可能。 中國畫的圖像定位不僅僅在于圖本身,還在于畫面相關的題跋,以補充說明或延續(xù)閱讀的興趣。朱東坡的鐘馗畫注重題跋,但他更注重直觀的畫面形象的描述,依賴于某種類型化的手法,將人們引入更為細膩的感覺中去體驗畫家內在的感情。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主席沈鵬先生說他是在寫“鐘馗之神”,我國著名畫家、中國書畫研究所所長徐德隆先生說他“畫出一身浩氣”。沈鵬先生所談論的“神”當然不使“鬼神”是神,但一定是這驅鬼之“神”的內在精神,浩然正氣。由“鬼”至“神”,不僅僅是外在的形象轉換,更在于內在的精神再造,在于提高“格調”。一般而言,鬼神之間并沒有嚴格的界限,且常常由人鬼轉為人神,在中國民間傳說中如是,在中國的民間繪畫中如是,在中國人的心目中亦如是,“正氣凜然以慰善良、橫眉冷對以震撼邪惡”,朱東坡憑著不懈的努力和深深的感悟,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可親可敬、現(xiàn)代鐘馗的圖像文本。 朱東坡筆下的鐘馗神態(tài)萬千、器宇軒昂、活潑揮灑、或中鋒勾勒、或沒骨濡染、線條凝練、筆墨豪放,既有傳統(tǒng)骨力、又有時代特色,寫出了“鐘馗之神”,“畫出一身浩氣”。他所描繪出來的各種異彩紛呈、意蘊深厚的藝術品,得到了國家領導人和普通百姓、港澳臺同胞和海外華僑及各界收藏者的青睞,并把他奉為珍品。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家的人生道路,難免陷入苦海。朱東坡說:這是藝術的苦海,為了鐘馗畫藝術,我愿沉入這苦海,永不脫離。 朱東坡,字鐘石,北京大源來祥堂書畫院副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畢業(yè)于中央美院國畫系,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工作和創(chuàng)作?,F(xiàn)主攻人物,以鐘馗擅長并精通西畫、素描、水粉。其作品,被國際友人收藏。1994年作品《蘭圖》紀念應邀參加香港“慶賀鄧小平同志九十壽辰書畫展”同年又編入中國書畫藝術家《名簽》。2005年應邀參加六省一市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 周年書畫展,獲全國二等獎。2006年應邀參加“朱德元帥誕辰120周年書畫展”并獲金獎。作品《鐘馗百態(tài)圖》26米長卷,編入《中國書畫大展辭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