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當我不在公司時,我會很注意公司里誰是自我驅(qū)動者。這種人將是能夠擔當大任的角色,驅(qū)動自己、驅(qū)動團隊、驅(qū)動任務。那些等、停、靠、閑、散、混的工作心態(tài)是腐蝕劑,會讓你生銹,讓你貌似輕松偷得清閑,看似你在混日子,其實,日子早就把你給混了。 時間管理是第一管理 巴金森在談時間管理時提到:“你有多少時間完成工作,工作就會自動變成需要那么多時間才能完成?!币簿褪钦f,如果你有一整天的時間來做某項工作,那你就會花一天的時間去做它;而如果你只有一小時的時間來做這項工作,那你就會更迅速有效地在一小時內(nèi)做完它。很多時候我們做事拖延,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沒規(guī)定完成時間。 “預則立,不預則廢”的道理大家都懂,但身體力行把這種緊迫的時間管理作為工作生活方式的卻不多。時間這東西,你爭分奪秒抓得住,它就是黃金;你渾渾噩噩抓不住,它就是流水。一段時間下來,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除了原地多轉(zhuǎn)了幾圈,什么也沒完成。就像你在跑步機上跑步,卻到不了任何地方。 我們都很崇拜喬布斯,但卻很少有人跟他好好比比時間產(chǎn)出率。喬布斯年輕時每天凌晨4點起床,9點半前把一天的工作做完。他說:自由從何而來?從自信中來,在你沒有什么可以依靠的時候,自信則是從自律中來!先學會克制自己,用嚴格的日程表控制生活,才能在這種自律中不斷磨煉出自信。自信是對事情的控制能力,如果你連最基本的時間都控制不了,還談什么自信? 時間管理是第一管理,因為只有它是無法再生的。不知道你有沒有每天檢討一下自己松散的產(chǎn)出或者無產(chǎn)出,會不會有負罪感,哪怕是負疚感?上午上了半天微博,下午聊了半天閑天,晚上看了兩個片子,這一天就算過去了。你可以對自己說這是放松,但我認為這不是放松而是放縱,任由時間流淌,是對你未來前進目標的犯罪。 有時,我路過同事的辦公桌,看到他電腦上又是QQ又是微博,我會忍不住上前提醒一句:“如果QQ是時間的小偷,那么微博就是時間的毒藥,尤其對于‘圍脖控’而言,其實已經(jīng)不是你在上‘圍脖’,而是你被‘圍脖’上了?!睍r間就是一張網(wǎng),你撒到哪里就在哪里收獲。不過你要好好看看收獲的都是些什么東西,只有一大堆的雜貨碎渣不成器的玩意兒,難道你是準備開雜貨鋪嗎? 李嘉誠曾問大家:“開車進加油站的人最想干什么?”眾人回答說“加油?!崩罴握\略顯失望,于是有人補充說,“休息”、“喝水”、“上廁所”。李嘉誠說:“開車進加油站的人,最想做的是早一點離開,朝著目的地繼續(xù)他的旅程?!比俗鍪庐斎挥芯唧w目的,但它們必須從屬于一個遠大目標。 效能 如果你同意我的觀點,準備開始訓練自己的管理能力,那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時間管理。我建議把一小時切成四個部分,就是把15分鐘當作一個時間單元,你可以把它命名為“時元”。沒錯,時間就是金錢,用來買你未來價值的時間貨幣,用來檢驗你完成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時間花費。不斷嘗試優(yōu)化你的時間產(chǎn)出率。提醒一句,那些沒結(jié)果沒成果的事能免則免。碎片化的時代,你的產(chǎn)出來自5%的聚焦與95%的抗干擾能力,如果你的精力與時間也被碎片化,那你的未來成果也就粉末化了。 第二個方法就是文件管理和事務管理。當你與上級、下級、客戶、利益相關(guān)方等進行重要工作溝通時,請盡量帶著工作效率手冊進行討論。對有價值的討論做好記錄,并把結(jié)論都落在時間進程表上。最好給每一個行動指令加上一個時間點。注意我說的是時間點而不是時間段,要具體到幾點。在這種管理中,你要對抗的是你天性中的拖延癥。當你真正擔當主管時,有這樣的習慣才會忙而不亂、繁而不雜。 低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缺席。間歇性無規(guī)律地放客戶鴿子、放領(lǐng)導鴿子、放同事鴿子,也算是“放鴿子專家”。拖拉。看似很聽話,其實很拖拉,照樣氣死人。做無關(guān)緊要的事。極其善于抓小放大,把比鴻毛都小的事做得認真細致,在大事上卻毫不上心。多慮。前思后想,裹足不前。其實沒必要,人都是要死的,想多了累心,何苦?凡事過于消極。過于悲觀,像是不悲觀就不會過日子了。固執(zhí)己見,與世隔絕。犟得像頭驢,冷得像塊冰,這樣的主兒太難處了。持續(xù)信息過剩。八卦成癮,不八不爽,導致自己持續(xù)信息過剩。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主動積極。把上司交代的事當自己的事去辦,把答應客戶的事當成自己的事去辦,把別人的小事當做自己的大事去辦,積極的人生必將得到青睞。以始為終。把事從開頭就做好,思謀周全,省得返工、返修,浪費更多的時間。要事第一。世界很大,世界上的事很多,別說人只有一輩子了,就算是有五輩子,又能完成多少事呢?因此一定要有“要事第一”的概念,先完成最重要的事。 雙贏思維。世界其實是個有機體,心存好心,處處想著與人方便,最終得到最大好處的是自己。 知己知彼。要善于從別人的角度去想問題,這才是知己知彼的真意。統(tǒng)合綜效。成功也罷,失敗也好,統(tǒng)統(tǒng)綜合分析,提高效能。不斷更新。在信息和知識爆炸的時代,要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tǒng)和信息儲備。 使高效能成為習慣 作為有上進心的職場人,一定要做高效能人士,迅速終結(jié)自己的“拖延癥”。當然,有個前提是你不要把目標定得太大,而要把大目標分解為一個個小任務??傊棺约呵趭^起來,要讓高效能成為自己的習慣。根據(jù)心理學理論,人的習慣養(yǎng)成需要三個星期,也就是21天。如果你把工作生活的高效能狀態(tài)堅持21天,那這種狀態(tài)就能成為你的習慣,成為自然。如果高效能成為你刷牙、洗臉一樣的習慣,那你的競爭力將會不得了。對自己狠一點,如果連21天的時間都堅持不下來,你拿什么去跟人家競爭? 拿我自己來說,我的時間管理已經(jīng)劃分到15分鐘一個時間單元,并很嚴格地執(zhí)行,計劃排得滿滿的。曾有個人在沒有預約的情況下來找了我六次,可我連2分鐘的時間都安排不出來。如果沒預約,我的時間不可能留給你,哪怕幾分鐘都不行。如果你沒有這么多會要開,可能做不到15分鐘一個時間單元,那你就把1小時當做一個時間單元。把手機設置成整點報時,到了時間,就吱哇亂叫。另外,我還有一個“三五七”的策略,就是我今天一定會有三件事要完成,有五個人要溝通,有七個細節(jié)要處理。你是自己的主人,你要管理這個身體及其自有的情性。你如果總是被它所控制,基本上你也不要期望取得什么成就了。所謂“冷思考、熱溝通、大計劃、短安排”,一切的一切都建立在高效能執(zhí)行上,建立在科學嚴密的時間安排上。沒有刻骨銘心的自律精神,你很難把事情堅持做到位。 未來從來都是通過行動來實現(xiàn)的,而不是用來等待的。你當然也可以偶爾縱容,讓自己放松一下,但是一旦進入任務狀態(tài),你就要跟時間賽跑。時間管理是事業(yè)成功的關(guān)鍵。因為,在這個時代,守株待不著兔。 (摘自《摸著石頭過河》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
|
|
來自: 阡陌躬耕 > 《處世修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