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滋陰降火湯 方劑來源 明.{壽世保元》。 組成與用法 當歸3克 川芎3克 黃柏3克 知母3克 天花粉3克 甘草3克 芍藥3.5克 熟地4.5克 玄參6克 桔梗9克竹瀝15克(沖入) 水煎服。 、 功效與主治 功能滋陰降火。主治虛火上升,喉內(nèi)生瘡,喉閉熱毒等癥。 現(xiàn)代臨床 主要用于治療咽炎,牙周炎;又有用于治療口腔炎,蕁麻疹,眼.口.生殖器綜合征等病癥。例如; (1)咽炎 本方加減治療。急性者,加金銀花、野菊花、板藍根、大青葉等,慢性者,加天冬、麥冬,石斛等,咽喉腫脹者,加茯苓、米仁、澤瀉、白術等,音啞失音者,加胖大海、射干、玉蝴蝶、蟬衣等(《中醫(yī)喉科學>上??茖W技術出版社)。 (2)牙周炎 本方加減治療。急性者,加金銀花、石膏、黃連;慢性者,加天冬、丹皮、丹參;牙齦腫脹者,加米仁、茯苓、澤瀉(《中醫(yī)喉科學> 上??茖W技術出版社)。 (3)經(jīng)期口腔炎 本方加減,治療15例。結果均獲良效(《遼寧中醫(yī)雜志}1982年第4期)。 (4)芋麻疹 本方加減,治療丘疹性蕁麻疹28例。結果;一般服藥1—2劑,癥狀減輕或痊愈(《中醫(yī)雜志》1963年第11期)。 (5)眼一口一生殖器綜合征 本方加減,治療3例。目赤者,加菊花、龍膽草、決明子,口唇腫脹者,加石膏、升麻,大青葉,外陰潰爛者,加龍膽瀉肝丸;六味地黃丸。結果;均獲良效(<新醫(yī)藥學雜志》1979年第 1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治療陰虛火旺,咽喉腫痛。方用四物湯養(yǎng)血,配以黃柏、知母養(yǎng)陰清熱,桔梗利咽,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咽喉紅腫疼痛、牙齦腫痛、舌紅、脈數(shù),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血熱證明顯,加丹皮,黃芩、黃連、山梔;陰虛明顯,加天冬、麥冬、沙參,咽紅腫,加金銀花、射干、板藍根、大青葉,口唇齒齦腫脹者,加石膏、牛膝、升麻。 本方僅用于熱證,寒證忌用。 歷代方書中與本方同名者,尚有: (1)《明醫(yī)雜著}滋陰降火湯,由生地黃、炙甘草、炮姜、川芎、熟地 黃、知母、天門冬、白芍藥、當歸、白術、陳皮、黃柏、生姜組成;功能滋陰降火,主治勞瘵,色欲過度,損傷精血,陰虛火動,午后發(fā)熱,睡中盜汗,咳嗽倦怠,飲食少進,甚則痰涎帶血,或咯血、吐血、衄血,肌肉消瘦,身熱,脈沉數(shù)等癥。 (2)《增補萬病回春》滋陰降火湯,由當歸、白芍、生地黃、熟地黃、天門冬、麥門冬、白術、陳皮、黃柏、知母、炙甘草、生姜、大棗、竹瀝、童便、姜汁組成,功能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動,發(fā)熱咳嗽,吐痰喘急,盜汗口干等癥。 (3)《雜病源流犀燭}滋陰降火湯,由白芍、當歸、熟地黃、麥門冬、白術、生地、陳皮、知母、黃柏、生姜、大棗組成;功能滋陰降火,主治陰虛火旺,唾血鮮紅等癥。 (4)《醫(yī)方集解}滋陰降火湯,由知母、黃柏、當歸、生地黃、芍藥、/真I 芎、芎勞、玄參組成,功能滋陰降火,主治陰虛有火。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眼耳鼻口喉疾病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