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是職場懵懂新人的時候,有位副局級干部語重心長地對我感嘆過:人生無非名權(quán)利三件事,其實,也就是這么回事!那時他臨近59大限,大概突然想到了退休后可能的寂寞生活,心生感慨吧。
但對“上升期”的我來說,名權(quán)利當然不可能“就是這么回事”,而是大大的一回事。開始以為名權(quán)利是互通的,有了名,就有了權(quán),有了利,反之亦然。后來發(fā)現(xiàn),這三件寶物,各有神通,也各有捉襟見肘的時候。
面對熱烈的群眾時,名氣帶來的回饋最大。有位金融界大亨出席了個中國民間考察團,赴歐洲訪問,回來后激動地說:同行的人中有部長、有學者、有藝術家還有億萬富翁,你猜誰的魅力最大?學者和藝術家!所到之處,大家都圍著學者和藝術家說個不停,富翁和官員則被冷落在一旁。這充分說明,若沒有利益的影響,大家都喜歡和有學識、有趣味的名人交往。知名度帶來的心理滿足感,是難以用金錢和地位去衡量的。畢竟,和名人有往來,說出去總比認識官員和富翁更容易獲得喝彩。有全國知名度的官員,畢竟是少數(shù)。
自由市場里,有錢可以買到很多東西,甚至是很多并不需要的東西。土豪讓人討厭的地方,就是把錢用過頭了。但一旦涉及到公共資源,土豪也會變得十分無力。
在中國,最典型的就是孩子入學擇校了。北京有些小學,據(jù)說拼爹是萬萬不行的,得拼爺爺,因為以爹的年齡,級別一定不夠高。這樣的小學,學費其實并不貴,但若沒有一定級別的人幫你爭取一個入學名額,你就無法取得支付贊助費的資格?;仡^望望,高舉著銀行卡等著這個資格的土豪都排隊到兩條街以外了。這是權(quán)力的獨角戲時間,什么名啊利啊,只好默默地讓道,乖乖地下臺。
有位土豪,通過中介拿到了一個交贊助費的資格,據(jù)說中介費數(shù)十萬,搞得小學比哈佛還貴。這里可以看出“權(quán)力爺爺”的不甘,急吼吼地尋找變現(xiàn)渠道。最近每天都在“打老虎”、“打蒼蠅”,權(quán)力變現(xiàn)的風險也不小。每每看到反腐捷報,名和利們大概要捂著嘴笑了吧。
雖說名權(quán)利各立山頭,到一定程度后,相互接觸的機會就越來越多。往往是利益搭臺,權(quán)力開道,名氣用來裝點門面并賺個吆喝。在這個平臺上,名權(quán)利們相互結(jié)識,名們沾權(quán)得利,利們沾權(quán)借名,權(quán)們借名換利,大家取長補短,各取所需,共同游向食物鏈的頂端。
只有在中國,名權(quán)利才這么赤裸裸地被歌頌、被崇拜。換作別的國家,大家表面上都還在歌頌智慧、美德和個人奮斗,貶低權(quán)力、金錢與名聲。畢竟權(quán)力、金錢與名聲都受著各種各樣的約束,堂而皇之地使用,會受到道德上的非議。但中國很直接,把這塊遮羞布一把扯掉了。名權(quán)利成了終極宗教??刹皇锹?,連中國寺廟的講經(jīng)堂四周,都放著若干個募捐箱,讓捐錢的人釋懷,讓不捐的人忐忑。我回想了一下在日本和泰國去過的寺廟,好像從沒見過這么密集出現(xiàn)的募捐箱。
記得在日本一家寺廟的許愿箱邊,有明確提示:建議捐助10日元,合人民幣6角左右。而在中國一家寺廟的功德簿邊,也有明確提示:捐助100元人民幣以上者,可入功德簿。善人,也是有資金門檻的。
知道為什么成功學一統(tǒng)價值觀市場了吧。因為在名權(quán)利三足鼎立的主流價值觀體系中,你若不能占據(jù)有利地形,就會淪落到連功德簿都鄙夷你的境地。不要埋怨中國人太急功近利,環(huán)境如此,中國人只是順勢而為罷了。
(作者電子郵箱:shirleyft@18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