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梔子豉湯 方劑來源 漢?!秱摗?。 組成與用法 梔子9克 淡豆豉9克 . 水煎服。 功效與主治 功能清熱除煩。主治外感熱病氣分輕證,身熱懊儂,心煩不眠,胸悶不舒,甚則坐臥不安,舌紅否微黃,脈微數。 現代臨床 常用于治療神經官能癥,也可用于治療急性支氣管炎.彝竇炎,病毒性心肌炎,散發(fā)性腦炎,.胃竇炎等病癥。例如。 (1)神經官能癥 本方加減,治療106例。其中年齡最小20歲,最大5工歲。肝陽上亢者,加龍膽草、生地黃;心脾兩虛者,加人參、茯苓、自術;心腎不交、虛火妄動者,加生地黃、何首烏、丹皮。結果。痊愈 55例,顯效33例,好轉15例,無效3例(<河北中醫(yī)>1985年第2期)。本方加生大黃、厚樸、枳實治療?;颊哳^痛心煩,似有物在胸中搗已13 年,診見頭面、四肢污垢淤積,大便干結難下。結果:服藥2劑,全身癥狀減輕;共進58劑,諸癥消失(《新中醫(yī)}1985年第3期)。 (2)散發(fā)性腦炎 本方加枳實、竹葉、竹茹,治療20例?;颊呔鶠槟X炎后期,余熱未清,癥見身熱不揚、心煩喜嘔、胸悶懊儂。結果:痊愈 14例,好轉5例,死亡l例;療程最短31天,最長105天((中醫(yī)雜志} 1982年第8期)。 (3)咳嗽 本方加前胡、沙參、枇杷、杏仁、梨汁、石膏治療?;颊吒煽葻o痰、胸悶煩躁、口干喜冷飲,大便于。結果:服藥3劑,諸癥減輕 (《天津中醫(yī)》1986年第6期)。 (4)病毒性心肌炎 本方加淡生姜、姜竹茹治療?;颊咝碾妶D示一度房室傳導阻滯,T波低平,心悸納差。結果:服藥3劑后,心煩、心悸見減;守上方加雞金續(xù)治,心電圖恢復正常(<新中醫(yī))1985年第3 期)。 (5)胃竇炎 本方加竹茹、郁金、延胡索、生姜,治療淺表性胃竇炎。結果:服藥2劑后,胃脘痛止。 (6)月經不調 治療肝胃郁火所致的月經超前量多,心中煩熱、懊儂,有一定效果((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80年第4期)。本方加生地、阿膠、地榆炭、柴胡,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之崩漏、月經量多、經行日久、面赤口干者,有效(《天津中醫(yī)》1986年第6期)。 (7)泄瀉 本方合葛根芩連湯,治療濕熱泄瀉以熱為主的嬰幼兒患者。使用時可加茵陳、郁金、佩蘭、蠶砂等(《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1979 年第2期)。 (8)出血 本方加白茅根治療?;颊呙咳丈衔绫囚?,連續(xù)工0天.結果:服藥2劑血止(《新中醫(yī))1985年第3期)。本方加生大黃、紫草治療?;颊哐例l滲血已1年余,心煩胸悶,大便干結。結果。藥后痊愈,隨訪5年未見復發(fā)(《天津中醫(yī)》1986年第6期). (9)氨茶堿反應 治療5例?;颊呔蚍冒辈鑹A后,見惡心嘔吐、心煩心悸。用梔子24克、豆豉工5克,急煎頓服, 1小時后令再服。結果:藥后能安然入睡(《新中醫(yī)}1985年第3期)。 應用要點 主要用于外感熱病,氣分有熱之證。方用梔子苦寒清熱除煩,豆豉辛甘微苦寒升散邪熱,一宣一降,相須為伍,為其配伍特點。臨床應用以發(fā)熱、虛煩不得眠、舌紅苔微黃、脈微數,為其辨證要點。 臨床如見外感熱病、熱在氣分而表邪未解者,可加薄荷、牛蒡子辛涼解表藥;口干、口苦、舌紅苔黃等里熱較盛,加連翹、黃芩、蘆根等加強清泄里熱之力。 梔子甘草豉湯(<傷寒論》),即本方加炙甘草組成;功能清熱益氣,主治梔子豉湯證兼見少氣者。梔子生姜豉湯(《傷寒論》),即本方加生姜組成,功能清熱止嘔;主治梔子豉湯證兼見嘔吐。梔子厚樸湯(《傷寒論}),即本方去淡豆豉,加厚樸、枳實組成,功能清熱除滿;主治梔子豉湯證兼見腹?jié)M。梔子干姜湯(《傷寒論)),即本方去淡豆豉,加干姜組成,功能清熱除煩,主治傷寒大下后,身熱未去、有微熱。梔子大黃湯 ({金匱要略}),即本方加大黃、枳實組成;功能清熱化濕,主治酒疸,濕已化熱,小便不利,心中懊儂或熱痛。枳實梔子豉湯(《傷寒論》),即本方加枳實組成,功能清熱行氣,主治傷寒大病愈后,余熱未盡,氣血未復,過分勞累而復發(fā)熱。 凡屬脾胃虛寒、大便溏薄者,慎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