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yī)療物品分類及消毒、滅菌的方法 一:分類 根據(jù)醫(yī)療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的危險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間的消毒或滅菌要求,將醫(yī)療器械分為三類,即高度危險性物品、中度危險性物品、低度危險性物品。 1、高度危險性物品 是進入正常無菌組織、脈管系統(tǒng)或有無菌體液(如血液)流過,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將導致極高感染危險的器材。例如:注射針、穿刺針、針灸針、外科手術器械、植入物、輸血器材、輸液器材、血液和血制品、注射的藥物和液體、透析器、氣管插管、導尿管、膀胱鏡、腹腔鏡、移植器官、心臟導管、非一次性的陰道窺器等。 2、中度危險性物品 是直接或間接與黏膜相接觸,而不進人無菌的組織內(nèi)器材。例如,呼吸機管道、胃腸道內(nèi)鏡、氣管鏡、結腸鏡、麻醉機管道、避孕環(huán)、壓舌板、喉鏡、體溫表(口溫/肛溫計)、肛門直腸壓力測量導管等。 二:消毒、滅菌 根據(jù)物品污染后導致感染的風險高低選擇相應的消毒、滅菌的方法。1、高度危險性物品,應采用滅菌方法處理; 2、中度危險性物品,應達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3、低度危險性物品,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作清潔處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時,針對所污染病原微生物的種類選擇有效的消毒方法。 三:相關術語及定義 1、滅菌:殺滅或清除醫(yī)療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處理。 2、高水平消毒:殺滅一切細菌繁殖體包括分枝桿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絕大多數(shù)細菌芽胞。達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劑、二氧化氯、鄰苯二甲醛、過氧乙酸、臭氧、碘酊等以及能達到滅菌效果的化學消毒劑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 3、中水平消毒:殺滅除細菌芽胞以外的各種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桿菌。達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類消毒劑(碘伏、氯己定碘等)、醇類和氯己定的復方、醇類和季銨鹽類化合物的復方、醇類等消毒劑,在規(guī)定條件下,以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 4、低水平消毒:能殺滅細菌繁殖體(分枝桿菌除外)和親脂病毒的化學消毒方法以及通風換氣、沖洗等機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銨鹽類消毒劑(苯扎溴銨等)、雙胍類消毒劑(氯己定)等,在規(guī)定的條件下,一合適的濃度和有效的作用時間進行消毒的方法。 |
|
|
來自: 院前急救聯(lián)盟 > 《護理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