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虎嗅網(wǎng) 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每個音樂極客都有一個Winamp軟件,它的駱駝logo出現(xiàn)在全球,大筆資金的收購機會尾隨著它。但1999年,AOL以8000萬到1億美元的價格高調(diào)收購了Winamp之后,它幾乎立刻失去了創(chuàng)新優(yōu)勢。 2012,Winamp低調(diào)地迎來了它的15周年,而互聯(lián)網(wǎng)仿佛已經(jīng)忘記了它那個注明但又古怪的口號“really whips the llama’s ass”。當年,這個口號曾讓Winamp聽起來像是要帶來數(shù)字音樂革命一樣,而它也的確獲得過契機。
“要不是AOL收購Winamp之后管理不善,今天根本沒iTunes什么事。”Winamp的第一任總經(jīng)理、也是第一個雇員Rob Lord說。 Winamp的最早開發(fā)者Justin Frankel也贊同這個觀點。他在接受BetaNews采訪時說:“我總盼著他們醒悟過來當時正在扼殺Winamp,好趕緊找到條更好的路。但AOL似乎總是限于內(nèi)斗,沒有任何作為?!?/p> 2004年年初,滾石雜志稱Nullsoft的創(chuàng)始人Frankel為“世界上最危險的極客”,但危險極客卻沒法適應AOL這樣的公司。同年,F(xiàn)rankel辭職,在自己的網(wǎng)站寫了幾行字:“對我來說,編程是一種自我表達的形式,公司卻牽制我最有效表達自己的方法。我作為獨立個體是無法接受,所以我必須離開。”但這篇文字隨后被刪了。
今天,Winamp仍在不斷更新,AOL在2010年發(fā)布了其第一個Android版本,2011年又發(fā)布了Mac版。神奇的是,時間過去這么久,AOL卻仍能從中獲得足夠體面的收入。公司拒絕發(fā)布官方數(shù)據(jù), 前雇員透露說Winamp現(xiàn)在的年收入是600萬美元。Winamp在全球仍有以百萬計的用戶群,其中美國本土用戶只是一小部分。 然而,Winamp已然錯過了應用程序的黃金歲月,它是如何揮霍掉曾經(jīng)在網(wǎng)絡音樂業(yè)務上獲得的契機的呢? 這是每個創(chuàng)業(yè)者都應該看的故事——看完后,你需要問:如果你真心愛你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與團隊,你真的要賣嗎?這也是每個大公司都應該看的故事——看完后,你需要問:你買每個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公司與團隊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該如何善待它們?你是在浪費金錢嗎? 以下這篇回顧Winmap從崛起到被收購到被糟蹋的特寫,來自美國科技資訊網(wǎng)站Arstechnica,由虎嗅編譯,有刪節(jié)。 快速崛起 像大多數(shù)創(chuàng)業(yè)企業(yè)一樣,Winamp的創(chuàng)建是為了解決一個“惱人的問題”。在20年前,壓縮音樂剛剛成為主流應用,要組織和播放它們還是相當困難的。Frankel一直在開發(fā)“自己想要使用的”軟件。“Winamp提供了一種在電腦上聽MP3的不錯的、愉快的方式。這的確不是第一個MP3播放器,但之前的MP3播放器,都很難讓我樂意去用?!?/p> 在Winamp之前,沒有太多能蓋過Windows Media Player或RealPlayer的軟件。在1990年代中期,也沒幾個玩家可以提供基本的播放列表、少量可視化以及自定義皮膚等功能,更沒法跟Winamp軟件媲美的緊密、高效。即使在今天,Mac版本的Winamp只有4.2MB,而iTunes的Mac安裝版則高達170MB。 1997年4月21日,Winamp發(fā)布,全稱是Windows Advanced Multimedia Products。第二年,當它的母公司Nullsoft正式注冊成立時,Winamp軟件已經(jīng)10美元一份拷貝了。你以為沒人付費?錯。 “被收購之前那年,我們不斷簽收10美元支票,每個月能掙10萬美元!”Rob Lord說。在1999年5月加入Nullsoft之前,Lord是加州大學圣克魯斯分校的學生,他參與創(chuàng)辦了世界上第一個合法的在線音樂庫。 Lord說,他加入Nullsoft時,F(xiàn)rankel才18歲(生于1978年)。他們在Frankel加州的父母家辦公,F(xiàn)rankel的父親Charles Frankel是公司的法律顧問和CFO。 Winamp創(chuàng)始人 Justin Frankel “我的頭銜是在線戰(zhàn)略總監(jiān),雖然我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他說?!爱敃r圍繞每件事都有大量戰(zhàn)略和戰(zhàn)術決策要做,惟獨沒有編程。 Frankel是唯一一個Winamp的程序員,也是唯一一個能夠訪問源代碼的人。我是從業(yè)務層面對產(chǎn)品特征提建議——我發(fā)起了互聯(lián)網(wǎng)第一次貨幣化?!盠ord的工作就是找出怎么給公司掙錢。像大多數(shù)1990年代的創(chuàng)業(yè)項目一樣,計劃包括條幅廣告和跟其他創(chuàng)業(yè)項目的可能合作。 賣身與文化沖突 找買家 在Lord加入Nullsoft的前2年,Winamp的用戶從150萬激增到了6000萬,隨后,收購建議就紛紛就來了。 很少有公司直接流露購買欲,但他們會問:“你們有未來發(fā)展計劃嗎?”不久,Nullsoft的身家就漲到了1億美元,這樣的收購開價太難抗拒了。 1999年6月,Nullsoft和另一個流媒體播放項目Spinner一起以4億美元的價錢被AOL收購了。Frankel得到了當時價值6000萬美元的AOL股票,他的父親老Frankel也得到了價值150萬美元的股票。 Lord說Nullsoft是“在瘋狂的甜蜜波峰被收購”的,半年后的2000年1月,AOL和時代華納合并。 AOL把兩個項目合并,讓Nullsoft搬到了舊金山Spinner的那個由倉庫改裝成的辦公室里。 參與了這筆交易的每個人都期待接下來的大動作。 “一般的邏輯是,Spinner已經(jīng)建立了一種服務,而且有一個經(jīng)驗足夠豐富的管理團隊。”Spinner當時副總裁Mclntyre說。“Winamp的已經(jīng)有了個產(chǎn)品和平臺,能夠產(chǎn)生有意義的用戶應用。” “AOL沒有告訴我們?nèi)魏我环?,它兩家都買了?!?/strong>Josh Felser回憶說。 Felser在1997到1999年期間擔任Spinner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和總裁,隨后成為了AOL的副總裁,負責被收購來的Spinner和Nullsoft?,F(xiàn)在,他是一Freestyle Capital的風險投資家?!癆OL把我們捆綁在一起,由我來負責兩個品牌。很明顯我們的文化不同,但當時并沒有跡象它們會發(fā)生沖突?!?/p>
起初,Winamp仍在增長?!?990年代后期,Winamp.com一個月能有幾億的訪問量。”Mclntyre說。“我們只管推送廣告。這是筆有利可圖的業(yè)務,雖然不那么性感,但仍是有利可圖的生意。“ 但問題很快便顯現(xiàn)出來。 文化沖突 Spinner和Nullsoft的企業(yè)文化無法融合。更糟糕的是,由于是同時收購的,有時候誰負責什么都搞不清楚。Nullsoft團隊在收購的時候派去了四個人,完全被Spinner的人包圍了 Spinner的人早就在他們位于波特雷羅山的老倉庫里辦公了,當Nullsoft的團隊來的時候,他們用防水布搭起了一個巨大的帳篷把自己和Spinner的人隔絕開。 有了大把錢,自信的Nullsoft由Lord和Frankel掌控公司,并監(jiān)督收購后的招聘工作,這時招收的人中就包括負責產(chǎn)品和業(yè)務發(fā)展的 Chamath Palihapitiya。七年之后,Chamath Palihapitiya成為了Facebook的高管,并成為了金州勇士隊的老板之一。 “在我上班的第一天,我就看到了那個巨大的帳篷?!?Chamath Palihapitiya回憶道。 “那就是個改裝過的血汗工廠的樣子。頭頂上是大量的明亮的燈。Nullsoft的人搞來好多防水布,所以他們工作的地方總是昏暗的。我總是納悶:他們在那布底下鼓弄什么?” 但是與Spinner的摩擦可不止防水布那么簡單。第一個問題爆發(fā)了。當時,AOL管理層宣布,盡管Nullsoft擁有大量的用戶群,但是Spinner有著更為正統(tǒng)的公司領導層,是一家更為成熟的公司,因此,Spinner被授予了財務權和管理權,管轄兩個部門。 “分預算的時候起了大沖突,Rob Lord對Spinner獲得控制權一事勃然大怒,給Spinner的預算比Winamp的多,但是Winamp比Spinner大。”Josh Felse向Ars承認。 “Winamp從1999年的1500萬到2001年的6000萬,”Rob Lord說,“這太反常了。我們和Spinner在一個辦公室,他們有40到60人,我們只有四個人。我們在用戶量上是他們的10倍,增長速度比他們快的多。那情形太詭異了。是我們引導著一切。 錯過的機會 “差點做成了Pandora” 就在Nullsoft眼見著自己就要為Spinner讓位的時候,AOL旗下的所有企業(yè)發(fā)現(xiàn)自己都已經(jīng)被排在了AOL的網(wǎng)絡接入業(yè)務之后。 根據(jù)AOL在2000年6月30號提交給SEC的年報顯示,AOL的互聯(lián)網(wǎng)接入服務擁有2.32億用戶,而Winamp只有2500萬用戶。自然,接入服務貢獻了巨大利潤,AOL想要重點推廣。 2000年公司做了一個極端失敗的商業(yè)決策。當時McIntyre等人在起草一份關于AOL第一份音樂訂閱服務計劃,但是這個提議直到2003年才被采納,包裝成一個叫“MusicNet”的品牌,推向市場,而那時,距離Rhapsody推出自己的音樂訂閱服務已經(jīng)晚了2年時間了。 Mclntyre宣稱AOL沒有重用這個音樂訂閱業(yè)務的原因就是因為公司一直堅持使用自己的付費系統(tǒng),而這個付費系統(tǒng)是和網(wǎng)絡接入服務是一體的。 “AOL執(zhí)著地認定我們必須使用接入服務的付費系統(tǒng)。”他說,這個決定就像雅虎要求Flickr的用戶必須使用雅虎賬戶登錄一樣愚蠢。 而這又帶出了Winamp的另一個大問題:Winamp的獨特文化沒法和AOL共存,Winamp主要的用戶都是音樂發(fā)燒友,極客和那些對MP3品質(zhì)要求極高的人,而這種人對AOL這樣的公司沒有好感。 McIntyre總結道:“如果不是AOL非逼著用戶在安裝Winamp的時候也安裝網(wǎng)景瀏覽器或是AOL什么的,現(xiàn)在Winamp應該有更多的用戶?!?/p>
“你想想在2000年的時候AOL還缺什么,” Spinner的工程師Jascha說,“就今天的媒體系統(tǒng)而言,那個時候它唯一缺少的就是硬件了。他們有了最好的播放軟件Winamp;理論上說,時代華納的內(nèi)容庫本可以成為流媒體先驅(qū);還有廣播服務。他們有了該有的一切。AOL本可以成為今天的Spotify,成為今天的Pandora。“ 但是沒有。它依然只是AOL。盡管旗下的Winamp有著那么多音樂粉絲和死忠的極客,AOL卻只想著如何把這些用戶都變成網(wǎng)絡接入的用戶,AOL眼里只有網(wǎng)絡接入,其他可變現(xiàn)的策略都被邊緣化了。時過境遷,網(wǎng)絡接入和Winamp業(yè)務雙雙停滯。(今天,AOL只有區(qū)區(qū)330萬用戶) McIntyre坦率地總結道:“2002年到2007年間,AOL只知道Winamp是它的一項有價值的資產(chǎn),但是對怎么用這個資產(chǎn)一無所知?!?/strong> iPod與iTunes出現(xiàn)了 當然,另一個大問題是,2001年底的時候,iPod上市了。就像喬布斯宣稱的那樣,盡管市面上已經(jīng)有了MP3播放器,但是他們都太爛了。到2003年,蘋果已經(jīng)賣出了一百萬臺iPod并出了iTunes音樂商店。 “蘋果完全控制了市場,”Winamp一位前雇員補充道,“我認為他們早有預謀 ——截止到2002年底的2600萬AOL用戶構成了iPod的最初用戶群。蘋果的人明白數(shù)字音樂是一個更具優(yōu)勢的消費領域,他們構筑了這條路徑。而我們沒有找到這條路。” 其他的前雇員也同意,他們將Winamp的衰落歸咎于AOL沒有利用好原有的用戶群。 “我見過的這些公司里,AOL是最喜歡否定提案的,”Winamp早期的業(yè)務發(fā)展主管Palihapitiya說,“官僚機構把每個商業(yè)決策都搞得像政治決策一樣麻煩,很多好想法都流產(chǎn)了?!?/strong> 如果Winamp、Spinner和AOL當時做出不同的決策,也許數(shù)字音樂的歷史就會改寫了。 “什么都代替不了執(zhí)行力,”Palihapitiya總結道,“大部分的收購案中的一個普遍問題就是:收購者總想盡可能地控制被收購企業(yè)。主體壓制了年輕企業(yè)的發(fā)展。有些并不是有意想壓制,但很多的收購都是這樣的結局。在這個案例里很明顯。如果你收購了Nullsoft,但是讓你自主運營,它會做的更多更好么?很有可能?!?/p>
同時,核心的應用程序也越來越糟糕了。2002年八月,Winamp第3版重新設計后問世,但一些用戶覺得華而不實,不少人甚至換回了老版本。到2003年,當iTune和iPod快速上升的時候,Winamp已經(jīng)深陷泥沼了。 沖突爆發(fā) Winamp和Gnutella的創(chuàng)造者Frankel的點子并沒有枯竭。但不幸的是,他的新點子激怒了AOL。 當美國唱片工業(yè)協(xié)會準備和Gnutella的用戶對薄公堂的時候,F(xiàn)rankel正忙著和AOL在弗吉尼亞的總部接頭,希望讓Nullsoft擺脫AOL的管束。除了在2000年九月推出的Gnutella,F(xiàn)rankel還編了一個程序阻止AOL即時聊天工具里的廣告。那之后,總部就告誡他沒有批準不準隨便發(fā)布這些東西。 “AOL不應該眼睜睜看著用戶流失而坐以待斃,”他在2004年1月13號那期的滾石雜志上說,“我的意思是,作為股東,我希望公司能夠不斷創(chuàng)新,我希望公司可以創(chuàng)造對世界和社會有用的東西。” 和AOL的爭吵在2003年的五月中旬爆發(fā)了,那時Frankel在Nullsoft被收購四周年之際推出了Waste, 一款文件分享和聊天工具。不出所料,AOL在24小時內(nèi)就叫停了該業(yè)務。 Frankel在2004年的滾石雜志中描述當時的緊張局勢: “我們不斷反駁AOL的混賬理論?!彼f道。當時公司要求用戶在安裝Winamp的時候桌面上必須出現(xiàn)AOL的標志。Frankel急得跳腳。“聽著,我的用戶不喜歡用AOL,他們覺得AOL糟透了!” Frankel同意繼續(xù)留任直到Winamp5推出。2003年12月程序推出,而Frankel在一月份就已經(jīng)辭職了。一年之內(nèi),AOL徹底關停了Nullsoft,將剩余的開發(fā)部門遷回弗吉尼亞總部。那時,Slate還撰文懷念最后一個“小??萍脊尽钡碾x去。 輪到VC來思考重振問題了? 給Winamp輸血 整個故事最神奇的部分就是Winamp并沒有在2004年就此死去。在接下來的3年里,這款軟件都沒有新版本發(fā)布過。 Ben London,是AOL的高級技術經(jīng)理,他在2004年8月在AOL總部授命接管了Winamp。他承認AOL的不斷變化的戰(zhàn)略拖慢發(fā)展的步伐。 “對長線投資沒有耐心,”他說道,“我們制定了一個6個月的發(fā)展規(guī)劃,然后突然,重組并入另一個集團,然后新的領導會要求我們關注別的地方?!?/strong> 但是Winamp還在穩(wěn)步發(fā)展。2007年10周年紀念版發(fā)布,Winamp擁有了9000萬活躍用戶群,在后Frankel時代達到了頂峰。 “Winamp沒有業(yè)務人員,”Sam Weber說。他一直是Winamp的經(jīng)理,2006年變成了業(yè)務發(fā)展總監(jiān)并在07到08年全權負責。“Ben London管理這五個開發(fā)者,他們負責shoutcast.com和winamp.com。 Weber說他和他的團隊發(fā)現(xiàn)了一個驚奇的事實:盡管美國境內(nèi)的用戶下跌到谷底,但是國際市場卻異?;钴S。 “如果你在華盛頓有一個6個人的團隊,在全球擁有5000萬用戶,其中的90%都在國外,你會怎么辦?”Weber問道。他的團隊仔細分析后發(fā)現(xiàn),他們擁有500萬土耳其用戶和200萬巴西用戶。 Winamp團隊決定制定一個新的商業(yè)計劃,設想是否能添加下載服務,流媒體服務,或是在下載的時候買廣告。 “我們要做的就是重新發(fā)布并復興這款產(chǎn)品,在界面和技術層面升級,讓Shoutcast更簡單易用,我們開始將用戶轉(zhuǎn)化成收入,但更重要的是,我們推出了多語言版本。”他補充道。 簡言之,在弗吉尼亞總部的這支新的Winamp團隊開始著手辦哪些AOL早就該干的事。 “首要的就是別把好事辦砸,”Weber說,“別把它當做傳播AOL品牌服務的渠道。要想法子貼近用戶?!?/p>
于是Winamp5.5出現(xiàn)了正式的德文版,波蘭語版,法語版。更重要的是,公司開始著手通過免費增值服務收費。 “你買一個高級版,你就得到免費增值服務,只要你有1%的用戶買,就是足夠大的生意?!?/p>
目前,Winamp專業(yè)版售價20美元,擁有成千上萬的付費用戶,貢獻數(shù)以百萬級的收入。另一個收入是winamp.com的廣告所得,這個網(wǎng)站每個月好幾百萬的點擊量,可觀的廣告費可以輕松入賬。 但是還有一條更好的掙錢途徑:將Winam嵌到瀏覽器的工具條里。Weber解釋說,這會帶來大量的收入,搜索掙得可比條幅廣告多得多。 “谷歌和AOL有協(xié)議,所以我們通過AdSense發(fā)布,”他解釋,“現(xiàn)在我們每天有上百萬的提問,我們會推出eMusic。任何時候任何人搜索任何東西,你都能看到它。這都是真金白銀。如果保持這個模式,這將是個巨大的廣告規(guī)模?!?/p>
卷土重來? 成立15年之后,所有Winamp初創(chuàng)員工都已經(jīng)離開了,Winamp也遠離了Frankel。他的用戶基數(shù)是停滯不增,而Rdio、Spotify、Pandora等競爭者卻保持增長,更不用說iTunes了——iTunes去年買掉了它150億首歌曲。 但Geno Yoham——Winamp自2008年10以來的董事長,爭論說Winamp將繼續(xù)做出色的媒體播放器,尤其是在蘋果還沒深耕的新興市場。 “iTunes是第一,我們是第二?!彼f,“這品牌很有價值,是你身邊的媒體播放器。” Winamp說它目前在全世界有3000萬用戶,而美國本土用戶只有不到100萬。公司也開始設立目標平臺(比方Android),而不再是目標市場。Winamp說,自從2010年10月發(fā)布Android版App以來,已經(jīng)有了1900萬的安裝量。Winamp還能再崛起一次嗎? “我們在考慮再次買回Winamp?!痹?jīng)的Spinner高管、現(xiàn)在的風險投資家Josh Felser說,他和其他投資者曾在2003年就試圖向AOL買下Winamp。他仍然酷愛Winamp的創(chuàng)意和它營造的社區(qū),并相信這些仍有望貨幣化。 “Winamp為音樂里的某種社交開了頭,”他對Spotify正在facebook上做的音樂分享不以為然?!澳侵皇悄隳芸匆娙藗冊诼犑裁?。這感覺不對?!?/p>
“Winamp有個很獨特、前衛(wèi)、精通技術的社區(qū),這對很多人來說是個很有價值的社區(qū)。那是個需要理解的重要項目。我們能賦予它什么特性讓它再次變得更貼切?我還不知道,我必須認真對待?!?/p>
但,他承認,根據(jù)跟AOL的并購可能探討,沒有明顯實施步驟。 “盡管去思考怎么在現(xiàn)有的社區(qū)和歷史上重振Winamp很讓人興奮,”他咧嘴一笑,“但我還沒有花過超過5分鐘的時間去想它?!?/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