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味承氣湯 《正體類要》 【組成】 大黃芒硝各二錢(6 g) 厚樸枳實各一錢(3 g) 甘草五分(1.5 g) 當歸 紅花備一錢(3 g) 【用法】用水酒各一鐘,煎至一盅服。仍量虛實加減。病急不用甘草。(現(xiàn)代用法:水煎服。) 【功效】攻下逐瘀,理氣活血。 【主治】 跌打損傷,瘀血內(nèi)停。癥見胸腹脹痛,按之痛甚,或大便不通,舌紅苔黃,脈弦實者。 【方解】 跌打損傷,瘀血內(nèi)停,脈道不利,則胸腹脹痛;氣滯血瘀,腸道失運,則大便不通。治當活血逐瘀,通里攻下法。方中大黃攻下逐瘀為君;芒硝助大黃瀉熱通下;枳實,厚樸助大黃破氣通瘀,協(xié)紅花、當歸行氣活血,共為臣佐藥;甘草調(diào)和諸藥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攻下逐瘀,理氣活血之功。 【應用】 (1)本方是治療各種損傷后,瘀血內(nèi)蓄,胸腹脹痛,大便不通的代表方劑。 (2)加減應用,若病急可去甘草;瘀血重者可加桃仁破瘀,或加蘇木、木通、陳皮以增活血利水之功。 (3)區(qū)別應用 本方為大成湯之變法。兩者攻下逐瘀之功相同,唯藥物和用量及病所有別。大成湯攻下逐瘀之力較強,且有利水之功,偏于中下焦損傷;加味承氣湯攻下逐瘀之力較弱,且無利水之能,偏于上中焦之損傷: 【附方】 (1)傷科承氣湯(《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骨與關節(jié)損傷》)大黃9 g 芒硝9 g 厚樸9 g 枳殼6 g 當歸尾12 g 桃仁9 g 紅花9 g 三棱9 g 姜黃9 g 用法:每日1劑,煎3 次,早晚各服1次。功效:活血祛瘀,理氣瀉下。主治:血瘀氣滯瘀積胸腹。按:本方亦為大承氣湯加味而成,是攻逐瘀滯之峻劑,故應中病即止,不可過劑。 (2)麻子仁丸(《傷寒論》) 麻子仁500 g 芍藥250 g 枳實250 g 大黃500 g 厚250 g 杏仁250 g 用法:共研細末,煉蜜為丸,每次99,每日1—2次,溫開水送服。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功效:·潤腸泄熱,行氣通便。主治:傷后腸胃燥熱,大便不通者。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中醫(yī)骨傷科藥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