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瞼緣炎 本病系以眼瞼緣潮紅、作癢為特點的眼病,常纏綿久久不愈,或易復(fù)發(fā)。 本病有鱗屑型、潰瘍型和眥角型三種。但其共同點為眼瞼緣或眥角部紅和癢,局部常布有痂。鱗屑型瞼緣炎局部有麩糠樣鱗屑,揭開痂皮下面有出血點。潰瘍型瞼緣炎局部有膿樣痂屑,揭開痂皮下有膿泡,本型常破壞睫毛毛囊,以造成禿睫。眥角型瞼緣炎在眥角有龜裂、血痂,而且常伴有眥角性結(jié)膜炎。 西醫(yī)認為本病由細菌感染所致,但也認為可能與屈光不正、經(jīng)常失眠有關(guān),一般采用局部治療,應(yīng)用抗菌素眼膏。眥角型則用硫酸鋅類有效。如有誘發(fā)因素,采用對癥治療,如矯正屈光、治療失眠等。 中醫(yī)對本病認為是屬“瞼弦風(fēng)”、“瞼弦赤爛”、“眥帷赤爛”。潰瘍型多屬脾經(jīng)濕熱,鱗屑型多屬血燔生風(fēng),眥角型多屬心脾郁熱。中醫(yī)臨床上對潰瘍型的瞼緣炎治療效果較好。中醫(yī)對本病還采用局部治療,如雞蛋黃油搽患處 1.[處方名稱]苦黃湯 [功能主治]功能清熱化濕。主治瞼緣赤爛。 [處方組成]苦參20克、黃連6克、黃柏10克,水煎,用棉蘸藥汁洗滌瞼緣患處,每劑洗2天,每天洗3次。用藥期注意眼部衛(wèi)生,禁止揉、擦,忌煙、酒、辛辣、腥味及其他發(fā)物。 [辨證加減]瞼緣癢甚者加花椒3克。 [療程療效]治療瞼緣炎215例,痊愈(諸癥消失,愈后無復(fù)發(fā))206例,占95.8%;顯效(用藥時諸癥消失,但1月后又復(fù)發(fā)者)9例,占4.2%。療程最短4天,最長8天。 [處方來源]湖北省羅田縣萬密齋醫(yī)院眼科丁文玉。 [處方備注]熏洗療法為中醫(yī)傳統(tǒng)之法,直接用于眼部的病變部。丁氏在治療瞼緣炎中,不僅直接洗滌,而是洗滌之前,先擦去痂屑,使藥效更為直接。癢甚時加花椒,寒溫同用,是有其止癢心得 2.[處方名稱]除濕湯 [功能主治]功能祛風(fēng)清熱,健脾燥濕。主治潰瘍型瞼緣炎,過敏性瞼緣炎,角膜炎。 [處方組成]荊芥8克、防風(fēng)8克、黃連8克、黃芩10克、連翹10克、木通10克、滑石12克、車前子12克、茯苓12克、枳殼6克、陳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 [辨證加減]眼瞼紅赤明顯加生地、赤芍、丹皮;眼瞼糜爛或皰疹多者酌加銀花、地膚子、苦參、土茯苓;癢甚者加蟬衣、地龍;分泌物多加蒼術(shù)、黃柏;角膜炎加夏枯草、柴胡。 [療程療效]治療19例,全部治愈。 [處方來源]賴錦瑞。 [處方備注]本方治療濕熱型眼病,尤其是瞼緣炎為佳。取頭汁少量澄清藥汁外搽,療效可能更佳。角膜炎尤其是病毒性角膜炎,病程纏綿,乃屬濕性粘膩,應(yīng)用本方,當以藥渣熏眼,??善鸬绞掳牍Ρ吨? 瞼緣炎 黃連粉 [藥物]黃連 9 克,香油適量。 [用法]上藥研細末后與香油調(diào)敷患處,每天 3 次。 [ 療效]此方治療臉緣炎,一般 2 天即愈。 [來源]薛維振. 四川中醫(yī) 4 眼部帶狀皰疹 絲瓜絡(luò)糊劑 [藥物] 絲瓜絡(luò)、白酒、麻油各適量。 [用法]取絲瓜絡(luò)緞存性,研成細末,加白酒、麻油調(diào) 成糊狀,涂敷患部。糊劑干燥后重新涂上糊劑,用至痊愈為止。 [ 療效] 此方治療眼部帶狀皰疹及其并發(fā)癥,效果尚佳。 [ 病例] ××,女, ?。常?歲。患眼部帶狀皰疹。檢查見眼瞼眉弓部 及額部有 10 多顆散在性帶狀瘡疹,其周圍皮膚充血、水腫,頭痛劇烈,夜間 尤甚。涂絲瓜絡(luò)糊劑后疼痛即減輕,1 周后告愈。 [來源] 谷雄霖. 浙江中醫(yī)雜志 治瞼緣炎妙方 1解毒湯 【來源】《治驗百病良方》 【歌訣】解毒湯內(nèi)金銀花,公英茯苓魚腥草, 芩連豬翹車前草,荊芥枳殼草木通。 【組成】魚腥草15克,金銀花15克,蒲公英15克,茯苓12克,車前草12克,豬苓12克,連翹12克,川黃連10克,黃芩10克,荊芥10克,木通10克,枳殼6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水。 【方解】方用魚腥草、金銀花、蒲公英、連翹、黃連、黃芩清熱解毒;車前草、豬苓、木通清熱利水;荊芥祛風(fēng);枳殼理氣;甘草解毒,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水之功。 【主治】瞼緣炎。 【附記】用本方治療瞼緣炎23例,服藥10~15劑后,均獲痊愈。
2苦參煎 【來源】《程氏醫(yī)學(xué)筆記》 【歌訣】苦參煎內(nèi)用黃連,黃柏花椒生大黃, 煎水洗目日三次,清熱燥濕效果佳。 【組成】川黃連12克,川黃柏10克,苦參20克,生大黃9克,花椒3克。 【用法】外用。將上藥水煎后過濾去渣,待溫?zé)釙r,用消毒棉簽蘸藥汁洗滌瞼緣患處,每日早、中、晚各洗1次。每劑藥可連用兩天。 【功效】清熱,燥濕,止癢。 【方解】方用黃連、黃柏、苦參、大黃清熱燥濕;同時苦參合花椒止癢;大黃涼血散瘀。諸藥合用,共達清熱,燥濕,止癢之效。 【主治】瞼緣炎。 【附記】①療效:用本方治療瞼緣炎182例,治愈175例,有效7例??傆行蕿?00%。療程最短為3天,最長為6天。②禁忌:用藥期間,宜注意眼部衛(wèi)生,忌煙、酒、辛辣、腥味及其他發(fā)物。禁止用手揉擦患處。
3清解湯 【來源】李文亮《千家妙方·下》(羅成仁方) 【歌訣】清解湯內(nèi)芍川芎,郁蒺蟬莪蘆茯苓, 芩前花粉焦楂曲,夏枯甘草粉丹皮。 【組成】赤芍18克,川芎18克,郁金18克,蒺藜18克,蟬蛻12克,莪術(shù)12克,蘆根30克,茯苓12克,黃芩12克,前仁12克,花粉12克,丹皮12克,焦楂12克,神曲12克,夏枯草3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熱活血,除濕祛風(fēng)。 【方解】方用赤芍、川芎、丹皮、郁金、莪術(shù)活血涼血;黃芩清熱燥濕;蘆根、花粉清熱生津;前仁、夏枯草清熱化痰;焦楂、神曲消食和胃;茯苓滲濕健脾;蒺藜、蟬蛻祛風(fēng)止癢;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活血,健脾和胃,除濕祛風(fēng)之功。 【主治】外眼部(包括眼瞼、淚器、結(jié)膜、角膜、鞏膜等)各種急慢性炎癥,如瞼緣炎、麥粒腫、春季卡他性結(jié)膜炎、眼瞼蜂窩組織炎、急性淚囊炎、鞏膜炎、角膜炎等。 【加減】臨床應(yīng)用,可隨癥加減。 【附記】臨床屢用,每可收到良好效果。
4六味清心湯 【來源】《程氏醫(yī)學(xué)筆記》(齊強方) 【歌訣】六味清心用黃連,當歸黃芩與黃柏, 再加丹皮生地黃,清心瀉火病可痊。 【組成】黃連9克,當歸12克,黃芩9克,黃柏9克,丹皮12克,生地黃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日服2次。 【功效】清心瀉火。 【方解】方用黃連、黃芩、黃柏清心瀉火;生地、丹皮、當歸涼血活血。合而用之,共奏清心瀉火之功。 【主治】瞼緣炎(瞼弦赤爛)。 【附記】屢用效佳。若配合用黃連素眼液點眼,可以提高療效。 |
|
|
來自: 學(xué)中醫(yī)書館 > 《6五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