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笑道人的回答(54票)】: 不蟹妖。 國內嚴格管理的精子庫,除了要求信息保密,還會要求捐精者一生只能向一個精子庫供精。 同時精子庫管理中,一名供精者的精子最多供給5名婦女受孕,一旦滿5名,這份精子就將被銷毀。 通過控制捐精者后代的總數(shù)上限來無限降低近親結婚的幾率。 至于一名捐精者隱瞞實情多次捐獻的難度: 捐精首先要進行4次精液質量篩查。每次篩查需間隔3-7天,查完整個過程就需1個月以上。 只有2次以上質量合格者才能進行體檢檢查,檢查重要遺傳病是否合格,才能捐精(本身也大大降低了近親結婚增發(fā)遺傳病的幾率)。 捐精者要在半年內去精子庫10~15次才算完成取精過程。 6個月后還要抽血再進行HIV的復查。走完整個過程才算捐精一次。 這期間還有能力多家供精的志愿者,我覺得去日本演藝圈發(fā)展一下比較好。 【李迪的回答(33票)】: 謝邀。 (今天收到好多邀請,但是我挑這個回答,是因為專業(yè)相近。綜合專業(yè)文獻,這個問題還是有一些可以討論的地方的。但是畢竟不是搞這個的,如果有錯誤,請指出來大家討論。 供精確實會存在供精者后代有一定后代“血親通婚”幾率。這個要看精子庫的服務范圍和服務年份而定。 以中國為例說明,供精者的精液最多只能供5名婦女懷孕。假設每位婦女只生一胎,三代以后有18人與供精者存在法律不允許結婚的血親關系。再加上其他原因: 1)從優(yōu)生角度來考慮,四代、五代以內最好也避免結婚; 2)如果供精者有兄弟姐妹、表(堂)兄弟姐妹,會使供精者后代近親結婚比例增加; 3)從目前來看,目前供精者以精子庫所在地周邊大專院校學校為主,若精源被提供給供精者原家族或其日后家庭所在地使用,也會增加血親通婚的可能; 4)隨著社會發(fā)展,人們對生活、婚姻觀念的改變,離婚、再婚、婚外生育發(fā)生率逐年增加,也有可能增加供精后代相遇,結合的幾率; 5)有研究表明,同血源異性如果相遇,相對于一般兩性而言,更有自然的親近感。如不及時發(fā)現(xiàn)擇優(yōu)可能發(fā)生“近親通婚”; 6)我國現(xiàn)行《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中對供精標本的存儲年限及使用年限沒有明確規(guī)定,五位受孕者初生的供精后代有相差幾年甚至十幾、幾十年的可能性,更增加了遺傳病發(fā)生的概率。雖然這個可能性會存在。 而以上這些原因都無形中增加了供精者后代“血親通婚”的可能。但是考慮到中國的人類精子庫設立時間比較晚(1988年中國收個精子庫成立),相對于中國13億的人口基數(shù),精子庫總數(shù)共17家(數(shù)據(jù)截止于2012年12月31日。經(jīng)批準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和設置人類精子庫機構名單)。而相對于一些人工授精發(fā)展比較成熟的國家,比如美國,1964年就設立了精子庫,目前全美的精子庫已有上百家。我們目前面臨的這個問題并不是十分嚴重。但是也不容小覷。 根據(jù)我國目前的制度,避免發(fā)生供精后代“近親通婚”的有利因素主要有: 對供精的身份、資格審查、體格檢查、個人病史家、庭成員遺傳病史信息的嚴格確認。 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制度是比較簡陋的,不符合時代需要。隨著供精生育后代的增多,我們需要有更加合理、更加健全的制度去保證人口質量。我國目前簡單的保密制度并不能能在解決"避免血親結婚"這個問題上發(fā)揮作用。現(xiàn)在的制度,多是從概率上來避免供精者后代“血親通婚”。 解決的對策: 1 建立完善的與供精者相關“家譜”信息管理系統(tǒng) 限制供精者在一定區(qū)域內提供精液的次數(shù)及其保存、使用年限。對供精者及其子代進行有效隨訪(包括婚育、再婚)。防止一人多處供精,避免將精源提供給供精者原家族所在地或日后常居地使用。 2 健全對供精者家系調查機制 根據(jù)供精者直系、旁系血親人口及其常居地的情況來決定供精者精液受孕數(shù)目及受者區(qū)域。供精者受孕數(shù)目多少最為合理,是遺傳學家、人口學家考慮的問題。(目前香港規(guī)定供精者精液的受孕數(shù)為3次,臺灣為1次)。 3 追蹤記錄供精者子女及其后代情況 精子庫及主管部門對供精者和通過AID出生的孩子以及其下至三、五代均要記錄。如果AID出生的孩子及后代申請結婚,有必要查對他(她)是否帶有同一供精者提供遺傳基因,如DNA檢測,以免發(fā)生“血親通婚”。目前,英國已開設“人類生殖辦公室”,年滿18歲者有權電話咨詢自己是不是“基因子女”。瑞士、瑞典、荷蘭都已修改法律不再保證供精者能夠保持匿名。此外對AID子女及其后三代的隨訪,需要持續(xù)至少100—150年。如此漫長的時問,如何健全隨訪機制,切實避免血親近婚,是一個廣泛而又復雜的問題,更值得法學家、社會學家、生殖醫(yī)學工作者深思和嚴肅對待。 4 互盲與不盲并舉原則 互盲是指操作醫(yī)生與供精者、供精者與授精夫婦間保持互盲。不盲是指精子庫管理人員必須對供精者及其受者后三至五代的相關信息進行有效、可靠的管理,并建立相關的預警機制。 5 切實維護社會公益,防止精子商業(yè)化 人類精子庫應在提供合格精源的同時,對特定環(huán)境區(qū)域、特種職業(yè)造成的不育癥開展調查與分,并合理分配精源。在丹麥最大的精子銀行“克里奧斯”以商業(yè)模式出售精子,其中一名捐獻者的精子在幾個國家一共誕生101個孩子,而他本人并不知情,這種過分商業(yè)化的行為已引起眾多人口學家、法學家們的擔憂。 以上所提專業(yè)文獻: 1《人類精子庫管理中AID受孕數(shù)量對未來血親結合及社會倫理影響的探討》 2《人類精子庫基本標準和技術規(guī)范》 原文地址:知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