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一、柴胡桂枝湯 本方為治療少陽兼太陽、太陰表證不解的主方。證見發(fā)熱微惡寒,支節(jié)煩疼,微嘔,胸脅心下微滿,伴舌苔薄白,脈浮弦。方為小柴胡湯、桂枝湯各取半量,合劑而成。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通利樞機;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解肌祛風,以治太陽之表,并疏通經脈,祛除四肢末稍的風寒邪氣。現代用以治體虛感冒,肝膽疾病,不安腿綜合征等。 案89、體虛感冒 王某,男,65歲,本村人,2012年7月30日診。 患者素稟體虛,有慢支史十余年,近半年頻頻感冒并發(fā)肺部感染,每次感冒需輸液廣譜抗生素方能控制。此次感冒已輸液一周,昨天停藥,今又發(fā)熱,因病情反復不易控制,特來我處要求用中藥治療。 刻診:患者體瘦如柴,少氣無力,訴微寒發(fā)熱,四肢煩痛,時時自汗出,惡心欲吐,食欲不振,胸脅脹滿,口苦心煩,舌質淡,苔薄白,脈浮弦而數。 診斷:體虛感冒,邪留太陽、少陽,正虛邪戀,樞機不利。 治宜和解樞機,扶正祛邪。方選柴胡桂枝湯。 柴胡18g,黃芩12g,半夏12g,仙鶴草30g,桂枝15g,白芍15g,炙甘草12g,生姜15g,大棗8枚。2劑,水煎服。 服藥1劑,發(fā)熱退,食欲開。2劑服完,諸癥消失。 按:此患素稟體虛,復感外邪。證見微寒發(fā)熱,四肢煩痛,自汗惡心,食欲不振,胸脅脹滿,口苦心煩。乃因正虛不能驅邪外出,致邪留太陽、少陽,正虛邪戀,樞機不利所致。方用小柴胡湯和解少陽,通利樞機;桂枝湯調和營衛(wèi),解肌祛風。本人近年用本方加減化裁治療體虛外感或外感日久病情遷延,低熱不退,肢軟乏力者40余例,療效卓著。 |
|
|
來自: 學中醫(yī)書館 > 《余澤運的傷寒論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