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雞節(jié)去西部度假,與親人相聚,我坐的是商務(wù)艙。先生在學(xué)校工作,火雞節(jié)只有四天休息,無法請假,我只好獨自前往。
商務(wù)艙與普通艙的區(qū)別除了座椅和活動空間比較舒適寬大,就是一頓免費餐了。我要講的故事與免費餐有關(guān)。
商務(wù)艙共有四排座位,每排四個人。空乘小姐是從通道左邊的第一排座位開始點餐的,因為我坐在通道右邊的第二排,所以聽得清清楚楚。她說:“今天的晚餐是面條蝦仁和雞肉豆角,先生要點哪一個?”白人小伙子要了面條蝦仁。與小伙子挨著的姑娘點的是什么,我就沒有注意了。輪到我時,我點的是面條。鄰座的男士要的是雞肉。
空乘小姐點完晚餐走回去了。過了一會兒,她返了回來,像是自言自語似地說,點面條的人多,面條準(zhǔn)備得不夠,少了一份。她說了兩遍,然后徑直走到我面前:“沒有面條了,你要雞肉嗎?”
聽到這句話,我腦子里跳出來的第一個反應(yīng)是----點面條的人那么多,為什么會選上我?
飛機(jī)起飛后,點晚餐之前,我曾有意無意地環(huán)視過艙內(nèi),十六個乘客里,四女十二男,只有我一個人是亞裔,其余全部是白人。四個女人當(dāng)中,我不是最小的,也不是最老的。
吃什么實在是微不足道無所謂的小事,但人的自然反應(yīng)卻是無法控制的,深究起來有點意思。
因為我是唯一的亞裔,所以空乘小姐的“自然反應(yīng)”----我就是更改晚餐的最合適人選嗎?
因為我是唯一的亞裔,我的“自然反應(yīng)”----為什么選的是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了?她這么做是不是有別的原因呢?
雖然當(dāng)時心里不太舒服,但下了飛機(jī)之后,就把這件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昨天讀到幼河的文章《曼德拉的精神》,提到歧視這個字眼,使我又想起了這件事,就對先生講了,也順便把這件事寫了出來。
在我講完這件事后,我非常注意先生的表情。他剛聽完故事時,臉上似笑非笑的神態(tài),顯示著那兩個字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里,但他不肯武斷地把那兩個字說出來,像我一樣,他在努力地想理由。他問:
“她可能有別的原因。你離她最近嗎?”
“不是,我坐在第二排?!?
“你是不是最后一個點面條的人?”
這是一個很聰明的問題,如果我是最后一個點面條的人,面條不夠了,理所當(dāng)然地我應(yīng)該是更改晚餐的人。我當(dāng)時并沒有注意空乘小姐點餐的順序。我和先生仔細(xì)分析了一下,應(yīng)該有兩種順序:
一種是她把第一排的四個人都點完了,再點第二排,然后第三排、第四排。如果是這樣的話,我點完之后,還有八個人,八個人都點雞肉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種是她點完通道左手的全部客人之后,再點通道右邊的客人。如果她是從最后一排往前點的話,我是倒數(shù)第三個客人。不過,我好像聽到坐在我前面的女人點的是面條。
無論那位空乘小姐因為什么選中了我,我認(rèn)為她的做法不是十分妥當(dāng)。其實做法很簡單,大聲請求一下:誰愿意做志愿者,自愿放棄面條?我會是舉手的人之一。
謝謝大家耐心讀完小文。寫了這么多,其實我就是想提一個問題:如果你是我,你的第一個直接反應(yīng)會是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