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章 生火取水 特種兵在求生過程中,水和火是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生命離不開水。所有生物都依賴于水,所有的生物也都含有水。沒有食物,正常人平均能活三周,但沒有水三天也活不了。水使人體維持恒溫,使腎臟行使排泄功能,使人擁有清醒的頭腦,使心臟正常跳動。但是體液是有限的,身體消耗的水分必須及時得到補充,否則將無法保證順利地完成特種作戰(zhàn)任務。 火對于生存也至關(guān)重要,可以遏制死亡、增添生機。不僅可以將食物煮熟,而且有更廣泛的用途?;鹈玑尫艧崃慨a(chǎn)生暖意,會節(jié)省體內(nèi)熱卡散失,這些熱卡可產(chǎn)生熱量,保持體溫,還可以烘干衣服穿著舒適?;鹂梢試樑芪kU的野獸,煙霧可以驅(qū)走害蟲。但火也會給特種兵帶來危險,火產(chǎn)生的煙霧容易被敵發(fā)現(xiàn),生火的痕跡會暴露行蹤等。 本章就生火材料的搜集、生火的方法,尋水、采水以及凈化水等方法給大家一一介紹。
第一節(jié) 生火材料的搜集
生火必須有三大要素:空氣、熱量、材料,三者缺一不可,否則火就會熄滅。在空氣中氧氣約占五分之一,為生火提供了充分的氧氣。而熱量的產(chǎn)生取決于我們采取何種方式點火。因此,生火的先決條件是要有充足的生火材料。所以,特戰(zhàn)隊員準備利用火時,應先注意攜帶和收集必要的生火材料。 一、火種 火種即是引火的火星,泛指僅需一點熱量即可點燃的材料。優(yōu)質(zhì)火種只需一個火星即可引著。柳樹皮、干草、細木屑、鳥絨、蠟紙和衣服上露出的蓬松的棉花都是很好的火種,干燥的真菌可以精研細磨成粉末用作火種,烤焦的棉花和亞麻,昆蟲如樹黃蜂鉆孔打洞留下的粉末,以及粉末狀的鳥類和蝙蝠排泄物,鳥巢里鳥兒落下的一行行排列的羽毛都易于點燃,適合作火種,甚至干燥的田鼠窩也可以。 注意:無論用什么作為火種,一定要保持干燥。隨身攜帶防水容器,將火種收集在里面。要在平時多注意采集火種。 二、引火物 引火物是一種易燃材料,指那些可將燃著的火種火勢增大的材料。引火物是通過火種迸出的火星轉(zhuǎn)化為火苗,進而點燃燃料的。 最好的引火物是干燥的小樹枝,質(zhì)地松軟的木柴也不錯,因為它們能燃燒迅速。含有松脂的木柴也易于燃燒。軟木柴的缺點是容易冒火花,且燃燒過快,這樣,就需要準備更多的主燃料。如果用其本身作為主燃料,很快就會消耗殆盡。 注意:不要直接從地面收集引火物,它們會多少含點水分??蓮囊恢晡捶サ沟乃罉渖先〔模缙渫獗沓睗?,可以刨去,僅留下干燥易燃的中心部分。 三、燃料 燃料是不太容易點燃的材料,但是一旦點燃,可以穩(wěn)定地慢慢燃燒。它是讓火焰持續(xù)燃燒的材料。 (一)木柴 用干柴點火,一旦火勢穩(wěn)定,就可加進較青的柴或曬干的柴。 一般情況下,木柴越重,釋放熱量越多,這對于枯柴和生柴都適用。將生柴和干柴混在一塊燃燒會使火勢長久不熄,在晚間這一方法十分管用。 硬柴:例如山核桃木、山毛樣、棕樹,燃燒充分,釋放熱量大,并可以持續(xù)燃燒很長時間,能夠維持一宿不滅。 軟柴:燃燒過快且易進出火花,其中雪松、榿木、鐵杉、松樹、栗樹、柳樹濺出的火星相對較少。 注意:潮濕的木柴也有其作用,可以放出煙霧驅(qū)趕蒼蠅、蠓、蚊子,并且燃燒持久,使火種不致熄滅。 (二)動物糞便 動物糞便是很好的燃料,易燃、燃燒時間長、幾乎不冒煙。在西部荒涼區(qū)域,人們使用干野牛糞點火。讓排泄物干透,就能燃起無煙火,可以摻進草、地衣和樹葉。 (三)泥炭 在干燥的沼澤地帶可以找到泥炭。踩在腳底的泥炭很松軟,富有彈性。它可能會出現(xiàn)在露頭巖礦的邊上,呈黑色,布滿纖維,用小刀易于切割。燃燒泥炭需要良好的通風條件。 注意:將泥炭一塊塊疊放,周圍留出空間,這樣會干得快,時間不長就可以燃燒。 (四)煤 煤有時在地表就可找到,如北方凍土地帶和山西就是煤的大礦床。 (五)頁巖 頁巖富含油質(zhì),易于燃燒。一些油沙層中也含有油質(zhì)--燃燒時放出濃濃的煙霧,可很好地發(fā)出信號火焰,也會放出充足熱量。 (六)廢棄汽車部件 廢棄汽車除了鋼鐵部件之外,幾乎每處都能燃燒。將機油或柴油與沙土混合起來放入坑內(nèi)點燃,把座椅和其他裝飾物撕碎砸爛當作柴火扔進火中。 輪胎也可以燃燒,但人一定要站在上風,防止被煙熏嗆。制動器和離合器液壓油都是很好的燃料,防凍液也很容易燃燒。 (七)動物脂肪 做一個燈芯,在利于通風的鍍錫鐵皮罐中點火,形成一個小火爐。當脂肪燃起時,往里面添加一根根骨頭。 用火種或一根蠟燭點燃火苗,在上面放一圈骨頭來支撐油脂或海獸脂。首先少量使用油脂。如果食物并非過剩,燒油脂意味著犧牲有限的食物。海豹脂肪變壞很快,卻是好的燃料。 注意:不管所搜羅到的是什么物質(zhì),它們的體積都要小。這樣,它們的表面才能充分地接觸空氣和火星或者火焰。
第二節(jié) 生火取火的方法 特種兵除了利用自身攜帶的火柴或打火機進行點火,還必須掌握利用自然條件和其他工具進行點火的生存技能。 一、火柴 火柴是點火的最便利工具。多攜帶一些標有“非安全”、“可以在任何地方劃著”標記的火柴,把它們扎成一捆放在防水容器內(nèi),防止他們相互磨擦,意外自燃,另外也可防止火柴自身變潮。通過在火柴上滴蠟可防止火柴變潮。點火時,可用指甲將蠟層剝除。劃濕火柴時要將火柴頭放在火柴皮上斜劃下去,而不是沿著火柴皮來回刮擦。 如果頭發(fā)干燥且不油膩,將潮濕的火柴放在頭發(fā)里磨擦一番,頭發(fā)產(chǎn)生的靜電會使它干燥。 二、凸透鏡 強烈的陽光通過凸透鏡聚焦后可以產(chǎn)生足夠的熱量點燃火種。將太陽光線通過凸透鏡聚焦在火種上,保持不動;當火種開始冒煙時,用口吹氣助燃。這個方法只適用于艷陽高照的白天,在夜間或雨霧天是行不通的。 三、彈藥粉 如果隨身攜帶武器,可利用彈藥幫助點燃火種。先將子彈的彈丸拔出來,倒出三分之二的發(fā)射藥,撒在干燥易燃的枯草或紙上,把彈殼空出來的地方塞上紙和干草,然后推彈殼入膛,用槍口貼近撒了發(fā)射藥的引火物射擊,即可引燃引火物取火。用信號槍在一定距離直接對準易燃物射擊,可以引起燃燒。 四、打火石和打火鐮 可作為打火石的石頭在世界上許多地方都能找到。在一塊鋼制的打火鐮上用力敲擊,四濺的火花將會點燃干燥的火種。一條邊緣帶齒的鋼鋸比普通小刀可產(chǎn)生更多的火星,工具箱應該備有這種鋸條。如果將鎂片與打火石一起使用,效果更好。鎂片著火點低,燃燒劇烈。 五、電池生火 車輛中的電池發(fā)出的火花可用來點火,手電簡、收音機中的電池也有同樣的功能。 取兩根長的導線,將其連在電池接線柱(正負極)上;如果沒有電線,可取出兩個扳手或其他金屬工具應急。如果導線長度不夠,可將電池從車中取出。 將兩根導線裸露的末端慢慢接觸。在即將接觸前會進出火花,必須讓它們落在火種上。一小塊沾了點汽油的布是最好的火種。 六、火弓 這是一種簡易的生火技巧,但需要大量的實踐練習。用一塊堅硬的紡錘狀木頭在一塊軟木底座上摩擦鉆孔,起初會落下細碎的木屑(可用作火種),而后摩擦處會變熱。松樹、白塞樹、竹子是典型的軟木材;櫟樹和椈木可作硬木材。硬木、軟木都必須干燥。 在靠近軟木底座末端處挖一小洞,在下面鑿一窩坑,里面放上火種;制一個規(guī)則的紡錘。將一根易彎曲的嫩樹枝彎成弓狀,可取材于竹子。弓弦可用獸皮、細繩或皮靴帶子。另外,還需要一塊被鑿空的石塊或木塊,或用一個小壇來穩(wěn)固紡錘木的頂部,以便向下施以壓力。 將弓弦在紡錘上纏一圈,將紡錘木插入底座小孔中,將穩(wěn)固的一端握牢,向下輕輕用力,另一只手來回拉動木弓,這樣紡錘木就旋轉(zhuǎn)運動。當紡錘要穿透底座軟木時,加快轉(zhuǎn)動速度;當開始鉆進凹坑時,壓力加大,且用力使弓彎曲,不停用力,直到不能再彎曲為止。 如果一切順利,像煙頭一樣亮熱的紡錘木頂端會直鉆至火種上。輕輕向上吹氣,火舌會迅速騰起。必須保持紡錘垂直,不晃動。曲起一條腿將木板底座踩住,將握紡錘棒的手抵在這條腿上,同時,用另一只手拉弓,且保持弓來回拉動,均勻有節(jié)奏。 七、手鉆 是火弓點火技巧的一種延伸,在濕度低、雨量少的干燥區(qū)域尤其有用。 在一塊硬木板的底部鑿一個v字形切痕,用來盛放火種,但仍要留出空間使空氣透進來;在切痕附近鑿一小洞,用一根中空的較柔軟的帶有軟木髓的樹莖作為紡錘。將紡錘木放在兩手掌間搓動,持續(xù)用力使它向下漸漸鉆深。摩擦使紡錘木發(fā)熱發(fā)紅;輕輕吹氣,點燃火種,在紡錘孔放小撮沙增大摩擦力,加速提升火種的熱度。在紡錘下方弄一凹坑,如同火弓的方式,也是可行的。 八、使用化學物品 一些普通的化學品都可當作易燃物使用。將化學物品通過巖石碾碎,或者將它們放到我們介紹過的任意一種類型火鉆下來點燃。小心地將它們混到一起,避免接觸到任何金屬品。所有這些化學品混合物都易受潮,必須保持干燥。處理這些化學品時要小心謹慎,尤其注意氯酸,它一經(jīng)碰撞就會燃燒起來,因此避免使其晃動或灑出。 生火問題的提示: 1.隨時收集好的火絨,放在防水的容器中隨身攜帶。 2.在扎營前,沿路收集引火材料。 3.如果你有驅(qū)蟲劑,倒一點在火絨上,它可以使火絨更容易燃燒。 4.把木柴放在避身所里,保持干燥。將潮濕的木頭放在火邊,烘干之后可以留作后用。 5.要想使火堆通宵燃燒,可以添加一些大的木頭在火堆上,要保證火能燒到木頭的中心部分。如果你有火勢很好的木炭堆,可以在木炭上蓋一層薄薄的灰,然后再加上一些干燥的泥土;這樣,到第二天早上的時候,火堆依然在悶燒。 6.只要有可能,隨身攜帶點燃的朽木、悶燒的椰子殼、或者燃燒緩慢的炭,這可以使你隨時迅速生起一堆火來。 7.在離開營地前,要確?;鹨呀?jīng)完全熄滅。
第三節(jié) 尋水及采水的方法
在大自然中,水分無處不在。這就為特種兵求得生存提供了水分的保證。因此,掌握在各種復雜的條件下尋找水源和利用就便工具采集水的方法對于特種兵而言至關(guān)重要。 一、尋找水源 (一)通過生存者的感知行為判斷水源 1.聽 憑借靈敏的聽覺器官,多注意山腳、山澗、斷崖、盆地、谷底等是否有山溪或瀑布的流水聲,有無蛙聲和水鳥的叫聲等。如果能聽到這些聲音,說明你已經(jīng)離有水源的地方不遠了,并可證明水源是流動的活水,可以直接飲用。但要特別注意的是,不要把風吹樹葉的“嘩嘩”聲當做流水的聲音。 2.嗅 憑借靈敏的嗅覺器官,盡可能地嗅到潮濕氣味,或因刮風帶過來的泥土腥昧及水草的味道。然后沿氣味的方向?qū)ふ宜?。當然這要有一定經(jīng)驗積累。 3.觀察 憑著豐富的經(jīng)驗和知識。去觀察動物、植物、氣象、氣候及地理環(huán)境等也可以找到水源。 (二)根據(jù)地形地勢(地理環(huán)境),判斷水源 俗話說,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尋找水源首選之地是山谷底部地區(qū),在干涸河床或溝渠下面很可能會發(fā)現(xiàn)泉眼。在高山地區(qū)尋找水源應沿著巖石裂縫去找。 另外,在干河床的下面。河道的轉(zhuǎn)彎處外側(cè)的最低處,往下挖掘幾米左右就能有水。但泥漿較多,需凈化處理后,方可飲用。 (三)根據(jù)氣候及地面干濕情況尋找水源 如在炎熱的夏季地面總是非常潮濕,在相同的氣候條件下,地面久曬而不干不熱的地方地下水位較高;在秋季地表有水氣上升,凌晨常出現(xiàn)像紗中似的薄霧,晚上露水較重,且地面潮濕,說明地下水位高,水量充足;在寒冷的冬季,地表面的隙縫處有白霜時,地下水位也比較高;春季解凍早的地方和冬季封凍晚的地方以及降雪后融化快的地方地下水位均高。 (四)根據(jù)植物生長情況尋找水源 生長著香蒲、沙柳、馬蓮、金針(也稱黃花)、木芥的地方,水位比較高,且水質(zhì)也好;生長著灰菜、蓬篙、沙里旺的地方,也有地下水,但水質(zhì)不好,有苦味或澀味,或帶鐵銹。初春時,其他樹枝還沒發(fā)芽時,獨有一處樹枝已發(fā)芽,此處有地下水;入秋時,同一地方其他樹時己經(jīng)枯黃,而獨有一處樹葉不黃,此處有地下水;另外,還如三角葉楊、梧桐、柳樹、鹽香柏,這些植物只長在有水的地方,在它們下面一定能挖出地下水來。 在許多干旱的沙漠、戈壁地區(qū),生長著檉柳、鈴檔刺等灌木叢,這些植物告訴我們,這里地表下6~7米深就有地下水;有胡楊林生長的地方,則指出地下水位距地表面不過5~l0米;芨芨草指示地下水位于地表下2米左右;茂盛的蘆葦指示地下水位只有1米左右;如果發(fā)現(xiàn)喜濕的金戴戴、馬蘭花等植物,便可知這里下挖50厘米或l米左右就能找到地下水。 (五)根據(jù)動物、昆蟲的活動情況尋找水源 1.哺乳動物 絕大多數(shù)哺乳動物定期補水。草食性動物通常永遠不會離水源太遠,因為它們早晚都需飲水。留意跟蹤動物的足跡經(jīng)常會找到水源。肉食性動物飲水一次可以維持較長時間,它們可以在捕食其他動物時獲取水分。所以哪里出現(xiàn)肉食性動物,并不一定在附近就有水源。 2.鳥類 谷食性鳥類,如雀類和鴿類,是不會遠離水源的,它們也早晚飲水。當它們徑直低飛時,那一定是渴求水源。飲足水后它們會停在那里,從一棵樹飛到另一棵,經(jīng)常性歇息。密切留意它們的飛行方向,可能會找到水。 水鳥即便不停下來吃喝也能堅持長時間遠距離飛行。它們的出現(xiàn)也不一定預示周圍就有水。隼、鷹以及其他肉食性鳥類能從捕獲物中得到水分,所以也不能作為有水的信號。 3.爬行類 它們不是水源指示者。爬行類動物可以吮吸露水,也可從捕獲的小動物中獲取水分,即便無水也能生存很長時間。 4.昆蟲類 昆蟲是很不錯的水源指示者。尤其是蜜蜂,它們通常遠離蜂巢或蜂房至多不超過6500米。但是飲水時間沒有規(guī)律。螞蟻也離不開水,一隊向著一棵樹行軍的蟻群很可能是去地下蓄水池飲水。這樣的蓄水之地即便在不毛之地也有可能找到。大多數(shù)昆蟲會在水源半徑90米范圍內(nèi)不停地飛行。 (六)根據(jù)天氣變化尋找水源 天空出現(xiàn)彩虹的地方,肯定有雨水;在烏黑、帶有雷電的積雨云下面,定有雨水或冰雹;在總有濃霧的山谷里定有水源;靠收集露水也可緩解些燃眉之急。 (七)直接從植物中吸取水份 在南方的叢林中,到處都有野芭蕉,也叫仙人蕉。這種植物的含水量很大,只要用刀將其從底部迅速砍斷,就會有干凈的液體從莖中滴出。如果能找到野葛藤、葡萄藤、獼猴桃藤、五昧子藤等藤本植物也可從中獲取飲用水。另外,在春天樹木要發(fā)芽之時,還可從山榆樹等喬木的樹干及枝條中獲取飲用水。另外,還可以從蘆苔、仙人掌及其果實中獲取飲水。 注意:千萬不要飲用那些帶有乳濁液的藤或灌、喬木的汁液,有毒。從植物中獲取的飲用“水”,容易變質(zhì),最好即取即飲,不要長時間存放。 上述取水方法在野外缺水時是有效的。然而,單純地依靠上述方法去尋找水源卻不是長久之計,且很復雜很辛苦。只限于少數(shù)人員(3~7)和短時間(3~5天),不適合人員眾多或時間過長?! ?/strong> 當你在極度疲憊干渴之際,找到了水源,最好不要立即狂飲,應該就當時的環(huán)境條件對水源進行必要的凈化和消毒處理,以避免因飲水而中毒或染上疾病。 尋找水源的要點: 1.水往低處流,請往低地走; 2.哪里有水,哪里就有綠色植被。但要是植物枯萎或死亡,說明該地區(qū)可能受過污染; 3.動物要喝水,觀察周圍動物活動情況,也許它們能將你引向水源; 4.以種籽和谷類為食的鳥也要喝水,因此,也可以觀察鳥的活動情況; 5.青蛙生活在水里,聽到它的鳴叫,就等于找到了水; 6.懸崖底部一般都會滲出水流,要仔細尋找。
![]()
(一)雨水和雨露的搜集 下雨時,可用雨布塑料布大量收集雨水。用空罐頭盒、杯子、鋼盔等容器收接雨水,可放在干凈的石頭上,不要放在地上,若雨勢較大,地面的泥會濺到接水的容器中。 在雨露剛剛形成時,可以找一件吸水性強的衣服或布料做成布團,然后在草地上拖來拖去,這樣就可以吸水,也可采集掛在樹枝上的水滴和汲取巖石上的積水。布團吸足之后,再把水擰在容器里,雖然這是一種很累人的笨辦法,但卻非常行之有效。
植物根部可從地下吸收水分,但直接從地下取水很難,可以在一段樹木的嫩枝葉上套一只塑料袋,通過葉面蒸騰作用會在袋內(nèi)產(chǎn)生凝結(jié)水。 挑選健壯、枝葉濃密的嫩枝條。袋口朝上,袋的一角靠下,以便收集凝結(jié)水。或?qū)⒁凰芰媳∧じ采w在生長良好的植株上就可以收集到水分。蒸發(fā)作用產(chǎn)生的水汽上升與薄膜接觸時遇冷,會凝結(jié)成水滴。將薄膜頂端收口并懸吊起來,或者用有彈性的墊棍支撐起來。凝結(jié)的水珠應讓之沿著薄膜內(nèi)壁流入底部收集皿中。不要讓樹葉觸動薄膜,否則會碰掉凝結(jié)的水珠。 甚至將剛砍斷的新鮮植物枝葉放在大塑料袋里,溫度升高時,也會產(chǎn)生凝結(jié)水。用干凈的石塊墊在枝葉下面,以方便凝結(jié)水的收集。用石塊使袋子繃緊,彈性墊棍支撐袋頂,這樣以免枝葉觸及袋面。塑料袋應微微傾斜使里面的凝結(jié)水珠順著壁滑至收集點。當枝葉變蔫不再有很強蒸騰作用時,小心地再換上一批新鮮枝葉(圖3–3–1)。
塑料膜中央部分吊一石塊確保塑料膜呈弧形,以便水滴能順條滑至中央底部并落入收集皿中。塑料膜的兩端也用石塊壓住。將收集皿固定,以免掉入陷阱的生物打翻它。 如果可能,用一根吸管將收集皿里的水引入更低位置的容器里。這樣就可不斷地取水了。
熔冰比熔雪容易--只需較少熱量,可以更快更多地化出水來,同樣的熱能,前者能產(chǎn)生雙倍的水量。如果只能用雪,應先熔化小塊的雪在罐子里,然后逐漸加多,一次性放入大量雪塊的弊端在于,底部學先融化的水會被上部的雪吸收,這樣會產(chǎn)生中空,不利于進一步傳熱甚至會把鍋燒壞。從雪層的底部取出的雪顆粒結(jié)構(gòu)比表層多,易于產(chǎn)生更多的水。
杯型植物葉片常呈中空狀,經(jīng)常貯有水,這些植物多寄生在高大喬木枝干上。竹類中空的節(jié)間也常存有水,尤其是那些年老發(fā)黃的莖桿。搖動它們,如果能聽到咕嘟聲響,肯定有水。在每一節(jié)的頂部剖開一“V”型槽口,將竹桿傾斜就可倒出水來。許多瓶狀葉植物也能收集和保持水分。在飲用前要濾去陷進瓶狀葉內(nèi)的各種小昆蟲及其他殘骸物。
直徑約為5厘米的粗皮藤本植物也能有效提供水源。但你必須學會判斷哪些是貯水植物,并非所有種類都有可飲用水汁,有些汁液是有毒的。有毒種類在莖被砍斷時會產(chǎn)生濃的乳白色汁液,以后你就會知道不再去碰它了。 如果你直接用嘴去吮吸樹汁,有些藤本會造成皮膚痛癢,所以最好是讓汁液滴落入口中,而不去用嘴直接貼著莖干。用容器收集樹汁當然更好。 應注意選擇特別能產(chǎn)汁液的莖,由底部回溯到莖的頂端處砍一道“v”型的深痕,然后由靠近地面處砍斷該莖,讓樹汁從斷口處流出至口中或容器里。當不再往外滴時,沿底部向上砍去一段,不斷重復直至耗完整莖的汁液。記住先在莖的頂端砍一“v”型深痕,而不是先砍底部,那樣莖中的樹汁會由于毛細管現(xiàn)象而向上運動的。
扁形棕櫚、椰子樹和夏柏櫚都含有富含糖分的樹汁,相當可口。先彎曲花莖至頂端砍斷。這份濃稠汁液流出之后,可以在24小時內(nèi)重新恢復。夏柏櫚的嫩枝從基部長出,所以你可以從地面水平開始。對于其他種來說,你可能必須爬到枝葉茂盛的樹干上部才夠得著開花的枝莖。 椰子汁富含水分,但成熟椰子中的果汁有很明顯的輕瀉功能;飲用過多會引起腹瀉,從而失去更多的水分。
仙人掌類植物的果實和莖干都蘊含豐富水分。但并非所有種類的汁液都可安全飲用。注意避開仙人掌刺,一旦弄上皮膚,很難去除,尤其是那些纖如毛發(fā)的棘刺,更會疼痛難忍并會引起化膿感染。
植物的根部也可以提供水分。挖出植物的根,切成小段,剝?nèi)ジ?,吮吸汁液,或者直接刮到樹根髓部,擠出樹汁。
動物的眼眶里貯含水,通過吮吸就可得到。 蜜蜂或者螞蟻爬到一個樹洞中可能表明那個洞里有水。你可以用塑料管子吸出洞里面的水,或者用臨時做成的勺挖出里面的水,或者把衣服塞到洞里面吸收水,然后再把水擰出來。 所有魚類,體內(nèi)都有可飲的流汁。尤其是大魚,沿魚刺延伸,貯有許多新鮮流汁。將魚解剖并取出內(nèi)臟,保留脂肪并除去骨架。小心不使魚體內(nèi)的流汁流走,你可以直接飲用它們。除非你非常缺水,要留心不去吸吮魚肉部分的漿汁,因為它們富含蛋白,消化時會消耗大量的水分。
在海邊,如沒有離子交換樹脂脫鹽劑,可以用鍋煮海水來收集蒸餾水的方法使海水淡化。煮海水時,在鍋蓋內(nèi)側(cè)貼上毛巾,將蒸餾水的水珠吸附在毛巾上,然后再擰在大貝殼或其他容器內(nèi)。這樣反復制作,就可得到所需要的淡水。
一般說來,除泉水和井水(地下深水井)可直接飲用外,不管是河水、湖水、溪水、雪水、雨水和露水,還是通過各種途徑得到的水,特別是從靠近人類居住地或者熱帶地區(qū)的水源獲得的水,都應先檢驗水質(zhì)的好壞,最好進行消毒處理后再飲用。
在野外沒有可靠的飲用水,又無檢驗設備時,我們可以根據(jù)水的顏色、味道、溫度、水跡概略地鑒別水質(zhì)的好壞。 顏色:純凈的水在水層淺時無色透明,深時呈淺藍色??梢杂貌AП虬状赏胧⑺^察,通常水越清水質(zhì)越好;水越渾則說明水里含雜質(zhì)多。水色隨含污不同而變化,如含有腐殖質(zhì)呈黃色,含低價鐵化合物呈淡綠藍色,含高價鐵或錳呈黃棕色,含硫化氫呈淺藍色。 味道:一般清潔的水是無味的,而被污染的水則常有一些異味。如含硫化氫的水有臭雞蛋味,含鹽的水則帶咸味,含鐵較高的水帶金屬銹味,含硫酸鎂的水有苦味,含有機物質(zhì)的水有腐敗、臭、霉、腥、藥味。為了準確地辨別水的氣味,可以用一只干凈的小瓶,裝半瓶水,搖蕩數(shù)下,打開瓶塞后立即用鼻子聞。也可把盛水的瓶子放在約60℃的熱水中,聞到水里有怪味,就不能飲用。 溫度:地面水(江河、湖泊)的水溫,因氣溫變化而變化。淺層地下水,受氣溫影響較小,深層地下水,水溫低而恒定。如果水溫突然升高,多是有機物污染所致。工業(yè)廢水污染水源后也會使水溫升高。 水跡:還可以用一張白紙,將水滴在上面晾干后觀察水跡。清潔的水是無斑跡的;有斑跡,則說明水中雜質(zhì)多,水質(zhì)差。 飲用水里的懸浮物質(zhì)和膠質(zhì)物質(zhì)越少越好,否則長期飲用容易致病。
野外水源水質(zhì)渾濁有異味,不便直接飲用時,首先應辨別水中是否含有有毒的物質(zhì),一般情況下,有強烈異味的水是不宜飲用的,對一般水質(zhì)較差的情況,可做凈化處理。
使用“69~1型飲水消毒片”處理濁水,可起到澄清滅菌作用,使用明礬可使?jié)崴兦濉?/strong> 將凈水藥片放入水容器中,攪拌搖晃,靜置幾分鐘,即可飲用,可灌入水壺中存儲備用。一般情況下,一片凈水藥片可對1升的水進行消毒,如果遇到水質(zhì)較混濁可用2片凈水藥片進行消毒。目前,軍隊大都采用此法在野外對水進行消毒。
如果沒有凈水藥片,可以用隨身攜帶的醫(yī)用碘酒代替凈水藥片對水進行消毒。每一升水滴入3~4滴碘酒,如果水質(zhì)混濁,則在每升水中的碘酒要加倍。攪拌搖晃后,靜置的時間也應長一些, 20~30分鐘后,即可飲用或備用。
利用亞氯酸鹽,即漂白劑,也可以起到消毒的作用。每升水滴人漂白劑3、4滴,水質(zhì)混濁則加倍,搖晃勻后,靜置30分鐘,即可飲用或備用。注意不要把沉淀的濁物一同喝下去。
石頭燒水是一種簡便有效的凈水方法。石頭的大小和重量要合適,而且必須是干燥的。河床底或潮濕的石頭加熱后會膨脹,甚至會爆炸。另外,燧石等礦石也不能用。 把石頭放在火上加熱,爾后用自制的夾子把燙石頭夾到水里去。放入水中之前別忘了撣去石頭上的煙灰。
將一些含有粘液汁的植物如仙人掌、霸王鞭、榆樹皮等搗爛成糊加入濁水中,使用時在一桶水內(nèi)放4克左右植物糊,攪拌3分鐘后再靜止l0分鐘,濁水即能澄清。 植物凈水,雖然絮狀物沉淀時能除去部分細菌和微生物,但是沒有消毒作用。因此,飲用水最好再加少許漂白粉消毒。如無漂白粉,用稀鹽酸或碘酒滴入水中幾滴,也能起消毒作用。
將竹節(jié)一端堵節(jié)去掉,在另一端堵節(jié)上鉆一個小孔,竹節(jié)內(nèi)從下向上依次放較干凈的石子,沙、土、木炭碎塊做成過濾器,將濁水緩緩倒入竹節(jié),小孔就能流出經(jīng)過過濾的水。使用消毒片,漂白粉凈化的水可以直接飲用(圖3–4–1)。 注意:在水源緊缺的情況下,要合理安排飲用水,不要為一時口渴而狂飲。最初可以不喝水,或者僅濕潤口腔、咽喉。當然,也不要勉強忍耐干渴,以致使身體出現(xiàn)失水癥狀。 注意:喝水要得法,應該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在喝水時,一次只喝一兩口,然后合在口中慢慢咽下,過一會兒感覺到口渴時再喝一口,慢慢地咽下,這樣重復飲水,既可使身體將喝下的水充分吸收,又可解決口舌咽喉的干燥。一標準水壺(9~11升)的水量,運用正確的飲水方法,可使一個單兵在運動中堅持6~8小時,甚至更長些。 |
|
|
來自: gutuchanyu > 《野外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