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合伙人》劇照 三分鐘,熱度蔓延…… 三分鐘,一碗泡面的速度。 看完《中國合伙人》從電影院出來的時候已經(jīng)很晚,夜風的吹襲,并沒有澆滅我心中洶涌著的“想要去干點什么的沖動”。朋友說,即使是屌絲,看完電影,也會有這種沖勁的。 是嗎?我不置可否。 陳可辛又一次用自己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關乎情感、關乎青春、關乎夢想的故事。走過,看過,夢想過。一林一夕,相由心生,那些已然泛黃的青蔥歲月,不得不讓我們再次去懷念。被生活沉壓在心底的夢想,卻在影片短暫、樸素的旁白里被鼓動的越發(fā)清晰、凸顯。那些屬于60、70后的青春,讓80后懷念,鼓動著90后去闖蕩,這便是陳可辛循序漸進“走心”式電影的成功。 忽而那些逝去的和失去的歲月一擁而上,讓我輾轉(zhuǎn)難眠。深夜起床燈下咀嚼新買的《基督山伯爵》,才讓我浮躁的心有了一絲安定感,這也許就叫做短暫的激情,抑或是“三分鐘的熱度”,讓我開始認知自己在這個世界的意義與存在感。 我們未完成的還有很多,我們的時間卻有限。 我們離夢想還很遙遠,我們卻已迷失了來時的路。 我們在觸類旁通中擔憂著。 這是一種短暫的激情,可能會在我還沒來得及轉(zhuǎn)換成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力,就已經(jīng)煙消云散,但卻讓我從中領略了思考,握住了所謂的“三分鐘熱度”。三分的累加,也是一種對青春、對夢想的執(zhí)著力。 《中國合伙人》不是史詩巨制,它勾勒出了一幅時下最熱門的中國式“油畫”。香港導演對內(nèi)陸市場的嘗試、新東方版的新夢想、《社交網(wǎng)絡》式的《中國合伙人》……早在電影宣傳的初期,觀眾就已猜測《中國合伙人》是一部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的勵志電影,它復活著一個年代的故事。但在我看來,它更像是一個帶有原型意味的童話。“土鱉”黃曉明、“海龜”鄧超和“憤青”佟大為在時代的激流中夢圓夢碎,像打不死的“小強”實現(xiàn)屌絲逆襲,最終構筑“新夢想”。影片里的懷舊元素是流暢自然的,屏蔽了現(xiàn)代都市的奢華,燈紅酒綠之間,只有那個藏在陰影里半醉半醒的心酸釋然面孔。 縱觀《中國合伙人》里面的三個人物,與成冬青的“莽”和孟曉駿的“勇”比起來,喜“靜”的我對王陽的“靜”最情有獨鐘。不管是在那些《與青春有關的日子》里,還是對《我們無處安放的青春》的疑惑,在青春為夢想《奮斗》的征途,眼睛里的佟大為都不再是青澀靦腆的楊瑞,他已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80后青春的最好代言人——裹著你我的夢想,讓甘苦自知的心為之悸動。等一切塵埃落定,便留下了王陽的三句肺腑之言,無關中庸,無關哲學,只關乎成長,淡然接受著世界對我們的改變。 |
|
|
來自: nadesi > 《原創(chuàng)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