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王輝萍的醫(yī)案

 學中醫(yī)書館 2013-12-11

王輝萍的醫(yī)案

案一、趙××,女,40歲,初診:1992.3.2。

    主訴:陰道內(nèi)似有物下墜感4天,以往無類似發(fā)作。

    現(xiàn)在癥:經(jīng)前1周許兩乳脹痛,無塊,臨經(jīng)即減,經(jīng)停即瘥,已有1年。月經(jīng)常先期1周許,量多,血塊多,包黑。無腹痛,善怒,神疲乏力,納呆, 臨經(jīng)大便次數(shù)多。末次月經(jīng)2.21~2.27,平時白帶不多。曾育2胎,順產(chǎn)。人流2次。末次妊娠迄今已10年,置環(huán)已10年。工作以坐為主。面色少華,舌苔薄,脈軟。

    婦檢:外陰已產(chǎn)式,陰道暢,前壁略膨出,宮頸光,子宮中位,正常大小,兩側(cè)附件(-)。

    氣滯血瘀,腎氣虧損。治擬理氣治血益腎。自擬方:

    當歸12g  白芍12g  川續(xù)斷15g  菟絲子20g  杜仲12g  柴胡10g  枳實10g  制香附15g  廣木香10g  白術(shù)10g  茯苓15g  佛手10g  甘草5g。

    1992.3.6二診:陰道內(nèi)下墜感已瘥,神疲乏力,納少眠差,面色少華,舌苔薄膩,脈細。脾腎虛,氣血不足。再似健脾益腎,理氣養(yǎng)血。

    太子參12g  黃芪12g  白術(shù)10g  柴胡10g  白芍12g  川續(xù)斷15g  菟絲子20g  杜仲12g  廣木香10g  當歸15g  茯苓15g  枳實10g  雞內(nèi)金8g  甘草5g。

    按:素有月經(jīng)先期、量多、血塊多病史,經(jīng)前乳脹痛,臨經(jīng)善怒疲乏,大便次數(shù)多,是經(jīng)前期緊張綜合征無疑。陰道前壁膨出是標,失血過多,氣血不充,致腎氣虧損、氣機不利是本。予益氣養(yǎng)血、健脾腎三劑獲效。

案二、青帶(陰道炎、宮頸炎)

    劉××,女,25歲,初診:1993.5.17。

    主訴:白帶色青有異味已半年。

    現(xiàn)在癥:去年10月取節(jié)育環(huán)后,月經(jīng)常后期10天許,量中,色可,無塊,持續(xù)6天,末次1993.5.9~5.15。平時白帶色青,量多,有臭味。經(jīng)前小腹脹。1990.2孕2月時人流,術(shù)后即置節(jié)育環(huán)。面色一般,脈細而虛弦,舌苔薄白。

    婦檢:外陰已婚未產(chǎn)式,陰道暢,陰道壁及宮頸充血。白帶量多,呈黃綠色。子宮中位,正常大小,兩側(cè)附件(-),霉滴(-)。

    血虛腎虧,下焦?jié)駸?。治擬清熱利濕,佐以益腎養(yǎng)血。予治濕痰方加減。

    黃柏10g  知母10g  丹皮10g  赤芍、白芍(各)10g  柴胡10g  粉萆薢12g  萹蓄草12g  丹參10g  川芎5g  熟地12g  當歸12g  川續(xù)斷15g  桑寄生15g  甘草5g。

    1993.5.28.三診:脈細,舌苔白膩。帶下大減,無味,色轉(zhuǎn)白有青色。無其他不適,治以前法。

    蒼術(shù)、白術(shù)(各)10g  姜半夏15g  茯苓15g  黃柏10g  知母10g  丹皮10g  赤芍、白芍(各)10g  丹參10g  粉萆薢15g  當歸12g  川芎5g  制香附15g  杜仲15g  甘草5g。

    按:青帶經(jīng)檢查未見霉菌滴蟲,僅有陰道炎。辨證為濕熱下注,予丹溪治濕痰方加減。療效明顯。

案三、楊××,女,19歲,初診:1982.12.28。

    主訴:3個月來精神抑郁,動作遲鈍。

    現(xiàn)在癥:1年來因就業(yè)問題屢遭挫折,精神抑郁,甚至失去常態(tài),不言哭泣,行動遲緩,心神不寧,失眠納呆,3個月來更見明顯,近乎疾呆。月經(jīng)未來潮。脈細數(shù),舌尖紅,呆立不語,呼之不答。

    三七將屆,月不來臨。性格內(nèi)向,行動遲緩。是沖任不足,肝腎素虛。今思慮太過,所求不得,氣郁痰結(jié),阻蔽心竅,神明失守,五志化火,虛火上擾,陰陽失和。病為“癲證”。證屬心脾血虛,肝郁痰阻。治以解郁豁痰,寧神開竅,兼益心脾,養(yǎng)肝腎,定志丸加減。

    太子參12g  茯苓15g  炙遠志5g  石菖蒲10g  白芍10g  制香附15g  龍骨30g  當歸12g  川芎10g  丹參12g  生地12g  五味子10g  丹皮10g  姜半夏15g  甘草5g。服藥7劑,神識漸清,睡眠好轉(zhuǎn)。

    1983.1.20.四診:睡眠續(xù)見好轉(zhuǎn),神志清,對答清楚,略緩慢,不再哭。食欲一般,口渴。脈細數(shù),舌微紅,治再解郁理氣,豁痰開竅。

    龍骨30g  珍珠母30g  陳膽星10g  石菖蒲10g  廣郁金12g  五味子10g  廣木香10g  生地12g  茯苓15g  白芍10g  丹參12g  佛手10g  炙遠志5g  姜半夏12g。

    1983.2.4.五診:服上方4劑后,眠安神清,精神開朗,反應(yīng)正常,活動正常。脈細,舌微紅。再紅前法鞏固,并增益腎之品。3月后隨訪,未復發(fā)。

    按:青少年精神障礙臨床上并不少見,大都由生活、工作、戀愛等原因誘發(fā)。治療除解郁豁痰,寧神開竅外,重點是心理治療,取得家屬配合,盡快解除誘發(fā)因素,多數(shù)能治愈。

案四、朱女,30歲,初診:1992.12.14。

    主訴:經(jīng)前起眼眶痛伴惡心已10年。

    現(xiàn)在癥:10年來每于經(jīng)前1~2天起雙眼眶脹痛,甚則惡心嘔吐,經(jīng)凈后緩解。月經(jīng)14歲初潮,準,持續(xù)4天,無腹痛,不頭痛,無脹乳脹,未次月經(jīng)11月25日。平時胃部不適,食欲欠佳,二便調(diào)。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脈細。

    肝氣郁結(jié),肝胃失和。治以疏肝理氣,平肝和胃。擬逍遙散加減。

    柴胡9g  白芍9g  白術(shù)9g  川楝子15g  制香附15g  當歸12g  川芎7g  潼蒺藜白蒺藜各15g  杜仲15g  枸杞子12g  制半夏12g  菊花9g  石決明30g  豬苓、茯苓(各)15g  甘草5g  全蝎膠囊2粒吞。

    1992.12.25.三診:12月23日經(jīng)行,當開始眠眶痛,無惡心,痛較前減輕。治療原方加白芷10g。

    1993.1.29.五診:末次月經(jīng)1993年13月20日,眼眶疼痛較前明顯減輕,時間縮短,嘔惡未作。食欲正常,眠不安。脈細、舌薄。肝郁血虛,治以疏肝養(yǎng)血。

    生地12g  當歸12g  白芍10g  川芎6g  杜仲15g  茯苓15g  制香附15g  潼白、蒺藜(各)15g  菊花9g  丹參10g  枸杞子12g  甘草5g。

    1993.2.26.七診:末次月經(jīng)1993年2月20日,無異常,4天凈。眼眶未痛,不泛惡,眠稍差。舌薄、脈細。治按原意。

    按:每逢經(jīng)前或臨經(jīng)可伴見各種癥狀,據(jù)統(tǒng)計在60種左右,大部分為經(jīng)前期緊張綜合征。此例每天經(jīng)前眼眶脹痛,伴惡心已10年,是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所致。予逍遙散為主,兼以和胃鎮(zhèn)逆,平肝祛風為治,眼眶痛止,不惡心后必為疏肝育陰為治,經(jīng)3月而瘥。

案五、張××,女,23歲,初診:1993.11.19。

    主訴:胃痛腹脹1個半月。

    現(xiàn)在癥:1993.9.26.剖腹產(chǎn),現(xiàn)在哺乳期,惡露1個月凈。滿月時吃西洋參后,脘腹不適,胃痛略脹,噯氣泛惡,納呆腹瀉,乳量大減。脈細弦,舌薄膩。

    產(chǎn)后體弱,脾胃虛寒,誤服寒涼,運化失司。治以溫中健脾,香砂六君子湯加減。

    太子參12g  白術(shù)10g  陳皮10g  姜半夏12g  廣木香10g  砂仁5g  雞內(nèi)金10g  炒甘松10g  干姜5g  烏藥12g  當歸12g  甘草5g。

    1993.11.22.二診:胃痛大減,食欲好轉(zhuǎn),泛惡偶作,大便實。脈軟,舌薄膩

    太子參12g  白術(shù)10g  陳皮10g  姜半夏12g  雞內(nèi)金10g  炒甘松10g  高良姜10g  烏藥12g  廣木香10g  砂仁5g  厚樸花10g  當歸12g  甘草5g。

    1993.11.29.三診:胃痛腹脹瘥,食欲增,大便正常,乳汁分泌恢復正常。不泛惡。脈細舌薄,再以原意鞏固。

    按:產(chǎn)后氣血俱傷,稍有一不慎易致產(chǎn)后諸病。故初產(chǎn)婦寒證不過用溫燥,熱證不宜不過寒涼。本例產(chǎn)后滿月,進補自服西洋參過量,致胃氣失和,脾失健運。溫中健脾之劑得愈。

案六、張××,女,23歲,初診:1994.1.3。

    主訴:產(chǎn)后1月頭痛。

    現(xiàn)在癥:3年來時有頭痛,遇冷加劇。1993.12.7.足月剖腹產(chǎn)。 產(chǎn)后即感頭痛,以前額為主。昨晚起頭痛又作,今晨加劇,甚則惡心。兩肩酸痛,大便3~4日1行。納少。惡露未凈,色淡。面色少華,舌質(zhì)淡,苔薄脈細。

    產(chǎn)后氣虛血虧,易感風邪。治以標本兼顧,益氣養(yǎng)血,祛風止痛。八珍湯加減。

    當歸12g  熟地12g  白芍9g  黨參12g  白術(shù)9g  白芷10g  藁本10g  羌活9g  山茱萸肉9g  血余炭15g  地榆炭15g  柏子仁15g  甘草5g。

    按:素有頭痛,產(chǎn)后即發(fā),當屬血虛。以益氣養(yǎng)血祛風為治,4劑而瘥。

案七、陳××,女,28歲,初診:1993.3.12。

    主訴:流產(chǎn)后惡露不絕已22天。

    現(xiàn)在癥:孕2月余,因漏紅較多于2.28作人工流產(chǎn)術(shù)。術(shù)后已3周,惡露不絕。色黑,無血塊。小腹脹,腰酸。食欲二便可。眠時易醒。1989年首次妊娠,6個月時因未聽到胎心而引產(chǎn)。以后妊娠2次,均有2月許時漏紅而人流。以往月經(jīng)正常。脈軟,舌質(zhì)微紅,唇紅。

    肝腎不足,氣滯血熱。治以益肝腎,涼血止血。壽胎丸加減。

    當歸12g  川續(xù)斷15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菟絲子15g  丹皮10g  炒黃芩10g  柴胡10g  制香附15g  陳棕炭12g  生地榆15g  側(cè)柏炭15g  茯苓15g  甘草5g。

    按:流產(chǎn)后惡露持續(xù)3周,是血虛腎虧無疑,服藥3劑即瘥。然此例已經(jīng)多次人流及引產(chǎn),已成滑胎不育,必須益腎養(yǎng)胎,以絕后患。

案八、沈××,女,17歲,初診:1990.9.8

    主訴:皮下出血4個月。

    現(xiàn)在癥:5月間發(fā)現(xiàn)皮下出血點,長征醫(yī)院診斷為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服強的松后稍得控制,仍時有起伏?,F(xiàn)紫癜四肢為多,伴有瘀斑。頭昏納呆,神疲乏力,大便日2次,夾血。未次月經(jīng)8.18,準,量多,有痛經(jīng),持續(xù)8天。體溫37.5度,脈搏124次/分。脈虛弦細數(shù),舌紅苔薄,血:白細胞10300/mm2,嗜中性83%,淋巴球17%,血小板8.1萬mm2。

    氣血不足,血隨氣散,血熱妄行。治以益氣養(yǎng)血涼血化瘀。花蕊石散加味。

    煅花蕊石30g  生地、熟地 (各)12g  當歸12g  黨參12g  白術(shù)10g  茜草炭10g  旱蓮草12g  仙鶴草15g  丹皮10g  藕節(jié)炭15g  紅棗15g  炒谷芽、麥芽(各)15g。

    1990.9.16.三診:服藥8劑紫癜大減,便血止。仍納呆乏力,低熱。體溫37.3度,舌尖微紅,脈轉(zhuǎn)細弦。

    煅花蕊石30g  生地、熟地(各)12g  當歸12g  黨參12g  白術(shù)10g  赤芍、白芍(各)10g  旱蓮草15g  女貞子10g  青葙子10g  知母10g  茜草炭10g  砂仁6g。

    停服強的松。

    1990.9.29.五診:紫癜隱,皮下瘀斑消退。食欲好轉(zhuǎn)。月經(jīng)昨臨,后期,量多色鮮,無腹痛,有腰酸。舌薄尖微紅,脈細弦。

    煅花蕊石30g  生地、熟地(各)12g  當歸12g  黨參12g  白芍10g  白術(shù)10g  菟絲子15g  川續(xù)斷15g  砂仁6g  炮姜5g  阿膠珠15g  茜草炭15g  甘草5g。

    1990.10.15.七診:紫癜半月未見,尚感乏力,經(jīng)事量較前少,7天凈。脈細數(shù),舌微紅。復查血象:血小板數(shù)17.4/mm2,血色素10.6g,白細胞8000/mm2,嗜中性67%,淋巴球29%,酸性2%,療效尚好,還須鞏固,再予益氣養(yǎng)血,涼血化瘀。

    煅花蕊石20g  黃芪12g  白術(shù)10g  生地、熟地(各)12g  赤芍、白芍(各)10g  丹皮10g  制首烏12g  茜草炭10g  大薊、小薊(各)10g  川連4g  甘草5g。

案九、陳女,12歲,初診:1989.9.19。

    主訴:發(fā)現(xiàn)全身皮膚出血點3~4天。

    現(xiàn)在癥:出血點直徑約0.1~0.2mm,四肢多于軀干,兩腿更多,壓之不退,呈散在性均勻滿布,另有大小不等瘀斑多枚,以往無類似病史。二便飲食可,睡眠差,有齒血,精神可。月經(jīng)未來潮。自幼體質(zhì)一般。面色蔞黃,脈細弦數(shù),舌薄黃膩,質(zhì)微紅。心率120次/分,體檢:心肺(-)。血:紅細胞364萬/mm3,白細胞5500/mm3,中性55%,淋巴46%,血紅蛋白10.5g,血小板6.4萬/mm3,出血時間1分,凝血時間3分。

    氣不攝血,血熱妄行。治以補益氣血,涼血化瘀止血,予當歸補血湯加減。

    當歸10g  黃芪10g  生地10g  仙鶴草10g  旱蓮草10g  丹皮6g  赤芍6g  茜草炭10g  煅花蕊石15g  生甘草5g  大棗10g。

    1989.9.28.三診:服藥6劑,全身紫癜及瘀斑漸隱退,仍有齒血。脈細弦,舌薄黃干膩,質(zhì)微紅。治以原意,原方加入白芨片8片。

    1989.10.17.五診:四肢偶見少許紫癜,左小腿皮下有瘀斑2枚,無自覺癥狀,治以前意。

    生地12g  當歸12g  黃芪10g  黨參10g  丹皮6g  赤芍、白芍(各)7g  粉花蕊石15g  阿膠珠10g  甘草5g  大棗15g  治療2個月后隨訪,未復發(fā)。

    按:紫癜大都青少年易患,有血小板減少及過敏性之分。中醫(yī)稱為肌衄?;驓庋蛔悖S氣散,或血熱妄行,瘀血內(nèi)停。治療除益氣養(yǎng)血活血外,首重化瘀止血。常用花蕊石散加減,療效尚好。

案十、樊××,男,36歲,門診號69237,六機部某研究所工作,1967年1月10日初診。

    主訴:頭痛頭暈25天。

    現(xiàn)在癥:患者在1966.12.14下午搶救了某項正在進行實驗的高溫機械故障。當時頭部及兩手戴了防護工具,伸入仍在運轉(zhuǎn)高溫達560℃、每分種快速振蕩600次的機械間隙中,兩腿站立處卻是保持著10度強冷風不斷吹擊的環(huán)境。經(jīng)過10分鐘左右搶修完結(jié),立即撤離現(xiàn)場,當時及當天,沒有出現(xiàn)任何異常感覺,晚餐及睡眠正常。第2天起床感頭昏,體溫37.8度,先后曾服A.P.C.、優(yōu)散痛、苯巴比妥、三溴片等藥物,但仍有心悸、軟弱、頭昏加重等現(xiàn)象。以后頭昏等癥狀日見嚴重,至12月26日轉(zhuǎn)來醫(yī)院內(nèi)科門診。主訴右側(cè)頭部間歇性針刺樣疼痛,痛時惡心,不吐,不發(fā)熱,食欲差,須服鎮(zhèn)靜藥才能入睡。以往健康,1948年因炮彈爆炸受震,曾有右耳出血史,當是未昏倒。體檢:神清,頸軟,心肺及腹部均陰性,腰椎部無紅腫或壓痛。血壓122/80mmHg。神經(jīng)科檢查:瞳孔等大,對光反射存在,角膜反射佳,眼壞球活動正常,無復視或眼球震顫,閉目佳,鼓氣露齒正常,伸舌正常。右側(cè)枕大神經(jīng)壓痛明顯,四肢張力正常,肌張力正常,腱反射對稱,病理反射陰性,共濟運動佳,眼底正常。診斷:1、血管性頭痛;2、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先后曾給予索密痛、50%葡萄糖注射液、巴甫洛夫合劑等藥物,藥后出現(xiàn)皮疹、心區(qū)不適、嚴重頭暈、搐弱等現(xiàn)象。1967.1.10轉(zhuǎn)中醫(yī)科門診,病見偏右頭部刺痛陣作,眩暈耳鳴,失眠疲乏,足冷畏寒,口渴不思飲食,惡心嘔吐大便少。舌干薄膩,脈虛弦。是心腎失調(diào),肝旺脾弱,上盛下虛之證。治擬交通心腎,柔肝健脾。予交泰丸、金匱腎氣丸、天麻鉤藤飲、左金丸等方加減。

    川黃連5g  肉桂3g  吳茱萸3g  天麻6g  鉤藤12g  白芍9g  淮牛膝12g  炒棗仁12g  炙遠志6g  龍骨30g  牡蠣30g  丹參12g  甘草5g  金匱腎氣丸20g(包煎)。

    藥后癥狀逐漸減輕,20劑后頭痛消失,精神好轉(zhuǎn)。足部轉(zhuǎn)溫,食欲及睡眠尚差。原方加減再服20劑,除多夢外,其他癥狀消失,改服安神補心丸等成藥,恢復正常工作。半年后及1年后各隨訪1次,未復發(fā)。

    按:病員在高溫、強冷氣溫并存的環(huán)境中作業(yè)10分鐘,導至副交感神經(jīng)協(xié)調(diào)功能失常,植物神經(jīng)功能紊亂,使顱內(nèi)外血管舒縮功能障礙。出現(xiàn)了心腎不交、肝胃失和等證,特別是上盛下虛的紊亂現(xiàn)象。予交泰丸、左金丸等平衡陰陽藥品,獲得協(xié)調(diào)。

案十一、王××,男,29歲,工人。

    初診:1990年12月21日。結(jié)婚3年,配偶未孕,性生活正常,射精時間較慢,食眠二便正常。檢查:睪丸偏小,以右側(cè)明顯,喉結(jié)正常,乳房正常,聲音毛發(fā)正常。面色可,舌質(zhì)發(fā)紅,微剝,苔薄白,脈細。診其本證屬肝腎不足,治宜補益肝腎為主,方擬六味地黃丸加減。同時作精液常規(guī)檢查。

    熟地12g  山茱萸肉10g  白術(shù)10g  淮山藥12g  茯苓15g  丹皮10g  淮牛膝15g  鎖陽10g  仙靈脾12g  黃柏10g  姜半夏10g  甘草5g。12帖。

    復診:91年1月3日。服藥后無不適,自感精液量較前增多,性高潮明顯,舌質(zhì)偏紅,苔薄白,脈細。治守前法,陰陽并補,肝腎同治。

    熟地12g  淮山藥12g  白術(shù)10g  淮牛膝15g  仙靈脾15g  仙茅12g  胡蘆巴10g  丹參12g  蛇床子10g  廣木香10g  姜半夏12g  丹皮10g  黃芪12g  甘草5g。20劑。

    三診:2月3日。性生活時能出現(xiàn)高潮和射精,偶有腰酸,舌質(zhì)偏紅,苔薄白,脈細。精液常規(guī):灰白色,2ml,活動少差,活動率20%,24小時液化不全。肝腎虧虛,治守上法,上方加炙山甲片10g  蛇床子12g。

    患者以上方出入治療10個月,92年2月其愛人已停經(jīng)2月,尿妊娠試驗陽性,B超證實懷孕。

案十二、黃××,男,32歲,農(nóng)民。

    初診:1994年3月21日。結(jié)婚5年,配偶未孕。性生活時很少射精,有時無高潮,易腰酸,納可,眠安,便調(diào)。面色少華,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膩,脈細略軟。證屬腎氣不足,痰濕阻滯。治以清熱化濕,益氣補腎。予知柏地黃湯加減。同時作精液常規(guī)檢查。

    黃柏10g  知母10g  丹皮10g  茯苓15g  澤瀉10g  淮牛膝15g  川續(xù)斷15g  川芎10g  虎杖30g  急性子15g  木通5g  甘草5g。14帖。

    復診:4月6日。藥后無不適,腰酸好轉(zhuǎn),舌質(zhì)淡紅,苔薄黃膩,脈細。精液常規(guī):灰白色,量3毫升,活動力差,活動率15%,24小時不液化。治守上法。

    黃柏10g  知母10g  川牛膝、淮牛膝(各)15g  茯苓15g  姜半夏15g  川芎10g  急性子15g  木通10g  虎杖30g  王不留行子10g  甘草5g  仙茅10g  仙靈脾15g  赤芍、白芍(各)10g。10帖。

    三診:4月17日。藥后無不適,近來性生活已轉(zhuǎn)正常,胃納佳,二便正常,無腰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治守上法。上方加白術(shù)10g。

    患者以上方加減治療6個月,精液常規(guī)檢查:灰白色,量4毫升,活動力一般,活動率60%,計數(shù)6.5×10/ml。11月17日來診謂其配偶已停經(jīng)50天,查尿妊娠試驗陽性,B超證實妊娠。

    按:以上2例均為男性不育癥患者,表現(xiàn)為性功能減弱或障礙,伴腰酸,精液檢查表現(xiàn)為精液量少,活動少差,計數(shù)少,液化時間延長等。是肝郁腎虛、下焦?jié)駸嶙铚C。治擬益氣補腎,清熱化濕,輔以心理疏導,使之消除緊張、抑郁的情緒,同時減少煙酒,使病愈而孕,療效明顯。

案十三、邱××,女,32歲,工人。

    初診:1991年2月23日。結(jié)婚7年未孕。月經(jīng)初潮14歲,周期30天,量偏少,色暗紅,無血塊,經(jīng)期4天,經(jīng)前半月始乳房脹痛明顯,善怒,臨經(jīng)流涕、噴嚏,大便較平時暢,納呆,末次月經(jīng)2月1日,平時帶下不多,陰道有干燥感,性欲可,性生活正常。1985年輸卵管造影正常,婦產(chǎn)科醫(yī)院診斷為宮頸外翻。1988年電灼宮頸,術(shù)后大出血,進行2次電灼,后因?qū)m頸口粘連,施行擴張術(shù)2次。基礎(chǔ)體溫雙相,呈爬坡上升?;颊呱噘|(zhì)邊尖紅,苔薄膩,脈虛弦。證屬肝腎不足,氣滯肝郁,肺脾兩虛。治以益腎疏肝健脾為主,宜宣郁通經(jīng)湯加減。

    柴胡10g  白芍12g  炒當歸12g  木香10g  香附15g  茯苓15g  菟絲子20g  杜仲10g  桑寄生15g  山茱萸肉8g  鹿角霜12g  淮山藥12g  丹皮10g  甘草5g。20帖。

    二診:3月16日。服藥3周,2月28日經(jīng)臨,經(jīng)量較前增多,色暗紅,無血塊,感冒及乳痛未作,仍善怒,臨經(jīng)便泄,舌薄,脈細。肝郁未疏,氣滯未解,沖任不足。治擬守前法,疏肝理氣,調(diào)補肝腎。

    炒當歸12g  白芍12g  丹參12g  柴胡10g  川芎7g  杜仲12g  菟絲子20g  仙靈脾12g  淮山藥12g  木香10g  鹿角霜12g  煨肉果10g  甘草5g。

    三診:4月20日。服藥后于3月29日經(jīng)行,經(jīng)前感冒未作,不乳痛,也不煩燥,臨經(jīng)大便轉(zhuǎn)實,排卵期白帶多,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肝郁疏,氣滯通,肝腎之精仍不足。治以調(diào)補肝腎主,予前方加減。

    菟絲子30g  杜仲12g  仙靈脾15g  鹿角霜12g  木香10g  白術(shù)10g  山藥12g  柴胡10g  香附15g  炒當歸15g  白芍12g  丹參12g  黃芩10g  甘草5。

    四診:8月15日。末次月經(jīng)6月28日,月經(jīng)過期17天未作,基礎(chǔ)體溫雙相,略泛惡,腰酸,尿頻,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滑數(shù)。即查尿妊娠試驗陽性。次年4月8日剖腹產(chǎn)一男嬰。

案十四、黃××,女,27歲,工人。

    初診:1985年12月7日。結(jié)婚2年,婚后3月因先兆流產(chǎn)施清宮術(shù),月經(jīng)史14歲5~7/20~251985年11月26日,量多色暗,有血塊,腹脹腰酸,經(jīng)前乳脹痛頗甚,頭痛,鼻寒,噴嚏,流涕,臨經(jīng)神疲嗜睡。婦科檢查無異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弦。診其本證屬肝郁脾虛,肺腎不足。治擬疏肝健脾,補益肺腎,方擬定經(jīng)湯合紫蘇飲加減。

    柴胡10g  白芍10g  黃芩10g  白術(shù)10g  紫蘇10g  當歸15g  熟地15g  制香附15g  桔葉15g  川續(xù)斷15g  茯苓15g  百合20g  菟絲子20g  甘草5g。

    復診:1986年1月4日。服藥4周,經(jīng)期準,12月23日月經(jīng)來潮,量較前減少,乳脹痛及頭痛在減,鼻塞,流涕,腹脹,嗜睡均瘥,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治守前法,原方20劑。

    三診:2月4日。患者已停經(jīng)43天,無乳脹,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弦滑。尿妊娠試驗陽性,證實懷孕。

    按:經(jīng)前乳脹、頭痛是肝郁之證,癥狀雖重、治療尚易。經(jīng)前鼻塞,涕多,乏力,嗜睡,如感冒狀,俗稱“血傷風”,大都系肺腎不足,營衛(wèi)失和所致。治療發(fā)和解為主,配合益氣疏表,療效尚好。

案十五、沈××,女,35歲,職員。

    初診:1992年2月15日。結(jié)婚10年未孕。月經(jīng)15歲初潮,周期28~30天,經(jīng)期3

天,量少,色暗紅,經(jīng)前乳脹痛,善怒,失眠,臨經(jīng)大便稀,末次月經(jīng)1月20日,

平時帶下少,性感及性欲不明顯,性生活正常而少,每2周1次。平時納可,便調(diào),

有肺結(jié)核史,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細而虛弦。婦科檢查正常,輸卵管造影(-),

診刮(-),基礎(chǔ)體溫雙相,呈爬坡形上升,精子抗體曾出現(xiàn)陽性。證屬肝郁腎虛,心脾不充。治以疏肝益腎,養(yǎng)血健脾。

    炒當歸12g  白芍12g  川芎6g  丹參12g  杜仲12g  菟絲子20g  山茱萸肉8g  仙靈脾15g  柴胡10g  制香附15g  桔葉、桔核(各)15g  淮山藥12g  鹿角霜10g  黃芩10g  甘草5g。

    復診:3月21日。上藥加減服用至今,未次月經(jīng)3月17日,經(jīng)量較前多,色深,血塊多,持續(xù)7天,經(jīng)前乳脹減輕,情緒穩(wěn)定,大便不稀,眠較差,舌尖微紅,脈細弦,肝腎不足。治當調(diào)補肝腎,上方去桔葉、桔核,加葫蘆巴10g  夜交藤20g。

    三診:5月2日。未次月經(jīng)4月13日,基礎(chǔ)體溫雙相,體溫上升約0.3度,乳脹痛,有腰酸,余無所苦,性欲好轉(zhuǎn),舌脈如前。治法同前,加減溫陽益腎。

    生地熟地各10g  當歸12g  白芍12g  丹參12g  仙茅12g  仙靈脾15g  巴戟天12g  鎖陽12g  杜仲15g  菟絲子20g  鹿角霜12g  制香附15g  丹皮10g  廣木香10g  甘草5g。

    四診:6月13日。末次月經(jīng)5月11日,經(jīng)行準時,量中,色可,經(jīng)行諸癥極輕微,現(xiàn)停經(jīng)34天,基礎(chǔ)體溫高溫相已持續(xù)18天,兩乳脹痛,略腰酸,食眠二便正常,舌苔薄白,脈細弦,孕胎無疑。治以益腎行氣為好。

    當歸12g  白芍10g  川續(xù)斷12g  杜仲15g  白術(shù)10g  黃芩10g  桑寄生12g  枸杞子12g  桔葉15g  佛手10g  廣木香10g  砂仁4g。5帖。

    6月30日B超證實宮內(nèi)妊娠,93年2月順產(chǎn)一女嬰。

案十六、孫××,女,30歲,農(nóng)民。

    初診:1993年7月26日。結(jié)婚5年未孕。15歲  5/25~27 1993年7月9日。經(jīng)量一般,色黑有塊,腰酸腰痛,經(jīng)前乳脹痛,頭痛明顯。平時兩脅脹痛起伏已5年,臨經(jīng)更甚,腹脹亦時作,食欲二便可。舌質(zhì)淡紅,也有齒印,苔薄膩,脈細弦。婦科檢查正常。證屬肝郁氣滯,治擬疏肝理氣為先,逍遙散加減。

    柴胡10g  白芍10g  郁金15g  川楝子10g  制香附15g  丹皮10g  川續(xù)斷15g  杜仲15g  桑寄生15g  當歸12g  丹參10g  黃柏10g  甘草5g  廣木香10g  黨參10g。5帖。

    復診:7月30日。藥后尚無不適,脈證如前,繼宗前法,丹梔逍遙散出入。

    柴胡10g  赤芍、白芍(各)10g  丹皮10g  炒山梔10g  黃柏10g  知母10g  天花粉12g  敗醬草30g  丹參10g  當歸12g  制香附15g  杜仲15g  黃芩10g。14帖。

    三診:8月13日。月經(jīng)愈期6天未臨,現(xiàn)兩脅仍痛,伴有乳痛、腰痛、腸鳴、大便稀,舌質(zhì)淡胖,舌苔薄膩,脈細弦略數(shù)。證屬肝郁氣滯,下焦蘊熱,再予疏肝清熱為主,慎用墜胎活血之品。上方去天花粉、丹參,加菟絲子20g。14帖。

    四診:8月27日。末次月經(jīng)7月9日,頭暈納呆,泛惡,大便可,神疲乏力,腰酸起伏,脈細數(shù)弦滑,舌薄也有齒痕,有早孕之跡象,查尿妊娠試驗陽性,中藥以理氣和胃,益腎安胎為主。

    白術(shù)10g  黃芩10g  陳皮10g  姜半夏12g  廣木香10g  砂仁3g  蘇梗12g  川楝子10g  柴胡7g  茯苓15g  杜仲15g  竹茹10g  甘草5g。7帖。   

案十七、李××,女,30歲,職員。

    初診:1988年9月10日。結(jié)婚3.5年不孕。初潮14歲。5/30+-8月22日,經(jīng)量中,色鮮,有小血塊,經(jīng)前善怒,泛惡,乳脹,頸部皮疹,臨經(jīng)納呆,神疲嗜睡,大便多,行經(jīng)第3天有腹痛,平素腰酸,性欲正常。婦科檢查(-),B超提示子宮后傾,基礎(chǔ)體溫單相,舌質(zhì)淡紅,苔薄膩,脈細弦。肝郁氣滯,脾虛腎虧,治以疏肝健脾益腎為主,方擬逍遙散加減。

    柴胡10g  白芍10g  香附15g  木香10g  茯苓15g  白術(shù)10g  丹皮10g  當歸12g  黃芩10g  仙靈脾12g  菟絲子20g  桑寄生20g  甘草5g。

    復診:1989年2月29日。上方加減服藥至今,諸癥好轉(zhuǎn),末次月經(jīng)2月9日,經(jīng)期準時,持續(xù)5天,臨經(jīng)諸癥大減,現(xiàn)無不適,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BBT呈典型雙相,頸部皮疹頻發(fā),治以疏肝益腎為主。

    柴胡10g  白芍10g  丹皮10g  黃芩10g  茯苓15g  香附15g  蒲公英20g  當歸12g  杜仲15g  菟絲子20g  生地、熟地(各)10g  白術(shù)10g  木香10g  北沙參12g  甘草5g。7帖。上方繼續(xù)加減應(yīng)用治療,經(jīng)期諸癥悉瘥。

    三診:5月13日。末次月經(jīng)89年4月24日,無不適,食欲佳,脈虛弦,舌薄白,治守前法,加重溫腎填精。

    生地12g  當歸15g  白芍10g  黃芩10g  黃柏10g  仙靈脾15g  鎖陽12g  杜仲12g  菟絲子15g  桑寄生15g  柴胡10g  木香10g  白術(shù)10g  甘草5g。

    上方加減服藥,至7月29日月經(jīng)來潮,以后停經(jīng),證實妊娠,于次年5月生育一男嬰。

案十八、王××,女,28歲,農(nóng)民。

    初診:1985年6月28日。結(jié)婚3年未孕。月經(jīng)史:14歲  5~6/28+-,85年6月27日,量中,有血塊,稍腹痛,腰酸甚,經(jīng)前10天許兩乳明顯脹痛,至經(jīng)臨方消,善怒,帶下較多,有穢味,外陰搔癢。婦科檢查無特殊,滴蟲及霉菌均陰性。舌質(zhì)淡紅,邊有淡紅,邊有齒印,苔薄膩,脈細弦。證屬肝郁濕滯,脾腎兩虛。治擬疏肝益腎,健脾化濕。逍遙散合知柏四物湯加減。

    柴胡10g  白芍10g  白術(shù)10g  黨參10g  黃柏10g  知母10g  制香附15g  茯苓15g  當歸12g  生地12g  川續(xù)斷15g  蒲公英20g  甘草5g。4周。

    復診:7月26日。上方服用4周后,經(jīng)前乳脹及帶下明顯減輕,情緒好轉(zhuǎn),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末次月經(jīng)7月24日,現(xiàn)未凈,血塊少。濕熱漸化,肝郁漸舒,肝腎不足明顯,故今治以益腎理氣為主。

    當歸12g  生地12g  白芍10g  川續(xù)斷15g  胡蘆巴10g  仙靈脾10g  茯苓15g  制香附15g  白術(shù)10g  柴胡10g  黃芩10g  甘草5g。

    上方加減服用8周,停經(jīng)而證實妊娠,次年6月剖腹產(chǎn)一女嬰。

    按:以上四例為經(jīng)前期緊張綜合征,經(jīng)前兩乳明顯脹痛,善怒脈弦,是肝郁化火無疑。此證十有九不孕,然經(jīng)先生治療,脹痛消失,即可受孕,說明肝氣阻滯為患?;颊咚幒蟾斡羰?、濕滯化、繼而加強益腎,使腎氣康復病亦愈。

案十九、黃××,女,30歲,職員。

    初診:1988年3月31日。結(jié)婚4.5年未孕。月經(jīng)史:14歲 5/30 1988年3月27日,量中,小腹脹,經(jīng)前失眠,臨經(jīng)大便軟,平時陰道干燥感,性欲很差,性生活后明顯疲乏,口干,帶少。半年前宮腔鏡檢查,兩側(cè)輸卵管欠暢,腹腔鏡檢查:①子宮小型漿膜下肌瘤。②輕度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③右側(cè)輸卵管不通?;A(chǔ)體溫雙相。舌質(zhì)微紅,苔薄白,脈細。證屬腎虧血虛,肝郁脾弱,治以補腎養(yǎng)血,疏肝健脾,予養(yǎng)精種玉湯合毓麟珠加減。

    當歸15g  仙靈脾15g  熟地12g  杜仲12g  菟絲子20g  山茱萸肉8g  柴胡10g  白芍10g  廣木香10g  白術(shù)10g  丹皮10g  鹿角霜10g  甘草5g。7帖

    復診:4月7日。藥后無不適,納可便調(diào),無腰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治守前法,上方加仙茅15g。14帖。

    原方加減治療4周,經(jīng)前乳脹及臨經(jīng)腹脹瘥,大便實,再加減治療4周,眠安,白帶增多,性欲轉(zhuǎn)旺,性生活后精力仍佳,舌微紅,脈有力。服藥至第12周。停經(jīng),證實妊娠。次年順產(chǎn)一女嬰。

    按:年方四七,陰道干燥,性欲很差,性生活后明顯疲乏。近年來較為多見。是傅青主婦科指的木燥乏水腎虛之候。治擬補腎養(yǎng)血為主,兼顧肝脾。此例主要是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檢查雖有右側(cè)輸卵管不通,但臨床上未見瘀血之證,故不用化瘀法,藥后肝舒脾健,腎虛得復,病愈而孕。

案二十、錢××,女,28歲,教師。

    初診:1988年11年13日。結(jié)婚2年未孕。月經(jīng)史:15歲6~7/35~45。1988年11月11日,量中,無痛經(jīng)史,經(jīng)前常情緒起落,臨經(jīng)大便稀,平時感陰道干燥,帶下極少,性欲差,納可,眠安,便稠。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有青春期精神障礙,長期服用氯丙嗪。婦科檢查(-),基礎(chǔ)體溫雙相,呈爬坡型上升,高溫相僅持續(xù)8天,證屬肝腎不足,肝郁脾虛,治擬疏肝益腎健脾,自擬加減定經(jīng)湯。

    柴胡10g  白芍10g  香附15g  當歸12g  木香10g  熟地12g  大棗10枚  白術(shù)10g  淮山藥12g  茯苓15g  仙靈脾12g  菟絲子20g  甘草5g。

    復診:89年2月25日。末次月經(jīng)2月14日,經(jīng)前情緒好轉(zhuǎn),大便實,陰道干燥好轉(zhuǎn),目前氣滯肝郁好轉(zhuǎn),肝腎不足改善,治以調(diào)補肝腎,增加益肝溫陽之品。

    柴胡10g  白芍10g  香附15g  生地、熟地(各)10g  當歸15g  仙靈脾15g  胡蘆巴12g  菟絲子20g  姜半夏12g  白術(shù)10g  丹皮10g  石菖蒲10g  茯苓15g。

    三診:4月30日。服藥2月,月經(jīng)準時,末次月經(jīng)4月18日,諸證均明顯好轉(zhuǎn),納好,便稠,精神可,BBT雙相,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治守前法。上方去生地、半夏,加山藥12g。

    四診:6月28日。5月17日經(jīng)臨正常,無不適,今月經(jīng)逾期已12天未至,苔薄白,脈弦滑帶數(shù)。尿妊娠試驗陽性,證實妊娠。

    次年3月25日剖腹產(chǎn)一女嬰。

案二十一、朱××,女,23歲,教師。

    初診:1992年3月13日。結(jié)婚2年不孕,月經(jīng)史:15歲 5/30±2月25日,量中,有血塊,無痛經(jīng)史。臨經(jīng)大便稀,小腹痛甚,腰酸,口淡,泛惡,持續(xù)5天。經(jīng)前乳脹,至臨經(jīng)緩解。性欲可,舌質(zhì)淡紅,苔薄白,脈細。婦科檢查(-),證屬肝郁脾虛,氣機失和。治擬疏肝健脾,予宣郁通經(jīng)湯加減。

    炒當歸12g  白芍12g  川續(xù)斷15g  杜仲12g  川楝子12g  香附15g  柴胡10g  蘇嚕子10g  桔葉、桔核(各)15g  丹皮10g  黃芩10g  炒蒲黃炭8g  大棗12g  甘草5g。10帖。服藥后乳脹漸減,自動停藥,到92年10月5日再服上藥,經(jīng)期尚準時。



醫(yī)話

一、平安度過更年期

    更年期每個人都要經(jīng)過,是從中年過渡到老年的階段,也是人體向衰老轉(zhuǎn)變的階段,一般男性在50~60歲左右,女性45~55歲左右。這是一自然衰退的生理過程,不是疾病,如果只有輕度的或短暫的不適,不需特殊治療。

    婦女因為月經(jīng)、白帶、受胎、生育、哺乳等生理特點,與性腺關(guān)系最為密切。部分婦女在絕經(jīng)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產(chǎn)生一系列植物神系統(tǒng)等癥狀,稱為更年期綜合征或絕經(jīng)期綜合征,中醫(yī)稱為經(jīng)斷前后諸證。常見的癥狀有經(jīng)期紊亂、性欲改變、煩躁易怒、心煩抑郁、緊張不安、煩熱汗多、心悸失眠、倦怠乏力等等。大約有2/3的更年期婦女出現(xiàn)更年期綜合征,其中1/4的婦女癥狀比較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而需要治療。年輕婦女如因手術(shù)摘除卵巢或經(jīng)放射線治療,也可出現(xiàn)類似的癥狀。

    中醫(yī)認為人的生長衰老、生命活動以及生殖功能都與腎密切有關(guān)。所以腎是元氣的根本,腎氣的盛衰和人體的健康與否至關(guān)重要。婦女在五十歲左右月經(jīng)終止,是腎氣衰退、精血不足、臟腑功能失調(diào)、陰陽失去平衡的表現(xiàn)。在這個時期,如不能適應(yīng)這一改變或癥狀突出時,就出現(xiàn)經(jīng)斷前后諸證。由于體質(zhì)不同。在臨床上可見到腎陰不足、肝陽偏旺或脾腎陽虛、陰陽兩虛等等類型。針對不同類型和個體差異,中醫(yī)藥可分別采用滋陰、溫腎或補益心脾、陰陽雙補等各種治法,取得補腎養(yǎng)精、平肝健脾、調(diào)和氣血、平衡陰陽的作用,療效甚好,能使病情緩和而逐漸治愈。

    在治療的同時,患者和家屬等應(yīng)相互諒解配合,以積極樂觀、開朗隨和的態(tài)度,對待更年期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改變,以期以幸福愉快、平安舒適地度過這一生理轉(zhuǎn)變過程。

二、吃補藥須知

    一般人在冬至之后,往往都愛進些補品。但是,補藥的種類很多,有補氣藥、養(yǎng)陰藥、助陽藥、補血藥等等,作用不同。而人體的虛弱癥狀又可以分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等多種,在陽虛中有腎陽虛和脾陽虛之分;氣虛中又有脾氣虛和肺氣虛的差別等……這就是按照中醫(yī)的治療原則,辨證論治,缺什么補什么,隨便進補,反而會產(chǎn)生“虛不受補”的不良后果。

    就拿人參來說吧,大家都知道是補藥,然而它品種多,作用各不相同。其中如別直參(朝鮮參、紅參)主要適用于腎陽虛的病人,如果陰虛的人服了以后,反會出現(xiàn)頭脹頭痛、失眠鼻血等反應(yīng),形成身體更虛;還有西洋參,是治療陰虛的主藥,陽虛的人吃了,也會使身體更弱。有名的人參再造丸,是治療風濕痛的,不是補品。因此單憑個人見解,或聽人介紹隨便買補藥吃,往往花錢多而對身體卻沒有幫助。況且補藥多半是比較粘膩的,假如胃腸消化功能不好的人吃了以后,還會增加胃腸負擔,結(jié)果使胃口減退,胸悶腹脹,很不舒服。

    患有慢性病的人,首先要把病治好,如果只依靠吃補藥,反而會增加治療上的困難。

    所以,要不要吃補藥,事先最好請醫(yī)生診治,對癥下藥,才能達到如期的效果。如果身體沒有什么病,最好還是不要隨便吃補藥。

    補,固然是促進健康的一個方法,但終究是消極的。我們平時應(yīng)堅持體育鍛煉,保持精神愉快,注意日常生活的安排,有病及早治療,這才是保證健康和積極措施。

三、百合的功用

    天氣熱了,母親每天燒了百合湯給我們當點心吃。妹妹不愿吃,恰好當醫(yī)生的叔叔來了,妹妹問叔叔吃百合的好處。他說:

    “遠在幾千年前,我國第一部藥物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和著名的中藥典《本草綱目》里面,都提到百合的作用,它不僅能作為食物,還可當藥物治病。說它有補中益氣、清涼潤肺、鎮(zhèn)咳止血、消除腹脹、利大小便等功用。所謂‘補中益氣’,也就是說這一類藥物,對于供給人體各部分動力和營養(yǎng)的‘氣、血’,能夠促進它們的活動,使身體各部門的組織都活躍起來,體力和抵抗力得到增加,身體也就健康起來了,所以百合是屬于滋補強壯藥。中醫(yī)學認為肺是一個畏懼干燥的臟器,而百合是清涼甘潤的藥品,所以能夠滋潤肺臟,治療由于過分燥、熱而引起的咳嗽或吐血。因此中醫(yī)師常用它配合其他的藥物來治療肺結(jié)核病和慢性咳嗽,是有一定的效果,并且很少副作用?!?BR>
    從現(xiàn)代的營養(yǎng)學來說:百合是一種富有營養(yǎng)價值的食品。它含有豐富的淀粉,可以提供我們身體大量的熱力,來從事各項活動。百合還含有蛋白質(zhì)、脂肪、鈣、磷、鐵、維生素丙等營養(yǎng)成分。所以不但我們健康者吃了有好處,對于慢性結(jié)核病人或者傳染病的恢復期等,都有幫助,表明古人的經(jīng)驗是合乎科學的。”

四、附片有毒不能以泡代煨

    附片是中醫(yī)治療虛寒性疾病的重要藥物,具有強心、溫陽、鎮(zhèn)痛、祛濕等多種功能。但是,生附子因含有劇毒的烏頭堿等成分,所以又屬有毒藥物。我國歷代中醫(yī)藥工作者,研究創(chuàng)制了多種加工炮制的方法,制成毒性較低的熟附片,同時又嚴格規(guī)定了煨煮的方法和時間??墒瞧駷橹?,附片中毒的病例還時常發(fā)生,嚴重的可引起死亡。

附子品種較多,炮制方法也有差異。因此雖經(jīng)加工炮制的附片,多少都還保留著一定的毒性,仍然有使人中毒的危險。所以在煨中藥時,對附片必須遵照醫(yī)囑,先煨一定的時間,這主要是防止加工炮制的不足,以保證安全。

    有讀者提出附片放在保溫瓶中,沖入開水浸泡,嘗嘗無麻辣味時再作為一般中藥煨煮,以節(jié)藥時間。保溫瓶中的溫度是在不斷的下降的,減毒作用顯然不夠。況且經(jīng)過長期熱水浸泡,對療效是否有影響,也是個問題。由于附片中毒常可危及生命,所以象這類浸泡的方法,在沒有經(jīng)過醫(yī)藥專業(yè)部門用科學方法實驗證明以前,是不能輕易試用的。

五、服中藥能吃豆類嗎?

    豆類食品及其制品的性質(zhì),大都是平淡的,和一般中藥同時服用沒有矛盾。古代有些中醫(yī)藥書中,曾有某藥反黑豆、黃豆、綠豆等記載,于是有人理解為吃了這些藥時就不能吃豆類了,但從多年臨床觀察看,并無特殊意義。就拿附片來說,古書上確有“附子反黑豆、綠豆”的話,但事實上兩者同服沒有出現(xiàn)過嚴重不良的例子。所以,近代中藥書藉中已很少再提及這種論點。相反地卻有用黑豆、綠豆治療附片中毒有效的記載。尤其有趣的是,在炮制附子以減少它的毒性時,許多地區(qū)采用和豆腐同煮的方法,更說明附片和豆類是可以同用的。

    如果患者消化不良等胃腸病者,在服用中藥的同時,過量吃了沒有煮透的豆類食品,會加重胃腸的負擔,可能出現(xiàn)或加重腹脹、腹痛、飽悶、大便不正常等癥狀。這是因為胃腸消化功能減弱,食物滯留的現(xiàn)象,中醫(yī)稱為食積,但不是中藥和豆類同服所直接引起的。

在服用中藥時,如果醫(yī)生沒有特殊的囑咐,是可以進食豆類食品的,但必須注意將豆煮爛燒透,不要吃得太多。這樣,一般不會出不良反應(yīng)的。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luò)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