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圖象面積 解決物理問題 浙江省富陽市第二中學(xué) 方明霞 物理圖像能形象、直觀地表達物理規(guī)律、描述物理過程、反映物理量間的函數(shù)關(guān)系。用圖象法解題可以避免繁雜的中間運算過程,具有簡明、快捷、準確等優(yōu)點,特別是當(dāng)某些物理量發(fā)生變化,用常規(guī)的解析法無法解決時,圖象法可以幫助我們快而有效地解決問題。
在物理圖象的學(xué)習(xí)和應(yīng)用中,我們可以從坐標、斜率、截距、面積、交點、拐點等方面分析不同的圖象所代表的物理意義。本文僅從“面積”出發(fā),闡釋圖象的妙用。
在物理教學(xué)中,我們會經(jīng)常碰到這樣的函數(shù)關(guān)系:y =ab,其中一個物理量a為恒量,在以a - b為坐標的函數(shù)圖象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矩形面積代表y的大小。而當(dāng)a也發(fā)生變化時,用一般解析式解決往往比較復(fù)雜。在以a - b為坐標的函數(shù)圖象中,利用“微元”的思想方法,將圖線分割成無限小段,每一小段圖線都可近似為a恒定,這一小段圖線圍成的面積近似為矩形,表示這一小塊y的大小,將所有小塊疊加起來,不難發(fā)現(xiàn)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依然代表y的大小。
以下是筆者整理的部分圖象“面積”的巧用。
一、1/v- x圖象,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 “面積”表示時間
勻速直線運動中
例1.一只老鼠從洞口爬出后沿一直線運動,其速度大小與其離開洞口的距離成反比,當(dāng)其到達距洞口為x1 的A點時速度為v 1,若B點離洞口的距離為x2(x2>x1),求老鼠由A運動到B所需的時間。
解析:老鼠從洞口沿直線爬出,已知爬出的速度與通過的距離成反比,則不能通過勻速運動、勻變速運動公式直接求解,但通過1/v- x圖象,我們可以很簡潔地得到圖中陰影部分的面積即是老鼠由A運動到B 所需的時間。
二、v-t圖象,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位移
例2.在電場強度為E的勻強電場中,有一條與電場線平行的幾何線,如圖中虛線所示。幾何線上有兩個靜止的小球A和B(均可看作質(zhì)點),兩小球的質(zhì)量均為m,A球帶電荷量+Q,B球不帶電。開始時兩球相距L,在電場力的作用下,A球開始沿直線運動,并與B球發(fā)生正碰,碰撞中A、B兩球的總動能無損失。已知在各次碰撞過程中,A、B兩球間無電量轉(zhuǎn)移,且不考慮重力及兩球間的萬有引力,試問:在第一次碰撞以后A、B兩球再次不斷地碰撞的時間間隔會相等嗎?如果相等,請計算該時間間隔T,如果不相等,請說明理由。
解析:在第一次碰撞前,A球在電場力作用下以加速度
A球與B球碰撞過程動量守恒:
A、B兩球的總動能無損失:
可求得:
第一次碰后,B球以
由于這樣進行的過程比較復(fù)雜,用函數(shù)表達式較難解答。若將上述過程用v—t圖象表示出來,則如圖所示,由于兩次碰撞間A、B發(fā)生的位移相等,由圖線的對稱關(guān)系可知圖中陰影和斜線表示的三角形面積均相等,所以在第一次碰撞以后的過程中,A、B兩球再次不斷碰撞的時間間隔相等,為T
=2t1=2
例3.如圖所示,甲、乙兩光滑斜面的高度和斜面的總長度都相同,只是乙斜面由兩部分組成,將兩個相同的小球從兩斜面的頂端同時釋放,不計拐角處的機械能損失,試分析兩球中誰先落地。
解析:若用公式求解此題,很難建立簡單的函數(shù)解析式。若用 v-t圖象分析,由于甲、乙兩光滑斜面的高度相同,不計拐角處的機械能損失,根據(jù)機械能守恒定律可得兩球落地時速度大小相同。由于斜面的傾斜程度不同,對兩小球進行受力分析可知,乙圖中,小球在前部分的加速度大于甲,后部分的加速度小于甲。由于甲、乙兩光滑斜面的總長度相同,在v-t圖象上,應(yīng)使兩條圖線與t軸圍成的面積相等,則其v-t圖象應(yīng)如圖所示:
由v-t圖象不難看出,t甲 < t乙,乙圖中的小球先落地。
三、F-t圖象,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沖量
例4.質(zhì)點所受的力F隨時間變化的規(guī)律如圖所示,力的方向始終在一直線上。已知t=0時質(zhì)點的速度為零。在圖示t1、t2、t3和t4各時刻中,哪一時刻質(zhì)點的動能最大?
A.t1 B.t2 C.t3 D.t4
解析:物體在F作用下,加速度不斷變化,用一般函數(shù)解析法無法求解速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但在F-t圖象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沖量,且F軸正方向的面積代表正方向的沖量,F軸負方向的面積代表負方向的沖量。初態(tài)速度為0,由動量定理Ft=mv2- mv1可知,t2時刻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正向面積最大,速度最大,相應(yīng)有最大動能。
四、F-x圖象,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功
例5.用錘子把鐵釘打入木塊中,已知每次打擊時錘子給予鐵釘?shù)膭幽芟嗤斪舆M入木塊時受到的阻力與進入的深度成正比。若第一次進入的深度為2cm,求第二次打擊后再進入的深度。
解析:釘子受到的阻力Ff =kx ,其函數(shù)圖象如下:
在F-x圖象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功。由動能定理Fx=△Ek可知,兩次打擊過程,它們在F-x圖象中,圖線與坐標軸圍成面積相同。
即2S△OAB = S△OCD
由相似關(guān)系可得:S△OAB :S△OCD =0A2:OC2=1:2
所以0A:OC=1:
AC=(
求得第二次再進入的深度為2(
除此之外,電容器的U-Q圖象,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表示電容器儲存的電能大小;氣體的P-V圖象,圖線與坐標軸圍成的面積反映氣體的溫度大小等,希望大家對利用圖象面積解決物理問題的知識進一步地補充??傊脠D象解題,往往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事半功倍,我們應(yīng)多多利用圖象解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