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自網(wǎng)絡,為《地心引力》電影海報截圖。)
《地心引力》再次讓人們的視野投向那一片蒼穹之上,那是人類的野心所在,也是人類的恐懼所在。
《地心引力》被詹姆斯?卡梅隆評價為“影史最好的太空電影”,與卡梅隆的科幻巨作《阿凡達》相比,《地心引力》的劇情要簡單得多。桑德拉?布洛克飾演的女工程師瑞恩?斯通在一次太空行走中遭遇了衛(wèi)星爆炸,她在缺氧、失重、與外界喪失聯(lián)系的情況下回到地球。整部電影只有兩個主要演員,而喬治?克魯尼飾演的宇航員在電影沒過半就掛掉了。
科幻小說家洛夫克拉夫特曾說過,人類最古老最強烈的情緒是恐懼,而最古老最強烈的恐懼,便是對未知的恐懼。太空題材的電影的一個母題便是人面對未知環(huán)境的恐懼,太空不僅讓人與熟悉的環(huán)境割裂開來,更讓人徹底喪失了對環(huán)境的控制。當桑德拉?布洛克一個人輕飄飄地在太空中旋轉的時候,我們都分享她的恐懼:被拋棄、被死亡、被遺忘。
在太空中的一千種死法
《地心引力》中,最催淚的不是太空災難爆發(fā),也不是氧氣耗盡,而是喬治?克魯尼為了減輕布洛克的負重而放手的一瞬間。它打擊的是人的社會屬性,沒有人可以成為一座島,失去同伴的人才真正孤單。雖然電影為了達到這個效果,不惜罔顧事實,太空中失重的宇航員根本產(chǎn)生不了巨大的反作用力,女主人公只要伸手一拉,喬治?克魯尼就能再活半部電影。《泰坦尼克號》里杰克為了露絲能活下來而沉海的情節(jié),在太空里可不適用。
在影史上形形色色的科幻片中,有許多像《地心引力》一樣描寫人在太空中經(jīng)歷的那些事兒。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阿波羅13號》里,飛往月球的飛船液氧箱發(fā)生爆炸,登月計劃取消,宇航員們有四天的時間開著這個嚴重受損的飛船回到地球。為了節(jié)省燃料,宇航員們面臨著電能不足、供水供氧困難、環(huán)境溫度下降的處境,靠著極強的求生欲望配合地面控制中心的指揮。那句著名的“休斯頓,我們有麻煩了”成為后來太空災難片的經(jīng)典臺詞,《地心引力》也不例外,雖然與真實情況不同的是,電影中的休斯頓總是聯(lián)系不上。
如果只是配件出了問題,那還在理解力的范圍內(nèi),要是坐上《2001太空漫游》的飛船,簡直從生到死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依照《2001太空漫游》的設定,生命的進化與神秘的黑石板有關,當人類進化到可以進行太空探索的時候,超級智能的電腦突然發(fā)生錯亂,試圖殺死搜尋黑石板的宇航員。唯一幸存的宇航員在戰(zhàn)勝電腦后穿越星門,變成嬰孩凝望著數(shù)不盡的星星。庫布里克這部主題宏大又晦澀難解的電影中,人在太空中的遭遇被極大符號化,技術故障算什么?電腦殺人又算什么?很可能整個生命不過是宇宙中某種神秘力量造成的一個意外。
太空探索的魅惑在于它基于理性,又常常讓人們看到人類理性的局限。科幻在不斷提醒自大的人類,當自以為理性是普遍真理的時候,從更大的空間看,理性很可能只是隨機的概率。
有時最大的威脅來自人類自己
《異形》系列的經(jīng)典鏡頭是,一個像蛇一樣的恐怖生物從宇航員的腹部破體而出。許多科幻電影都喜歡尋找外星人,《異形》無疑敲響了振聾發(fā)聵的警鐘:不是所有的鄰居都是好心人?!逗谝氯恕防锶我饣没闪餍忻餍堑耐庑侨斯烙嬛皇切「怕剩蟮目赡苁?,在太空里遭遇它們,就是一場你死我活的戰(zhàn)斗。無處可逃的密閉空間里,異形們無孔不入地狙擊宇航員,簡直是密室殺人事件的太空版。
但只有人類,干干凈凈的太空飛船就小清新了嗎?《月球》中,宇航員山姆孤零零在月球工作了三年,在還有兩周離開月球的時候,他偶然看見一個一模一樣的自己。深受刺激的山姆決定調(diào)查清楚,結果發(fā)現(xiàn)不僅有許多像自己的克隆人,而且自己就是一個克隆人,那些支撐自己完成任務的家人全部是被植入的記憶。當他工作期滿后,就會被公司毀滅,下一個克隆人開始啟動。
與被可怕的外星生物毀滅相比,人類對克隆人的操控總有同室操戈的失德感。這更讓人心寒,在我們能夠掌握命運的時候,我們卻選擇了與外星人一樣的手腕。
離不開地球的太空政治
大部頭的《星球大戰(zhàn)》、《星際迷航》等科幻巨作,都在講太空戰(zhàn)爭??萍几叨劝l(fā)達的時代,人類仍然在為爭奪領地焦頭爛額。地球上誕生的權力欲望、背叛、結黨、幫派,太空中一樣不缺。今年上映的《星際迷航:駛入黑暗》中,大反派是“優(yōu)生戰(zhàn)爭”的產(chǎn)物,是科學家追求更好的身體素質(zhì)和更高智能而制造的超人。崇拜基因,并充滿野心地將其投入戰(zhàn)斗,聽起來就像納粹沒有實現(xiàn)的夢想。
真實的政治狀況,也經(jīng)常反映在科幻電影中?!朵撹F蒼穹》講述了一個驚奇的故事,納粹德國滅亡之前,位于南極的太空基地將一個納粹兵團送上了月球,在那里建立起龐大的軍事基地,待以后反攻地球。二戰(zhàn)的故事,在月球和地球之間繼續(xù)展開。
因為航空技術的突破與冷戰(zhàn)有莫大關聯(lián),俄羅斯一直在美國科幻片中被看作是假想敵。即便到了今年的《地心引力》,造成太空事故的那顆衛(wèi)星,也仍然是俄羅斯人蓄意破壞的,據(jù)喬治?克魯尼說,與“間諜”有關。即便人類已經(jīng)能夠自由地在太空行走,空間站鱗次櫛比的時候,傳統(tǒng)政治勢力的對立依然堅不可破,不僅令人懷疑,那會是一個更好的世界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