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試題結構分析: 1.形式:這套試卷與以往相比,在試題類型上沒有明顯變化,由計算、填空、判斷、選擇、動手操作及解決問題組成。 2.難度:試題按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題和較難題,三種試題分數(shù)比大致為8:1:1,整體來說難度不大。 3.考查知識及能力:試卷命題綜合性很強,基本概括了教材的所學內(nèi)容,但比較側重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運用能力考查。 4、考試內(nèi)容為前四個單元的內(nèi)容。 二、質(zhì)量分析
三、答題分析 從卷面上看,個別學生的書寫較差,有亂涂亂抹現(xiàn)象,還要堅持督促學生形成了良好的書寫習慣。 第一、二題:口算和筆算。共30分。 口算主要檢測一、兩位數(shù)乘兩、三位數(shù)的口算,一班有13人出錯共丟15分;二班有34人出錯共丟分48分。除極個別同學(楊靜怡、宋金泉、趙新蕊、馬婉英、景義淇、滿世媛、于爽)是不會外,其他同學因馬虎出錯。 筆算失分較多,失誤原因有:①計算過程中忘了進位;②個別學生乘法口訣沒有記熟。③在加兩個乘積的過程中沒有進位等。④橫式的答案忘記了寫,或是答案抄錯了(韓亞東、楊欣蔚、竇萌雨);⑤是計算時把0弄丟了。這都屬于做題不認真,沒有檢查的好習慣。還有個別學生是不會(口算不會的)。仍有丟題沒做的(翟婉彤1道、李依凌3道)。 第三題:填空。(20分) 該題內(nèi)容的涉及面廣,涉及教材四個單元的有關知識。其中失分較多的是第5、7、10小題。第五小題是不寫單位度出錯,也有個別學生是不會;第7小題失分的原因是學生對數(shù)圖形技巧掌握不到位;第10小題出錯是因為讀題不仔細,沒讀完要求就填,要求填鈍角,而學生填出了180°、75°。 第四題:判斷。6分 判斷題雖然不難,但學生全都做對不容易。這類題是對學生細心讀題和認真分析的挑戰(zhàn)。一班有13人出錯;二班有28人出錯。出錯分布各個小題,出錯原因純屬于讀題不細心,不能仔細分析。 第五題:選擇題:10分 該題內(nèi)容的涉及面廣,涉及教材四個單元的有關知識。出錯集中在第4、5小題,第4小題其實很簡單,題中說“四舍”后的近似數(shù)那肯定最大是4,如果是5或9就是“五入”了;第5小題主要原因學生答題技巧差。一個最高位是億位,那就是九位數(shù),去掉兩位,就是7個0了。所以選擇答案2。 第六題:量一量、畫一畫。6分 此題包括量角、畫角、畫垂線和平行線。 量鈍角出錯較多,題本是一個135°的角,有8人量出45°,這是沒學會看量角器;有28人量145°或140°,這是不細心而出錯。 畫角,只有幾個學生不會,其他學生畫得不規(guī)范。 畫平行線還可以,畫垂線出錯較多,有13人是不會。從這里看出雖然在教學時一再強調(diào),可是學生仍出錯,這不得不反思我的教學方法。這樣一個簡單的內(nèi)容學生卻不能準確掌握。有2名學生(張建林、黃子揚)畫時不過所給的點。袁赫陽丟了畫平行線,景首源丟了垂線沒畫。學生讀題太不仔細了。 第五題:解決問題。22分 第1小題完成比較理想。個別學生因計算出錯;也有學生不知道十月份有多少天。 第2小題的正確率差些,個別學生解題步驟不完整。 第3小題完成較理想。極個別學生出錯。 第4小題、第5小題完成不理想,這兩道本是課本中原題,可是仍有學生不會解答。從此想到,我們講過了學生也不一定都能準確掌握。因而我認為當堂檢測用試題的形式很有必要。 四、改進措施 綜上分析,今后教學中應注意: 1、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讀題、審題、獨立思考、認真分析的學習習慣,這樣有助于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 2、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師,要想法設法從自己的課堂入手,不單單在課堂中注重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還要結合知識多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活潑、具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情境,將學生放置于問題之中,激活學生已有經(jīng)驗和數(shù)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探索發(fā)現(xiàn)的思維品質(zhì),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數(shù)學方法,思考問題的數(shù)學思想,培養(yǎng)學生靈活的思維,開放的思路,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 3、加強后進生的情感教育,增強他們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課堂上多多關注,課下多多交流,讓孩子感到我們的關注與關愛,激發(fā)孩子學習的興趣。對于后進生,可以發(fā)動班內(nèi)優(yōu)秀的學生,和后進生結對子,互幫助,對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這樣適當?shù)倪M行分層教育、個別指導,使他們都能在自己適應的條件中得到充分自由的發(fā)展,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4、加強計算題訓練,通過計算準確率和速度。 5、加強解答應用題方面的輔導訓練,教給學生解答應用題的方法,引導學生分析應用題,找出應用題的數(shù)量關系,并會根據(jù)數(shù)量關系解答應用題,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提高解題的正確率。 6、加強平時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抓好家庭作業(yè)的質(zhì)量和完成量,及時查漏補缺,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 |
|
|
來自: 昵稱14189574 >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