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棄”字,有很多的人生哲理在其中。我們通常對它的理解和運用有:放棄、拋棄、舍棄、遺棄等等,統(tǒng)歸為離棄。
放棄——是你對某一事物或人在求得過程中的中止。不論是主動放棄還是被動放棄,是面對現(xiàn)實的理智行為。在青春戀愛交往過程中,當(dāng)逐漸了解到雙方性格、志向、興趣很難互融,從長計議,放棄無疑是理智、正確的。執(zhí)迷其中,那你今后所得到的是苦難和折磨。
遺棄——是你對某一事物或人已經(jīng)不再需要后的行為。近義與丟棄。一般來說是指物,是被動的。如果喻人,那有明顯的貶義成分。如果因為自私的自己,遺老棄兒,喻人為物,你必定要遭天譴的。
拋棄——是你對某一事物或人在求得過程中主動行為。賈寶玉拋棄“通靈寶玉”就是反映他對世俗人間極度悲傷后遁入空門的行為。陳世美拋棄妻兒老小就是反映他喜新厭舊,另攀高枝的卑鄙心理行為。
舍棄——是你對某一事物或人有條件選擇的過程。在什么時候,在什么條件下,什么事物和人該留或不留是一門大學(xué)問。這就是你人生事業(yè)成功與否的選擇。人生哲理告訴我們:有得有失,就如碧影清菏說的那樣,學(xué)會舍棄是艱難的,但只有學(xué)會舍棄,你才有真正的所得,才是個大家。
我們要放棄不切合實際的幻想,舍棄不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不要拋棄你應(yīng)盡的社會責(zé)任和義務(wù),更不要遺棄你倫理道德的本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