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病兼證及治法: (一)、陽明兼表: 原文234、陽明病,脈遲,汗出多,微惡寒者,表未解也,可發(fā)汗,宜桂枝湯。 提要:陽明兼表的證治: 成因:太陽之邪進入陽明,表尚有邪。 病性:表虛里熱。 癥狀:脈遲——表邪入里,中風(fēng)浮緩之脈變遲。 汗出多,微惡寒——表有風(fēng)邪,衛(wèi)外不固。 病機:太陽初傳陽明,表邪未解,表虛營衛(wèi)不和。 治法:解表祛邪,調(diào)和營衛(wèi)。 方藥:桂枝湯。 (二)、三陽合?。?br/>原文231、陽明中風(fēng),脈弦浮大,而短氣,腹都滿,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鼻干,不得汗,嗜臥。一身面目悉黃,小便難,有潮熱,時時噦,耳前后腫,刺之小差,外不解,病過十日,脈續(xù)浮者,與小柴胡湯;脈但浮,無余證者,與麻黃湯;若不尿,腹?jié)M加噦者不治。 提要:三陽合病及少陽陽明郁熱發(fā)黃的證治。 成因:三陽同時感受邪氣。 病性:熱證、陽證。 病位:三陽。 癥狀:1、太陽癥狀:脈浮,不得汗——邪氣閉郁在表。 2、陽明癥狀: 脈大、短氣,腹都滿,鼻干——邪熱閉郁陽明之經(jīng),氣機不暢。 嗜臥——陽明熱盛,神昏。 一身面目悉黃——陽明熱盛,蘊蒸肝膽,膽汁外溢。 時時噦——陽明熱盛,胃氣不降而反上逆。 3、少陽癥狀: 脅下及心痛,久按之氣不通,脈弦——少陽邪盛,肝膽失于疏泄,三 焦氣道不暢,氣機雍滯。 小便難——邪侵少陽三焦,樞機不利,水道不通。 耳前后腫——邪侵少陽,邪熱循經(jīng)上擾。 辯證要點:身黃、目黃,黃色鮮明,無汗,小便不利,脅下脹滿,嘔惡,發(fā)熱微惡寒,或寒熱往來,脈浮弦。 病機:樞機不利,濕熱內(nèi)蘊,膽胃不和。 治法:三陽合病,治從少陽,針刺少陽,以利樞機,泄經(jīng)絡(luò)閉郁之熱。刺后脈證小平而外邪猶不去。若: 1、病過十日,脈續(xù)浮——是余邪又有外解趨勢,邪在少陽,治以和解樞機,用小柴胡湯。 以藥測證,當(dāng)有脅下及心痛,耳前后腫等證兼見。 2、脈但浮,無余證——指邪在太陽,見無汗等表閉癥狀,無陽明、少陽癥狀,可用麻黃湯發(fā)汗。 3、若不尿,腹?jié)M加噦——胃氣已竭,三焦不復(fù)流通,氣機雍塞,邪無出路,故曰“不治”。 本證即關(guān)格證。即:A上嘔逆不食為格;B下大小便不通為關(guān)。合稱關(guān)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