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愿意學習,家長說,如果你學習了,我就讓你玩游戲。如果你把作業(yè)做了,我就給你買玩具,如果你考試得了某個分數(shù),我就給你買IPAD。 這種通過取悅孩子,哄孩子學習的做法,是短視的。 這種做法是調(diào)動孩子的外部動機,孩子對學習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興趣, 與此同時,這種做法的另外一個弊病,是孩子沒有把學習當作一種責任。 而是把學習當成了對家長的恩賜。 就是說,我高興了我就學習一下,我不高興了我就不學了。 有些富裕家庭的孩子,生活環(huán)境優(yōu)越,家長又比較嬌慣, 很容易就走上這條路。 今天一位爸爸正好提到了孟母斷機的故事,我們來看看孟母是怎么做的。 孟母在丈夫過世后和兒子生活在一起,為了教育兒子曾經(jīng)三次搬家(孟母三遷)。有一次孟子逃學。當時孟母正在織布,孟母問他:“讀書學習是為了什么?”孟子說:“為了自己?!泵夏阜浅鈶?,用刀砍斷織布機,說:“你荒廢學業(yè),就像我砍斷這織布機?!泵献幼源嗣刻鞆脑绲酵砬趯W苦讀,后來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亞圣。 孟母的做法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她要調(diào)動孩子的內(nèi)在動機。讓孩子真正認識到學習是一種責任。孩子學習,就像大人工作一樣,是對自己負責任,對父母負責任,對社會負責任。奧巴馬的演講已經(jīng)講的很清楚。你有責任把自己的潛力發(fā)揮出來,你沒有做到這點,任由自己的天賦泯滅,這是對自己不負責任。同時,你也有義務為這個社會負責任。你吃的,用的一切都是來自社會。農(nóng)民如果放棄了責任,社會吃什么?工人放棄了責任,社會用什么? 奧巴馬演講可參考: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qs6w.html 一個人不學習,將來可能就是廢物、寄生蟲。這樣的人,不僅毫無尊嚴可言,如果家道中落,社會巨變,可能連生存都難以保障。 把孩子培養(yǎng)成自主學習者,這是我們家庭教育網(wǎng)校的一個主線。 孩子成為自主學習者,有三個基本的要素。 1、求知欲 2、責任感 3、高級思維能力 求知欲就是學習興趣,能夠發(fā)現(xiàn)知識內(nèi)在的吸引力。喜歡探索事物背后的因果關系,探索未知領域的奧秘與真相。這是一種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是真正能夠持久的學習興趣??亢澹抠I玩具,靠鼓勵帶來的學習興趣,往往只能起到暫時的效果。贊美、鼓勵,這是諸套組合拳中的一種,適當?shù)臅r候使用,可錦上添花,但如果以此為教育的主要方法,起到的效果極為有限,這也是這幾年賞識教育衰落的根本原因,因為絕大多數(shù)家庭實踐后發(fā)現(xiàn),并沒有宣傳上說的那么神。 關于求知欲的更多內(nèi)容,可參考:《不惜一切代價培養(yǎng)孩子的求知欲》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fopb.html 高級思維能力談的比較多了,這里不再展開。可參考《高級思維能力培養(yǎng)的思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6e6cfa0100reqm.html 下面重點談談責任感。 責任感是我以前談論比較少的。不過看了奧巴馬面對全國學生的演講后,發(fā)現(xiàn)責任感教育不僅不是空洞的,而且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奧巴馬關于責任感的講法值得我們學習。是一種站高一線的責任感,從自我上升到社會。而我們中國人講的責任感,往往僅限于父母這個層面。這樣往往讓父母承擔了許多不應該有的壓力,仿佛孩子努力學習全是為了父母,這樣父母在管孩子的時候反而不知所措了。管多了,就會覺得自己是不是太自私啊。古人提出的易子而教,我想也有這方面的考慮。社會輿論往往雪上加霜,一旦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比較嚴格,就說是望子成龍的心態(tài)作怪云云。 如果站高一線的話,家長對孩子的管,就不僅僅是為自己的私欲,而是為孩子自身以及社會。 所以對孩子太嚴苛,讓孩子的童年苦不堪言是不可取的。但另一方面,以愛和自由的名義,對孩子太嬌慣,給孩子太多自由也是不可取的。這方面的度要把握好。 孟母斷機,形象地告訴孩子。沒有這臺織布機,家里吃什么?用什么?母親整日的勞作,與孩子刻苦的學習性質(zhì)是一樣的。如果給孩子反復講責任感,孩子仍然無動于衷,那就是另外一個性質(zhì)的問題了。就是孩子可能缺乏同理心,不懂事。這是比學習成績更為嚴重的問題,冷漠,自私,缺乏責任意識的孩子,學習成績好有什么用?況且這種學習好可能僅僅是暫時的,可能僅僅是靠小聰明換來的。一個缺乏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的孩子不可能真正學習好。 所以這個時候,學習本身成了情商與品質(zhì)的試金石。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本身, 便可以明確告訴我們孩子品質(zhì)的走向,情商的狀況。 美國是一個對兒童呵護備至的國家,但總統(tǒng)演講始終在強調(diào)刻苦,在強調(diào)責任感。所以說,學習刻苦本身不是問題。有問題的是,這種刻苦是建立在什么基礎上的。 是建立在孩子發(fā)自內(nèi)心的求知欲,責任感基礎上,還是建立在老師和家長逼迫的基礎上。 建立在逼迫與棍棒之下的刻苦,這與放縱一樣是有害的。 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與培養(yǎng)孩子的求知欲、高級思維能力一樣,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可能立竿見影,需要一個過程,需要循循善誘的耐心,需要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需要各種精神養(yǎng)料的滋養(yǎng)。用什么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用什么點燃孩子的智慧,需要每個家長和老師用心去思考。 |
|
|
來自: 東方快樂漢 > 《家庭教育 子女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