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決定全文正式出臺,市場沸騰,“牛市已經來了”的呼聲此起彼伏的時候,我們卻多一分冷靜。還是那句話,人們往往高估了改革的短期影響,又低估了改革的長期影響。 21世紀網綜合 維持“短期反彈,2014年不乏結構性機會”的判斷,但現在就下判斷說“牛市已經來了”,可能缺乏腳踏實地的邏輯,請原諒我們的冷靜:) 1、熟悉我們的人都知道,行為金融是申萬策略體系中的重要部分,但是我們很少跟著情緒走。當大家對改革懷疑,充滿對一些事情的不信任甚至是絕望的時候,我們對改革多一份信心,一直在鼓勵大家,不要簡單用過去屢屢低于預期的經驗線性外推,要相信改革會實質性推進,并堅定地認為上證指數跌不深,“瑞雪兆豐年”,包括在公報稿出臺后,我們也看反彈。 但是,當決定全文正式出臺,市場沸騰,“牛市已經來了”的呼聲此起彼伏的時候,我們卻多一分冷靜。還是那句話,人們往往高估了改革的短期影響,又低估了改革的長期影響。 2、首先,決定真的很“全面”,面面俱到,且把市場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讓我們對中長期的中國充滿了信心,也對2014年的股票市場充滿了期待。 近期,我們已經告訴大家(包括多次海外路演),申萬策略在經歷了多年空頭思維之后,大基調正在逐步轉向樂觀,對3年以上的市場向好充滿期待,愿意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尋找結構性機會(具體邏輯請見10月29日12:36全所郵件“黎明前的黑暗”或者是近期的微信)。 3、其次,深讀決定以后,也還是有一些困惑,比如分稅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究竟能獲得哪些新的稅種?在各種利益的博弈中,房產稅的推出恐怕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而此次消費稅、遺產稅劃為地方稅種都未提及,如果是這樣,地方政府的新稅源來自何處? 中國經濟其實是“地方公司制”,當土地出讓金成為地方政府重要的“可支配收入”之后,地產基建為核心的舊經濟增長模式就注定要主導中國經濟的過去10年?,F如今,如果地方政府還是沒有找到新的稅源,還得靠土地財政,那么地產還是命脈,和基建依舊一起以高成本虹吸全社會資金,那么資金成本如何降下來? 有些人說,無風險利率早就因為剛性兌付的信托產品提升了,所以這次利率債市場上的無風險利率上行不會影響到股票市場,我們只能一笑,一定要想清楚本輪債市無風險利率背后深層次的經濟原因……而且對于這樣的問題,改革屬于“遠水解不了近渴”,這輪下跌的主邏輯不會馬上改變,甚至可能愈演愈烈(非要說國債期貨沒有價值發(fā)現功能,那就看看歷史新高5.31%的50年期國債吧),只會由于超預期的改革階段性吸引投資者注意力、提高投資者風險偏好而引起反彈。 4、我們不想拿前幾屆三中全會的文件出來說事看空,因為我們充滿正能量,骨子里面相信改革會被逐步執(zhí)行推進,但是,這需要過程,需要平衡各方利益,需要極高的政治智慧,最后卻是最重要的是,需要時間!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現在就說“牛市已經來了”,缺乏腳踏實地的邏輯。 5、這次文件提及新股注冊制,我們想說兩點:(1)長期看,一定是增加小股票供給,抑制垃圾股估值,所以我在12日晚間給大家的微信中第一直覺“有一點不好”;(2)要推行注冊制,難度不小,與之配套的信息披露體系、證券訴訟制度都還不完善,尤其是退市之后的投資者索賠,或許涉及到維穩(wěn)問題,這里面牽扯到的問題就很大了,推進這樣的改革需要很大的決心。 6、周五Morgan Stanley China CAF暴漲5.55%,投資者短期已經群情激昂,喊著戰(zhàn)略看多,準備到股市中戰(zhàn)術性地搶一把錢……現實一點,如果要想在反彈中結構致勝,就找點主題投資機會,國企改革、二胎、土地流轉、軍工、安防、食品安全、信息安全、普惠金融、絲綢之路(申萬之前的推薦叫“向西開放”)、自貿區(qū)、生態(tài)環(huán)保、社會主義文化等都是我們反復推薦的主題。 我們對改革相關主題依舊是多頭思維,國企改革、土改都是貼上申萬標簽的成功推薦,忙好年會,我會找時間再梳理添加一些國企改革標的;土改方面,“騰籠換鳥”、工業(yè)用地改性也請各位投資者務必重視。除此之外,我們再次建議投資者密切關注軍工(1個月以來路演推軍工邏輯:國企改革+軍工資產證券化加速+軍品民用受益;12日開始新增邏輯:三中全會最超預期的其實是軍工)在整個2014年的投資機會!(申銀萬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