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位于北京的西北郊,原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其前身清漪園,始建于公元1750年(乾隆十五年),1860年被英法聯(lián)軍焚毀,1886年(光緒十二年)慈禧挪用海軍經(jīng)費和其他款項重建,并于1888年改名為頤和園。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lián)軍嚴重破壞,1902年再次修復。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占地290.8公頃,其中水面約占3/4。環(huán)繞在山湖之間的宮殿、寺廟、園林建筑可概括為三大區(qū)域:宮廷區(qū)以仁壽殿為中心,朝房重重、肅穆嚴謹,慈禧晚年大部分時間在這里垂簾聽政。居住區(qū)以玉瀾堂、樂壽堂、宜蕓館為主體,庭院深深、回廓曲折,帝后生前在這里起居生活。游覽區(qū)融山水、建筑、花木為一體,是當時統(tǒng)治者的游憩之處。佛香閣是全園的建筑中心,踞山面水、金碧高聳;昆明湖水闊天空,旖旎動人。浩淼煙波中,神山仙島鼎足而立;十七孔橋宛若飛虹,跨向綠水之中。一線西堤縱貫南北,六橋婀娜、景色天成;后山后湖、松濤陣陣,買賣宮市、酒旗臨風;宮闕巍峨、山水輝映,更以西山、玉泉群峰為借景。其構思之巧妙、建筑之精,集中國園林藝術之大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 頤和園是世界上造景豐富、建筑集中、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