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家附近開了一家小型的古玩城,因常去逛認識了一個店鋪老板,西安人,經(jīng)營瓷器,年輕時收了不少的瓷器,多數(shù)是清代民窯,高古一點的瓷器很少見。
一日閑聊間老板透露有一件寶貝碗,他開價一千萬人民幣,稱有個識貨藏家愿出五百萬元,他沒賣。我便建議拿出來瞧瞧,店老板神秘地說平時不示人,放在家中,只出示了照片,我一看便脫口而出:看上去象汝窯。老板夸我有眼力,說第二天帶來。
晚上回去馬上翻書,做了很多作業(yè),根據(jù)照片我已經(jīng)十拿九穩(wěn)地判斷出其為贗品。汝窯這寶貝有文獻記載世界上總共不到70件,豈能這么容易就遇見呢。
第二天看了后果不出所料,首先光澤就不對,玻璃光強,沒有玉質(zhì)感;圈足外墻翻折的弧度過大;胎質(zhì)過密;分量過重;支釘圓形。我心直口快地對老板說:你趕快把這碗五百萬賣掉吧,然后關(guān)店回西安,省得買家后悔再來找你麻煩。老板朝著我吹胡子瞪眼,也不知道誰忽悠誰。
以上只是小插曲,其實我慕名宋五大官窯是從馬未都說瓷開始的,真正了解學習汝窯是通過這件事情以后才有進一步提高的,其實我從心地里還是很感激這個店老板的。為此常去上海博物館“探親”,我知道這輩子擁有不起,只能發(fā)揚“過我眼既我有”的阿Q精神。為了和圈內(nèi)藏友、同學共同交流提高,下面是我平時學習時摘錄的一些點滴,應老同學之邀,現(xiàn)整理出來與大家共勉。
第一季 北宋汝窯的基本特征
汝窯地處汝州而得名,長期以來未明確窯址,一度誤認為是河南臨汝縣燒造。1986年上海博物館在河南寶豐縣大營鎮(zhèn)清涼寺附近考古,發(fā)現(xiàn)了汝窯窯址。汝窯是官窯還是民窯,一直有爭議,其實它的性質(zhì)和定窯相似,即在大量生產(chǎn)民用瓷的基礎(chǔ)上奉命燒造御用器物:汝官窯。燒造御用青瓷的時間約在北宋哲宗元祐(1086年)到徽宗崇寧、大觀年間,前后約20余年。由于燒造時間短促,故傳世品彌足珍貴。《清波雜志》記載汝窯在南宋已經(jīng)“尤近難得”。
汝窯胎質(zhì)細膩,胎色呈香灰色,胎骨多輕薄,個別厚。
顏色可分為三種:
1)天青色:雨后天晴色,有深淺.
2)卵白色:似鴨蛋青,多失透.
3)粉青:淡青中微閃綠,多透亮(又說玉質(zhì)感),溫潤柔和,有濃淡之分。
汝窯在嚴格的還原氣氛中燒造,屬1150度低溫,胎未真正燒結(jié),故釉多不透亮。燒造時古人根本無法知道窯里面的溫度,只是靠看“火照”來決定火候。為了不讓釉過分流淌,胎就不能完全致密化。1230度以上“高石灰釉”就會流淌,釉色會不青藍,1250度以上就會出現(xiàn)較強玻璃質(zhì)感。宋人追求的是含蓄的玉質(zhì)感和雨過天晴色,故溫度不會超過1220度。我認為窯工是有意為之的,特意制成吸水明顯、較粗糙似陶、有一定氣孔率的胎骨,因為氣孔可增強吸附作用,減緩釉的流動性。
汝窯是魚子紋開片,蟹爪紋,無紋最好。我羅列以下幾點:
1:細小開片:裂痕淺.
2:淺開片:痕更淺.多見卵白釉面.
3:冰裂狀開片:痕深.
4:小開片:形狀和細小開片同,但痕較深,有白色短線紋。
汝窯多素面無紋,少量劃花或出筋起弦。釉內(nèi)氣泡活潑、形態(tài)多變,參差不齊地散落于釉層的上中下。而現(xiàn)代氣窯的特點就是氣泡多集中在釉層下方、緊挨胎體、排列成相當整齊的單排形式,不見氣泡懸浮。汝窯以瑪瑙入釉,抗腐蝕性差,玻璃折光強烈的一定是假。高倍放大鏡下釉中氣泡周圍閃現(xiàn)出瑪瑙結(jié)晶體呈珍珠狀藍紫色亮點。
圈底一般為芝麻釘,多三、五枚,橢圓形盆6支釘,多靠圈足墻(上博的盤5支釘皆不靠墻),斷面呈白色或灰白,個別支釘呈不規(guī)則小圓形。琢類器大部用墊餅或墊圈燒,個別用支釘。碗、盤圈足較大,呈八字形外圈,內(nèi)壁弧度為甚,外壁微彎折。敞口薄沿,通體施釉僅圈足端無鈾。
第二季仿品的特征
明仿品釉色、開片均有點相似,但釉質(zhì)肥厚,燒造溫度明顯增高。清仿除釉面有細小紋片,余皆甚遠,釉色青中閃灰?,F(xiàn)仿釉面有細小不易察覺的藍斑點;出筋起弦規(guī)整呆板;碗、盆圈足內(nèi)外壁均制成外翻弧度大的形狀;質(zhì)密、手感偏重、滋潤光澤為假;多為聲音堅致的高溫瓷;有些胎色灰度較低,閃黃偏重,有些胎色似沒燃過的棒香,呈橘紅色,還有些在露胎處染一層色;胎體薄,質(zhì)地較真汝細潔,骨中無間隙和空洞現(xiàn)象。
第三季 汝窯的美學內(nèi)涵
歷代藏家和鑒賞家無不對“青如天、面如玉、蟹爪紋、晨星稀”的奇異汝瓷趨之如騖?!霸娭杏挟?,畫中有詩”是宋代文藝通才、巨匠蘇軾著名的美學命題。汝瓷的指導者、同樣是詩書畫全才的、比蘇軾晚幾十年的宋徽宗,身體力行地貫徹了“畫中有詩”的美學理念,最著名的是以“雨過天晴云破處,者般顏色做將來”的詩句作為汝瓷顏色的最高標準。宋代汝窯器一般器型小巧,“鈞汝不過尺,鈞汝無大器”,但給人的感覺則是氣度不凡。
對比宋五大官窯發(fā)現(xiàn):汝窯的開片細小如魚鱗、似有似無,不象官窯那樣碩大規(guī)整、咄咄逼人;汝窯開片間的紋理淡雅含蓄,不象哥窯那樣涇渭分明、劍拔弩張;汝窯的色澤溫和素潔,不象鈞窯那樣“出窯萬彩”、濃艷欲滴;特別是汝窯獨有的由棕眼和蟹爪紋組成的蟬翼紋以及能夠隨光線明暗而變化的顏色,似乎也是在不經(jīng)意之間自然形成的。但實際上汝窯的一切都是獨具匠心、刻意經(jīng)營的結(jié)果,都在設(shè)計者、燒造者嚴格的掌控之中,是“出于人工耳成與天工”,只是力求不露“斧斫”的痕跡罷了。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中關(guān)于古代審美的名言可以說明汝窯的重要美學特征:“盛唐諸人,惟在興趣,羚羊掛角,無跡可尋。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言有盡而意無窮”。因此汝窯的“雅拙”是大巧若拙;汝窯的“通俗”是大雅若俗。尤其是汝窯含而不露的蟬翼紋和稀若晨星的晶瑩剔透的藍、紫氣泡,是宋代工匠用瑪瑙入釉、恰到好處的配料和控制溫度,“或由沸水所注,或由窯風所侵”(趙汝珍《古玩指南》),是出神入化、巧奪天工的工藝使然。是宋人追求的“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的忘我境界,汝窯的神秘莫測、風情萬種也是“無跡而神”美學內(nèi)涵在瓷器領(lǐng)域的成功典范。
孔子關(guān)于“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的理念,孟子“執(zhí)其兩端而用其中”的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易經(jīng)》的“著之德,圓而神”,莊子的“無為”和“天人合一”,中國禪宗的“見性成佛”,等等,是宋代汝窯的美學內(nèi)涵,也是其長盛不衰地受世人鐘愛的奧妙所在。
第四季 上海的文化情節(jié)
前面講到過的店鋪老板曾經(jīng)向我抱怨,上海的天找不到 “雨過天晴”的汝窯色,言外之意非常顯著,就是上海離中原文化底蘊相去甚遠,我只能無語。從那以后我經(jīng)常觀察雨過天空放晴后的氣象,工夫不負有心人,就在三月的一天中午,在陸家嘴的上空我終于看到了雨過天晴的汝窯色,青綠的、泛著藍紫,含蓄而又深沉,高聳的金茂大廈和環(huán)球金融中心穿插在深不可測的代表中華文化的汝窯色的天空中,我心潮膨湃,久久凝視,上海已經(jīng)在中華文化中崛起,而且正在引領(lǐng)著中華大地直沖云霄。
尾聲
以上是我在研究汝窯過程中的一些摘錄和體會,本人才疏學淺,妄自菲薄,附庸風雅,班門弄斧,在此收集了一些資料及典故拼湊而成,不實之處希望能得到諸位達人的諒解和指教。
2011-5-21
附汝窯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