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案例:施某,男,17歲,龍湖人,2006年6月24日就診 患者頸部、軀干部,大腿部橢圓形紅斑,鱗屑一月,在當(dāng)?shù)刂委熐芳眩瑏碓\時皮科檢見:頸部、軀干部,大腿部散在性橢圓形紅斑,上有鱗屑,大小不一,病起于左大腿部“母斑”。RPR檢查陰性,舌質(zhì)淡紅,舌體胖大有齒印,苔白而潤脈滑,診斷為玫瑰糠疹,辨證為:水濕內(nèi)停,泛溢肌膚。治宜化濕利水,佐以疏風(fēng)止癢,選用五苓散加減;藥用茯苓15g、白術(shù)15g、澤瀉15g、桂枝6g、豬苓15g、地膚子30g、薏仁30g、白蒺藜15g、蟬衣6g、牡丹皮10g、白癬皮15g,水煎服,七天后復(fù)診,皮診去之十有八九,續(xù)服五劑而愈,隨訪半年未見復(fù)發(fā)。 按:五苓散是《傷寒論》用于治療“蓄水證”的方劑。臨床中“蓄水”時,水液并非僅停留在下焦的膀胱,也可以停留在人體的任何部位。2006年屬丙戊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大框架水濕較重,加之患者舌脈表現(xiàn),則水濕內(nèi)停之證顯矣,故取五苓散加減治療而取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