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佚名撰益州記輯注

 悟道參禪學習 2013-10-12

佚名撰益州記輯注

佚  名 

孫琪華  輯注

 

    ●目錄

 

    益 

 

    蜀郡

    成都縣(州郡治,今成都市市區(qū)):——碧雞坊   龜化橋   白帝倉

    牛鞞縣 附金堂縣(南齊時金堂在漢牛鞞,新都地,唐分置金堂縣,在今金堂縣趙鎮(zhèn)):——棲賢山

    繁縣(今彭州市城關鎮(zhèn)西):——小郫

    廣漢郡

    伍城縣(今中江縣城關鎮(zhèn)):——銅官山    桐宮山

    郪縣(今三臺縣南) 附射紅縣:——射紅縣

    汶山郡

    都安縣(郡治,在今都江堰市灌口鎮(zhèn)):——仙都

    犍為郡

    僰道縣(今宜賓市):——伏犀灘   荔枝灘   荔枝潭

    南安縣(今樂山市,峨嵋山市亦屬此):——峨眉山   峨眉   青衣神

    安陽縣(今榮縣城關鎮(zhèn)):——馬鳴戌

    冶官縣 隋置(今仁壽縣舊汪家橋):——貴平井  三嵎山

    武陽縣(今彭山縣東北舊江口):——王橋祠   平井

    梓潼郡

    涪縣(郡治,今綿陽市東岸):——富樂山   金山

    南安郡

    南安縣(今劍閣縣城關鎮(zhèn)):——故壘山  掌天山  拓溪水   廢華陽縣   廢茂陵縣

    甘松獠郡

    蠶陵縣(今松潘縣南疊溪):——玉輪阪

 

    梁 

 

    晉壽郡

    晉壽縣(郡治今廣元舊黃金壩):——刀鐶山

    新巴郡

    晉城縣(今江油縣境舊雁門壩):——鄧芝墓

    北巴西郡

    南國縣(今南部縣城關鎮(zhèn)):——大昆井

 

    寧 

 

    南朱提郡

    朱提縣(今高縣西北):——瀘水

    南廣郡

    南廣縣(郡治今南溪縣城關鎮(zhèn)):——龍騰水

 

    巴  州   梁置

 

    梓潼郡

    相如縣(今蓬安縣西南舊利溪場):——雞郵神

 

    益  

 

    汶山郡    梁置

    汶川縣(梁于漢綿虒縣置,今汶川縣威州鎮(zhèn)):——煮鹽法   芳蒻

    漢嘉郡   東漢置

    嚴道縣(今榮經(jīng)縣西古城坪):——九折阪

 

 

    ●《益州記》輯注

 

 

蜀郡

 

成都縣:(州郡治,今成都市市區(qū))

 

    碧雞坊:成都之坊,百有二十,第四曰 碧雞坊。

    《蜀景匯考》卷一,遺跡部,成都縣碧雞坊,引《益州記》。

按:據(jù)杜甫詩《西郊》:“時出碧雞坊,西郊向草堂,市橋官柳細,江路野梅香?!本渲小敖贰敝敖敝稿\江,此坊鄰近市橋,橋據(jù)考在今西勝街南,由是知碧雞坊在西勝街附近。亦即薛濤晚年寓居處。晚唐時南詔攻城,此坊被毀,雍陶《蜀城戰(zhàn)后感事》之詩,已言及當時兵燹之慘酷。宋代以碧雞坊之名異地重建,在今成都白家塘街一帶。陸游《花時遍游諸家園》詩“走馬碧雞坊里去”句,及王灼《碧雞漫志》均指此。趙次公誤謂碧雞坊在城北。王家佑同志言:“(成都)北街名金馬街,南街名銀絲街,即舊碧雞坊之處也?!保ㄒ娻嚿偾俳淌凇栋褪袷粉E探索?杜宇之世蜀之振興》)后人因此說而聚訟紛紜,若知唐、宋各有一碧雞坊,則誤結(jié)可解矣。(說詳《成都城坊考》。

 

    龜化橋:沖星橋,舊市橋,又有龜化橋,初,張儀筑城,有大龜導之以筑,至東子城東南隅即斃。因以名橋。

    《古文苑》卷四十九頁載楊雄《蜀都賦》,章樵注引《益州記》。

    按:大龜導筑城事,《華陽國志》未書。據(jù)《蜀中廣記》卷一引《周地圖記》,謂“初張儀筑城,城屢壞不能立。忽有大龜出于江,周行旋走,巫云依龜行處筑之。城乃得立?!焙笫馈褒敭嬡饺爻恰敝f,遂由此而生。其實“龜畫”恐是“規(guī)劃”之訛。又龜化橋是成都九橋說中的一橋。據(jù)蒙文通教授《成都二江考——附論大城、少城、七橋、十八門》謂:李新《后漢記》言:有“篤泉、建昌、安樂、龜化等八橋”知龜化即七橋外之一橋,以李膺說求之,應在東子城東南隅。更以楊雄《蜀都賦》有“九橋帶其流”之說。章樵注于常璩七橋之外即舉龜化,而謂“其他不復可考?!泵晌耐ń淌谝詾樯伤皩嵺颍c橋皆在縣北十里?!?宋京鏜作《駟馬橋記》謂:“象應七星,必其曲屈連屬,不應升仙獨與他橋相遼絕。對此早有懷疑?!遁浀貜V記》列七橋有永平而無升仙,實從《華陽國志》斯為可據(jù)。認為:“成都九橋,是常說七橋之外,加龜化、升仙二橋?!?/p>

 

    白帝倉:今成都縣東有頹城毀垣,土人云:古白帝倉也。

    《御覽》卷一百九十。引《益州記》。

    按:《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述遂稱皇帝,號大成,建元龍興,以(王)莽色尚黃,乃服色尚白,自以興西方,為金行也?!卑礉h代五行家與儒家說:漢得火德,按金木水火土相生順序,土當代火,故王莽得土德,色尚黃。公孫述自以為代莽,且于西方,配五行,應得金德,故色尚白,自稱“白帝”。“(成都)城東素有秦時空倉,述更名白帝倉?!?/p>

 

牛鞞縣(附金堂縣) (在今金堂縣趙鎮(zhèn))

 

    棲賢山:李八百游此山,遂有棲賢之名。山側(cè)有一洞,又有異石庵,丹爐在焉。

    《輿地紀勝》卷一百六十四,潼川府懷安軍(在今金堂縣東南五十里)景物下,棲賢山引《益州記》。棲賢山一名三學山,《太平寰宇記》謂“在金堂東北十三里。

    按:金堂縣本漢新都牛鞞二縣地,唐分置金堂縣,今金堂縣東南有古城鎮(zhèn),即舊治。此條暫將其附于南齊牛鞞縣。《太平廣記》卷七《神仙》七:“李八百,蜀人也,莫知其名,歷世見之,時人計其年八百歲,因以為號,或隱山林,或居市廛,知漢中唐公昉有志不遇明師,欲教授之,乃先往試之,為作客庸賃者”甚受公昉喜愛,八百以重病需巨金治,惡瘡須人舔,且要公昉,甚至其妻與舔,公昉均毫無吝色與難色,一一遵從,八百知其意堅,“以丹經(jīng)一卷授公昉,公昉入云臺山中作藥,藥成服之仙去?!?又《人名辭典》:“歷夏、商、周年八百歲,因號李八百。一云動行八百里,因以為號。穆王時居金堂山,號紫陽真君,后仙去?!睏t山:《蜀中廣記》卷八,金堂縣,引《名山志》:“金堂三學山,乃漢州北山,一名云頂,一名石城,亦名棲賢,開照,其實一山也?!薄吨尽吩疲骸皷|三十里三學山,李八百三度學仙于此,故亦名棲賢。”

 

繁縣:(今彭州市城關鎮(zhèn)西)

 

     小郫:彭之地號小郫,土地肥良,比之郫邑也。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三,“彭州”引《益州記》。

    注:《華陽國志?蜀志》:“冰又通笮道汶井江”段,“是以川人稱郫繁為膏腴,綿洛為侵沃也。”句注(注4)謂《寰宇記》卷七十三,引《益州記》:謂“繁縣之地,土地肥良,號曰小郫?!彼兑嬷萦洝?。即上條?;蚍Q“彭”,或稱“繁”者,據(jù)上《寰宇記》彭州條,稱“九隴縣,州所理漢繁縣地,……后魏為天水郡仍改為九隴。唐垂拱二年于縣置彭州?!笔桥碇菖c繁縣是時代不同的異名。其地在今彭州市城關鎮(zhèn)。

 

廣漢郡

 

伍城縣:(今中江縣城關鎮(zhèn))

 

     銅官山:任(伍)城縣西南六十里,有銅官山,即漢文帝賜鄧通鑄錢之所。連亙?nèi)肟h界。

    《寰宇記》卷七十六,簡州陽安縣(今簡陽縣城關鎮(zhèn)絳河北岸)銅官山,引《益州記》。

    按:任城縣為伍城縣因字形相近而訛。即今之中江縣。有羅江或稱五城水,又名凱江,流經(jīng)縣內(nèi)西注涪江。而非流經(jīng)簡州陽安縣,是以與銅官山無涉也,伍城縣之銅官山,應為巴人之銅礦。參李膺《益州記》銅官山條注。(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五,引同,但無“連亙?nèi)肟h界”句。

 

    桐宮山:伍城縣西南六十里,有桐宮山(銅官山之誤),高出眾峰。

    《初學記》卷八劍南道八,“事對”:“金堂水,銅宮山。”引《益州記》。

    按:《初學記》引《華陽國志》謂“新都縣有金堂水,通于巴漢?!睂崉t金堂水即沱江,并不經(jīng)伍城縣,亦非銅官山所在之地。歷來敘此者,往往以伍城縣稱之,蓋沿《華陽國志》載廣漢縣有五城倉,即萬安倉而誤?!巴睉恰般~”的音同字誤,“宮”是“官”字形相近之誤。其實即上條之略述。又,上述伍城縣之銅官山,非漢文帝賜鄧通之嚴道銅山,嚴道在今榮經(jīng)縣。

 

郪縣(附射洪縣)(今三臺縣南)

 

    射洪縣:婁灘東六里,土人呼為射江水。語訛曰射洪。

    《輿地紀勝》卷一百五十四,潼川府射洪縣引《益州記》。條文上謂本漢郪縣(今三臺縣南)地?!端逯尽吩疲骸拔魑褐蒙浣h,后周改為射洪(今射洪縣西北金華鎮(zhèn))?!薄对涂たh志》云:“蜀人謂水口曰洪,因名射洪?!?/p>

 

汶山郡

 

都安縣:(郡治、今都江堰市灌口鎮(zhèn))

 

    仙都:崗蠻(巒)崿,連嶺千里,上有仙都。

    《太平御覽》卷四十四地部九,關中蜀漢諸山,青城山引《益州記》。

    按:南齊時都安縣系汶山郡郡治。在今都江堰市灌口鎮(zhèn)。

    《蜀中廣記》卷六灌縣青城山引《五岳圖》曰:“青城山七十二小洞,應七十二候,八大洞應八節(jié)?!薄兑娌空勝Y》卷上引唐《杜光庭記》謂:“岷山連峰接岫,千里不絕,青城乃第一峰也,山有七十二小洞,八大洞,道書以為第五洞天神仙都會之處?!卑辞喑巧焦艁頌榈澜虃鞑ブ亍9视写松裨?。

 

犍為郡

 

僰道縣:(今宜賓市)

 

    伏犀灘:伏犀灘東南六十里,有黃牛像,其崖峻險,遠望斑斕,頗像黃牛。

    《太平寰宇記》卷七十九,戎州僰道縣(今宜賓縣治)伏犀灘引《益州記》。

 

    “伏犀灘東南六十里,有黃牛像,其崖險峻,頗類黃牛。

    《輿地紀勝》卷一百六十三,敘州景物下引《益州記》。

    按:史公亮《宜賓古譙樓記》:“敘州古僰道”北宋紹圣四年(公元1097年)改敘州,宜賓為州治。僰道縣,《華陽國志?蜀志》:“在南安東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后六年(公元前182年)城之。治馬湖江會,水通越嶲…濱江有兵蘭——李冰所燒之崖,有五色,赤白,映水玄黃,魚從楚來,至此而止,畏崖映水也。”注故僰人邑,原屬蜀國?!端?jīng)注?江水》:“縣有蜀王兵蘭,崖峻險阻,不可穿鑿,李冰乃積薪燒之,故其處懸崖猶有赤白、玄黃五色焉。赤白,照水玄黃,(魚)從楚來,不上而止,言畏崖險,不更上也?!薄遁浀貜V記》卷三十一,謂秦置縣,是原有縣,高后祗筑城,兩漢、蜀、晉因,轄今宜賓、長寧、南溪等縣地及高縣一部。又“(江水)又東南過僰道縣北,若水(雅礱江)淹水(金沙江)合從西來注之。”上文《蜀志》“治馬湖江會”正與相合。可證漢、晉僰道故城,即今宜賓市。馬湖江即金沙江,以過越嶲馬湖縣,故稱馬湖江。黃牛像應即李冰所燒之崖,以“映水玄黃”是以遠望頗像黃牛。

 

    荔枝灘:荔枝灘東南二十里山頂上,有一冢,唯生女貞樹,樹上常有白猿棲息。

    《寰宇記》卷七十九,戎州僰道縣荔枝灘引《益州記》。

    《蜀中廣記》卷六十一,方物記第三“草”引同。

 

    荔枝潭:在僰道縣山頂,有一家(冢),唯生女貞樹,樹上常有白猿棲息,古謂之玉女冢。

    《蜀中廣記》卷十五,敘州府宜賓縣附郭,引《郡國志》:“僰在施夷中最賢者,多以荔枝為業(yè),園植萬株,歲收百五十斛”下引《益州記》。

    按:以上二條所記一事,而辭句異,應是二人所記,姑并列于此,待后考?!度A陽國志?蜀志》:“僰道縣…有荔枝,下注《蜀都賦》注引《南裔志》:‘龍眼荔枝,生朱提南廣縣,犍為僰道縣,隨江東至巴郡江州縣,往往有荔枝’。”女貞,木名,以其凌冬青翠不凋故名。枝上能養(yǎng)蠟蟲以取白蠟故亦稱蠟樹,子可入藥,為婦科好藥。

 

南安縣:(今樂山市,峨嵋山市夾江等地亦屬此)

 

    峨嵋山:峨嵋山在南安縣界,兩山相對,狀似峨眉。

    《寰宇記》卷七十四,峨嵋縣引《益州記》。

    按:《寰宇記》于此條前先引任豫《益州記》所記峨嵋山,此條后“龍池”又引“李膺記”。則此禿頭《益州記》任書李書皆有可能。但因同一段文中決不會一事重復引證同書,

    是此條為李膺書可能性更大,姑列于此以待再考。注見任豫《益州記》峨嵋山條。

                  

    峨嵋:峨嵋去成都僅千里,秋日清澄望見兩山相守(對)若峨眉。

    《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峨嵋縣引《益州記》。

    注:峨嵋縣亦漢南安縣地隋置峨嵋縣,即今樂山市市區(qū),包括峨嵋山市。

 

     青衣神:雷號雷塠廟,班固以為離堆下有石室玉女房,蓋此神也。

    《輿地紀勝》卷一百四十六,嘉定府景物下引《益州記》謂引自《寰宇記》“平羌縣,北周置,隋改縣為峨嵋即今樂山市”下載。 

 

安陽縣:(今榮縣)

 

    馬鳴戌:漢刺史韋拔夜過此地,有神馬嘶,漢中馬嘶以應之,故有此戍也。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五,榮州旭川縣馬鳴戌引《益州記》。

    《蜀中廣記》卷十一嘉定州榮縣引同?!遁浀丶o勝》卷一百六十,榮州景物下引亦同。

按:旭川縣,唐置,在今榮縣城關鎮(zhèn)。據(jù)《寰宇記》:“榮州,《禹貢》梁州之域,古夜郎之國,漢武開西邊為南安縣,地屬犍為郡,齊于此立安陽縣,隋初廢,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榮州,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立旭川縣,地有旭井故名,宋改名榮德,后廢。元末復置榮州,明降為榮縣,清屬四川嘉定府,今屬自貢市?!妒裰袕V記》卷十一引《漢地理志》謂:“縣有滇池,周廻三百里,水出駿馬,日行五百里,事同大宛,又有馬鳴戌?!薄靶纭?,《說文》“守邊也”?!稜栄?釋言》:“遏也?!弊ⅰ靶缡厮灾箍苜\。”

 

冶官縣:(隋置、今仁壽縣舊汪家橋)

 

    貴平井:貴平有主井,官有兩灶,二十八鑊,一日一夜收鹽四石,如霜雪也。

    《蜀中廣記》卷六十六,方物類鹽譜,引《益州記》。同書卷八成都府仁壽縣引作“平井縣兩灶,二十八鑊,日收鹽四石,如霜雪也?!?/p>

    《寰宇記》卷六十五,陵州貴平縣(今仁壽縣北文公場)引同。

 

    三嵎山:東嵎西嵎南嵎,山相對,故號三嵎。

    《輿地紀勝》卷一百五十隆州風俗形勝引《益州記》。

 

    “(仁壽)縣之東西南嵎,三山相對,共號三嵎山,東飛泉,南翳司,西即州衙坐山也。

    《輿地紀勝》卷一百五十隆州景物下引《益州記》下書“《元和郡縣志》:在仁壽”。

    按:隆州,唐以前為陵州,宋改為隆州,即今仁壽縣治。

 

武陽縣:(今彭山縣東北舊名江口)

 

    王橋祠:縣有王橋仙處,王橋祠今在縣下。

    《續(xù)漢書?郡國志》:“犍為郡武陽縣(今彭山縣東北江口)王喬祠”,劉昭注引《益州記》。

    按:《華陽國志?蜀志》作“王橋”,謂“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郡移治南廣…王橋升其北山。”下注:“王橋,一作王喬,傳說中的仙人?!币痘茨献?齊俗》高誘注:“王喬,蜀武陽(故城在彭山縣東十里)人也,為柏人令,得道而仙?!眰髡f彭山縣北四十里的北平山,即王喬升仙處。又《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三江水“又東南過犍為武陽縣”下注,此縣籍江為大堰,開六水門,用灌郡下北山,昔者王喬所升之山也?!蓖鯁蹋瑐髡f中不止一人,據(jù)《后漢書?方術列傳》謂:“王喬者,河東人也,顯宗世為葉令?!彼涝崛~城(葉縣在河南),又謂即世傳之仙人王子喬。

 

    平井:官有兩灶,二十八鑊,一日一夜,收鹽四碩,白如霜雪。

    《輿地紀勝》卷一百五十隆州景物上,引《益州記》下引《寰宇記》“在井研縣”。

    按:《元和郡縣志》云:“(井研縣)本漢犍為郡之武陽縣?!蹦淆R因之。隋置井研縣,故城在今井研縣南。

 

梓潼郡

 

涪縣:(郡治,今綿陽市東)

 

    富樂山:州東五里有金山,東臨澗水。

    《方輿紀要》卷六十七,綿州富樂山引《益州記》。

    據(jù)以上,則金山又名富樂山?!度A陽國志?劉先主志》:“建安十九年,先主克蜀,蜀中豐富盛樂,置酒大會,饗食三軍?!贝嘶蚋粯访麃碓匆?!

    注:南齊時梓潼郡,在今綿陽市東?!妒裰袕V記》卷九引《周地圖》云:“高廣為眾山之秀,登之望見州內(nèi)。”《勝覽》云:“在巴西縣五里,劉(備)先主入蜀,劉璋延于此山,望見蜀之全盛,飲酒樂,故得是名。”

 

    金山:金山在涪縣東五十里,東臨潤水,光照映川。

    《寰宇記》卷八十三,綿州巴西縣引《益州記》。

    注:巴西縣,此條前謂:“本漢涪縣治廣漢郡。”《華陽國志》:“后漢元初二年(公元115年),廣漢郡自繩鄉(xiāng)移治雒縣,劉備據(jù)蜀立梓潼郡,以縣屬焉?!蹦淆R仍舊?!兜孛筠o典》:“漢涪縣,西魏更名巴西。元省。即今四川綿陽市治。

 

南安郡

 

南安縣:(郡治,今劍閣縣城關鎮(zhèn))

 

    故壘山:山有姜維抗鐘會故壘,其山峭壁千丈,俯臨絕澗。

    《初學記》卷八,劍州道第八“事對”:“飛梁,絕澗?!币兑嬷萦洝?。

    《蜀中廣記》卷二十六,川北道保寧府劍州“州北為故壘山”引《益州記》。文同。

    按: 據(jù)《太平寰宇記》故壘山在劍州普安縣,南朝宋置南安縣,西魏改為普安縣,即今劍閣縣城關鎮(zhèn)?!妒裰袕V記》于此條下云:“又二十里即劍門關。”《晉書》:“李特入蜀至劍閣,顧盼險阻,曰:‘劉禪有此地而自縛于人,豈非庸才耶!’” 鐘會字士季,穎川長社人,仕于魏。魏欲大舉圖蜀,景元四年(公元263年)秋使鄧艾,諸葛緒各統(tǒng)軍三萬人,(鐘)會統(tǒng)十余萬眾,分從斜谷駱谷入,進攻劍閣,不克引退,蜀軍保險據(jù)守。(見《三國志?魏志?鐘會傳》)姜維進保劍關以拒會?!妒裰?姜維傳》

 

    掌天山:掌天山在臨津縣,山多柘,堪為良弓,雖檿絲燕角不能勝也。

    《寰宇記》卷八十四,劍州臨津縣(今劍閣縣東南一百三十里)“掌天山在縣西六十里。”引《益州記》。謂“有都竹水,在縣西五十里從五連縣(故治在今劍閣縣西南八十里)樂安水流入普安縣(今劍閣縣治)界,南流入當縣至掌天山下入閬州?!?/p>

    《蜀中廣記》卷二十六,保寧府劍州“有都竹水……南流至掌天山”引《益州記》。此條同書卷六十九,方物記第十一,兵器,文全同引作李膺《益州記》。

    按:“柘”《說文》謂:“桑屬?!薄缎Q書》:“柘葉飼蠶為絲中琴瑟絃,清響勝凡絲?!吨芏Y?考工記》:“弓人取干之道,柘為上?!?/p>

 

    柘溪水:五婦山東百里,有柘溪水。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四,劍州普成縣(西魏黃安縣,宋作普成。在劍閣縣南一百四十里王家河。今劍閣縣南王河鄉(xiāng))“柘溪水在縣東三十里,源發(fā)柘谷山,多生柘木。”引《益州記》。

 

    廢華陽縣:宋大明年置,棣南安郡,后魏明元帝廢。

    《寰宇記》卷八十四,劍州普成縣“廢華陽縣在縣南四十里”引《益州記》。

    “大明”,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年號,時間公元457年—464年。南安郡,南朝宋置,南齊因之,梁初置南梁州,后改為安州,又改始州,故治在今四川劍閣縣治。后魏明元帝(拓跋嗣)時期為公元409年—423年。

 

    廢茂陵縣:宋大明年棣扶風郡。

    《寰宇記》卷八十四,劍州普成縣“廢茂陵縣城在縣西三十里”引《益州記》。

    引《圖經(jīng)》云:“后魏元年,改屬黃原郡,隋開皇三年(公元583年)廢。黃原郡故治在今劍閣縣南。以上三條疑皆李膺書,以前不遠掌天山條已知為李書也。

 

甘松獠郡

 

蠶陵縣:(今松潘縣南疊溪)

 

    玉輪阪:汶江水源出玉輪阪。

    《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七,地部阪九,引《益州記》。

    按:汶江即岷江,源出四川松潘縣西北之羊膊嶺?!端?jīng)注》卷三十三,江水一,“岷山在蜀郡氐道縣,大江所出,東南過其縣北?!毕伦ⅲ骸搬荷郊礊^山也,水曰瀆水矣,又謂之汶?!庇帧敖撂炫黻I東,經(jīng)汶關而歷氐道縣北,又有湔水入焉。”下注:“水出綿道,亦曰綿夷道之玉壘山?!薄跺居钣洝吩疲骸坝钟杏褫嗂?,其下汶水所經(jīng)?!?/p>

 

梁州

 

晉壽郡

 

晉壽縣:(郡治今廣元舊黃金壩)

 

    刀鐶山:葭萌縣(今廣元縣西南昭化鎮(zhèn))南十里有刀鐶山,赤銅水出焉。

    《初學記》卷八,山南道第七,利州赤銅水注引《益州記》。

    《蜀中廣記》卷二十四,保寧府廣元縣“南有刀鐶山”引同。

    按:利州,西魏置,隋改為義城郡,唐復為利州。宋置利州路,改廣元路,即今四川廣元縣治。葭萌縣:《華陽國志?蜀志》:“蜀王別封弟葭萌于漢中,號苴侯,命其邑曰葭萌焉?!鼻刂每h,兩漢因,劉備改為漢壽,晉太康元年(公元280年)又改名晉壽?!端?jīng)注?漾水》:“漾水(按即嘉陵江)…又東至葭萌縣東北與羌水(按即今白龍江)合?!贬B注云:“清水(即今流經(jīng)廣元寶輪院的清江河)又東南注白水(亦指白龍江),白水又東南,于吐費城(按今廣元昭化鄉(xiāng)北之土基壩)南,東南流注漢水(西漢水,即嘉陵江),據(jù)以上,葭萌縣在兩江匯合處之西南,刀鐶山在其南,應在西漢水流域。赤銅水或系西漢水支流。

 

新巴郡

 

晉城縣:(今江油縣境舊雁門壩)

 

    鄧芝墓:梓潼五婦山,有鄧芝二石闕。

    《輿地紀勝》卷一百八十六,隆慶府古跡鄧芝墓引《益州記》。

    按:隆慶府在今劍閣縣。又,《華陽國志?蜀志》:(廣漢郡德陽縣)“有青石祠,山原肥沃,有澤魚之利,士女貞孝,望山樂水,土地易為生事,車騎將軍鄧芝,雅有終焉之思,后遂葬其山。(青石山)。此稱之德陽縣,應為江油縣東北漢德縣之德陽亭,在今之馬角壩。五婦山即五丁拽蛇之山。鄧芝,字伯苗,蜀漢時義陽新野人,仕于蜀漢。劉備亡,諸葛亮慮孫權聯(lián)魏,特遣鄧芝赴吳,說孫權與蜀和合,又征平涪陵之亂,使百姓安堵,曾為廣漢太守,為大將軍二十年,賞罰明斷,不治私產(chǎn),死之日家無余財。(見《三國志?蜀志?鄧芝傳》)

 

北巴西郡

 

南國縣:(今南部縣城關鎮(zhèn))

 

    大昆井:南充縣西六十里,有大昆井即古之鹽井。

    《太平寰宇記》卷八十六,果州南充縣昆井引《益州記》。

    《蜀中廣記》卷二十七,順慶府南充縣附郭,“有昆井”引同。

    按:《寰宇記》卷八十六:“南充縣,本漢安漢縣地,屬巴郡,南朝宋于安漢城置南宕渠郡,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安漢為南充縣,以古充國為名?!丙}井,《華陽國志?巴志》:“南充國縣,和帝時置,有鹽井?!毕伦ⅲ耗铣鋰h,原為閬中縣地,西漢置充國縣,見《漢志》。東漢初,省入閬中,漢和帝永員二年(公元90年)復置。獻帝初平四年(公元193年)又分充國置南充國縣,見《續(xù)漢志》。梁改南充國為南部縣,即今南部縣治。并謂南部、閬中歷來為川北主要產(chǎn)鹽區(qū),引《蜀都賦》劉逵注:“巴西充國縣有鹽井數(shù)十?!备鼘⑺队[》卷六十七《益州記》所引在“南充”后加一“國”字,成“南充國縣”。以常璩書早于《御覽》、《寰宇記》等,而今南部縣又屬南充縣治,故將此條置于南部縣。

 

寧 州

 

南朱提郡

 

朱提縣:(今高縣西北)

 

    瀘水:瀘水源出曲羅巂,下三百里曰瀘水,兩峰有殺氣,暑月舊不行,故武侯以下渡為限。瀘水又下分諸水,而總其目焉,故有瀘江之名矣。

    《水經(jīng)注》卷三十六,若水,“又東北至犍為朱提縣(原慶符縣地,今高縣西北符江鎮(zhèn))西,為瀘江水?!币兑嬷萦洝?。(此條亦可能是李膺書,暫置此。)

    按:瀘江水即今之繩水,其下游為馬湖江,今以金沙江稱之。高縣本漢南廣縣地,唐置羈糜高州,明改州為縣,屬四川敘州府(今宜賓市)。朱提縣漢置,故城在今宜賓縣西南,齊曰南朱提郡,后沒于僚。瀘水,今雅礱江。曲羅嶲,在今木里縣東北,冕寧縣西,瀘水在此瀠洄三折。(見《華陽國志?蜀志》)?!斗捷浖o要》:“瀘水,其源曰若水,下流曰瀘水,入金沙江?!薄端?jīng)注》:“禁水又北注瀘津水,又東逕不韋縣北而東北流,兩岸皆高山數(shù)百丈,瀘峰最為高秀,孤高三千余丈…而時有瘴氣,三月四月,逕之必死,非此時猶令人悶吐,五月以后,行者差得無害,故諸葛亮表言,‘五月渡瀘’?!庇帧叭羲羶k道縣,又謂之馬湖江。繩水、孫水、淹水、大渡水,隨決入而納通稱,是以諸書錄記群水,或言入若,又言注繩,又或言至僰道入江?!?/p>

 

南廣郡

 

南廣縣:(郡治,在今南溪縣城關鎮(zhèn))

 

    龍騰水:龍騰溪水,源出南溪縣。

    《初學記》卷八,劍南道八,“事對”,“伏犀灘,騰龍水”引《益州記》。

    按:舊南溪縣在今南溪縣城關鎮(zhèn)。南溪縣本漢僰道縣地,南朝梁分置南廣縣,隋改曰南溪。《蜀中廣記》卷十五引《郡國志》:“犍為郡故城在青衣江七里?!薄杜f經(jīng)》云:“青衣江在南溪縣南十五里,古有青衣國,與敘州相鄰,其人因賈至蜀,見漢衣冠遂求內(nèi)屬,因以名焉,其地名龍騰溪,即隋之龍騰戌,今(明代)之龍騰驛是也?!?/p>

 

巴 州  梁置

 

梓潼郡

 

相如縣:(梁置,郡治在今蓬安縣西南舊利溪場)

 

    雞郵(卸)神:雞郵(卸)神在相如縣東次,北下有雞郵溪,因此而為之名。

    《蜀典》卷三居寓類,雞郵神引《益州記》。

 

    “雞卸神在相如縣,以神祠在雞卸溪側(cè),故為名。

    《寰宇記》卷八十六,果州相如縣雞卸神祠引《益州記》?!妒裰袕V記》卷二十八,順慶府蓬州雞卸神祠引同。只“為名”作“為祠號”?!遁浀丶o勝》卷一百五十六,順慶府景物下引同。

    按:“雞郵”,“雞卸”,應是筆劃略異抄寫之誤。相如縣在今蓬安縣西南利溪鄉(xiāng)。蓬安縣,漢安漢縣地,南朝梁置相如縣,元移蓬州治。明朝以州治,相如縣省入,清因之,民國改州為蓬安縣。(見《地名辭典》)?!跺居钣洝肪戆耸骸跋嗳缈h亦巴西縣地,梁天監(jiān)六年(公元507年)置相如縣,兼立梓潼郡于此,后周郡廢縣存,即漢司馬相如所居之地,因以名縣?!庇帧八抉R相如故宅在縣南二十里?!薄吨艿貓D記》:“其地有相如坪,相傳相如別業(yè)在此宅右,西濱漢水蘗蒲欎然,其臺名相如琴臺,高六尺,周四十四步?!彼^“西濱漢水”應是西漢水。

 

益 州

 

汶山郡  梁置

 

汶川縣:(梁于漢綿虒縣置,今汶川縣威州鎮(zhèn))

 

    煮鹽法:汶山,越嶲煮鹽法各異,汶山有堿石,先以水漬,既而煮之。越嶲先燒炭,以鹽井水沃炭,刮取鹽。

    《太平御覽》卷八百六十五,鹽,引《益州記》。

    按:汶山,今汶川縣威州鎮(zhèn)。越嶲,今涼山彝族自治區(qū)西昌縣城關鎮(zhèn)。

 

    芳蒻菹:蜀人以冬月取蒻莖舂碎灸之,水淋一宿為菹。

    《蜀中廣記》卷六十四,方物記第六,食饌:《本草》:“蒟蒻出蜀中”引《益州記》。

    蒻,草名。注見蒻菹條。

 

漢嘉郡   東漢置

 

嚴道縣:(今榮經(jīng)縣西古城坪)

 

    九折阪:邛僰有九折阪,王陽棄轡。王尊驅(qū)馬之處。

    《北堂書鈔》卷一百五十七,地部阪九引《益州記》?;蜃魅卧ァ兑嬷萦洝?。

    按:《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三:“江水自天彭闕,東經(jīng)汶關而西歷氐道縣北”下注“崍山,邛崍山也,在漢嘉嚴道縣,一曰新道縣南,有九折阪,夏則凝冰,冬則毒寒,王陽按轡處也?!稘h書》:“王陽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崍九折阪,嘆曰:‘奉先人遺體,奈何數(shù)乘此險?!笠圆∪?。及王尊為刺史,至其阪問吏曰:‘此非王陽所畏道耶?’對曰:‘是’尊叱其馭曰‘驅(qū)之!’王陽為孝子,王尊為忠臣?!庇郑壕耪圳嬖谮鰨埳?,一作邛崍,亦曰邛僰。今名大關山。在四川榮經(jīng)縣西。本作邛笮,故邛人笮人分界處也。又,《后漢書?郡國志》:“嚴道有邛僰九折阪者,邛刻置”,下注《山海經(jīng)》曰:“崍山,江水出焉?!惫痹唬骸爸薪鲆病!薄度A陽國志》曰:“道至險,有長嶺如棟,入渡之難,楊母閣之峻,昔楊氏倡造閣,故名焉。邛崍山本名邛笮,故邛人笮人界也,崖阻峻,回曲九折,乃至山上,凝冰夏結(jié),冬則劇寒,王陽行步至此退”。

    按:《晉志》:“章武元年(公元221年)改蜀郡屬國為漢嘉郡。嚴道縣在榮經(jīng)縣西。又,《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三江水“又東南過武陽縣…”下注:“自蜀西渡邛,笮,其至險,有弄棟八渡之難,楊母閣路之岨”下引《后漢?志》注云:嚴道有邛僰九折阪,其道至險,有長嶺,若棟八渡之難,楊母閣之峻?!?/p>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