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詞概 【清】劉熙載
樂歌,古以詩,近代以詞。如〈關(guān)雎〉、〈鹿鳴〉,皆聲出於言也。詞則言出於聲矣,故詞,聲學(xué)也。
劉熙載,字伯簡,號融齋,晚年自號寤崖子,亦曾自字熙哉。嘉慶十八年正月癸巳(1813年2月25日)出生。 道光十九年(1839),赴南京鄉(xiāng)試中舉。
道光二十四年(1844)春,赴北京參加會試,中進(jìn)士,以文章與書法均優(yōu),改翰林院庶起士,授編修。 咸豐三年(1853),皇帝召對稱旨,旋奉命入值上書房,為諸王師。 咸豐六年(1856),年終,朝廷考察群吏,劉熙載道德政聲名列一等,記名以道、府用。 咸豐七年(1857),請假客寓山東,在禹城開館授徒。 咸豐九年(1859)底返京。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lián)軍侵犯北京,“官吏多遷避,熙載獨留?!?。 咸豐十一年(1861),離開京城,赴武昌任江漢書院主講。 同治元年(1862),朝廷起用舊臣,劉熙載在列。 同治二年(1863),劉熙載兩次接到返京催令,遂於這年的夏秋期間北上。 同治三年(1864),劉熙載補國子監(jiān)司業(yè)。同年秋,任命為廣東學(xué)故,補左春坊左中允。 同治五年(1866),劉熙載督學(xué)廣東三年任期未滿,請長假回到故鄉(xiāng)興化,從此脫離宦海。 同治六年(1867),劉熙載應(yīng)敏齋聘請,主講上海龍門書院。 光緒六年(1880)夏,劉熙載因疾返歸故里。 光緒七年二月乙未(1881年3月2日),劉熙載卒于古桐書屋,享年69歲。
光緒壬午(1882),被列入《國史?儒林傳》,有“品學(xué)純粹,以身為教”之褒。 第一甲三名 孫毓桂 周學(xué)濬 馮培元 第二甲一百六名 王景淳① 黃 馮譽驥 呼延桭② 汪廷儒 周玉麒 崇家鏊 朱夢元 吳駿昌 王映斗 盧 龔自闓 周 龐家淦 尹開勳 華日新 孫壽祺 竇奉家 方 曹尊彝 朱彥華 蕭浚蘭 田豐玉 張廣居 劉拱辰 鄧廷楠 陳 龔自閎 杜 富呢雅杭阿 張建基 方濬頤 王廷柱 陳作樞 胡霖澍 王德炳 文 王榮淸 程 邊厚慶 康仲方 傅 朱 王應(yīng)蔚 杜卿靄 朱 德 黃桐勳 莫如德 宋 馬儀淸 趙綬章 宋玉珂 栗 第三甲一百名 孫廷元 葉華春 陳 聶光鑾 杜 任沛霖 黃慶蘐 孫子淳 溫德宜 蔣大鏞 高 潘渭春 金 錢 喬文蔚 林芝齡 施紹文 梁康辰 王祺?! ?黃培昌 曾作舟 克 張逢辛 李映棻 劉應(yīng)祥 劉祝庚 周寅淸 萬承絳 陳大典 徐士琦 李 黃之晉 李廉泉 孫欽若 戴臣法 陳金堂 凌錦江 商 陳紀(jì)麟 應(yīng)學(xué)堻 何玉端 楊 沈 白上青 董文炳 董宇煒 鄭選士 汪 鄭霖溥 奎 薄彭齡 韓懋德 李德莪 金 高廷鍈 劉宗城 王鑑民 張夢拯 ①改名:王景澄 ?、凇对~林輯略》作:呼延振 ③改名:李宗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