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報訊(記者陳魏娜 程艷)昨天,熱熱鬧鬧的風箏節(jié)在漢口江灘舉行,84歲的左爹爹攜高8米的“孫悟空”風箏,成為全場的亮點。
昨日,主題為迎會節(jié)、促和諧、展新風的“第二屆江灘安利風箏節(jié)”在漢口江灘市政廣場舉行,風箏節(jié)活動現(xiàn)場分為風箏放飛區(qū)、開心游戲區(qū)、長卷繪畫區(qū)、舞臺表演區(qū)、六城會志愿者預登記處及內容展示區(qū)等。全市青少年代表及家長和安利湖北青年志愿者共約3000多人參與到活動中。 在長約2公里的風箏放飛區(qū),有蜈蚣、機器貓、鉆石、飛碟等幾千只風箏競相飛揚、爭奇斗艷。其中,年過八旬的左新春老人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身高8米的“孫悟空”和5斤重的“戰(zhàn)斗機”趕集“風箏節(jié)”,吸引了不少市民。 此外,在六城會內容展示區(qū),駐足瀏覽的青少年絡繹不絕?!拔议L大了也要當志愿者!”4歲半的李芷欣大聲說道。據(jù)悉,“六城會志愿者報名”是昨日活動的亮點之一,在現(xiàn)場預登記處,不少青少年詢問志愿者報名的相關事宜。據(jù)了解,六城會將需要至少8000名志愿者,青少年可登錄共青團武漢市委的官方網站查詢報名。
小小風箏連起幾代人 據(jù)記者觀察,風箏節(jié)上,最熱鬧的是一群孩子,帶著風箏跑著、叫著,一臉的興奮,而最會親手扎風箏,懂風箏的是那些老人們。
孩子:穿著滑輪放風箏 “我穿滑輪跑得比較快,風箏就容易飛起來了!”11歲的劉澤宇手拿著引線盒,腳穿著溜冰鞋,放飛風箏。6歲的王希,因年齡太小,不懂得放飛方法,她的“小蜜蜂”打著圈地朝地上啄。其他的小選手也不甘示弱,他們紛紛拿出蝴蝶、蜻蜓、貓頭鷹、龍頭、蝙蝠、美人魚等各式各樣的風箏開始放飛,孩子們臉上充滿興奮,歡樂的笑聲、叫喊聲響徹云霄。大家齊心協(xié)力帶著風箏奔跑著、追逐著、嬉鬧著,雖然已是滿頭大汗,但是卻滿不在乎繼續(xù)放飛著,給天空穿上了彩色的花衣裳。 大人:重拾童趣放風箏 4歲的兒子王禮俊在旁邊拍手叫好,美女媽媽王琳攥著繩子小跑一陣后,“小叮當”便隨風舞動。 提起風箏,王琳就會想到小時候,看著大人們拽著風箏線收放自如,風箏在天上高高飛著,王琳的心里特別羨慕。稍大點時,王琳就試著在兩個竹片上糊上白紙,畫上圖案,再剪一段媽媽的縫衣線,做成最簡陋的風箏,找個人少的地方偷偷地放,有時風一吹,風箏就會被吹壞。想痛痛快快放一次風箏的愿望一直未能實現(xiàn),她帶著這個小小的愿望漸漸長大,如今做了媽媽。 “我是風箏,喜歡在天空飛,無憂無慮,像風兒一樣的輕……”這首鄭智化的歌王琳特別喜歡,“小時候的夢想今日終于實現(xiàn)了,特別是帶著兒子放風箏真是太高興了?!?/p>
老人:研究風箏30年 84歲的左新春和他的兩部“杰作”——孫悟空和戰(zhàn)斗機風箏,是昨日的亮點。 因風力太小,8米高“孫悟空”不能“騰云駕霧”了,只能給孩子們“開眼界”。 而藍紅相間的“戰(zhàn)斗機”則不同,這駕全長3米,寬4米,重5斤的“戰(zhàn)斗機”在江灘的上空“昂首翱翔”。制作者左爹爹介紹,他沒有別的興趣愛好,就愛做風箏、放風箏,堅持這一愛好長達30年之久?!皯?zhàn)斗機”是他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才做出來的,竹子作骨架,機身是他親手繪畫的。 在記者跟小朋友的強烈要求下,左爹爹再一次表演了放飛“戰(zhàn)斗機”的“絕技”。只見左爹爹身手敏捷地把繩子往上一扯,3米長的“戰(zhàn)斗機”便順勢往天空飛去,隨風舞動。周圍的孩子們看見“戰(zhàn)斗機”飛上藍天時,都拍打著小手,為這位老人加油。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