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江仙》——北宋.晏幾道 ①夢后樓臺高鎖,②酒醒簾幕低垂。③去年春恨卻來時,④落花人獨立,⑤微雨燕雙飛。 ⑥記得小蘋初見,⑦兩重心字羅衣。⑧琵琶弦上說相思,⑨當(dāng)時明月在,⑩曾照彩云歸。 一、《臨江仙》這首詞 這是我對這首小令及其作者的第三次解讀。如果沒有這第三讀,前面兩讀的意義就非??梢桑驗?,這第三讀才是我真正要說的。蓮、鴻、蘋、云四人,都是晏幾道 早年摯友家里的家伎。晏幾道前期的小令,是專門寫給這些歌伎去演唱的歌詞。中后期的小令,是他和這些風(fēng)塵知己們的內(nèi)心悲歌,同樣還是可以唱的,也是需要被 一唱再唱的。人生如戲,身不由己,盛筵難再,這一首首小令就是最后的揮別語。 【①夢后樓臺高鎖,②酒醒簾幕低垂】: A. 極端平板,甚至刻板;在文字上是一副對聯(lián),在形態(tài)上是兩塊木板。 B. 每個字的大小都一樣;高密度,毫無縫隙,充滿了死者的氣息。 C. 正是①②的死性,激化了后面③-⑩的活性。 【③去年春恨卻來時】: A. 開始軟化、流動,呈現(xiàn)出人的呼吸頻率。 B. 在全詞中,③是最散文化的,也是最稀疏駁雜的。 C. ③和⑥⑦一樣,不是寫出來的,而是被說出來的。 【④落花人獨立,⑤微雨燕雙飛】: A. ④⑤完全是靈魂出竅的結(jié)果。 B. 兩扇中式屏風(fēng),水墨畫,對開;細(xì)膩入微,靈光乍現(xiàn)。 C. 是本詞的一個小高潮,雙重的:技術(shù)高潮+情感高潮。 D. 但是,這個小高潮是虛擬的,詩人靈魂的一次投影而已。 【⑥記得小蘋初見,⑦兩重心字羅衣】: A. ⑥是純粹的男性視角,像在透視;這種視力很有觸摸感。 B. ⑦有強烈的體積感和體溫感,但無肉欲,是哪吒的那種肉體。 C. ⑥⑦的現(xiàn)實感和彩色感,讓④⑤變得更輕,更淡,像黑白剪影。 【⑧琵琶弦上說相思】: A. ⑧是一個焦點;霸氣外露,統(tǒng)帥全局,是本詞(不是作者)的大高潮。 B. 這個巔峰體驗是真實的,是①-⑩自我聚焦的終極結(jié)果。 【⑨當(dāng)時明月在,⑩曾照彩云歸】: A. ⑨⑩看起來像是一對小跟班,跟在⑧后面漸漸消褪,隱沒。 B. ①②的死氣沉沉,進(jìn)化為⑥⑦的生機勃勃,最終淡化為⑨⑩的仙意裊裊。 二、晏小山這個人 晏幾道是一個很“講究”的貴族:他的寫法是杜甫的寫法,但寫出來的卻是李煜的那種隨感而發(fā),極度單純: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子夜歌》)。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李煜《清平樂》)。千里江山寒色遠(yuǎn),蘆花深處泊孤舟,笛在月明樓(李煜《望江南》)。不同之處在于:他比李煜更考究,更干凈。他不會寫出“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這么隨意邋遢的口水句。 晏幾道是一個很“純粹”的隱士:出身烏衣門第,最終卻過著顏回式的生活: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而在那個風(fēng)云劇幻的年代,王安石和司馬光各帶著一幫馬仔在舞臺上血拼,老趙家也換過了好幾撥導(dǎo)演。蘇軾及其四大弟子,以寫詩為榮,以寫詞為恥,正在一步步把小詞改造成大詩。晏幾道及其小令,就這樣被時代淡忘了,或者說,是他拋棄了他所在的那個時代。 晏幾道是一個很“超驗”的詩人:與極度理性的周邦彥完全相反,晏幾道是詞中的另一個極端,深度感性。這種感性路線從溫庭筠、韋莊、馮延巳、李璟、李煜一路傳承下來,被晏幾道推至極限,以至于具有了某種超驗性。我把晏幾道看做是中國版的艾米莉?狄金森: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鷓鴣天)。夢魂慣得無拘檢,又踏楊花過謝橋(鷓鴣天)。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臨江仙)。當(dāng)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臨江仙)。 官身幾日閑, 世事何時足。君貌不長紅, 我鬢無重綠。榴花滿盞香, 金縷多情曲。且盡眼中歡, 莫嘆時光促(《生 查子》)。晏幾道的作品,他的小令,有一種絕望到無處可逃的空虛感;拒絕后世讀者的常規(guī)解讀,也拒絕文學(xué)史的習(xí)慣定位。它們是東方中世紀(jì)的一組靈魂電波, 已在這個世界上游蕩了一千年。而它們的作者,那個口味如此狹窄的中國古典詩人,卻永遠(yuǎn)把自己封在了11世紀(jì)的最后七十年里。 在那個人人以功名為人生終極價值的中世紀(jì),他棄大好前途如草芥,公然同情社會地位卑賤的歌妓,公然歌頌中國人過于陌生的愛情,他批判世界,他拯救內(nèi)心,他 要活得像一個人,而不是帝王家的一條功狗。一個沒有功名意識同時又太有靈魂感的中古詩人,注定不會被中國式的歷史所青睞,反之,他也無意于歷史的褒貶。 ——但是,我今天要為你正名,讓你從琵琶弦上王者歸來: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生于宋仁宗天圣年間,卒于宋徽宗崇寧初年,有《小山詞》一卷留世,是一個在內(nèi)心遭遇到嚴(yán)重精神危機的宋朝人,一個生于前現(xiàn)代卻對世界深深厭倦的后現(xiàn)代人。他的詩歌,那兩百四十六首小令,絲毫沒有【現(xiàn)代含混性】,而只有不可抑制的、源自內(nèi)心的【古典單調(diào)性】。 鬼谷空侯 2012年1月29日 |
|
|
來自: 翼網(wǎng)情深 >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