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甜酸苦辣嘗遍,方知清淡滋味最美;萬水千山走過,才見本地風(fēng)光絕佳。 2。玩得轉(zhuǎn),脫得開,世出世間大智慧;拿得起,放得下,在塵離塵真豪杰。 3。吃虧是??谥心?,有幾人真肯吃虧?難得糊涂墻上掛,有哪個甘心糊涂? 4。是生意就能賺錢,看你是否有此福報?各行業(yè)都有空缺,看你是否這塊材料? 5。沒有理想,生命便失色,沒有信仰,人格必變形。 6。順逆因比較而顯,善惡以分別而生。 7。氣不和時少說話,有言必失;心不順時莫做事,做事必敗。 8。神仙尚有缺陷,人生豈能盡如意! 9。事莫虛應(yīng),應(yīng)則必辦,應(yīng)事不辦便結(jié)怨;愿莫輕許,許愿必還,許愿不好便成債。 10。把寺院當別墅,你有多大來歷?借佛事賺錢花,你有幾寸頭皮? 11。挨小人謾罵,莫要還口,若還口,兩個小人;遇惡棍迫害,莫圖報復(fù),苦報復(fù),兩個惡棍。 12。罵國王,國王不惱,衛(wèi)士決不容忍;謗佛仙,佛仙不嗔,神鬼定不輕饒。 13。美色動欲心,丑態(tài)招惡心,不見為凈;直言仿面子,爭論傷和氣,沉默是金。以不辨對流言,流言不得不息;以不理對挑釁,挑釁不得不休。 14。萬物在說法,看你如何著眼;一切是考驗,試你如何用心。 15。人生如夢,自迷自醒,干別人何事;世事如幻,緣滅緣生,操哪份閑心。男女是緣有緣惜緣無緣隨緣;兒孫是討債還債無債不來。 16。在庸人眼里,小事是大事,在英雄眼里,大事是小事,在圣賢眼里,世上本無事;你心里有事么?看破了放下了都不算事,無事! 17。昨日事尚使你煩惱,通什么宿命;夢中鬼尚使你俱怕,開什么天眼 18。作惡之可怕,不在于別人發(fā)現(xiàn),而在于自己知道;作善之可嘉,不在于別人夸贊,而在于自己安詳。 19。人身難得,既得人身早修行;明師難遇,既遇明師快請法。 20。知足是富人,平常是高人,無事是仙人,無心是圣人。 21。看重了錢財,你圍著錢財轉(zhuǎn);看淡了錢財,財神圍著你轉(zhuǎn)。 22。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萬事萬物都逃不出“因果”二字,須知:事事有佛理,處處有因緣。 23。菩薩道不求速成,眾生無盡愿無盡,地老天荒只管行去,樂在奉獻;人間事莫圖適意,煩惱無邊法無邊,甜酸苦辣各具真味,趣在體驗。 24。是非入耳不起分別,是為無過之人;善惡入目不生欣大厭,是為凈土中人。 25??蛠硪痪鋯柡颍腿ヒ痪渥8?,不分張王李趙,都是善緣;境生一份喜悅,境滅一份清靜,莫辨真妄,無非心造。 26。想開了自然微笑,看破了肯定放下。 27。無論順逆安危,常對子孫微笑,即是無上慈敬;莫分數(shù)落夸贊,多聽長輩嘮叨,即是絕佳孝行。 28。此人像個瓜,不知是西瓜南瓜還是冬瓜,對了,這是傳統(tǒng)品種,叫做傻瓜。禪師有言:好事壞事不如無事,甜瓜苦瓜不如傻瓜。 29。積金積銀不如積德,學(xué)武學(xué)文不如學(xué)佛。 30。善謀生者不求巨富,自然無缺;善處世者不圖顯達,常處逍遙。 31。成敗、榮辱、福禍、得失,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挫折、苦難,我們是否能保持一份豁達的情懷,是否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32。在紛紛擾擾的世界上,心靈似高山不動,不能如流水不安。在我們的漫漫人生中,要懷著一顆平常心,即使是平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只要細細品味,也能品味出那雋永醇厚的滋味來! 33。如果珍愛生命,請修養(yǎng)自己的心靈,人總會有一天走到生命的終點,一切如過眼云煙,只有精神長存世間。所以人生的追求是一種境界。 34。社會生活的豐富與繁雜,個人在工作和處世上的單純與不足,使我們原有的心理準備猝不及防,而付出與得到之間的失衡,發(fā)展與機遇之間的交錯,世俗與真誠之間的沖突,使得我們變得浮躁不安。更多的忙碌,更多的寂寞,更多的悲喜,更多的無奈。許多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是到處找人提供建議,而是在不受干擾的地方,清理思路,感悟生命,享受生活。 35。佛說,放下才能得到解脫。困擾我們的是我們的心靈,而不是當下的生活。如果能一顆平常心去對待生活的一切,就會祛除心中的雜念,享受一種超然的人生。有些事之所以放不下,是因為心中有太多的雜念。想要祛除雜念,就要在心中保持一片清澄,讓雜念沒有滋生之處。 36。世間的事物變化無常,我們不必執(zhí)著于心愛的事物而難以割舍。畢竟,我們喜愛一種事物的初衷,并不是因為推動它時要傷心。 37。禪心,是專心致致,是心無雜念?;勰芏U師說:禪定,不是整個人像木頭或者石頭一樣地死坐著,而是一種身心極度寧靜,清明的狀態(tài)。離開外界一切物相,是禪。內(nèi)心安寧不散,是定。如果執(zhí)著于人間的物相,內(nèi)心既散亂;如果離開一切物想的誘惑及困擾,心靈就不會散亂了。我們的心靈本來很清凈安寧,只因為被外界物相迷惑困擾,如同明鏡蒙塵,就活得愚昧迷失了。思量人間的善事,心就是天堂,思量人間的邪惡,就化為地獄。心生慈悲,處處就是菩薩,心生智慧,無處不是樂土,心里愚癡,處處就是苦海了。 38。佛說:在需要的時候得到滿足就是一種幸福。 許許多多辛辛苦苦地尋找的東西往往就在我們身邊。 救助別人往往是在救助自己。 我們自身的價值源于對我們自己的認識。 39。欲望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永遠都不會滿足。我們每個人都有欲望,但欲望太多了,人就會變得疲憊不堪,更無法靜下心來去做真正想做的事。 40。對于一個人來說,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或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同樣重要。 41。對方不懷好意的挑釁和侮辱,目的就是讓我們憤怒,從而失去理智,這樣對方就可以抓住我們的弱點,將我們擊倒。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沉得住氣,以無招對有招。要知道,對于所有邪惡的語言或舉動,如果我們不接受,對方只能把它收回去。 42。我們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而不是活是別人的眼睛里。大多數(shù)的人想改造世界,而很少有人想改造自己。 43。要想得到別人的賞識,就要先做一顆珍珠。 44。世上不存在絕對的均等,均等只存在于我們心中。 45。一個人要有顧念別人之心,但也要有顧念自己之心。如果只顧別人不顧自己,雖然可見我們的愛人之心,卻不能善待自己。 46。人生中最大,最難戰(zhàn)勝的敵人,就是自己。有的人可能戰(zhàn)勝了無數(shù)的對手,可最后還是敗在了自己的手中。在我們試圖戰(zhàn)勝對手或者想要達到某個目標之前,要先檢查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是否阻礙了自己。 47。在希望中活著,才會看到光明。 48。許多的煩惱都出于自己的想像,而非真實存在。 49。如果忙得很充實,就沒有時間老。 50。在心中點一盞心燈,才能真正照亮自己。 51。佛說:不要屈服。這個對手可能是你的敵人,可能是你面臨的困境,也可能是你自己。誰都會有倒下的時候,關(guān)健是你能否再站起來,關(guān)健是你面對輸與贏的心態(tài)與姿態(tài)。 52。我們總是跌倒在自己的優(yōu)勢上。 53。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很公平。 54。看透、放下、隨緣....... 55。一切皆為虛幻。 一切皆為虛幻,應(yīng)出自佛法大般若部。般若部卷數(shù)眾多,據(jù)說濃縮的精華是《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剛經(jīng)》。金剛經(jīng)里有云,一切皆為虛幻,也有一首偈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yīng)作如是觀”。也就是說,一切世間上的法,都是短暫不真的,就像露泡夢電云一般,應(yīng)該如是看待。一切皆為虛幻,這里說的虛幻不代表沒有,我想應(yīng)該是佛家講的“空”。 56。不可說,說即是錯。 仿佛記得的原文是,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錯。什么文字沒有破綻,語言、表達亦如是。你說一句話,總有話能反駁你,是不是這樣?嗬嗬~ 釋迦佛說法49年,最后說他自己一字未說,也確實,他老人家是一字未立,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佛經(jīng),是佛的弟子們整理流傳下來的,史上的第一次500比丘大會就是做這個工作的,由佛的表弟阿難尊者來口述,大家紀錄的。這個阿難尊者,據(jù)說的記憶力超強,佛說的,他都能記住,而且他一直跟在佛的身邊,所以,我們現(xiàn)在能看到佛經(jīng),不得不謝謝這位大尊者。當時,流傳的教義,現(xiàn)在東南亞盛傳,我們這邊的叫他們小乘佛教,,意思也就是說他們的修行法門,是自己解脫,我們這邊的是大乘佛教,講究自利利他,普度眾生,藏密也許是保持最原味的原始佛教了。我們中土的佛教有十大宗,大家熟悉的迦葉尊者拈花微笑的那個是禪宗,以心傳心的法門,很多老人家念佛的,南無阿彌陀佛,這是凈土宗,還有華嚴宗、法華宗等等,哎,牙齒開始疼了,我每次一說錯話,牙齒就會疼,真的,這個沒瞎說,也許預(yù)示著上面的很多文字闡述,錯誤多多了。沒有不破的文字,但有說文的真心,也許這就夠了。有人言:有些話是不能說出來的。一旦失口,往往一絲脆弱的牽伴都會斷掉,縱然痛惜也。 57。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就轉(zhuǎn)到這句話上來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在典藏中出現(xiàn)的很多,我們平時看到、想到的一切,都可以說是色,色是相,一種外在的表現(xiàn)形式,我們的思維意識也是色,是個相;空是理,是相的真實本質(zhì),這個空,不是說沒有,就如虛空,也是有的,好比我們看到一棟樓房,看見了,就是樓房的色相,但是,我們知道樓房是磚石、鋼筋、水泥等等組成的,而這一切又都是物質(zhì),也就是現(xiàn)代科學(xué)說的原子、分子等組成的,它是真實存在的,不容否認。我們也知道,若干年后,您住的這棟房子會變化,好比和平橋的綠地,原來是河邊的人家,現(xiàn)在是綠地了,色相從民居變成了綠地,我們的地球現(xiàn)在的位置也會在若干年后變成銀河的虛空,但是地球的物質(zhì)不會沒有,只是轉(zhuǎn)化罷了。人的意識也是一樣,好比現(xiàn)在腦子里在想以前看的佛法,但是下班回家就會想到其他很多,人的念頭是不是也像房子一樣,建成了、拆遷了、又去建、再拆.....如此循環(huán)反復(fù)。一個念頭來的時候,你不知道他怎么來,他走的時候,也不知道他怎么走,留住念頭的方式就是定神,定住了,不過,我們可以試試,自己定住一個念頭可以多長時間,這個定,是說不間斷的哦,這里就談到觀和定的問題了,扯遠了,呵呵~念頭想留也很難留住的,你說他有,你留不住,好比你想一個蘋果,一晃神,說不定想到芒果了,真有嗎?說沒有,它確實有,來過了,自己明白的感知到,真真切切,好像不能說有也不能說沒有,好像有時候有有時候沒有,好像.....作的了念頭的主嗎?是不是感到一直被牽著走???所以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58。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人生在世,隨遇而安,緣來不拒,緣去不驚。而在這個花花世界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動妄心,不存妄想,那樣心如止水是一種福氣,還是一種遺憾。佛家遵人心其一,身其二的教誨,認為只要心不動則可避禍萬千,是以不變應(yīng)萬變,只是一俗人,若沒了想念,是一種什么樣的空虛,人因為有了欲望,而道生了動力,什么都皆空了,還人世來做什么,而痛苦也是一種修煉,就不扯什么“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段子了,就你自己從痛苦中爬出來的經(jīng)驗也是一種財富。其實此禪語很是喜歡,也能從中參透些許道理,只是自己是紅塵中人,也沒打算看透紅塵,就把它暫且記下來,當來日到達心如止水境界時再細細品味。 59。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語出《佛典》,昔時佛祖拈花,惟迦葉微笑,既而步往極樂。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得升天堂,佛祖就是佛祖,誰人能有這樣的境界?!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這一切都是一種心境。心若無物就可以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堂。參透這些,一花一草便是整個世界,而整個世界也便空如花草!現(xiàn)在很多相愛的人,會因為對方的貧窮而離開!這是真正的愛情嗎?也許會有人說愛情和面包的理論!可是,過去的老人們都說,有情飲水飽。我也相信:真正愛1個人,雖然貧窮,但是只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只是喝水都覺得飽!愛就是這樣的一種心境:得到了愛,就仿佛已經(jīng)得到了全世界! 60。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佛說:修百世方可同舟渡,修千世方能共枕眠。前生五百次的凝眸,換今生一次的擦肩。今生的一次邂逅,定然孕育前世太多甜蜜或痛苦的回憶。萬發(fā)緣生,皆系緣分!偶然的相遇,驀然回首,注定了彼此的一生,只為了眼光交會的剎那。你說:緣是山中高士晶瑩雪,世外仙姝寂寞林。我說:緣是眾里尋她千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你說:緣是縱然兩情相悅,仍難逃宿命之劫。我說:緣是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緣是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窗前點滴到天明。緣是無盡的思念。而我,傲立于沙漠中靜靜的看著它緣起緣滅。 61。經(jīng)典七: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大悲無淚!是的人到悲痛的極點,也就是萬物的極限,那就是一無所有的感覺,所以對于背來說,就可能出現(xiàn)“悲極生樂、或者悲底見喜”的結(jié)局。大悟無言!同理,理解的頂端、認識的終點、領(lǐng)悟的深處,就是大明白,也存在爭論和雄辯,所以唯一的做法和姿態(tài)就是沉默無語!大笑無聲!根據(jù)以上的解釋規(guī)律,我想無論是誰都會自我理解了吧! 62。經(jīng)典八: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是佛家勸人改惡從善的話。比喻作惡的人一旦認識了自己的罪行,決心改過,仍可以很快變成好人。語出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廣額正是個殺人不眨眼底漢,放下屠刀,立地成佛?!?br> 63。經(jīng)典九: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五祖弘忍要求大家各寫一偈來確定接班人,奪冠呼聲最高的神秀寫的是“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朝朝勤拂拭,莫使惹塵?!?.......當時慧能還是個勤雜人員,還不識字,找了個小沙彌給念了一遍,然后就說出了那個現(xiàn)在很知名的偈子(還得找人幫著寫在原作邊上),五祖看了之后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該同志尚未悟道,擦了吧”,但是半夜把慧能叫來上了一課小灶(有點西游記的意思),然后為了避免紛爭,傳了學(xué)位就讓六祖趕快帶了衣缽溜了!這四句主要講的是要人們懂得放下,也就是佛經(jīng)中說的四大皆空,但是又不執(zhí)著于空!前兩句只不過借菩提樹和明鏡來講明:不要執(zhí)著與事物。后兩句講自己的境界,明明想得道,但是太執(zhí)著于道,反而與道越來越遠。禪宗主要闡述了人人皆有佛性,重在修心和意,而不是外在的! 64。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當年地藏王菩薩原可以成佛,但他見地獄里有無數(shù)受苦的魂靈,不忍離去。于是留在了地府,并立下重誓:“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于是有一這句話的由來,屬于佛教的大乘。聽一聽流行的歌曲《我不入地獄》則更有感受。主唱:良心的旋律,能把悲劇變成最佳喜劇。一念的差距,能夠翻天覆地改變結(jié)局。正義兩個字,往往要靠犧性自己換取。那里不敢去,不管會有甚么遭遇。去去,去去去去。(和唱):人生易得伴侶,千金難買一聚。共同進退該去就去。面對恐懼手握自己名譽,我們不入地獄誰敢入地獄。主唱:天大的委屈,莫過于要永遠不言不語。閃亮的過去,發(fā)揚光大直到揮之不去。絕配的情侶,往往也要取得命運容許。心有一點虛,走著不能不走的路。還是,去去去去。和唱:人生難得知遇,完成一段壯舉。攀上最孤獨的領(lǐng)域。準備就緒,我們?nèi)绻咸焐?,可能先要勇敢闖地獄。 65。人生感悟:成熟的人不問過去,聰明的人不問現(xiàn)在,豁達的人不問未來。發(fā)上等愿,結(jié)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qū)捥幮小?/font> 明白自己的位置,擁有自己該擁有的。 66。佛語有云:勇于追求是一種精神,勇于舍棄卻是一種境界。的確,塵世中有太多的功名利祿,人浮于世,便有了太多的追求思慕。然而生命畢竟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旅程,攬住了明月,就挽不住清風(fēng)。 為了追求大山的巍峨偉峻,就必然要舍棄小丘的玲瓏俊秀;為了追求大江的波濤浩瀚,就必然要舍棄小溪的清流婉轉(zhuǎn);為了追求大漠的孤煙聳立,就必然要舍棄小園的豆苗稀疏。 果實舍棄了花朵的美麗,換來了秋實的豐碩;小草舍棄了溫室的舒適換來了生命的剛強;幽蘭舍棄了婀娜的姿容,換來了清新的暗香;雄鷹舍棄了低空的淺飛,換來了高空的壯美;煙花舍棄了安靜的閑逸,換來了五彩的神奇。 舍棄了花團錦簇的渲染,一抹衰蘭數(shù)枝瘦竹才能勾勒出畫的風(fēng)韻;舍棄了八音齊奏的喧囂,五尺桐木幾縷弦才能流尚出泉的天籟;舍棄了濃辭艷賦的堆砌,一藤一樹一鴉才能點綴出秋的悲涼;舍棄了推杯換盞的更迭,一盞清茶半碗米粥才能烘托出人的情操。 學(xué)過茶道的人都知道有一道工序叫做舍棄,超脫紅塵的人都知道有一種境界叫做舍棄,深諳人生的人都知道有一種智慧叫舍棄。 舍棄了五斗米,陶淵明吟出“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閑適;舍棄了官場名利,李白道出了“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的清幽;舍棄了富貴生活,杜甫看到了“無邊落木蕭蕭下,不見長江滾滾來”的悲愴;舍棄了浮世華美,王維悟到了“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的雅致。 舍棄不是失掉幸福,而是成就完美——經(jīng)過淘洗的完美。人生不能追求絕對的完美,但我們可以追求經(jīng)過舍棄的完美。就像背上包袱太多,我們需舍棄一些輕松上路一樣。 人生本就是一條路,一條漫長且艱辛的路,途中會有鳥語花香,會有花紅柳綠,但前進的腳步不能止住,因為我們追逐的是夢想,尋求的是明天,我們別無選擇,只有舍棄那些看似美好的溫柔陷阱,才能追求那些遙遠的人生夢幻。 生命亦如是,生命只是我們借來一用的資本,經(jīng)營的項目由我們自己選擇,但資本有限,這樣我們就須舍棄一些非必需的項目,那么當生命歸還時,我們可以仰望蒼天自豪地吟嘯:“我是最后的贏家!”縱然歸還了資本,我們還有盈利,可供世人享用。 佛語蘊含著無限禪機,人亦是靈性的生物,偶然拾得一句,便能參透半個人。 67。一個人,不能了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
68。改變別人,不如先改變自己。 69。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 70。常常原諒自己的人,往往得不到上蒼的原諒。 71。常常責備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諒解。 72。人很奇怪,不了解自己,卻又每天想去干涉別人,弄得痛苦不堪。 73。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 74。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是非,把它看作很正常,你就不會難過,因為是——人嘛! 75。犯錯是平凡的,原諒才能超凡。 76。任憑你有多大的快樂,無??偸莵淼健?br> 77。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78。傷人之語,如水覆地,難以挽回。 79。大家都知道,生氣是一種無知,又無濟于事,可是又奈何不了它。正因為少‘悟’,放不下得失之故。 80。金錢化妝你的外表,佛法啟悟你的內(nèi)在。 81。五官刺激,不是真正的享受,‘內(nèi)在安詳’,才是下手之處。 82。自尊太強,優(yōu)越感太重的人,將不堪一擊,少許逆境,足以使他徹夜難眠。 83。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84。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85。輕信道聽途說,就像一只傻狗,別人隨便扔了一塊石頭就急忙跑去撿。 86。不能把握現(xiàn)在,就無法獲得永恒。 87。人心不好,環(huán)保、治安自然不好。 88。遇到困難時不害怕,心中無事,是名真修。 89。時間總會過去的。 90。算命不如認命。 91。恨別人,痛苦的卻是自己。 92。律己要嚴,待人要寬。 93。不要浪費你的生命,在你知道一定會后悔的地方。 94。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忘記別人的缺點吧! 95。征服世界,并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96。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于平凡,卻享受平凡。 97。能忍之人,事事稱心;善嗔之人,時時地獄。 98。與其說你賺錢,不如說你被錢所賺,因為錢賺走了你的青春、時間、體力和生命。 99。有志氣的人發(fā)一次愿,終身堅持。沒志氣的人天天發(fā)愿,浮而不實。 100。稻穗成熟,頭自然低下。 101。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102。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103。有德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187。徹底的認識你自己,你就會認識佛。 104。因小果大,莫以惡小而為之,莫以善小而不為。 105。真正的布施,是把煩惱、憂慮、分別、執(zhí)著,通通放下。 106。若無‘是非’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 107。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108。透視一切變化的結(jié)果都是‘空’,就不會掛礙任何事物。 109。悟性是每個人的心,所以自己就是主宰。 110。各有因緣莫羨人。 111??系皖^的人,永遠不會撞到矮門。 112。不讓古人是謂有志,不讓今人是謂無量。 113。生命是妄想的產(chǎn)物。 114。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115。不要相信權(quán)威,權(quán)威有時也會錯誤。 116。為而不有,善而不居。 117。煩惱比歲月更易催人顏老。 118。常常使別人過快樂日子的人,自己也必定很快樂。 119。誹謗他人就像含血噴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120。想編織未來的美夢,現(xiàn)在正是時候。 121。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122。向人低頭,不曾矮小過。 123。作福莫如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124。量大福大。 125。遇順境處之淡然,遇逆境處之泰然。 126。風(fēng)平浪靜,訓(xùn)練不出良好的水手。 127。填得飽你的肚子,卻填不滿人心貪念。 128。面對現(xiàn)實,逆境也會變?yōu)轫樉?,總有機會轉(zhuǎn)機。逃避現(xiàn)實,雖暫時偷安,但沒有翻身余地。 129。甩掉你的假面具,你就能享受到自然的喜悅。 130。凡夫轉(zhuǎn)境不轉(zhuǎn)心,圣人轉(zhuǎn)心不轉(zhuǎn)境。 131。過去,已成過去,它只是記憶的殘影。 132。智者知幻即離,愚者以幻為真。 133。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134。黃金無種子,惟生于勤儉之家。 135。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在追求快樂,但卻沒有人真正了解什么是快樂。 136。知因果即知進退,知悟性即得‘開心果’。 137。圣以正覺為習(xí)慣,眾生卻以煩惱為習(xí)慣。 138。家里的垃圾知清倒,內(nèi)心的垃圾(貪、嗔、癡)不知‘倒’。 139。學(xué)悟的孩子不變壞,學(xué)悟的老人不癡呆,學(xué)悟的少年永不敗。 140。智者善植因果。 141。圣人可以掌握時空,而凡夫卻被時空所限制。 142。真正的看破是提起,積極地為大眾服務(wù)。 143。誠懇可以感動人,謙虛可以說服人。 144。老實是很平淡的字眼,但是要想成就,就非它不行。 145。犯了過錯,造了罪業(yè),別人知不知道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知道。 146。善于保護自己的,永遠謙虛談話。 147。好、壞,都會隨時間消失,沒有例外。上蒼對時間的安排,絕對平等。 148。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想。 149?!颉褪且谛闹辛酎c空間,好作回旋。 150。失去了鴨子,你會急忙找回來,失去了良心,卻不見有人著急。 151。心志要苦,意趣要樂,氣度要宏,言動要謹。 152。言多必失,盡量少給自己這種機會。 153。贊嘆別人,要在大庭廣眾;責備人,必須在私下。 154。有智慧的人,從周圍取樂,沒有智慧的人,希望別人給予快樂。 155。貪心,你的嘴臉,就是貧窮相。 156。色心不除,生死不了。 157。有生必有死,人應(yīng)懼生,不應(yīng)懼死。無生即無死,究竟解脫。 158。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 159。作事不怕不成,只怕無恒。 160。一個人如果不被惡習(xí)所染,幸福近矣! 161。我思故我在,我觀故自在。 162。人必須在自我中覺醒,才能破除我執(zhí)。 163。凡有追求,必定有煩惱。 164。學(xué)悟,就是要你認識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165。要搞好個人的衛(wèi)生,尤其‘心理衛(wèi)生’最為重要。 166。得失心不放下,想要不痛苦,都不可能。 167。世界上有一種生意,永遠是虧本,那就是發(fā)脾氣。 168。有了智慧,自然能了解真理,能了解真理,生活自然快樂。 169。魚生活在水中,所以我們見不著他的淚。 170。真正的神通,是把煩惱弄通。 171。是非的原則是將心比心,設(shè)身處地的為他人想一想。 172。健康,是真正的財富,不要糟蹋它。 173。我慢高山,不留德水。 174。悟是教育家,不是政治家。他慈悲地教導(dǎo)眾生,從不控制眾生。 175。是非天天有,不聽自然無。 176。愚人求境不求心,智者求心不求境。 177。為人正直,則與道相應(yīng)。 178。見一切人皆圣人,唯我一人是凡夫,則心自息怒。 179。德修而謗來;來謗而修德! 180。緣由愿來,愿力強,善緣自然具足。 181。再大的功德,抵不過一念驕心;再大的罪過,抵不過一個悔字。 182。人忙心不盲,即是有定力。 183。山不轉(zhuǎn)路轉(zhuǎn),境不轉(zhuǎn)心轉(zhuǎn)。 184。世間一切,為我所用,非我所有。 185。覺悟真理的人,即擁有真正的生命。 186。體會到生命無常的人,便不會再放蕩和貪逸,所以說對于生命無常的覺醒是智慧的開端。 |
|
|
來自: 珎藏苑 > 《佛學(xué)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