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牙,荷蘭實際上的京畿,盡管名義上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政府機關、皇家宮闈、外國使團、國際機構等均設在海牙,故被譽為“皇家之都”。 我曾長期弄不明白:為什么Den Haag譯作中文會叫“海牙”,按著字母拼讀之“驢唇不對馬嘴”嘛。當有一天我走在它的大街上,充耳皆是“登哈格”,始明白“海牙”確非荷蘭文的直譯,悟出定是“二手貨”來自其英語Hague的轉譯,且還是閩粵或洋涇濱滬式的發(fā)音。畢竟舶來語皆是先在這些最早開放的口岸形成、以訛傳訛的。 從阿姆斯特丹乘車到海牙不過60公里,皇都緊靠大西洋邊,海岸線綿延十幾公里,系全國第三大都會,現(xiàn)今人口約50萬,建制近800年了。閱過鹿特丹的怪建筑、阿姆斯特丹的運河、紅燈區(qū)后來這,花田綠林,靜謐清爽,分外一新,領會出為啥大人物們生活在這兒。 到達后我們自是先找威名遠揚的國際法庭,因為從報章上不絕于耳這首席大法院,幾乎成為海牙的同義語了。這個聯(lián)合國的六大機構之一,占地七公頃,當?shù)厝斯芩泻推綄m(Vredespaleis)。殿墻以花崗巖及紅磚混合砌成,帶有拜占庭風味,一長排多個大拱墊底,托起四五層樓高的樓宇,威嚴對稱,氣勢磅礴;粗壯的大鐘樓高達80米,傲視著全市;中間主體廣廈的淺灰色大片瓦頂,宛若劉海瀑布垂下,既有高屋建瓴不可阻擋的氣勢,又寓意天降法網恢恢疏而不漏。雖說它古色古香,但在歷史遺跡林立的歐陸,不過是黃口小兒,1913年才封頂竣工,由美國財閥Andrew Carnegie出資150萬美元筑成。 宮前的大庭園甚是氣派,面積不小于足球場,內中花壇草坪,格局整齊,色彩艷麗,兩廂綠樹環(huán)拱襯托著,與殿堂遙相呼應,富麗輝煌。大門口有一塊小小的碑石,上以英文鐫刻著“愿世界充滿和平”,反映了該機構的宗旨與職責。然而該法庭有點徒有其表,受理業(yè)務并不多,成立半個多世紀來,沒啥大案可審,近年能記得的案宗也就是前南斯拉夫總統(tǒng)米洛舍維奇,和新才被捕的前波黑塞族軍事指揮官姆拉迪奇。不過大法官每年的薪水高達16萬美金,真是一個閑好差事。 離開這里,市內的另幾個觀光點是圍繞在湖邊的國會大廈、市政廳、美術與博物館等,匆匆過客當然沒有足夠的功夫進入細細參觀,只能在外走馬打量。但是光是街道上的各種雕塑,就像是座巨大的戶外藝術陳列館,叫人目不暇接,誘人想象得出館內的寶藏豐富精彩了。這些雕刻作品與各種新老建筑混搭在一起,并不顯得雜亂無序,竟然蠻協(xié)調的,展示了一道獨特的藝苑風景線。 我想瞅瞅荷蘭的大海啥模樣,于是便去了席凡寧根(Scheveningen),不過十分鐘的車程。此處是荷蘭最負盛名的海濱休閑度假地,天藍水碧,沙細灘平,海風習習,帆影點點,游人如織。長在黃海之濱的我,浣水匯泉灣的赤足現(xiàn)踩上了荷蘭國的綿軟岸灘,感覺頗不一樣,滿有紀念意義。 挽起褲腳弄潮趟水之余,我回首眺望此地首屈一指的大酒店Kurhaus,偉岸地兀立在灘坡上,越發(fā)顯得壯麗,紅邊黃墻、拱窗圓頂,一絲伊斯蘭的風格,迥異于比比皆是的哥特、巴洛克、古羅馬等格調的歐式鄰舍,故成為了該市的地標之一。它自開張以來始終是達官貴族的奢華下榻地和交際處,周遭附庸著購物街與大小娛樂場,方便觀光客一條龍消遣與揮霍。 再一處洞天不可遺漏下,是馬德羅丹小人國(Madurodam),距席凡寧根不遠,乃一微縮景觀的主題公園。這個“粒子國家”占地面積不到兩平方公里,但濃縮了荷蘭所有代表性的名勝古跡,入內一窺,絕對能以一覽眾山小,把全國各地主要景致“一網打盡”,省卻了四處奔波尋覓了。 我們行走在這里面,仿佛一下子掉進了一個童話世界,目擊的不是想像模擬出的虛幻物,乃是依照實物按25:1的比例照搬縮建在此的。由于十分集中,顯得密麻滿當,包括皇宮城堡、教堂廣場、風車公園、港口機場、橋梁運河、公路鐵路、城市有軌電車等;里面的人物也就寸把高,形態(tài)各異,栩栩如生。就是踉蹌學步的幼兒走在旁邊,相對亦成大步流星的巨人在鳥瞰,比例尺的作怪別具一番視覺的另類新奇感。許多場景我們先前已經游歷拜訪過了,在此“downsize”重逢倍感熟悉親切。 此外也不乏動態(tài)的演示:像列車環(huán)繞奔馳在全球最長的鐵道模型上;風車轉動;輪船駛至運河橋頭時,橋身分兩□向上開啟放行之,然后落下合攏,跟實情一樣,補上了人們實地觀光時亟難遭遇之的不足。再就是海港內的巨輪突然失火了,烈焰頓起濃煙四冒,但見消防船紛紛疾馳而至,高壓水炮齊射,速將火撲滅,令人嘆為觀止。 還有首都機場的飛機運轉移窩、旅客在電扶梯上趕搭航班,等等,均教人感慨不已小人國的高科技,平添許多游興,所以大人小孩都愛來此。您若訪海牙時,一定記住要來這福地一觀呦。 (摘自加拿大《星星生活》/作者:星學) (責任編輯:呂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