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中的各個交易系統詳述(下)

 江蘇常熟老李 2013-09-13

《計量技術操盤策略》中的各個交易系統詳述(下)

(2007-01-31 15:23:37)
轉載
分類: 交易相關的網文轉摘
七種常用系統已測試完畢。
運用順勢系統的最堪憂之處,是市場是否能夠繼續(xù)呈現明顯的趨勢。雖然1990年初期的表現十分優(yōu)異,但獲利能力近年來有逐漸轉差的傾向。這是系統性交易者必須留意的問題。測試結果或許意味著,未來十年到二十年之內,逆勢系統的表現將優(yōu)于順勢系統。

接下來是11種作者的新系統.
凱斯特納移動平均系統

這套方法是由常用的移動平均穿越系統修改而來。單一移動平均線穿越系統的最大問題就是訊號反復。改進方法之一是利用兩條均線構建通道。
方法如下:兩條移動平均線,其中一條計算每天最高價的移動平均,另一條計算每天最低價的移動平均,兩者分別為通道的上限與下限。
交易訊號:唯有當收盤價高于通道上限才買進;唯有當收盤價低于通道下限才賣出。
除此之外,利用下列方法過濾交易訊號:今天的X天移動平均高于前一天的讀數,才接受買進訊號;今天的X天移動平均低于前一天的讀數,才接受賣出訊號。濾網使用的參數X,通常都設定等于移動平均長度(如采用20天的通道,則X=20)。
本案結合兩套系統,一個采用20天移動平均,另一個采用80天移動平均。唯有當兩套系統的訊號彼此一致,才接受進場訊號。至于出場訊號,如果今天的收盤價跌破80天期盤中低價的簡單移動平均,則結束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收盤價超過80天期盤中高價的簡單移動平均,則結束空頭部位。
此系統運用于期貨市場,績效很不錯有11年獲利,且夏普率、K比率都很高。股票市場稍差,但仍有7年獲利。

 

第二階突破策略

這種策略可以區(qū)別不同期間長度的通道突破強度。對于一般的二十天通道突破系統來說,如果今天收盤價創(chuàng)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則建立多頭部位。根據定義,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必然是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因此,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也將是二十天通道突破系統的買進訊號?;蛟S我們應該強調一點,四十天期的最高收盤價,其意義顯然超過二十天期的最高收盤價。我設計第二階突破指標判別新高或新低收盤價的重要性。
每天,我比較今天收盤價與最近八十天收盤價的關系,藉以判斷今天收盤價的突破程度。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五天的最高收盤價,今天就是五天期新高。同理,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二十天的最高收盤價,今天就是二十天期新高。這種比較將回溯到最近八十天為止,藉以判斷今天的突破程度。
這種某天期高價或者低價,就是第二階突破統計量。高價記錄為正數,低價記錄為負數。舉例來說,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四十天的最高收盤價(四十天新高),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就是40;如果今天收盤價是最近三十五天的最低收盤價(三十五天新低),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就是-35。
我們利用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建構通道突破系統:如果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創(chuàng)最近四十天新高,而且讀數大于20,則建立多頭部位;如果今天的第二階突破統計量創(chuàng)最近四十天新低,而且讀數小于-20,則建立空頭部位。


第二階突破策略的獨特結構,并沒有轉移為根本績效。雖然邏輯結構非常合理,但第二階突破策略的表現顯然不如標準的順勢系統。我想,這個策略恐怕必須重新設計才能運用于實際交易。

MACD柱狀圖折返

MACD=12天期收盤價EMA-26天期收盤價EMA
MACD訊號線=MACD的9天期EMA
MACD柱狀圖=MACD-MACD訊號線(差值繪制為柱狀圖)
MACD柱狀圖通??梢蕴峁┰缙诘木崳@示趨勢即將發(fā)生變化。(記得三重濾網交易法中第一重濾網即是采用MACD柱狀圖作為趨勢變化的指標,本人在交易中亦采用柱狀圖作為研判工具之一)

MACD柱狀圖折返策略,是運用MACD柱狀圖偵測趨勢即將發(fā)生變動的能力,并轉為交易訊號。
交易法則如下:當柱狀圖由零線以下谷底向上反轉達x%,代表買進訊號;當柱狀圖由零線以上峰位向下反轉達x%,代表賣出訊號。
我們知道,當柱狀圖由谷底向上折返,意味著價格趨勢可能向上反轉;同理,當柱狀圖由峰位向下反轉,意味著價格可能向下反轉??墒?,每當柱狀圖由極端讀數折返就立刻進場的話,可能會造成訊號反復,所以我們規(guī)定柱狀圖折返必須達到x%的門檻,才視為有效的進場訊號。
本例中的x%采用25%來測試。測試績效并不精彩。雖然優(yōu)于大多數擺蕩指標類型的策略,但在整個測試的12年中,期貨只有5年獲利,股票只有2年獲利。
可是,請注意,在最近5年內,期貨市場有四年獲利。雖然還不適用于目前的交易,但MACD柱狀圖折返系統很可能是明日之星。

 
背離指數

上周考試,耽誤了一些時日,今天開始
在上升趨勢的拉回過程中買進,或在下降趨勢的反彈過程中放空,這是我最喜愛的策略之一。我設計這套背離指數(divergence index)衡量這種拉回或者反彈走勢的勁道。背離指數是透過兩個動能指標的乘積衡量拉回力道,遲疑最近價格變動量的變異數平方。
背離指數=(10天動能×40天動能)/(40天價格變動量標準差×40天價格變動量標準差)
交易規(guī)則:如果背離指數小于-10,而且四十天動能為正數,建立多頭部位;
                  如果背離指數小于-10,而且四十天動能為負數,建立空頭部位。
此處我們把背離指數視為順勢系統運用,但是該指數也可以作為逆勢系統運用,藉以猜測行情頭部或底部位置。
背離指數系統的表現很不錯,尤其在期貨方面。請注意背離指數近年來的績效沒有變差的跡象,這點與其他順勢系統不同,因此,這或許是頗具將來性的系統。
 
移動平均匯合方法

最佳化程序是很重要的概念,我設計一種移動平均系統,可以簡化參數最佳化程序。移動平均匯合方法(moving average confluence method)不采用最佳化參數值,而是檢視所有參數組合訊號,唯有所有訊號一致性達到某最小門檻,才進場交易。
     基本上,我們仍采用兩條移動平均線的穿越系統,短期均線的長度設定為一到二十天之間,長期均線的長度始終是短期均線的四倍。所以,可能的參數組合會包括1天/4天、2天/8天―――20天/80天等20組。短期均線向上穿越長期均線,代表買進訊號;短期均線向下穿越長期均線,代表賣出信號。每天我們都檢視20組參數提供的交易信號,計算發(fā)出買進信號的參數組合數量百分率。這個百分率讀數就代表“移動平均匯合統計量“(MACS),然后繪制為走勢圖。
舉例來說,如果1天/4天參數組合發(fā)出買進信號,MACS就+5(因為總共有20組參數,按100計,每一組參數發(fā)出買進信號,相當于5%)。依照這種方法,每天檢視所以20組參數;假設某天有12組參數發(fā)出買進信號,當天的MACS讀數就是60。
交易法則如下:如果MACS等于或大于60,進場建立多頭部位;如果MACS等于或小于40,進場建立空頭部位。
依據作者的統計(90-01年),不論期貨或者股票,移動平均匯合方法的表現都不錯(具體評價略),其中外匯市場、利率及石油表現最佳。只要價格出現明顯的趨勢,大多數移動平均參數組都會呈現相同方向的信號。MACS利用0到100之間的讀數,反映參數組合交易信號的一致性。將來這套系統可以采用更復雜的交易法則,另外設定出場信號。例如,多空部位的進場信號分別設定在75與25,如果MACS介于75與25之間,則保持空手?;蛘咭部梢园殉鰣鲂盘栐O定在MACS穿越50。
有上可以看出,傳統的指標在加入一些創(chuàng)意后可以構建一些不錯的交易系統。作者的這個系統彈性比較大,讀者自己可以相應作些調整,比如長、短均線關系可以從4倍關系改為3或者5倍關系。作者的統計是針對連續(xù)在市操作的統計,我們也可以根據作者后面的說明對進出場作些改變,比如進場信號仍是60、40,但是出場信號可以是穿越50;當然還可以結合其他――總之這套系統在運用時有很大的彈性,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作些相應調整。當然,真正用于實戰(zhàn)之前需要一番測試。
 
常態(tài)化包絡指標


最早的時候,某些人只采用一條簡單移動平均提供買賣訊號??墒牵S著計量策略變得愈來愈普遍,交易者開始采用更復雜的方法。對于那些遠離移動平均線的極端價格走勢,交易者試圖掌握其中的賺錢機會。為了辦到這點,她們必須藉有某種方法判斷價格是否太過遠離移動平均線。
理想的情況下,移動平均最好如同橡皮筋一樣,只要價格太過遠離,移動平均就會把它們扯回來。于是,這就產生移動平均包絡的觀念。
包絡是由移動平均周圍的兩條帶狀區(qū)間構成。
過去這是利用兩個常數乘以移動平均。例如,105%乘以移動平均為上限帶狀,95%乘以移動平均為下限帶狀。基本上,只要價格脫離兩條帶狀范圍,就視為太過遠離,應該會返回移動平均。若是如此,這套系統就有獲利機會:價格跌破下限帶狀而重新返回,代表買進訊號;價格穿越上限帶狀而重新折返,代表賣出訊號。
過去這是相當常見的系統??墒牵P于這套系統顯然有一個問題:我們究竟如何精確決定帶狀的寬度呢?“不斷嘗試”似乎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辦法。我想應該還有更好的辦法,所以設計了常態(tài)化包絡指標(NEI).NEI會根據最近的資料,自動繪制兩個包絡。
NEI=(收盤價-今天的五十天收盤價移動平均)/最近五十天價格變動率標準差。
依照大小順序整理最近50天的NEI,然后
NEI上限=今天的五十天移動平均+第10個NEI
NEI下限=今天的五十天移動平均+第40個NEI
交易法則:價格向上穿越NEI上限而重新跌破,代表賣出訊號;
                     價格向下跌破NEI下限而重新穿越,代表買進訊號。
-----對于沒有明確趨勢的行情,這套系統似乎頗能精確判斷價格折返點。
測試的結果很有趣,期貨方面,雖然夏普率、K比率都為負值,似乎不堪使用,可是最近六年內有五年獲利,似乎獲利能力已經否極泰來。
股票沒有期貨好,但最近五年有三年獲利。

 

多重進場擺蕩指標系統

類似如RSI與隨機指標等超買/超賣擺蕩指標,通常同來辨識行情頭部與底部,屬于逆勢系統。我設計的多重進場擺蕩指標系統則完全不同。不論采用哪種擺蕩指標,當指標顯示趨勢變的更強勁,就增添多頭部位,當趨勢轉弱,就結束多頭部位,如果趨勢變得更弱,則建立空頭部位,甚至慢慢增添空頭部位。這個系統的特色在于:趨勢強度決定訊號強度。以下列舉一個范例:
擺蕩指標向上穿越55:建立一單位多頭部位(譯按:反向穿越則結束部位)
擺蕩指標向上穿越70:建立2單位多頭部位
擺蕩指標向上穿越85:建立3單位多頭部位
擺蕩指標向下穿越45:建立1單位空頭部位
擺蕩指標向下穿越30:建立2單位空頭部位
擺蕩指標向下穿越15:建立3單位空頭部位
這套系統采用20天期慢速%K作為基準擺蕩指標。我們可能建立1-3單位的多頭或者空頭部位,完全取決于20天期慢速%K指標的讀數。
測試顯示這套系統運用于期貨市場表現還不錯,可是整體表現還是不如其他順勢系統。運用于股票市場,情況就很差了

 

調整型隨機指標

1998.3月的《期貨》雜志(futures)刊載mark  etzkorn與george   pruitt的文章,介紹一種新的通道突破系統,采用市場波動率來調整期間長度。在這套系統內,如果收盤價的標準差增加,系統計算進場訊號的回顧期間也增長。舉例來說,波動較劇烈的行情,可能需要采用60天通道突破系統來提供進場訊號,如果行情波動緩和,則采用20天通道突破系統。
這篇文章勾起我的一些新想法,于是設計一種根據市場波動程度而調整的擺蕩指標。擺蕩指標是計算短期相對價格區(qū)間的有效工具。--因此我設計出一種新的調整型隨機指標,其中14天慢速%k指標將根據最近14天期最高價-最低價區(qū)間,以及最近100天期最高價-最低價區(qū)間進行調整。
新隨機指標=(十四天慢速%k隨機指標-50)×(最近14天最高盤中價格-過去14天最低盤中價格)/(最近100天最高盤中價格-過去100天最低盤中價格)+50
原則上,這是根據最近14天與最近100天的價格波動相對程度來調整14天期隨機指標。
新的隨機指標比較不敏感,走勢比較遲鈍。超賣、超買通常設定在35/65。
交易法則:當向上穿越65而重新跌破65,建立空頭部位;
向下穿越35而重新向上穿越35,建立多頭部位。
不過,這套系統的測試結果顯示非常失敗,不論是在期貨市場還是股票市場,夏普率與K比率均為負值。
對于這種表現,很多交易者可能會較輕松放棄這個指標,可是請記住某些表現最差的指標,往往是還沒有經過篩選的鉆石。讀者不妨由反向操作的角度考慮這個指標,這很可能作為一套有效系統的基礎。


三連發(fā)

某些非常簡單的構想,卻具有意想不到的表現。三連發(fā)的原則很簡單,但績效表現卻很好。
當下列三個條件滿足時,進場買進:
1:今天收盤價高于先前第五天收盤價;
2:先前第五天收盤價高于先前第十天收盤價;
3:先前第十天收盤價高于先前第十五天收盤價;
同理,下列三個條件滿足時,進場放空:
1:今天收盤價低于先前第五天收盤價;
2:先前第五天收盤價低于先前第十天收盤價;
3:先前第十天收盤價低于先前第十五天收盤價;
誰說簡單的策略不能成功呢?不論期貨或股票,三連發(fā)策略的歷史測試績效都很杰出。



成交量反轉策略

長期以來支持效率市場假說的學術界人士,開始進行歷史測試,檢視這個假說是否成立。其中michael  copper就是一列,他發(fā)現單周報酬率走勢如果伴隨著萎縮成交量,通常會在隔周反轉。
讓我們利用股票市場資料來檢定他的理論。
進場訊號的交易法則如下:
五天期絕對價格變動量大于一百天期價格波動率標準差,而且五天期平均成交量小于先前第十天開始的五天期平均成交量75%。根據這兩個條件,我們希望找到價格出現重大變動而成交量萎縮的機會。如果最近五天的價格出現顯著下跌變動而成交量縮小,則進場買進;如果最近五天的價格出現顯著上漲變動而成交量縮小,則進場買進。所有部位都在進場之后的第五天出場。
測試表明,此策略似乎頗能判斷短期行情的頭部與底部,在股票市場表現很不錯,夏普率達1.15,K比率為0.49。


賽塔支撐/壓力策略

亞利市.賽塔(Alex Saitta)是我最欣賞的華爾街專業(yè)分析師,他的名氣或許不是頂大,但我相信它是少數愿意在每天分析中,清楚表達其預測或觀點的分析師,不像其他專業(yè)分析師說起話來總是躲躲閃閃。1990年代,賽塔曾經在所羅門史密斯邦尼編寫一份每日刊物,專門分析股票與債券市場的短期行情。不同于投資銀行的專業(yè)分析師,賽塔創(chuàng)造很多計量交易方法。我最欣賞的是其中一種判斷行情頭部與底部的技巧。
賽塔是由20天期盤中高價與盤中低價的簡單移動平均著手。如果收盤價高于(盤中)高價均值,市場就結束負性階段而進入正性階段。同理,如果收盤價低于低價均值,市場就結束正性階段而進入負性階段。請注意,這套技巧的真正優(yōu)點不在于趨勢定義,而在于如何判斷先前頭部與底部的方法。一旦認定新的上升趨勢已經開始(由負性階段進入正性階段),賽塔就有先前的下降趨勢中尋找最低收盤價(或最低盤中低價),把這點定義為底部。反過來可定義頭部。
我采用賽塔的頭部與底部,定義壓力與支撐。

有一種古老的說法,舊的壓力一旦被克服,就轉變?yōu)樾碌闹?;舊的支撐一旦被跌破,就轉變?yōu)樾碌膲毫?。所以,先前的頭部一旦確定,投資人與交易者都會試圖在這個位置賣出--那些稍早沒有在高點出場的人,當然不希望連續(xù)犯第二次錯誤??墒?,如果頭部壓力一旦被克服,就代表當時的賣壓已經被買盤消化,這股買氣通??梢詭有星樽吒摺7催^來理解,就是底部的情況。

我們藉有賽塔頭部與底部,判斷賣壓與買盤的位置。交易法則如下:
價格上漲穿越先前的頭部,進場建立多頭部位;
價格跌破先前的底部,進場建立空頭部位。
請注意,每當收盤價穿越20天期盤中高價或低價的移動平均線,就必須重新設定先前的頭部或底部。
不論期貨或股票,這套策略歷史測試績效都很不錯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