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幾天,我在新浪微博上,看到“藥品不良反應網(wǎng)”的博文《終生用藥與上癮有關嗎》,順手將文中的一句話“我們每天都要吃飯,而且終生都如此,這并不是因為我們對飯上癮,而是因為我們需要。慢性疾病的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也是類似的道理。”復制下來,作為評論。轉發(fā)到微博上后,被好多網(wǎng)友喝彩轉發(fā)。有醫(yī)生跟帖,認為這句話可幫助病人理解長期用藥的必要。 任何比喻都有局限,吃飯與吃藥作比,容易被人接受,但不等于把道理講清楚了。這里發(fā)一篇《慢性病為什么需終生用藥—以高血壓病為例》的博文,來科普一下,對其他慢性病也可舉一反三。盼再得到網(wǎng)友們的歡迎。好,下面言歸正傳。
簡說高血壓病 高血壓是一個慢性病,許多人患此病后,都需要終生服藥。為什么這么麻煩呢?雖然 “理解的執(zhí)行,不理解的也要執(zhí)行”,不過把道理明白了,肯定會增加對醫(yī)囑的依從性。至少可對那些號稱不需終生服藥,幾個療程包斷根的醫(yī)藥虛假廣告,提高抗騙被忽悠的定力。高血壓藥物是虛假廣告泛濫的重災區(qū)。 先說說高血壓病。血液要在血管里流動,需要一定的壓差,血液從壓力高的地方才可流到壓力低的地方,所謂水往低處流啥。但這個血壓應在一定的范圍,過高、過低都是病。血壓為何會超高呢?有與血液流動相關的實體器官的因素,如:心臟、血管,供血量,血液的粘度等;也有控制那些器官的神經(jīng)、激素系統(tǒng)的因素;還有說不清的遺傳基因DNA。 心、腦血管、腎等實體器官長期遭遇“壓力山大”,會受到損傷,增加發(fā)生動脈硬化、腦血管意外、腎臟病等疾病的可能性。在醫(yī)學上稱高血壓為“靜默的殺手”,是導致中風的主要原因。早在上個世紀的20年代就有人提出血壓高是病,需要治療(那時,離血壓計的發(fā)明才12年)。到上個世紀50年代后,各種抗高血壓藥物陸續(xù)問世,成了至今控制高血壓的有效的手段。這或許成了人類期望壽命增加的一個因素。
藥物降血壓,但不除病因 對于大多數(shù)的高血壓病人,現(xiàn)代醫(yī)學還說不清楚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的高血壓,可能是多個因素共同發(fā)力的結果,被稱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對極少數(shù)找得出病因的,稱“繼發(fā)性高血壓”,除去病因就一勞永逸)。只能采用能夠降壓的藥物,把血壓的數(shù)據(jù)給降下來。這些藥物有各種類型,作用機制各不相同(參見博文:細說降壓藥物何其多?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1af2b0100pk35.html )。即以各自的方式,參與到血液循環(huán)的生理活動,使血壓降下來。 例如常用的藥名中含“普利”或“沙坦”的降壓藥,能作用于血管緊張素Ⅱ的血壓調節(jié)系統(tǒng)。血管緊張素Ⅱ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人體內最強的升壓物質。“普利”類的藥物(如卡托普利)可以減少身體分泌出這個升壓物質;“沙坦”類的藥物(如氯沙坦)可直接抑制使升壓物質作用的受體,降低血壓。由此,藥物通過血管緊張素Ⅱ的相關激素系統(tǒng),參與了體內血壓的調節(jié),結果就是降低了血壓。 但是,藥物并不能去除身體內導致血壓過分升高的原因。例如因為血管硬化,彈性減少,血管狹窄,等等導致血壓高的因素,并不會因藥物得到修復;甚至好多因素似乎不可逆轉。這些多與器官的損傷、老化,紊亂等有關。如沒有藥物的攙和,則會血壓依舊。這不像那些除去病因的藥物,如殺菌的抗生素,能和體內激發(fā)出的免疫力一道,殺死病菌。到病好了,就不再用藥了。 有人可能隱隱中還相信古人(世界各民族都是)對疾病的觀念。疾病是魔鬼、妖怪,用藥物或其他方式(巫術)把它們祛除趕走,病就好了。對古人常遇到的傳染病,倒有幾分相似;但對現(xiàn)代流行的一些慢性病,就完全不是那回事。 這好比,我們援助一個窮困地區(qū),給他們提供食品衣物。如沒有注意幫助其生產(chǎn),開辟財源,等一旦外源的財物減少或失去,仍會復貧??垢哐獕旱乃幬锞褪且环N外援,是病人不能缺少的外援。 這就是說,高血壓病人一直需要藥物,要靠外援的藥物來保持正常的血壓。這在醫(yī)療實踐上已證明,保持正常的血壓會使病人受益:能夠減少長期持續(xù)血壓過高,造成的心、腦、腎的疾病,減少中風的風險。
已吃的藥物到哪里去了? 也許有朋友會疑惑,已經(jīng)用的藥,不能一直發(fā)揮作用嗎?為什么要不斷的補充藥物呢?多麻煩喔。這正是本文重點要說清的道理。大家都知道牛頓力學上的“反作用力”,藥學也有類似的“定律”。藥物對人體有作用,同時人體也對藥物有“反作用”。這個人體對藥物的作用,稱為“藥代動力學”(前者叫“藥效學”),這也是決定藥物的用法用量的基礎。具體的內容有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除四個方面。本博主曾為每個方面各寫了一篇科普。這里只揀有關的來說,即藥物的消除。有興趣的可看看我的博文:藥物,其實也想留----體內過程之四(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01af2b0100r3r9.html)等。 藥物在體內,要隨血液分布到各處,遇到相應的部位會產(chǎn)生作用(或副作用);同時,也會隨血流帶進肝臟、帶到腎臟。肝臟的眾多藥酶,會處置部分藥物,可讓藥物失去活性。腎臟里生成尿液的功能,會不由分說的把部分藥物留在了尿里,隨尿被排出體外。體內的血液循環(huán)會不停息地把藥物帶到肝或腎,帶進后就代謝、消除一些。于是,藥物在體內的量就隨時間的流逝逐漸的減少。藥品說明書中的“半衰期”,就用來描述藥物從體內消除的速度,如卡托普利約3小時,氯沙坦則要長一些。到低于藥物最小有效劑量的門坎時,就沒有藥物的作用了。所以過一定時間要再吃藥。至今未出現(xiàn)吃一次可管一輩子,或管很長時間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 現(xiàn)回到前面吃飯的比喻。飯菜中的營養(yǎng)素在體內被吸收,最終“燃燒”成了能量(代謝),或成為了身體的一部分,也就被消耗掉了;吸收后,胃腸道空了,就使人感到肚子餓,提醒該吃飯了,這是維持生命的需要。吃藥與之有相同,也有不同的地方。相同的是:藥品的量,逐漸被體內排泄出去,到體內沒什么藥時,如不補充,缺了藥物發(fā)揮作用,狀態(tài)就會失常。不同的是,你的身體并不會有缺藥的感受。吃藥需要自己去把握。慢性病用藥堅持得好,病情就不易發(fā)展,生活也愉快。在這個意義上,最好的醫(yī)生是病人自己。
是需要,不用擔心成癮 這種情況與藥物成癮完全是兩回事。藥物的成癮,就是人們渴望再次反復使用該藥物,以得到愉快的感覺。而不用它,就會出現(xiàn)一些不適狀況,即稱為戒斷癥狀。有成癮性的藥物是國家規(guī)定特殊管理的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有特殊標識、要用紅處方,濫用就成為毒品,是觸犯刑法的??垢哐獕旱乃幬餂]有成癮性,根本不用擔心。 總之,慢性病的長期用藥,與成癮性無關。只是體內血壓或其他指標如血糖、血脂等控制,即疾病治療的需要。對健康有幫助,不要隨意停藥喔。最后再多嘮叨一句,好多慢性病都是富貴病、生活方式病,不要也不能單一靠藥物來控制。如對高血壓,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減少煙酒茶的刺激、減少鹽的用量、注意生活工作的節(jié)奏、適當?shù)倪\動等都對疾病的治療有好處,是可以減少藥物的用量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