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里推薦一個書單,可說是理解先秦墨家思想的最低要求。為什么顧如要把西方學者的書放在《墨子》研究類書籍之前呢?原因就是“無奈”。國人的頭腦被儒家灌輸2000年了,我們看任何東西都會聯(lián)系儒家觀念。沒有前面6本西方書籍的基礎,看不出《墨子》中到底在講什么。不看這些書,墨家愛好者也不明白顧如為什么要堅持那些被儒家中國所鄙棄的墨家理念。比如對上天鬼神的信仰、天志、謀私、分工合作、法治、社團、兼愛、功利。 《自由憲章》(或譯《自由秩序原理》) 2013-04-10 15:38:13 《自由憲章》是哈耶克先生享譽思想界的“自由”憲章。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呢?“自由就是一個人不受其他人或某些人武斷意志強制”。自由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系,強制是自由的對立面。自由之所以可能而且必要,是由于人類個體知識和理性的有限性。只有對這種有限性有清醒的認識,才能避免重蹈歷史上種種錯誤的覆轍。歷史上某些巨大的災難就是由知識的自負、理性的狂妄釀造的人禍。通過學習《墨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墨家的不相攻、非強制,和“天為貴、天為知而已矣”的無知論原則與哈耶克的思想相通。 從《自由憲章》中,我們還可以看到“自生自發(fā)的秩序”。社會的正義存在于人們?nèi)粘I畹纳茞河^念之中?!皞鹘y(tǒng)”也是一種自生自發(fā)的秩序。這正是我們必須重視傳統(tǒng),發(fā)掘傳統(tǒng),恢復傳統(tǒng)的原因。書中哈耶克用了大量的篇幅來討論自由與個人責任的統(tǒng)一,而這一部分,也成了本書的一個閃光之點。通過學習先秦名學和《墨子》,我們同樣會發(fā)現(xiàn)華夏傳統(tǒng)的觀念里萬物與其責任是合一的。 《法律、立法與自由》 2013-04-10 22:59:21 在這本書中,哈耶克將問題帶入更加深入的研究中。而且哈耶克在這本書中糾正了《自由憲章》中的一個錯誤?!蹲杂蓱椪隆分泄苏J為大陸法系的法庭可以支持他的理論,但在本書中哈耶克徹底接受了普通法和慣例法。認為法律規(guī)則的進化就是法官或律師在具體案例中不斷揭示和明確一些原本就存在的法律規(guī)則,并將之運用到判案決斷中去,雖然這些法律規(guī)則在此之前"不曾得到表述,甚或從未得到遵循"。 立法者所制定的和法官所遵循的法律符合一般的普遍抽象規(guī)則的標準時,才能說是法治。哈耶克把這個原則稱為超法律原則。依法治理并不能帶來法治。法治必須有自愿接受和維護法律權威的文化、道德傳統(tǒng)作為基礎,因為在這些文化、道德傳統(tǒng)中的人們能心甘情愿地遵循那些促使這些文化、道德傳統(tǒng)得以進化的普遍抽象規(guī)則,把那些符合一般的普遍抽象規(guī)則的標準的法律視作當然。所以哈耶克會認為,成文憲法并不會使一個國家的成為法治國家,而一個有著良好尊重法律的權威的國家反而更有可能是法治的國家。 本書中哈耶克區(qū)分了"人造的(made)的秩序"。指某個系統(tǒng)外的或源于外部的力量創(chuàng)造的秩序"。這種秩序往往和組織和集權專制聯(lián)系在一起;它常常是首先得承認一個外在的更高的創(chuàng)造者,隨后在組織中就自然形成一個等級結構,而秩序的維續(xù)就建立在了一種命令與服從的關系基礎之上。 注意本書中的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良好的秩序是何以形成的?";第二個問題是"什么樣的規(guī)則能夠促進良好的秩序形成?"。第三個問題是"什么樣的法律和如何立法才能來保護自由的秩序?"。同時請注意墨家所說的"天志"正是超法律原則,《尚同》篇所描述的法治制度正是慣例法制度,而儒家的秩序正是"人造的(made)的秩序"。 《美國司法制度》 2013-04-10 23:55:51 看完《法律、立法與自由》以后需要看看案例。那么《美國司法制度》一書比較適合國人的閱讀習慣,比較適合作為《法律、立法與自由》的案例去看。 《大法官說了算》 2013-04-10 23:57:54 同樣可以作為《法律、立法與自由》的案例去看。而且這本書寫得老少皆宜,很適合作為消遣。本書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正是一個“大法官所是必是之”的社會。 《國富論》 2013-04-11 00:14:31 斯密認為增進國民財富的最大原因是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而提高勞動生產(chǎn)率就是要加強分工和增加勞動力。所以他的《國富論》從分工寫起,引出了他的價值理論。 “經(jīng)濟人互通有無,物物互換,互相交易,是人類本性的一個根本特征,每個人改善自身境況的一致性、經(jīng)常性和不斷的努力是國民財富賴以產(chǎn)生和增長的重大原因。”斯密從人性論出發(fā)分析人,認為作為“經(jīng)濟人”的人們從利己主義出發(fā)達到了利他的結果。在人類社會中存在一種內(nèi)在自然秩序。經(jīng)濟生活就是按照這種秩序自發(fā)運動的,這種秩序就是自由發(fā)展政策。他極力主張限制國家干預經(jīng)濟的作用,認為國家的作用應僅限于維護國家安全和個人競爭,以及舉辦一些資本家無利可圖的工程,國家的政權義務,是保障資產(chǎn)階級有一個和平、安全地進行經(jīng)濟活動的環(huán)境,起到一個資產(chǎn)階級“守夜人”的作用。 斯密創(chuàng)造了一個“看不見的手”的理論。這個前提,便是把人看作“經(jīng)濟人”?!凹葲]有打算,事前也不知道,我們對私人目的的追求,便促進了一個超過我們原有的更大的目的,看不見的手,于是作為作用于人類命運的一個最初的動力?!?br>讀斯密的《國富論》,我們會發(fā)現(xiàn)與墨家的經(jīng)濟理論和以愛利為核心的人性分析何其相似!“雖上世至圣必蓄私”,墨子所說的這句話必須重新正視。 《論美國的民主》 2013-04-10 23:59:49 托克維爾的傳世之作。筆者認為這本書對于當今的國人來說,其中“美國”并不是主要內(nèi)容。主要內(nèi)容是托克維爾對革命的思考,怎么樣應對革命。其中包括宗教(信仰)、統(tǒng)治層、民眾幾個方面面對不可阻擋而且必須進行的革命,應該抱什么態(tài)度、做哪些準備、如何指導。書中“美國”只是一個“如何指導”的典范。 從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必須恢復華夏傳統(tǒng),必須使墨家思想成為社會的主導。必須使社會由先秦墨家那樣的社團所構成。不去解決問題,而單純壓制革命只會導致類似法國大革命那樣的激烈暴力革命。 《墨家魯陽懸疑案-墨子里籍與事跡考實》 2013-04-11 00:20:49 書名已經(jīng)說明了內(nèi)容。要強調(diào)的是,這本書完美地反駁了其他關于墨子里籍的主張。并且非常嚴謹?shù)卣撟C了墨子的里籍問題。提出墨子是隨王子姬朝南下的周室百工之后。祖上原姓竹,祖輩為避周室追殺而改姓墨。其中還包含一個“墨子年表”,也比較準確。 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老墨莊三位大宗師,他們的里籍幾乎在一起。在一個很小的范圍內(nèi)。其中莊子最靠近儒家傳播的核心魯國。所以莊子在老墨莊之中也最接近儒家。而且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墨家對齊國稷下學宮早期的影響必然非常大。告子、淳于髡這些稷下早期人物都屬于墨家學派。實際上,孟子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則歸墨”是違反當時的史實的。因為當時從孔子都三代儒生早已名播天下,并且在鄒魯、魏國等地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天下之言不可能不包括他們。那么孟子所說“不歸楊則歸墨”只能是齊國稷下學宮的狀況。那么可以推論:黃老學派最早是由楊墨兩家發(fā)展起來的,孟子之后才加入儒家成分。 《墨經(jīng)校解》 雷一東 齊魯出版社2013-04-11 00:45:35 這是目前集前人之功對《經(jīng)說上下》四篇最好的解讀。 讀《墨子》需要從《大小取》《經(jīng)說上下》六篇入手。如此才能建立屬于墨家自己的概念、語言和觀念系統(tǒng)。目前公開出版物中還沒有對《大取》和《小取》比較能接受的解讀。推薦顧如的《大取解析》和《小取解析》。 讀完本書之后,應該能比較正確地認識先秦墨家的主張了。推薦閱讀顧如的《墨學入門三字經(jīng)》和《墨家的理路》《墨子解析(未全部完成)》等文章。 《墨子全譯》 周才珠 貴州出版社2013-04-11 00:34:06 在《墨子》被重新正確解讀之前,可以先參考本書譯文。 顧如將《墨子》譯文放在前面6本書之后介紹。是因為沒有前面6本書的基礎,看不出《墨子》中到底在講什么。國人的頭腦被儒家灌輸2000年了,我們看任何東西都會聯(lián)系儒家觀念,以為儒家代表了傳統(tǒng)。這種看法是非常錯誤的。《韓非子》記載先秦儒墨水火不相容。這不單是具體某些個政治主張的不同,而且是整個思維方式、理路的不同。更不是儒家思維推測的“爭權奪利”。《墨子》書中只說墨子推辭了封地、封官。即使在記載那些當官的墨者之時,也不直言他們是在為官。《墨子》全文除了“王公大人”連用之外,僅一處使用“公”這個字眼。說明墨者對通過官方達至社會理想興趣不大?!渡型贰渡匈t》篇則說明墨家對政權的看法僅僅是“執(zhí)法者”,連立法權都沒有。也就是說,墨家認為社會需要由社會自己管理,人們要各自為自己負責、努力。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 2013-04-11 01:16:37 本書是公認的對資本主義精神進行詳細分析的偉大著述。韋伯在書中論述宗教觀念(新教倫理)與隱藏在資本主義發(fā)展背后的某種心理驅(qū)力(資本主義精神)之間的生成關系。 “在以苦修來世、禁欲主義、宗教虔誠為一方,以身體力行資本主義的獲取為另一方的所謂沖突中,最終將表明,雙方實際上具有極其密切的關系?!币虼藛栴}只能是:“艱苦勞動精神、積極進取精神(或不管將其稱為什么精神)的覺醒中往往被歸功于新教,必須不要像流行的看法那樣將其理解為對生活樂趣的享受。如果舊日的新教精神和現(xiàn)代的資本主義文化之間有什么內(nèi)在聯(lián)系的話,我們無論如何也不應在所謂多少帶點唯物主義色彩或至少反禁欲色彩的聲色享樂中尋找,而應在其純粹的宗教品性中尋找?!?br>顧如認為這與其說是資本主義精神,不如說是墨家精神。 |
|
|
來自: 蕭銳 > 《國學經(jīng)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