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子的教育內(nèi)容相當廣泛??鬃訉θ腴T弟子教育的第一步即是從技能開始,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六藝”,即“御、射、書、數(shù)、禮、樂”?!吧洹笔巧浼?,“御”是指駕馭戰(zhàn)車的技術;“書”包括識字和自然博物常識,相當于現(xiàn)代的文化科學知識;“數(shù)”的教學不僅指一般的數(shù)學知識還包括記日、記月、記年的歷法,甚至“八卦”也屬“數(shù)”教的內(nèi)容?!岸Y”用于維護各種人倫和道德規(guī)范;“樂”是通過音樂、舞蹈、詩歌等藝術手段使學生從情感上接受道德的熏陶,所以“禮”與“樂”互為表里,“禮”是“樂”的表現(xiàn)內(nèi)容,“樂”是“禮”的表現(xiàn)形式?!岸Y”與“樂”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德育任務。若從課程分類的觀點分析,“御、射”應該歸入體育或軍事體育課程的范疇;“書”屬于社會科學文科課程;“數(shù)”屬于自然科學理科課程;“禮、”則屬于德育課程;“樂”屬于美育課程。在德、智、體、美諸課程中,孔子是主張德育優(yōu)先的。“禮”屬于徹頭徹尾的政治課程;“樂”是通過音樂表現(xiàn)政治禮教;屬于智育教育課程的“書”也應該是政治教育的附屬,其內(nèi)容主要是一些文獻典籍。至于文獻典籍,孔子一生對《詩》、《書》、《禮》、《樂》、《春秋》、《易》進行了系統(tǒng)的學習、整理和研究,并作為教材進行教學,后來被教育界稱為“六經(jīng)”。從孔子的課程內(nèi)容可以看出,孔子的課程觀念屬于典型的人文主義課程觀。“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薄墩撜Z?述而》 所謂文,即“詩、書、禮、樂。凡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皆文之教也;行,謂弓行之;中心盡心曰忠;恒有諸己曰信。人必忠信而后可致知力行。故曰忠信之人可以學禮,此四者,皆教成人之法?!苯袢艘话阏J為“文”屬于歷代文獻類文科課程;“行”屬于品德修行,主張受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修治品行,也就是“篤行”,今天看來應該屬于思想品德課程所組織的社會生活實踐類的活動課程;“忠”屬于政事,也就是教育學生為社會做事要盡忠職守; “信”是為人之道,屬于與人交際過程中所應遵守的道德規(guī)范,講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也應該屬于思想品德方面的課程。在孔子的教學內(nèi)容中,德、智、體、美諸方面,德育被置于首位?!叭逝c禮”是孔子德育教育的最高追求,“孝與悌”是孔子道德的中心與出發(fā)點,而“泛愛眾”則是其最終目標與歸宿?!暗茏?,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_到孝、悌、謹、信、親、仁的境地而又努力讀書學文,是孔子對學生的要求?!捌錇槿艘残?,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薄墩撜Z?學而》 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對自己的父母兄弟可以做到孝順和睦,這樣的人不可能會違法亂紀、犯上作亂;一個人如果可以守住自己根本的做人標準,整個社會的道德準則就可以人人遵守而得以盛行。這里的“本”就是做人的根本,“務本”就是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有仁愛之心,能“泛愛眾”,和“博施于民而能濟眾”的人。樊遲問孔子曰:“敢問崇德、修慝(TE,罪惡)、辨或”。子曰:“先事后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往其身,以及其親,非或與?”《論語?顏淵》 樊遲問孔子有關如何使社會更崇尚道德,如何使人們批判罪責而化解相互的怨惡,如何使人明辨心惑??鬃踊卮鹫f,做事爭先,利祿居后,人能不崇德爭先嗎?批評自己的罪責而無攻擊他人之惡意,能不化解人們之間的怨惡嗎?由于一時的憤怒,不計后果累及親人,這不是惑是什么?如果人人都可以做到在工作面前當仁不讓,在利益面前先人后己;在為人處世方面嚴于律己而寬于待人;在事有不順自己意圖的時候可以克制自己、替他人著想三思而后行,社會豈有不完美之理?“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是謂大同”。如果社會人群的組成個體都可以做到以天下為己任,社會可以選任賢德人士任職,講求誠信,崇尚和睦,把他人的親人當作自己的親人,把他人的子女當作自己的子女,使年老的長者老有所養(yǎng),得以善終,是壯年都各司其職,有用武之地,讓少年兒童都有人撫養(yǎng)照顧,這樣完美的社會制度的實現(xiàn)才是孔子追求的教育目的。教育學生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團結同學,具有愛心,不也是我們的教育目的嗎?我么不也是把完善學生的人格、造就理想的學生人格作為我們德育的根本任務嗎?我們今天不也是把學會合作、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處世、學會與仁交往作為德育的根本目標嗎?把學生規(guī)范成為社會道德意識可以接納的順應歷史發(fā)展需求的人才,不也應該是我們今天教育的課程目標嗎?。這些教育理念既是現(xiàn)代教育的根本,也是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精華所在,更是孔子教育內(nèi)容的課程目標和一生對教育的追求。這些優(yōu)秀的教育觀念至今我們還在借鑒著,應用著。對照我們今天的課程設置,教育內(nèi)容圍繞著“德、智、體、美、勞”諸方面開展,比及孔子的教育內(nèi)容“六藝四教”多了一個勞動課,“教育與生產(chǎn)勞動相結合”也是我們的教育方針的組成部分。五育并進的教育內(nèi)容和課程設置能說沒有過去教育內(nèi)容的基礎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