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 太陽病發(fā)汗后 大汗出 那么這一條前一半是承接上一條說的,說太陽病當(dāng)然可以發(fā)汗了,如果發(fā)汗不合法,造成大汗出。這個發(fā)汗,頭前講了,不要大汗,這與護理也有關(guān)系,你不那么大捂大蓋,不會出大汗的。要不合法,指著大汗出,身上水分喪失太多了,那么這胃中水分也被奪,外面舍水分,胃里頭水分也被奪,所以胃中也就是干了。干了,他想喝水,而且胃中干,胃氣就不和,煩躁不得眠。那么這個時候啊沒有其他的病,也沒有大便干等等這些情況,也不譫語煩亂,光是人煩躁而渴,這個時候可以“少少與飲之”,他就是胃缺水?!吧偕倥c飲之”這是個重點,不要大,這個胃中干就是人想水喝,你要不限制他,他猛喝,就壞了,那人非喘不可,因為渴得厲害,喝的水存到胃里頭,壓迫橫膈膜就要喘的。那么少少給他,一點一點給他,胃得了滋潤了,胃氣和,不但不渴了,他也不煩躁了。這個我們在臨床上也常遭遇的,那么發(fā)汗后,汗出多了,病是好了,但是呢由于胃中干,他有這么一種反應(yīng),人是煩躁不得眠,渴欲飲水。那么這個時候不必給他吃藥,少少給他水,胃氣和就好了,這是一個。那么底下這一節(jié)呢,與這個就不一樣了。底下這一節(jié)就是誤發(fā)里有停水人的汗,這根據(jù)頭前啊,頭前不有嘛桂枝去芍藥加茯苓白術(shù)湯,覺著小便不利,水不下行,里有停水,這個發(fā)汗表不解,非得利小便不可。那么就即便發(fā)汗汗出而脈仍浮,“脈若浮,小便不利”,他原來就有小便不利了。“微熱消渴者”,這個表不解,還有微熱。消渴就是隨飲隨渴,叫做消渴。那么這種渴就與上邊不一樣了,上面那個渴,喝點水就好了,這個不對。要是小便不利,脈浮微熱這種渴,這是由于小便不利,里有停水。那么里有停水怎么渴呢?里有停水一般都不渴,比如胃有停水,人都不渴,唯獨這個由于小便不利而里有停水,非渴不可。這個也很好理解,由于小便不利,我們身上這個廢水呀,應(yīng)該排出的水而不得排出,那么你再喝水呀也沒法吸收,這個物體呀不可入性啊,你比如我們靜脈里頭充斥一種廢水,分解到腎臟,到小便那排不出去,那么達到一個飽和量,你再喝水也不吸收,沒法吸收了??墒墙M織上缺少水的營養(yǎng),他渴,反應(yīng)到人的食欲上面就渴。這種渴相當(dāng)?shù)貎?,它叫消渴呀,你怎么喝,這水還在胃腸里頭,它不吸收,而這個組織還是需要水,所以渴得相當(dāng)厲害。這五苓散的渴是兩個內(nèi)因,這是一個,由于小便不利。另一個就是熱不除,有熱,那么各組織細胞又缺少水的營養(yǎng),他渴,同時有熱,他煩渴。這兩個加到一起了,所以形成這個微熱消渴,這是五苓散證。我們用五苓散一方面是解表,利水解表,那么就逐其熱了。那么同時通利小便,就是包括水代謝機能整個恢復(fù)了,舊的去了,新水自然也就吸收了,他就不渴了。在后面注的有幾句話,“即豬苓散”,這個是錯的。豬苓散在《今匱要略》上有,豬苓、茯苓、術(shù)這三味藥,就是白術(shù)了,這個叫豬苓散。大概也解渴,但不是五苓散。這后頭五個字大概是注錯了,“即豬苓散是”這錯了。你們回頭找一找《今匱要略·吐噦下利》那一篇里頭有豬苓散,是嘔吐而渴者,吃豬苓散。他渴想水喝,水停這個地方還是吐,這個惡性循環(huán)。那么這個怎么辦呢?這個豬苓散利小便,還解渴。他要是不渴,里頭也不停水了,這個里頭也不能再有了,你們看看《今匱要略·吐噦下利篇》。那么這一節(jié)后頭注的這五個字是錯的。這個五苓散啊,茯苓、豬苓、澤瀉、白術(shù),這都是利尿藥,而伍以桂枝,配伍桂枝,小量,你看桂枝才擱半兩啊。那么這個方劑,桂枝也治氣上沖,桂枝湯里是主藥了,它也解表,解表去熱。我們這個小便不利呀,常由于氣上沖,所以利尿藥都擱桂枝的多,擱桂枝呢鎮(zhèn)其氣上沖,不讓氣往上來,氣凌于上,往往誘導(dǎo)水往上不往下。那么另外寄利尿藥的群力,達到小便行于下,利尿。這個在利尿藥里是相當(dāng)重的一個方子。那么這幾味藥雖然都是利尿藥,在臨床上應(yīng)用是不相同的。豬苓這個藥利尿的作用相當(dāng)強,同時這個藥利尿之中還解渴,它是寒性利尿藥,你們看是利尿要是渴的話,都有豬苓。這個澤瀉是甘寒的藥,也是寒性利尿藥,甘寒,它入胃,所以胃有停飲(就用它),這個白術(shù)也入胃,白術(shù)偏于溫,這個澤瀉偏于寒,那么假設(shè)胃有停水,又不是那么寒,而且反而有熱,用澤瀉。這個澤瀉,凡是胃有水,都是致頭暈,澤瀉、白術(shù),這個藥都治頭暈,所以也是個利尿藥,它還治頭暈。在臨床上,由于里頭有停飲而頭暈,那么我們用一樣利尿藥,小便不利,有頭暈,白術(shù)、澤瀉這藥我常用。這個茯苓呢咱們講過了,這個茯苓治心悸,心悸、心煩,象肉跳,這都是用茯苓,它也利尿,它也入胃。茯苓啊性最平和,所以一般利尿藥常用它,尤其咱們現(xiàn)在說神經(jīng)官能癥,關(guān)于神經(jīng)方面的,由于停水造成的多用茯苓,你看安眠藥,酸棗仁湯也是大量用茯苓,你不擱茯苓都不行的,它對神經(jīng)官能這方面的病最多,尤其心悸、心跳,不但心悸、心跳,其他地方跳,它也治。所以這幾個藥啊,共同的作用――――――――――――特殊的作用并不一樣,就像方才我說的那個。所以五苓散,少加桂枝,即能解熱,又能利尿,又解渴,當(dāng)然也治頭暈了。這個利尿藥里種類用的比較全。我們現(xiàn)在用面藥的也有,不過常常用湯藥。我們用湯藥,一般說來,頭前這四味藥都可以用 9 克,桂枝可以用 6 克。但是這個水逆,飲水則吐,叫水逆,后頭有。這個還是用面藥好,湯藥不大適宜,這是通過臨床上的觀察(得的結(jié)論)。現(xiàn)在我們常用湯藥,這個分量大致可以這樣,頭前的各 9 克,桂枝擱 6 克。五苓散方豬苓十八銖(去皮)澤瀉一兩六銖白術(shù)十八銖株茯苓十八銖桂枝半兩(去皮)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