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文化9:民國“五大家”
馮桂林制紫砂竹段壺、杯 ——五大家—— 程壽珍、范大生、馮桂林、裴石民、王寅春 (1)程壽珍 (1858-1939) 號冰心道人,師承其養(yǎng)父邵友廷,擅長制作掇球、仿古、漢扁三式,又以“掇球壺”最負(fù)盛名,壺是由三個大、中、小的圓球重疊而壘成,故稱掇球壺。其造型以優(yōu)美弧線構(gòu)成主體,線條流暢,視覺感也極為舒適,整把壺穩(wěn)健豐潤。該壺于1915年在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和芝加哥博覽會得金獎,名重一時。 1,程壽珍款 漢扁壺 -RMB 35,000-70,000 -底款:宜興利用公司-蓋款:利用公司、壽珍
程壽珍,號冰心道人,蜀山人。程壽珍為川埠上袁里著名紫砂藝人邵友廷養(yǎng)子,從小對紫砂耳濡目染,他是一位長壽而多產(chǎn)的紫砂名家。他擅長掇球、仿古等壺式。技藝功力深厚,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又有創(chuàng)新。“掇球”一壺,為傳統(tǒng)光貨品種,要做得好很難。程壽珍做的掇球,壺的身筒與壺蓋,猶如大小雙球壘疊,周正完美。他的蓋比一般的蓋挺拔,像個穹頂。這是他的創(chuàng)造。豐富了光貨的線條以及造型。被稱為“壽珍壺”。程壽珍的掇球壺曾在一九一五年的巴拿馬國際博覽會上獲得優(yōu)獎。成為紫砂茗壺中的經(jīng)典之作。
2,程壽珍作紫砂壺
3,程壽珍制紫砂仿古式壺 2009北京誠軒拍賣
4,程壽珍制紫泥扁圓壺 寬17.2cm RMB 56000
5,程壽珍 仿鼓壺 -RMB 112000
6,程壽珍 掇球壺
7,程壽珍掇球壺
8,程壽珍 掇球壺 -RMB 84000
9,程壽珍制紫泥掇球壺
10,程壽珍制青灰砂大掇球壺 寬18cm RMB 53760
11,程壽珍款掇球壺
12,程壽珍 掇球壺 .2008中國嘉德拍賣
13,程壽珍 掇球壺 -估價:120,000-180,000 - 底款:1、八十二老人作此茗壺巴拿馬和國貨物品展覽會曾得優(yōu)獎 2、把款:真記 蓋款:壽珍
14,程壽珍款詩文碗燈壺 -RMB 56000 ![]() 15,程壽珍制扁掇球壺 -鎮(zhèn)江文物商店藏 底部印“冰心道人”陽文篆書款,執(zhí)手跟部印“真記”楷書款, 壺蓋內(nèi)及壺內(nèi)底心有“壽珍”篆書印款。
-此壺腹部扁圓,肩有圓棱,平蓋,扁圓鈕。
16,程壽珍制紫砂漢扁壺 - 寬21cm RMB 39200 -蓋內(nèi)印款“壽珍”,把下“真記”,壺一面刻花卉紋,另一側(cè)銘:“貪泉不及廉泉清。利用?!?nbsp; “利用”乃為民國著名 紫砂商號。
-漢扁壺式在清咸豐、同治年間萬泉氏已有創(chuàng)作,乃受曼生壺式影響而衍變。程壽珍漢扁壺總結(jié)前人經(jīng)驗,反復(fù)造化,精煉,而創(chuàng)出自己獨(dú)特的造型典范,與掇球、仿古,構(gòu)成具有代表性的“壽珍三式”。
17,程壽珍製紫砂壺 -成交價:97750
18,程壽珍制扁壺 -南京博物院藏 肩部一側(cè)刻行書“桐君之錄尤重。寶如刻”。 同側(cè)腹部刻篆書“大吉羊宜用”并隸書“漢洗文”。 底鈐陽文篆書“藝古齋”方印,蓋內(nèi)鈐陽文篆書“壽珍”小方印。
-壺身扁圓,腹部雙折成微凹的帶形。流扁,把圓,底凹進(jìn)似矮圈足。蓋與口齊平,橋形鈕。色澤赭紅。
19,程壽珍制紫砂扁石壺 -寬17.5cm-RMB 25,000-35,000 蓋內(nèi)鈐篆書陽文“壽珍”小方印。底鈐陽文篆書“藝古齋”方章款。 壺身一側(cè)分書銘文:“半甌香雪,龍池山民題”,署款“賓如刻”。 另一側(cè)仿漢磚并書“漢殘磚文,賓如”。
-砂泥呈赭色,泥質(zhì)細(xì)膩。橋形鈕,單孔短彎流,壺體扁圓,腹部雙折成帶狀,微微內(nèi)束,挖足。扁石壺乃曼生壺式之一。
20,程壽珍作品
21,程壽珍制柱礎(chǔ)壺 (本山綠泥).2009廣州嘉德拍賣
22,程壽珍 《柱礎(chǔ)》 -容量 440 cc?L 17 cm。-成交價RMB34,500 -印文:冰心道人(底款);壽珍(蓋款)。 -銘文:南陽賽會宜興紀(jì)念品。半甌輕泛綠。云如刻。
(2)范大生 (1874-1942) 字繩武,號承甫,世居宜興丁蜀西望圩村,師從紫砂藝人范鼎甫,善制“合菱”、“合桃”、“竹鼓”、“魚化龍”等壺,作品生動傳神,富有情趣,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壺難求”之美譽(yù)。曾受聘于宜興利永陶業(yè)公司、吳德盛陶號、上海鐵畫軒等陶器公司制壺。值得一提的是,他精心創(chuàng)作的大型陶塑“雄鷹”曾在1935年英國倫敦藝術(shù)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23,范大生制三足水平壺 -RMB 15,000-18,000 壺身一面刻“佳茗相品次,方知靜者深。跂陶刻”。 壺蓋楷體陽文長方印“大生”,底鐫篆體陽文“吳德盛制”圓印款。
此壺砂質(zhì)上乘,泥色紅潤細(xì)膩,胎體堅致。圓鈕,直流,三圓球形足,器型小巧.規(guī)整,壺體圓潤飽滿。壺身一面刻畫風(fēng)竹,一面陶刻詩句“佳茗相品次,方知靜者深”,刻劃運(yùn)刀如筆,爽利明快,落款“跂陶刻”。壺蓋楷體陽文長方印“大生”,底鐫篆體陽文“吳德盛制”圓印款。
吳德盛:民國五年至民國二十八年(1916-1939)間宜興著名陶器店號,專營紫砂。店主吳漢文,喜收藏,善經(jīng)營,先學(xué)制壺,尤善陶刻書畫,曾用印有:“吳德盛制”陽文篆書章款,方圓皆備;精制之器用“松鶴軒制”陽文楷書方章款;自民國十五年(1926年)訂坯始用“金鼎商標(biāo)”圓型印款。吳德盛陶器店聘名手制坯,漢文陶刻,署款“跂陶”,“企陶”,“松鶴軒主人”,書風(fēng)趙松雪,于行,楷間,書刻流暢,遒勁,老辣。漢文亦常與“范莊農(nóng)家”合作,由“范莊農(nóng)家”作器,漢文書刻。 范大生(1875-1942),字繩武,號承甫,清末民初宜興紫砂名師。19歲師從紫砂名工范鼎甫學(xué)藝,勤奮好學(xué),專研技法,所制茗壺,材質(zhì)講究,精工細(xì)作,時人爭購,“大生壺”名噪一時。大生尤善陶塑,作品“雄鷹”于民國二十四年(1935)參加英國“倫敦國際藝術(shù)展覽會”榮獲金獎,現(xiàn)藏英國倫敦博物館。所鈐印章有兩枚“大生”印,一枚楷書長方小印,多鈐于壺蓋,一枚篆書方章,多鈐于壺底??钭R:蓋“大生”“跂陶”刻底“吳德盛制”。 24,范大生款魚化龍壺 -RMB 47040
25,范大生制紫泥魚化龍壺 -成交價:57,500 蓋內(nèi)鈐“大生”二字陽文篆書印款。
壺以精煉紫泥制成,“魚化龍壺”以其寓意魚躍龍門而深受歡迎,為經(jīng)典的紫砂茗壺造型。壺身通體作海水波浪云,壺身兩側(cè)各塑一魚一龍淺浮雕,神韻靈動,栩栩如生。壺蓋也有一活動龍首聳出云端,龍舌伸縮吐注,妙趣橫生。配以龍尾執(zhí)把,渾然一體。
范大生(1874-1942年),世居宜興丁蜀鎮(zhèn),師從紫砂藝人范鼎甫,大生勤奮刻苦,積多年功夫而壺藝精深,先后在宜興名廠利永公司、吳德盛陶器店、上海鐵畫軒制壺,“大生壺”曾名噪一時。有資料記載,他的紫砂作品曾參加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獲獎,其傳世代表作有雪桃壺、合菱壺、竹鼓、魚化龍壺、四方隱角竹頂壺、八卦束竹壺等。
26,范大生制段泥合桃壺 寬17cm RMB 91840
27,范大生制翻蓋柿子壺 -寬19.5cm-RMB 84000 行書銘:“何當(dāng)破悶出軀殼,君乘石瓢我浮蠡。宜興出品?!?/font> 蓋內(nèi)雙字篆書陽文“大生”長方章,底款“(己酉)南洋勸業(yè)會紀(jì)念品”。 著錄:《紫玉暗香-2008.南京博物院紫砂珍品聯(lián)展》第173頁,圖6, 江蘇文藝出版社、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tuán),2008年9月。
翻蓋柿子壺是清末民初的流行款式,壺身一捺底,筋紋,彎流,圓把,壓蓋。壺流、壺把飾以柿樹結(jié)枝,蓋面柿葉內(nèi)翻,鈕為柿柄,形態(tài)自然親和,頗有農(nóng)家風(fēng)韻。壺身線刻山水圖,另一面行書刻銘:“何當(dāng)破悶出軀殼,君乘石瓢我浮蠡。宜興出品?!眽厣w內(nèi)落雙字篆書陽文“大生”長方章,底款“(己酉)南洋勸業(yè)會紀(jì)念品”,即宣統(tǒng)一年(1909),此壺應(yīng)是為次年將要舉行的南洋勸業(yè)會而作。
南洋勸業(yè)會是清政府宣統(tǒng)二年(1910)在南京舉辦的一次全國性的工農(nóng)業(yè)產(chǎn)品展覽會。各省各業(yè)專館數(shù)十座。有以省名,如江蘇館、廣東館、四川館、兩湖館、東北館、陜甘館等;有以地名,如北京館、上海館、寧波館、天津館、福州館等;有以土特產(chǎn)名館的,如景德瓷器、宜興紫砂、北京的景泰藍(lán)、揚(yáng)州玉雕、福州漆器、蘇繡、湘繡、山東玻璃器皿、云貴的中草藥等等。
28,范大生制段泥雪桃壺 -RMB 91,840 蓋內(nèi)長方形章陽文“大生”款。壺身刻“愿彼浮生,鑒茲泡影。宜興利用公司出品” 。
雪桃壺系仿照黃玉麟的壺式。以精煉團(tuán)泥制成,壺身為葫蘆形狀,線條飽滿,口沿有一凹層圍邊,為嵌蓋式,三彎流包口,圓飛把,含蓄秀氣,鈕上做一壽桃連枝帶葉,桃葉覆蓋于蓋面,討人喜愛。此壺比例得當(dāng),工藝極為精良,蓋內(nèi)有長方形章陽文“大生”二字。壺身刻有書法:“愿彼浮生,鑒茲泡影。宜興利用公司出品”,另一側(cè)刻“瓜果圖”,增添了文化內(nèi)涵,無愧為名店名家出品。
利用陶器公司,是民初著名紫砂商號,為宜興蘇橋周文伯和宜興蜀山邵偉如于民國四年(1915)合資開辦。次年在上海豫園設(shè)立“利永陶器店”,專營紫砂壺器。民國時期許多著名陶工如俞國良、程壽珍、范大生等人都曾受聘于利用公司制壺。
范大生(1874-1942),世居宜興丁蜀鎮(zhèn),師從紫砂藝人范鼎甫。大生勤奮刻苦,積多年功夫而壺藝精深,先后在宜興名廠利永公司、吳德盛陶器店、上海鐵畫軒制壺,“大生壺”名噪一時。他的紫砂作品參加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獲奬,傳世代表作有雪桃壺、合菱壺、竹鼓壺、四方隱角竹頂壺、八卦束竹壺等。南京民俗博物館紫砂廳藏有類似的范大生雪桃壺。
參閱:《中國紫砂茗壺珍賞》第164頁,圖242,上??萍汲霭嫔?,2001年7月。
29,范大生 朱泥合梅壺 RMB 84000
30,范大生制 葵仿古壺
31,范大生 竹鼓壺 -RMB 179200 ![]() 32,范大生製竹段壺 -“大生”款-成交價RMB34,500
茶壺以紫砂為材,壺身作圓柱形,上以竹段為紋。壺蓋呈圓形,作內(nèi)嵌式,與茶壺沿口扣合緊密,提鈕雕作翻折竹枝,中段彎折突起,其中一端另向上翹,壺蓋表面于提鈕兩端均雕繪竹葉圖案,竹葉大小不一,前后遮擋,頗具寫實之風(fēng)。壺身通體作三段竹節(jié)造型,長短各異,一側(cè)中部作三彎式流嘴,與壺頂同高,流嘴自根部至流口漸細(xì)。另側(cè)執(zhí)把自壺壁頂端接出,經(jīng)三段折轉(zhuǎn)接入壺壁下部,把身亦采用竹節(jié)樣制,上端略粗,下端漸細(xì),使茶壺裝飾統(tǒng)一大氣,壺身外表僅以竹節(jié)為紋,予人呈現(xiàn)雅致清幽之感。
壺蓋內(nèi)壁刻“大生”款,為清末民初紫砂名師范大生所制,其人字繩武,號承甫,宜興鼎蜀鎮(zhèn)西望圩人。
33,范大生制 四方紫砂壺 -W15.5cm?H10cm 底款:范大生;鈐?。喝?;款識:九星潭下煎茶別,五老峰頭覓寺居,缶石。
范大生(1874-1942),世居宜興丁蜀鎮(zhèn),師從紫砂藝人范鼎甫,大生勤奮刻苦,積多年功夫而壺藝精深,先后在宜興名廠利永公司、吳德盛陶器店、上海鐵畫軒制壺,“大生壺”曾名噪一時。茶壺作品曾參加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均獲獎。其傳世代表作有合菱壺、竹鼓壺、四方隱角竹頂壺、八卦束竹壺等。 34,范大生制、北巖刻書畫段泥六方壺 -寬18.2cm;高10.8cm-RMB 224000 蓋鈐釬“大生”長方小印,底鈐“鐵畫軒制”印款,把下鈐“承甫”陰文楷書章。 壺身右書八分隸“香飛。漱玉。清泉”, 左銘“幽然過竹圃,永日有清陰。佳茗香品次,方知靜者深。北巖集句”。 著錄:《紫泥藏珍》第148,149頁,臺灣唐人工藝出版社,2008年11月。 ![]() 壺作六方鼓腹式。器體方中寓圓,呈現(xiàn)了敦厚、渾穆、圓融的意境。蓋鈐釬“大生”長方小印,底鈐“鐵畫軒制”印款,把下鈐“承甫”陰文楷書章。壺身右書八分隸“香飛。漱玉。清泉”,左銘“幽然過竹圃,永日有清陰。佳茗香品次,方知靜者深。”署“北巖集句”。
另面精刻青山迭翠的“仙山樓閣圖”。陳鴻壽之幕客汪鴻謂:“宜興銘壺不能刻山水,雖攀古人畫本亦不佳。”然鑒此壺,不僅銘文舒緩俊秀,刀法老練,繪畫布局虛實相生,精妙絕倫,實不遑多讓于紙上揮墨。觀范大生與邵云如于鐵畫軒時期的合作制器,可謂珠聯(lián)璧合,是范大生制壺生涯頂峰時期的重要代表作。
邵云如(1879-1930),即北巖,宜興上袁村人,為清末民初時期著名的宜興本地畫家、紫砂陶刻名手。其陶刻署款有“云如”、“筠如”、“北巖”、“半山房主”、“適然軒主人”等。
35,范大生款松壺
36,范大生八卦捆竹壺 -長17cm;高9.5cm-鈐印:大生 容量:400cc -估價:RMB 40,000 - 45,000
37,范大生制紫砂八卦束竹壺 -RMB 103,500 -款識:『大生』二字楷書陽文款。
本品砂質(zhì)呈磚紅色,此壺蓋上飾以隱起的伏羲八卦方位圖,蓋鈕以太極居中,壺身用64根細(xì)竹束成,象征《易經(jīng)》中的64卦。每根段竹大致均勻,制作雖然看似隨意,然而率性中工整嚴(yán)謹(jǐn)。壺身四只扁足,分別由腹中延伸出每8根竹組成,壺底仿造古代“易學(xué)”文獻(xiàn)壓制成河圖與洛書,制作頗費(fèi)心力。
范大生(1874-1942年):世居宜興丁蜀鎮(zhèn),師從紫砂藝人范鼎甫,勤奮刻苦,積多年功夫而壺藝精深,先后在宜興名廠利永公司、吳德盛陶器店、上海鐵畫軒制壺,“大生壺”曾名噪一時。茶壺作品曾參加1915年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和1932年芝加哥博覽會,均獲獎。其傳世代表作有合菱壺、竹鼓壺、四方隱角竹頂壺、八卦束竹壺等。
(3)馮桂林 (1907-1945) 宜興周鐵鎮(zhèn)人,為江蘇省立陶器廠“利永陶工傳習(xí)所”第一批藝徒,師從范大生、程壽珍等名師。馮桂林擅長制作竹類題材的茶壺,規(guī)矩方正,形神具備,所作無不精致細(xì)膩,此器即是其代表作之一。是我國近代的紫砂壺名家,曾被譽(yù)為一代英才。馮桂林師從范大生,特擅于長松、竹、梅的題材。馮桂林一生紫砂壺作品非常多,且極富創(chuàng)新意識,僅僅新品種類就已經(jīng)多達(dá)200余種,風(fēng)格獨(dú)特,構(gòu)思巧妙,實為紫砂壺史上少有的奇才。 38,馮桂林制大竹古壺 寬23.5cm RMB 72800
39,馮桂林制、跂陶刻字紫泥扁圓壺 -民國二十二年-寬18.7cm-RMB 149500 壺腹鈐刻“飲和 癸酉秋仲跂陶氏并鐫”,另一側(cè)刻“碧玉甌中思雪浪” 蓋內(nèi)印鈐“桂林”篆書方印,壺底有“金鼎商標(biāo)”款。
壺成扁燈式,造型敦厚樸實,飽滿圓融,鼓腹而上下收斂,圓鼓壓蓋扁圓鈕如壺身。壺流與壺把粗壯,表現(xiàn)出穩(wěn)重肅穆的韻味。壺腹鈐刻“飲和 癸酉秋仲跂陶氏并鐫”,另一側(cè)刻“碧玉甌中思雪浪”蓋內(nèi)印鈐“桂林”篆書方印,壺底有“金鼎商標(biāo)”款。
馮桂林(1902-1946),原宜興周鐵鎮(zhèn)人。1918年遷居宜興蜀山北廠。紫砂著名藝人,擅長松竹梅題材及仿真自然塑器。其制品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高或矮,或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無不精致細(xì)膩,深沉肅穆,給人以“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之感。馮桂林一生創(chuàng)制紫砂花貨精品甚多,僅新品種類就達(dá)二百余種,手法新穎,風(fēng)格獨(dú)特,構(gòu)思奇妙,著稱于世,為紫砂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藝師之一。
40,馮桂林 仿古葵式壺
41,馮桂林制仿古葵式壺 寬19.5cm RMB 123200
42,馮桂林款金鼎商標(biāo)朱泥大紅袍
43,馮桂林 魚化龍壺
44,馮桂林 大四方傳爐壺 -長23.5cm-RMB 336,000
45,馮桂林 段泥詩文傳爐壺 -文“酌甘泉,淪苦茗,孔顏之樂在瓢飲,曼生題跂陶氏并刻”; 另面“跂陶”作;底款“金鼎商標(biāo)”;蓋印“桂林”。 長23cm,容量1200 cc -成交價:RMB109,250
此壺方中有圓,圓中寓方,比例恰當(dāng),此傳爐為馮受金鼎商標(biāo)制作,壺身有民初刻字家加持,是一把傳爐中難得的佳作。
馮桂林(1902-1946),原宜興周鐵鎮(zhèn)人。紫砂著名藝人,擅長松竹梅題材及仿真自然塑器。其制品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高或矮,或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無不精致細(xì)膩,深沉肅穆。為紫砂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藝師之一。
46,馮桂林制任淦庭刻紫泥四方傳爐壺
-長23cm;高14cm-容量:1275cc-成交價:RMB138,000 款識:△寫紀(jì)己巳春,氏刻?!麂仆ゲ⒆?。鈐?。汗鹆郑ㄉw)、金鼎商標(biāo)(底)。 釋文:甌中詩句,鼎上松聲。
四方傳爐壺為清末創(chuàng)新品種,此壺式方中有圓,圓中寓方,要求比例恰當(dāng)、珠圓玉潤,實屬不易。傳爐壺中以清末民初壺藝名家俞國良制作的為傳世精品。而馮桂林此紫泥傳爐壺同樣制作精細(xì),方圓相濟(jì),挺勻有力,功力不凡,是傳爐壺中的佳作。壺身有金鼎商標(biāo)主人吳漢文(跂陶)刻銘“甌中詩句,鼎上松聲,歲紀(jì)已巳春,跂陶氏刻”,蓋款二字“桂林”,底款“金鼎商標(biāo)”?!敖鸲ι虡?biāo)”是民初著名紫砂商號,此件乃馮氏受聘時所作,不愧是良工與名店的優(yōu)良出品。
馮桂林(1902-1946),宜興周鐵鎮(zhèn)人,1918年遷居宜興蜀山北廠。紫砂著名藝人。擅長松竹梅題材及仿真自然塑器。其制品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高或矮,或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皆精致細(xì)膩,深沉肅穆,給人以“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之感。馮桂林一生創(chuàng)制紫砂花貨精品甚多,僅新品種類就達(dá)二百余種,以手法新穎、風(fēng)格獨(dú)特、構(gòu)思奇妙著稱于世,為紫砂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匠藝師。
吳德盛,民國時期著名的宜興紫砂陶器經(jīng)營店行,1916年由吳漢文在宜興創(chuàng)辦。“跂陶”即為店主吳漢文別號,其擅長在壺身上雕刻書畫。1920年后,吳德盛啟用“金鼎商標(biāo)”,1925年在上海增設(shè)分號,1939年因抗戰(zhàn)而停止運(yùn)營。在二十多年的經(jīng)營中,吳德盛出品的紫砂器多有當(dāng)時制壺名家與陶藝雅士的參與,如裴石民、蔣燕亭、俞國良、馮桂林等。
47,馮桂林製竹節(jié)壺 -通高:8.6cm 通徑:16.8cm-參考價:50000-80000 ![]() 48,馮桂林制紫泥竹節(jié)壺及對杯 -寬20.5cm-RMB 230000
壺體取方竹枝干,上下對稱,嘴以三彎曲流,塑竹枝葉狀,把以圓把式,并出一枝竹葉呈風(fēng)中飄動狀態(tài)。虛嵌蓋,便利制作,四面轉(zhuǎn)動,吻合貼切。上塑扭曲竹節(jié),兩旁附幾片竹葉,各個角度觀之,都具靈秀之氣。該壺平滑光潤,骨肉亭勻,把玩得體圓順,無愧為紫砂壺之上品。
49,馮桂林制紫砂竹段壺、杯(一套) -寬8.8~18.4cm-RMB 80640 壺蓋內(nèi)、壺底及杯底均落“桂林”二字篆書陽文印款
此套茶具以寫實竹形構(gòu)成,壺流、蓋鈕、壺柄皆為竹枝形,壺體取竹段數(shù)節(jié),由下至上伸展,生長出竹葉幾片,氣息生動,自然飄逸,頗有靈秀之氣。杯內(nèi)施以仿哥釉,造型與壺體一致。壺蓋內(nèi)、壺底及杯底均落“桂林”二字篆書陽文印款。
馮桂林(1907-1945):宜興周鐵鎮(zhèn)人,為江蘇省立陶器廠“利永陶工傳習(xí)所”第一批藝徒,師從范大生、程壽珍等名師。馮桂林擅長制作竹類題材的茶壺,規(guī)矩方正,形神具備,所作無不精致細(xì)膩,此器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50,馮桂林 王竹壺茶具 鈐?。汗鹆郑ǖ卓睿?;桂林(蓋款) 桂林 -RMB 201600
51,馮桂林青灰砂梅樁壺
52,馮桂林 松鼠葡萄樁 長18.5cm;高10.5cm- 470cc。成交價:460,000 鈐?。汗鹆郑ㄉw)、桂林(底)、桂林(杯)
松鼠葡萄秋意鬧 福益子孫茶有情(正德)
秋高氣爽,又到江南收獲的季節(jié)。陽羨荊南山腳下的葡萄架下,碩果累累,果香誘人。一壺四杯,一套五件,松鼠葡萄樁,是民國紫砂名手馮桂林先生的作品。先生擅長花貨,尤擅制松竹梅題材及仿真自然塑器。
此套紫砂茶具,壺為樹樁型,鋬與流嘴皆是葡萄藤條所化,皆有自然藤條之絞擰紋路,隱隱藏于其內(nèi)。流嘴三彎,有藤枝疤節(jié),頗顯老味。壺鋬下端發(fā)出兩支藤蔓,自然攀爬于壺體,藤上有松鼠嬉戲其間,似在品嘗葡萄的美味。藤蔓上枝條生發(fā)自然,枝葉活靈活現(xiàn),生機(jī)勃勃。圓頭圓腦的小松鼠,托著長長的尾巴,給此壺帶來了幾許閑趣。壺口為不規(guī)則的橢圓形,嵌蓋,蓋面以一小段葡萄藤為壺鈕,既是裝飾又是功能必備。壺蓋上亦有松鼠一只伏于藤鈕之上,兩側(cè)枝條對稱排布各生有葡萄一串。通觀整壺,渾然一體,流、把、鈕處理得恰到好處,具有天然意趣。
四個杯子造型相似,杯口為不規(guī)則橢圓形,杯柄為一葡萄藤而化,杯柄底部分為兩叉貼實于杯壁,此種造型,便于端拿提杯。杯體上的葡萄藤亦有松鼠葡萄,與壺相比,較為簡化。此種設(shè)計亦是一套茶具突出茶壺,強(qiáng)化主次,壺杯繁簡呼應(yīng)之意。
酷愛美食美味的中華民族,民俗文化多姿多彩。葡萄松鼠之題材多見于多個藝術(shù)門類。此中文化意蘊(yùn)為何?是乃葡萄串串多而繁盛;松鼠為鼠,“鼠”與中國古代干支計時法中地支里的“子”相對,并稱作“子鼠”,子象征多產(chǎn)。松鼠葡萄即表達(dá)了多子多福之文化寓意。整套茶具,細(xì)細(xì)觀之,妙趣橫生,引人入勝,給人以“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之感。
53,馮桂林 梅樁五件套壺
![]() 54,馮桂林 提梁梅樁壺
55,馮桂林制柿子提梁壺 -寬18.5cm;高20cm;估價:75000-90000 壺身有刻字“石上清泉,爐中活火。取之不禁(盡),用之不竭。跂陶作”, 另一面刻荷花圖,并署款“漱石并作”。
此壺以青灰砂制成,柿子提梁式。翻蓋柿子壺盛行于民國初年,有提梁及橫把兩種,柿子提梁式乃東坡提梁式之衍變。壺身似柿子,一捺底,一彎流,提梁呈一枝干扭曲狀,與壺流呼應(yīng)皆飾以柿樹結(jié)枝,壓蓋蓋面柿葉內(nèi)翻,鈕為柿柄,形態(tài)自然拙趣,頗有農(nóng)家風(fēng)韻。壺身有刻字“石上清泉,爐中活火。取之不禁(盡),用之不竭。跂陶作”,另一面刻荷花圖,并署款“漱石并作”。提梁壺式較難保存,故傳世完美者珍罕。
馮桂林(1902-1946),宜興周鐵鎮(zhèn)人,1918年遷居宜興蜀山北廠。紫砂著名藝人,師從范大生,程壽珍等名師。擅長松竹梅題材及仿生自然塑器。其制品或圓或方,或高或矮,或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皆精致細(xì)膩,深沉肅穆,給人以“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之感。馮桂林一生創(chuàng)紫砂花貨精品甚多,以手法新穎、風(fēng)格獨(dú)特、構(gòu)思巧妙著稱,為近代紫砂史不可多得的名匠之一。 (4)裴石民 (1892-1976) 原名裴慶云,小名德銘,宜興紫砂名藝人。14歲拜姐夫江祖臣為師學(xué)藝,藝成后受聘于“宜興利用陶器公司”制壺,后至上海仿古,技藝出眾,并為明代供春樹癭壺傳)配蓋。1955年作品“松段”曾獲“華東民間美術(shù)工藝品觀摩會”優(yōu)秀獎勵。許多作品為各大博物館、文物館收藏。有“鳴遠(yuǎn)第二”之稱,當(dāng)代七大紫砂老藝人之一。 [裴石民紫砂印款]
56,裴石民款 海棠壺 -長17cm-RMB 126500
57,裴石民 仿古壺 -高9cmRMB 280000 鈐?。旱卓睢芭崾瘛眻A形篆印,蓋鈐“石民”小篆印
胎質(zhì)明潤堅結(jié),色為淡朱紅色,晶瑩玉潤。氣度溫厚敦雅,流把自然豐厚,棋子鈕一蹴而就,更顯從容淡然之態(tài),氣韻天成,洵為高手佳作。民國期大家均喜用豐美之“包嘴”,本壺亦具典型民國時代特征。
58,裴石民 肩圓腰線壺 -長18.5cm-RMB 212800 底款:裴石民;蓋款:石民。 出版:《石民冶陶-裴石民紫砂藝術(shù)》P70,上海古籍出版社。
扁腹壺身,扁而不塌,沉穩(wěn)寧靜。肩上弧度潤澤飽滿,暗接流、把,前后一氣貫通,自然流暢渾成一體,韻味無窮。口延轉(zhuǎn)接線條交待明確、干凈利落。蓋紐圓潤暗與流、把呼應(yīng)。做工細(xì)膩,技藝出眾,且散發(fā)雋永神韻,令人再三觀之,每有所得。
59,裴石民五蝠蟠桃壺 -高11.2厘米,寬13.8厘米; -宜興紫砂博物館館藏。 底鈐“宜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出品”章,為社員共享壺款。
![]() ![]() 制作此壺,正值五十年代初期,各位藝人競藝比高低之際,茗壺出品水平較高,制作精致。底鈐“宜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出品”章,為社員共享壺款。裴石民喜用自己配置的團(tuán)黃色泥,色艷似金。此壺身似桃非桃,一捺底。嵌蓋,口邊有一圈線紋,三彎桃樁嘴,卷曲桃枝把,枝節(jié)老練干脆,無雕琢之氣。撫摸舒適,沖茶傾倒方便。一面枝葉飄逸,塑五個壽桃,二只蝙蝠;另一面貼一對蝙蝠,蓋上豎一枝桃葉綴三個小桃,桃子用紅泥著色,醒目艷麗。裴石民制作花塑器常對景物寫生,當(dāng)時裴氏年過六十,其藝已達(dá)爐火純青的境地,此壺更顯可貴。
60,裴石民 鮑尊壺 -高10.2cm- RMB 134,400
61,裴石民 匏尊壺 - RMB 470400
62,裴石民 松鼠葡萄壺 -成 交 價:112,000 ![]() 63, 裴石民作品
64,裴石民 三足鼎壺 -高16cm-RMB 190,400
65,裴石民作品
66,裴石民款 牛蓋蓮子壺 -長17.5cm- RMB 138000
67,裴石民 魚罩壺 -高8.1厘米 寬12.7厘米;蓋內(nèi)鈐“裴石民七十六制”。
此壺器身平肩、高頸,平蓋,橋鈕,直嘴,方形柱把,整器簡潔明快,如鐘似帽,古穆疑重,剛勁古雅,構(gòu)思別致,名曰“魚罩壺”。蓋內(nèi)鈐“裴石民七十六制”,時在1969年“文革”后期。年事已高的裴氏,體弱多病,藝事雖已到達(dá)爐火純青的境地,深諳紫砂陶藝的底蘊(yùn),制品樸質(zhì)、古穆、高雅,真品珍、稀、少、精。裴氏眼界高,修養(yǎng)深,故茗壺造型古樸完美。每種式樣,多則五六件,少則二三件,就要翻新,追求別致新穎。裴氏以制作細(xì)貨出身,所以每做一件作品,刻意求精,沒有大批量的作品存世。此壺底鈐“裴石民七十六制”印,并非76歲時所作,而是晚年創(chuàng)作的標(biāo)記。還有石瓢壺、牛蓋蓮子壺等,壺蓋內(nèi)有“77老人”印記,卻是真實的時間。 68,裴石民作品 -宜興紫砂博物館館藏作品
69,裴石民 蠶蛹提梁壺 -高10cm-RMB 483000
70,裴石民 花盆 (三件) -RMB 100800 -鈐?。何蚱嫠?、石民治陶、七十五印、石民。 出版:《石民治陶》P115、P124、P151原件。
71,裴石民 小花盆 (五只一組) -RMB 80,500
72,裴石民作品 -宜興紫砂博物館館藏作品
73,裴石民 紫泥梅椿花盆
74,裴石民款 高腰線花盆 -1969年作,高10cm-RMB 57500
75,裴石民制竹節(jié)小花盆 高10.3cm RMB 67200
(5)王寅春 (1897-1977) 生于江蘇鎮(zhèn)江,清光緒二十六年1901年)來宜興上袁村,13歲時,拜趙松亭為師,在其陶坊隨金阿壽為師,學(xué)習(xí)紫砂陶藝。一生為紫砂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作品多次參加國內(nèi)外重大展覽,為紫砂陶藝的繁榮與發(fā)展作了不可磨滅的貢獻(xiàn)。當(dāng)代七大紫砂老藝人之一?!八嚫呷四懘蟆保嗽捰迷诋?dāng)代七大紫砂老藝人之一王寅春先生身上最恰當(dāng)不過了。紫砂泥料中,朱泥的收縮率最大,變形較高,一般藝人選擇做些小品來確保成功率,而王老卻能作如此之大壺,功力非凡,顯而易見。當(dāng)時朱泥開采量又很有限,故此壺實屬珍貴之作。 [王寅春紫砂底款印章]
76,王寅春 紫泥漢君壺 -長20cm;高9cm-RMB 402,500
77,王寅春漢君壺 -高9.3厘米 寬13.2厘米 底鈐“王寅春”印章,邊框已殘缺磨損,蓋內(nèi)有“寅春”二字小章。
此壺是六十年代初,紫砂陶趨于低谷時所制,為大眾服務(wù)之茗壺,至今已十分珍貴。底鈐“王寅春”印章,邊框已殘缺磨損,蓋內(nèi)有“寅春”二字小章。漢君壺曾以商品大量涌現(xiàn),現(xiàn)一壺款,由于壺藝家學(xué)養(yǎng)不同,所制器物差別甚大,有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之感。漢君壺原似曼生扁石壺之式,清末民初為平蓋漢君壺,基本定型。
王寅春制壺技法以純熟、快捷著稱,從泥片到成器,一律用手工制成。歷史上的漢君壺款式笨拙,而后歷經(jīng)反復(fù)提煉,尺度嚴(yán)謹(jǐn),比例適中,嘴、把、橋鈕方中圓渾,嵌蓋圓穹與口唇合體,微細(xì)中見神韻。光素器不僅要求制品無瑕疵,根本在形制神韻,王寅春所制則有大將風(fēng)度。 78,王寅春款綠泥週盤壺 -?L 16 cm-蓋款:寅春-成交價:RMB207,000
79,王寅春 仿古壺 -9.5cm-RMB 134,400 -鈐?。孩僖?②王寅春
壺闊口唇邊,短頸,扁圓腹,平底淺圈足。短彎流,圓形柄,圓蓋突起,圓珠鈕。壺底鈐“王寅春”印款,壺蓋鈐“寅春”小印。沙泥紫色泛紅,色澤沉穩(wěn)。仿古壺為王寅春代表作之一,可謂集歷代光素器精華之大成。
80,王寅春 仿鼓壺
81,王寅春 朱泥仿鼓壺 -RMB 784000
82,王寅春 仿古壺 -底款:王寅春 蓋款:寅春 -長19.5cm-估價:180,000-220,000
83,王寅春 笑櫻壺 -高10.5cm,505cc-RMB 201,600 鈐?。和跻海ǖ卓睿灰海ㄉw款)
84,王寅春 笑櫻壺 -高10.5cm,-RMB 123200 鈐?。和跻海ǖ卓睿?;寅春(蓋款) 參考:《當(dāng)代紫砂名陶録》P49,盈記唐人工藝出版社出版,黃怡嘉主編,2006年5月。
85,王寅春制 笑櫻壺 -高10.5cm-RMB 517500
86,王寅春 《瓜梨》 -L 16 cm?容量 460 cc;-成交價:RMB 92,000 印文:王寅春(底款);寅春(蓋款)
87,王寅春 瓜形壺 -高9.5cm-450cc-成交價:89,600 鈐?。和跻海ǖ卓睿?;寅春(蓋款)
88,王寅春款 側(cè)把壺 -長16cm,-RMB 230000 -底款:王寅春,蓋款:寅春。
此壺身似瓜梨,腹圓、蓋圓。的為橋型鈕,形與提梁對應(yīng),而圈起的虛空間亦近似圓滿,壺把則偏向一邊,從橫把壺中得到靈感,在傾注茶水時頗為省力,上下形成虛實相應(yīng)更顯古意盎然,正如中國人悠游自在而樸實的生活形態(tài)。 89,王寅春 菊菱紫砂壺 -高9.3cm,寬17.5cm-參考價:60000--80000 ![]() 90,王寅春 筋紋套壺 -壺長17.5cm;杯徑9.4cm-RMB 134400 -底款:宜興湯渡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出品,蓋款:寅春 出版:《陽羨茗壺精藝》P280-281,臺北逸松園出版社,2004年12月
此壺壺身起筋紋六道,斜面順序略收,規(guī)矩挺括,壓蓋準(zhǔn)縫嚴(yán)密。三彎流呈圓柱形,起弦紋圓鈕,環(huán)形把置扣,底內(nèi)凹,以假足平置壺身,使之沉穩(wěn)而厚重。此壺式衍變自竹節(jié),有節(jié)節(jié)高升的寓意,造型新穎別致,乃王寅春獨(dú)創(chuàng)佳作。
91,王寅春 高瓜 -高20cm,印文:王寅春(底款)-RMB 358400
此壺是文人與藝人合作的產(chǎn)物。江蘇著名畫家亞明曾在江蘇宜興分水鄉(xiāng)體驗生活,他酷愛紫砂工藝,逐與紫砂藝人王寅春老師合作了一件“亞明方壺”和這件“高瓜型壺”?!肮稀毙捅静黄鹧?,二位名家“遷想妙得”之后,借它創(chuàng)造了一件藝術(shù)品。真可謂:點(diǎn)土成金,別有會心。(摘自顧景舟編撰《宜興紫砂珍賞》)
92,王寅春 木瓜壺 -高20.5cm,1000cc-成交價:224,000 鈐印:王寅春 參考:《宜興紫砂珍賞》P179,香港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出版,顧景舟主編,1992年1月。
93,王寅春 紫泥高梅壺 -長18cm;高21cm;容積1100cc;壺底鈐“王寅春”印章 參閱:《宜興紫砂珍賞》P179“高瓜形”,顧景舟主編,遠(yuǎn)東圖書公司出版,1992年1月版,臺灣地區(qū)發(fā)行。
清氣朗朗 茶韻梅香(正德)
春風(fēng)起,梅花開。點(diǎn)點(diǎn)梅花清雅宜人,香氣滿庭芳。江南春早,梅花疏影橫斜,清風(fēng)中帶著花瓣氣息,令人神清氣爽,沉醉于這當(dāng)下的梅韻時光。
此尊高梅壺,因身筒高、以梅花花苞為形而塑成,故名高梅。泥料乃底槽青純料摶制,壺通體不施任何裝飾,以清純的紫泥料和細(xì)潤的肌理來詮釋梅花之清氣、之文雅。耳形鋬、三彎流,壺嘴呈折角狀,圈足收底,壺蓋造型優(yōu)美,壺紐與蓋陰文連貫相續(xù),過渡自然。壺身呈梅花花苞形,壺蓋和身筒緊密,壺紐上陰線均勻分布五條,呈五瓣花苞狀,與壺身貫通,延長,具有典型的筋紋器造型特色。壺底鈐“王寅春”印章,制壺高手王寅春以善作筋紋器聞名,此壺是他的力作之一。整壺通體圓潤、挺拔、純凈,呈積極向上之態(tài)。用心觀此壺,似望清正高士之氣,意得梅花清氣,正直無慮,清飆脫俗,有“清高”品性。唐代黃檗禪師《上堂開亦頌》:“不是一番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清新高潔之馨香是從苦難中修得,哪里有捷徑與秘訣?
高高的身筒,碩大的壺體,若以泡茶,是以眾茶友緣聚茶宴,共敘茶情為樂。此壺宜沏紅茶、普洱等熟茶,可得醇厚香郁之湯。品味紅茶的甜蜜醇厚,在早春乍寒的季節(jié)里,“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楊無咎·題梅花圖)??諝庵忻废闱遒?,令人神清氣爽,與眾友人聚于梅花樹下,問梅茶宴,一期一會,令人神往。正如王鏊·真適園梅花盛放詩中云:花間小坐夕陽遲,香雪千枝與萬枝;自入春來無好句,杖藜到此忽成詩。攜此高梅壺入默林,與眾茶友享春日茶韻時光,此乃人生一大樂事也。
謹(jǐn)嚴(yán)的法度,流暢的筋紋,陰陽線面和諧,飽滿的曲線,立體交織的線條,是高梅壺氣韻生動的寫照。一壺清茗,品啜其間,清心靜氣,探究天人之際,悟通古今之變。
94,王寅春 友泉三足鼎壺 -鈐?。河讶ǖ卓睿?寅春(蓋款);高11.5cm-RMB 145600
95,王寅春 六方井壺 -高8.5cm-估價:30,000-50,000 -鈐?。和跻海ǖ卓睿灰海ㄉw款) 參考:《紫砂風(fēng)云——居仁堂紫砂寶典》P378-379,臺灣居仁堂出版,陳其鳳主編,1996年1月。
96,王寅春制 六方鼓腹壺 -高9cm-RMB 1035000
97,王寅春 高四方壺 -長17cm;高12.5cm ![]() 98,王寅春款 柱楚壺 -長15.5cm-RMB 322000
99,王寅春款金杯壺
- H 13.5 cm,蓋款:寅春。 -估價:RMB 120,000 - 150,000
100,王寅春 牛蓋提梁壺 -高14cm,底款:王寅春,蓋款:寅春。-RMB 89600。
-壺整體協(xié)調(diào),順暢自然,工整圓潤,線面流暢,流清瘦細(xì)膩,壺口蓋合縫嚴(yán)密,線條挺括干練,蒼勁剛道。壺身以打筒身法制作,壺嘴仿羊角山宋代手法,以竹刀切削成多棱形。牛蓋耳孔勻稱圓渾,細(xì)部處理嚴(yán)謹(jǐn),風(fēng)格靈秀素雅。此壺造型雍容大度,點(diǎn)、線、面元素和諧統(tǒng)一,頗顯名家功力。
101,王寅春款 洋桶 -長16cm-RMB 60,000-80,000
102,王寅春制 牛蓋洋桶壺 -高13.8cm。 -RMB 150,000-180,000
王寅春(1897—1977年)祖籍江蘇鎮(zhèn)江,父輩定居宜興川埠上袁村。少時拜制壺藝人金阿壽為師,開始求藝生涯。曾為為上海古董商仿制紫砂古董,接觸明末清初的紫砂精品。1954年參加蜀山陶業(yè)生產(chǎn)合作社。六十年代,多次承制國家禮品。作品被國內(nèi)外各大公私博物館機(jī)構(gòu)收藏。
103,王寅春 牛蓋洋桶壺 -長15cm, 底款:王寅春 蓋款:寅春-成交價:172,500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