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姑蘇山水中,城西南隅的石湖是我心儀神往的地方。每每吟詠文征明“石湖煙水望中迷,湖上花生鳥亂啼。芳草自生茶磨嶺,畫橋東注越來溪?!边@首詩,便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四季皆畫的石湖倩影,揮之不去。 秋日,萬傾碧波的石湖,優(yōu)雅而恬靜,清澈而瀲滟。它宛若一面明鏡,鑲嵌在俊秀的楞伽山下。每次走進這亦山亦水的自然勝境,都有一種舒適的快意。作為太湖內(nèi)灣,又連著悠久的越來溪。二千多年前,越人據(jù)溪進兵,橫截山腳鑿石開渠侵入?yún)菄纱说妹?。這古老的傳說,讓我對石湖的神奇色采留下了無限的遐想。 石湖史跡,多如璣珠。可以說百步內(nèi)便有傳說或故事。步上越城橋,范蠡攜西施泛舟五湖由此經(jīng)過的傳說便會油然而生。入漁莊瀏覽,品讀晚清舉人余覺故居風(fēng)貌,往往會在懷古寄情中平添幾多感慨。此處原是范成大天鏡閣舊址,位置極佳。平時來此,我喜擇臨水小亭沏香茗閑坐。伴爽宜微風(fēng),覽湖光山色。目之所及,逶迤上方山隔湖相望。古塔遙朦、山巒如黛;秋水碧波、漁舟輕泛;云天似錦、鷺鳥翱翔;這優(yōu)美景色宛若世外桃源,給人來了不想走的念頭。 秋之石湖,最受寵的莫過于行春橋畔賞明月了。每逢農(nóng)歷八月十八日夜,人們泛舟湖上,可以看到橋北水面上有一串月影隨波浮動的景致。于是“石湖串月”成為佳景亮點。清詩人蔡云曾有“行春橋畔畫橈停,十里秋光紅萼汀。夜半湖生看串月,幾人醉倚望湖亭。 ”的詩句。雖然我從未看到過此美景,但只要走過那九環(huán)洞橋,感聞蓮花清香、湖水蕩漾、漁舟輕泛、群山連綿的渾然天成的山水畫,就足以感到怡靜與舒暢在心田流淌。 秋林層染之時,倘若信步登上山嶺“望湖亭”,在這里或與銀杏對話,或與翠竹戲耍;感懷時光,俯仰歲月;看那湖光姿色在千樹金黃的點綴下,似江南小家碧玉,素雅嫻靜,婉麗動人…… 難怪南宋范成大辭官后要隱居故里守望石湖,筑樓臺、戀山水、賦詩詞。留下《四時田園雜興詩》六十首。作為石湖居士,他感嘆:“凡游吳而不至石湖,不登行春,則與未始游者無異。 ”為此,宋孝宗趙昚欽賜“石湖”兩字以嘉勉。于是,石湖田園風(fēng)光之色名聲大振,并為歷代文人騷客所追捧。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畫壇大家文征明作一幅《泛舟石湖》圖卷,被譽為詩書畫三絕。清乾隆帝南巡,不但為潮音寺題匾額賜對聯(lián),而且對石湖美景久戀不舍?!皡侵猩剿氯藨z,最愛湖東茶磨前。萬頃煙波連震澤,一堤花柳繪春天?!边@首詩便是他對石湖美好的感懷與贊嘆。 千百年來,石湖已成吳中乃至江浙滬一帶游人向往的勝地。吳王夫差筑“姑蘇臺”的傳說,南朝治平寺、南宋石佛寺的悠久,宋、清帝皇的御題手跡,以及古人留下的眾多詩詞、游記與楹聯(lián)等,更是比比皆是。徜徉這山秀水碧,古跡連綿的勝地,步步皆是吳越遺韻,處處呈現(xiàn)宋風(fēng)明貌。石湖風(fēng)光蘊涵的詩韻畫意其境界之高,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戲耍;感懷時光,俯仰歲月;看那湖光姿色在千樹金黃的點綴下,似江南小家碧玉,素雅嫻靜,婉麗動人…… 留戀石湖,因為她美?。ㄈA致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