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經各有一原穴,均分布在四肢腕踝關節(jié)附近。原穴與三焦有密切的關系,是臟腑原氣腧注、經過,留止的部位。導源于臍下腎間動氣,而腧布全身,調和內外,宣上導下,關系到整個人體的氣化功能,特別是對促進五臟六腑的生理活動有一定意義。《難經.六十六難》說:“五臟六腑之有病者,取其原也”。 原穴不僅可以治療五臟六腑之病,而且可以根據原穴的反應變化推斷臟腑功能的盛衰。 ![]() 01 肺經(寅3-5點)--太淵穴 ![]() 02 大腸經(卯5-7點)--合谷穴 ![]() 03 胃經(辰7-9點)--沖陽穴 ![]() 04 脾經(巳9-11點)--太白穴 ![]() 05 心經(午11-13點)--神門穴 ![]() 06 小腸經(未13-15點)--腕骨穴 ![]() ![]() ![]() 07 膀胱經(申15-17點)--京骨穴 ![]() 08 腎經(酉17-19點)--太溪穴 ![]() 09 心包經(戌19-21點)--大陵穴 ![]() 10 三焦經(亥21-23點)--陽池穴 ![]() 11 膽經(子23-1點)--丘墟穴 ![]() 12 肝經(丑1-3點)--太沖穴 |
|
|
來自: 笨鳥先飛龍 > 《中醫(yī)~養(yǎng)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