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訓目的及要求] 人物畫臨摹專業(yè)是中國畫專業(yè)基礎課程之一。本課程重點研究學習中國工筆人物畫傳統(tǒng)技法,為工筆人物畫創(chuàng)作奠定技法基礎。通過臨摹經(jīng)典范本的方式,學習掌握工筆人物畫的表現(xiàn)技法,研究工筆人物畫著色技法。系統(tǒng)全面地認識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勾線、設色的基本技法,包括淡彩、重彩顏料的使用,三礬九染的技法等。通過實踐全面掌握熟紙、熟絹的性能。 [實訓原理] 綜觀中國古代人物畫,在表現(xiàn)的技法上大致可分成三類,一為白描畫法。二為工筆重彩畫法。三為寫意畫法(簡筆畫法)這里先介紹白描畫法和工筆重彩畫法 白描畫法 白描畫法是人類最早,最簡潔的繪畫表現(xiàn)形式,我國古代稱為「白畫」,也有人稱為「線描」,如戰(zhàn)國楚墓出土的兩幅我國最早的帛畫,即以白描畫法表現(xiàn),早期的白描畫,其線描技法以均勻流暢的線條為主,到了唐朝吳道子,才能把白描線條發(fā)展到有粗細輕重的變化,能生動的表現(xiàn)衣摺的動感與厚度感。北宋畫家李公麟可稱是白描畫法得代表性人物,下圖是李公麟的「維摩演教圖」,把線條的特色,發(fā)揮到最完美的境界。 到了明嘉慶年間,鄒得中總括前人豐富的創(chuàng)作經(jīng)驗,提了「十八描」的說法,這十八種描法是古人根據(jù)當時的服裝(大都是寬袍大袖)領略出,有些是唐朝以前就可以見到,有些則是後來逐漸添加的,然而這十八描并不是包羅前人所有的描法,也有人主張簡化為五種,或合并為三大類。擅長白描人物的當代畫家董夢梅先生則指出:十八是以線條描法的形狀命名,并不妥當。 工筆重彩畫法 工筆重彩畫法是一種造型工整細致,色彩濃艷而略帶裝飾 性的畫法,畫工筆重彩法適宜使用熟紙或絹,下面就其臨摹步驟進行具體講解: 工筆重彩畫的臨摹方法與步驟{一} 臨摹的目的: 熟悉工具材料的性能特性、及三礬九染的具體方法。 一、拷貝線描稿 用細鉛筆線將稿子拷貝在禪衣宣上裱在板上 二、絹做 (1)濃的紅茶水 (2)藤黃、曙紅、花青、墨汁、調薄色、用刷子刷在絹面上 應注意的事項: (1)正絲 (2)在0.5cm的窄邊上破口 三、裱絹 (1)在正面做記號 (2)如果漏礬要補刷礁礬水 四、勾墨線 要求:用研的油煙墨、注意墨線的濃淡效果、注意用筆 五、繃框子 準備四邊比絹的尺寸小的油畫內(nèi)框,把畫絹繃到框子上。 六、染色: (1)染頭發(fā):可用管裝的墨色,由上往下染 (2)染衣服:(1)分染(2)平涂罩色 (3)托染蛤粉 部分皮膚可以從絹后面染蛤粉,注意紗的透明。 (4)染臉部 用淡曙紅分染臉、耳朵、手指、同時用生磦分染結構 (5)罩染朱砂色:顏色要薄 (6)罩染蛤粉 臉手用淡朱膘勾勒、眼睛用濃墨勾勒、發(fā)際用濃墨勾勒、勾點出頭部的飾物 工筆人物畫的臨摹方法與步驟(二) 臨摹中國畫優(yōu)秀作品,研究、借鑒前人的經(jīng)驗,是學習中國畫的基本手段,前人開辟了一條便捷之徑。臨,指面對臨本起稿、勾線、著色,從中揣摩學習臨本的藝術技法,稱為“對臨”摹,是用薄紙蒙在臨本上拷貝到另一張紙上進行勾勒。初學者可多摹一些白描作品,有一定繪畫基礎,可采用對臨方法,收效會顯著。 工筆人物畫的程式 程式的運用是中國畫一個重要特征。在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中,線條的應用、形象的創(chuàng)造等都有一定程式,加強了中國畫形式感和民族性,形成我國繪畫獨特風格。初學者只要照著這些經(jīng)過高度藝術加工而又非常簡練概括不能替代的訓練方法。認真臨摹這些用線條塑造的眼、口、鼻、發(fā)、手……就能較快掌握用線描繪這些形體的方法。 下面就《虢國夫人游春圖》來對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的臨摹方法再進行介紹: 一、勾線 《虢國夫人游春圖》為唐代張萱所作。筆法精到,設色規(guī)范,造型生動,構圖嚴謹。 1.原畫為絹本,可用仿舊絹,礬絹或熟宣臨摹。 2.本臨本用復印機放大,或用鉛筆在圖畫紙上對臨起稿,用H或HB鉛筆將畫稿拷貝到絹或熟宣紙上,鉛筆線要輕、淡。 3.用小紅毛、蟹爪或衣紋筆等較細的毛筆勾線,中鋒用筆。 4.運筆至馬的關節(jié)、眉弓等形體堅實處,行筆速度放慢,稍用力下按,線條稍粗。 二、染墨 1.墨線勾完后,初學者最好將畫稿繃在畫板上,使畫面平整,能易觀察渲染、著色過程中的效果。 2.用較重墨色渲染團領袍、頭發(fā),用較淡墨色渲染馬鬃、尾、馬身的起伏及馬蹄等。 3.除靴、幞頭外,渲染的墨色一定要比墨線的色調淡。色階不要拉平。 4.可反復渲染,到適度為止。染墨太少則畫淺、??;染墨太過則出現(xiàn)“墨氣”,畫面灰暗著透明色透明色屬植物質顏料,色相活潑、透明,如藤黃、花青、桃紅、胭脂等,半透明的礦物質顏料,朱膘、赭石以及現(xiàn)代優(yōu)質化學顏料,如水彩、丙烯等,都可以作為透明色使用。 三、上色 1.花青用色罩染團領袍。 2.用赭石色渲染馬身,并以赭黑色點畫馬身3、馬韁、鞍、韉、瓔等分別用花青、草綠、胭脂、洋紅等色渲染。 四、罩染石色 石色是不透明色,屬礦物質顏料,又叫粉質顏料。傳統(tǒng)繪畫的不透明色有朱砂、石青、石綠、石黃、蛤粉等?,F(xiàn)代的水粉畫顏料都可以試用。 1.用朱砂、石青、石綠等色罩染和渲染馬的鞍,韉的圖案和瓔、韁等。 2.用白粉罩染人的面和手部,渲染馬的鼻梁,胸部,臀部。如絹地,罩染的部分在畫的背畫反襯白粉。 3.鞍座上面用金線描卷草圖案,轡的金環(huán)亦描填金色(可用銅粉代替)。 [實訓器材及用品] 中國畫臨摹臺 熟宣或熟絹、勾線筆、染色筆2-4支(以白云筆為好,可根據(jù)需要準備不同型號的白云筆)、底紋刷、中國畫顏料、墨汁、骨膠、明礬、筆洗、墨碟及顏色碟數(shù)個。 [實訓內(nèi)容及步驟] 實訓內(nèi)容: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臨摹 實訓步驟: 第一步:范本的選擇。選取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作品作為臨摹范本。(如唐代張萱的《虢國夫人游春圖》;唐代周肪的《簪花仕女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請代任伯年的《群仙祝壽圖》等) 第二步: 讀畫。仔細讀臨本,研究它的線條特點及著色技法,要領會其內(nèi)在的精神,不要照葫蘆畫瓢,那種不經(jīng)理解機械的照抄,是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的。 第三步: 臨摹: 用拷貝紙進行拷貝后再復印放大,對形把握較強的同學可在素描紙上進行線描稿的對臨整理。 根據(jù)臨本線描特點勾線。 根據(jù)臨本底色要求進行底色制作。(調制底色一般不用礦物顏料,在調好的底色中要加入一定量的膠礬水,調配膠礬的比例一般為二兩膠一兩礬.二斤半水.在冬季膠可少些.春夏由于天氣的關系膠的比例當可增加.夏季六膠四礬.冬日八膠二礬秋日三膠七礬。) 著染: (1)分染 (2)罩染 (如用熟絹進行臨摹,在某些局部可采用反襯法) (3)整理完成 [思考題] 完成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臨摹一幅 [實訓注意事項] 1.要注意在領會臨本內(nèi)在線描精神及技法特點的基礎上進行臨摹,不要照葫蘆畫瓢,那種不經(jīng)理解機械的照抄,是不能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的。 2.要正確理解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程式化特點,不可一味摹古,臨摹只是我們學習傳統(tǒng)技法的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3.要認識到:工筆人物畫的線條不只是講究工細,更重要的是追求線條的力度感。所謂“工細兼力”,反對纖細柔弱的線條。 4.在實訓過程中,結合實訓的具體項目要求,每位學生必須獨自完成實訓項目,并能夠簡單處理常規(guī)情況下出現(xiàn)的問題。 5.由專業(yè)教師講授實訓教學的要求、注意事項,實訓指導教師必須嚴格執(zhí)行實訓教學計劃,要以實際操作為主,理論指導為輔。 [實訓報告要求] 1.體會臨本線描精神,理解其衣紋的穿插組織關系。 2.熟悉工筆人物畫的完整制作過程。 3.能較好的掌握傳統(tǒng)工筆人物畫的著染技法。 4.符合工筆畫的繪畫方法與要求,最后效果要接近原作,尺寸最好接近原作。 [參考資料] 《中國畫》,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編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1版 《中國畫》,韓瑋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工筆人物》,朱興華著:河北美術出版社,1999 年,第1版。 《材料與技法叢書——國畫》,禹稱、呂子揚著:遼寧美術出版社,1997年,第1版。 《中國古代人物畫風》,袁欣、蘇輝、吳斌編著:重慶出版社,1994年,第1版。 系藏臺北故宮博物院藏畫復制品 |
|
|
來自: 公司總裁 > 《教程/視頻/技法/口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