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朱公經(jīng)商十八法》
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zhí)多。
賬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貨物要整理,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出納要謹慎,切勿大意,大意則錯漏多。
臨事要盡責,切勿放任,放任則受害大。
用度要節(jié)儉,切勿奢侈,奢侈則錢財竭。
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機會失。
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本虧。
優(yōu)劣要分清,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用人要方正,切勿歪斜,歪斜則托付難。
貨物要面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質(zhì)價低。
錢賬要清楚,切勿糊涂,糊涂則弊竇生。
主心要鎮(zhèn)定,切勿妄作,妄作則誤事多。
工作要細心,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
說話要規(guī)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
陶朱公《商訓》
能識人。知人善惡,賬目不負。
能接納。禮文相待,交往者眾。
能安業(yè)。厭故喜新,商賈大病。
能整頓。貨物整齊,奪人心目。
能敏捷。猶豫不決,終歸無成。
能討賬。勤謹不怠,取行自多。
能用人。因才四用,任事有賴。
能辯論。生財有道,闡發(fā)愚蒙。
能辦貨。置貨不苛,蝕本便經(jīng)。
能知機。售貯隨時,可稱名哲。
能倡率。躬行必律,親感自生。
能運數(shù)。多寡寬緊,酌中而行。
陶朱致富《十二戒》
勿鄙陋,勿虛華,勿優(yōu)柔,
勿強辨,勿懶惰,勿固執(zhí),
勿輕出,勿貪賒,勿爭趣,
勿薄育,勿昧時,勿癡賃。
陶朱五字商訓:天,地,人,神,鬼。
天:為先天之智,經(jīng)商之本;
地:為后天修為,靠誠信立身;
人:為仁義,懂取舍,講究“君子愛才,取之有道”;
神:為勇強,遇事果敢,敢闖敢干;
鬼:為心機,手法活絡(luò),能“翻手為云,覆手為雨”。期
限要約定,切勿延遲,延遲則信用失。
商圣陶朱公經(jīng)商“三謀三略”
一、《三謀》:
《人謀》
用人要正,忠奸定興廢。
大事要慎,妄托受大害。
待人忌躁,暴躁交易少。
處事宜靜,浮躁誤事多。
言行宜和,和氣能生財。
做事宜勤,懶惰百事廢。
《事謀》
用度宜儉,奢華財源敗。做工宜精,粗糙出劣品。貨期要準,馬虎失信用。
交易要速,拖延失良機。進貨要嚴,濫入貨價減。出納要謹,潦草差錯多。
《物謀》
優(yōu)劣要清,混淆耗損大。存物要整,散漫難查點。價格要明,含糊多爭執(zhí)。
賒欠要審,濫出虧血本。帳目要清,糊涂弊端生。查帳要勤,懈怠滯本金。
二、《三略》:
《貨略》、《價略》、《市略》
積著之理,務(wù)完物,審貴賤,無息幣。
范蠡說的“三略”是聚財?shù)脑?,他歸納為三點:務(wù)完物,審貴賤,無息幣。意思是說,貨物的品質(zhì)要完美,要注意價格變化規(guī)律,莫要使貨幣停止流動。
務(wù)完物是《貨略》的核心,他說:“以物相貿(mào)易,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p>
審貴賤是《價略》的核心,價格問題頗為復雜。范蠡主要強調(diào):“論其有余不足則貴賤之。貴上極則反賤,賤下極則反貴。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狈扼徽f的價格原理,就是貨物供求關(guān)系的有余與不足;他指出了價格變化中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貴出如糞土,賤取如珠玉”乃是范蠡經(jīng)營商業(yè)的名言。
《市略》講資本金營運策略。范蠡的“無息幣”就是說貨物、資金都要不停地循環(huán),運轉(zhuǎn)。他說,如此“則幣欲其行如流水?!睅偶村X,錢即泉,川流不息,乃至大匯。
大商之道!
大商與小商的區(qū)別:
于已有利而于人無利者,小商也;于已有利而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于人有利,于已無利者,非商也;損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大商之經(jīng)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國;孫子,吳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變法;其學問之精深,道法之玄奧,意氣之宏遠,境界之高明,豈是空想妄論之輩,俚諺俗語所能達到的。
大凡天下之學問,萬事成敗,皆不出道與術(shù)這兩大范疇。道是河,術(shù)是舟;道是舵,術(shù)是槳。無河無以載舟,無舟難以渡河。無舵則無方向,無槳則無動力。所以,道是方向,術(shù)是方法;道是法則,術(shù)是謀略。謀者,韜略也,漢書藝文志云:謀略,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
而后戰(zhàn),天下之謀略,無論應(yīng)用于何時何事,時謀,地謀,人謀這三則。陶朱公著有,陶朱商經(jīng)十八法,分為三謀和三略,是為:人謀,事謀,物謀;貨略,價略,市略;這三謀三略,乃陶朱商經(jīng)十八法之要義。
“兩權(quán)相害取其輕!”
“無事時如有事般提防,方可彌意外之變;有事時如無事般鎮(zhèn)定,才能消局中之危。”
在經(jīng)商的過程中,或是日常生活中,如果利益雙方得不到平衡,那么就會產(chǎn)生矛盾和沖突,如果矛盾和沖突得不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那么最終誰的目的都達不到。予,就是合理解決這一矛盾沖突的最好辦法。通過這個辦法,解決了利益各方之間的平衡,最后達到了取的目的。
逞強蠻干是絕不行的,一個成功的商人,首先要懂得商道之本,還要善于審時度勢,溝通權(quán)變,要善于聯(lián)系各色人物,調(diào)和各種矛盾,明辨禍福利弊,也要善于轉(zhuǎn)輸貨物,商略價格,拓展市場。只有這樣,才能在商海中立于不敗之地!
1、地到無邊山為界,山登絕頂我為峰;
2、緣聚緣散自有期,爾我分別在今日。
陶朱商經(jīng)明奧理,鬼谷六韜藏玄機,
野鶴歸去閑心遠,大鵬展翅正當時。
3、小商做事,大商做人;
4、貴出如糞土,賤出如珠玉。
生意做獨市,買賣抱先行。
三分利吃利,七分利吃本。
同本不同利,差別在算計。
百里不販樵,千里能販棗。
小店買個便,大店買個全。
不怕店門破,就怕店無貨。
貨到街頭死,人到市中活。
5、何謂大商者:大商笑看書生。
胸存四海之志,懷抱吞宇宙之氣;
其學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
其勢糴入驚風雨,糶出泣鬼神;
6、道與術(shù)、取與予、利與害、常與變、方與圓、生與死。
道是河、術(shù)是舟、道是舵、術(shù)是漿。
無河無以載舟,無舟難以渡河;
無舵無以方向,無漿無以動力。
道是方向,術(shù)是法則;
道是法則,術(shù)是謀略;
貨通天下,利射四海。
7、陶朱經(jīng)商十八法:
三謀:人謀、事謀、物謀;
三略:貨略、價略、市略;
8、懂得商道之本,善于審時度勢;
懂得溝通權(quán)變,善于聯(lián)系各色人物;
調(diào)和各種矛盾,明辨禍福利弊;
善于轉(zhuǎn)輸貨物,商略價格拓在市場。
9、做生意的目的:取利。取利要先予后取,予是解決矛盾的方法,結(jié)論:保持平衡。
10、商者的區(qū)別:
小商:于己有利而于人無利者;
大商:于己有利于人亦有利者;
非商:于人有利于己無利者;
奸商;損人之利以利己之利者。
11、陶朱經(jīng)商石中玉,鬼谷兵法壁有瑕。
大商之道何處尋,半部論語治天下。
12、圣人亦求達,達則兼濟天下;
君子不畏窮,窮則獨善其身。
13、子貢經(jīng)商,取利不忘義;
孟軻傳教,欲富必先仁。
14、君子同而不合,小人合而不同。
15、羊群逐草,商人驅(qū)利。核心;以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原則;以見利思義為富重仁的理念;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得的博大胸懷。馳騁商場,叱咤風云,是中國文化和中國商道的有機結(jié)合。
孟洛川的大商準則:
陶朱經(jīng)商石中玉,鬼谷兵法壁有瑕。
大商之道何處尋,半部論語治天下。
孟洛川的大商理解:
于已有利而于人無利者,小商也;于已有利于人亦有利者,大商也;
于人有利,于已無利者,非商也;損人之利以利已之利者,奸商也。
孟洛川的大商之志:
胸存縱橫四海之志,懷抱吞吐宇宙之氣;
其學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
其勢糴入驚風雨,糶出泣鬼神;
正所謂,良賈何負名臣,大商笑看書生。
孟洛川的大商之功:
大商之經(jīng)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國;
孫子,吳起之于用兵;商鞅之于變法;
其學問之精深,道法之玄奧,意氣之宏遠,境界之高明,
豈是空想妄論之輩,俚諺俗語所能達到的。
孟洛川的大商之法:
道與術(shù)、取與予、利與害、常與變、方與圓、生與死。
16.古人云:欲授之學,先問其志、何謂大商:貨通天下,利射四海。何謂名賈:字號立百世不朽,財富積萬貫有余。
夫大商者,胸存縱橫四海之志,懷抱吞吐宇宙之氣,其學通于大道,其功接于社稷,其勢耋入驚風雨,笤出泣鬼神,也正所謂良賈何負名臣,大商笑看書生。大商之經(jīng)商,有如伊尹、姜子牙之于治國,孫子、吳起之于用兵,商秧之于變法,其學問之精深,道法之奧妙,意氣之閎遠,境界之高明。
18.大凡天下之學問,萬事成敗,皆不出道與術(shù)這兩大范疇,道是河,術(shù)是舟,道是舵,術(shù)是漿,無河無以載舟,無舟難以渡河,無舵則無方向,無漿則無動力,所以道是方向,術(shù)是方法,道是法則,術(shù)是謀略。謀者,韜略也,漢書藝文志云:謀略以正守國,以奇用兵,先計而后戰(zhàn),天下之謀略,無論應(yīng)用于何時,何事,時謀,地謀,人謀這三則,陶朱公著有陶朱商經(jīng)十八法,分為三謀三略是為:人謀,事謀,物謀,貨略,價略,市略,此乃陶朱商經(jīng)十八法之要義!
19.疆域無邊,商機無限,關(guān)山重重路萬千,仁愛在心,達江通海,帆影從從接九天,誠信在胸,走北闖南,君子愛財?shù)啦黄?,?jīng)天緯地,利民為先,展我中華大商風范,大象無形,大愛無言,大道無名,大商無算!